對古代生火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沒有打火機,祖先們是如何解決生火難題的?
“火”是上天給人類最好的禮物,在古希臘神話里,普羅米修斯為了給人類帶來光明,從太陽神阿波羅那盜走了火種,并傳播給人類,人類有了火之后繁衍迅猛,為此普羅米修斯遭到宙斯嚴酷的處罰,這雖然只是一個神話故事,但也說明了“火”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在原始社會里,火不僅可以幫我們烹熟食物,減少病菌對身體的危害,提高壽命,火還能幫助我們抵御迅猛的動物,可以說,火是推進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跳板,學會用火也是人類進化史中重要的一部分,不過人類學會用火也是耗費了無數時間,歷經幾千年甚至上萬年才能夠熟練運用,隨時隨地生出火花來。
在如今現代社會里,我們想要生火實在太方便了,打火機、打火棒以及火柴等生火工具隨手可見,可在一萬多年前,人類生火還得靠最原始的方法----鉆木取火,這無疑是最累人也是最原始的辦法了,可光是學會鉆木取火,人類就花了很長時間,原始人類的生火辦法我們暫且不談,今天主要探討的是,距離我們幾千年前的祖先們,他們是靠什么生火的,古代的生火工具都有哪些。
或許很多人想到的工具都很原始,但請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在春秋戰(zhàn)國乃至更早時期,中國人其實就已經用上“打火機”了,而且古人這種打火機的原理還是光學原理,這種神秘而又神奇的點火工具叫陽燧,這東西在古書上早就有記載,比如在《周禮注》中就寫:“陽燧取火、鑒鏡取水,莽草熏魚....”這里面提到的陽燧就是一種取火工具,還不只是一處有記載,《考工記》寫:“今司宰有陽燧,形如圓鏡,以取明火”。但光是有記載我們很難了解陽燧到底長什么樣,所幸,在河南陜縣就出土了一件陽燧,如今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
這件陽燧是一個圓盤形,中間是個內凹的銅鏡,我們小時候用過放大鏡點火,不過古代的陽燧使用的原理可和放大鏡不一樣,它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古人在銅盤中間弄出一個凹面,再把里面給磨光,這樣光在反射的時候能夠聚焦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如果射在易燃物上,就可以很快點著火了,但這種高級貨一般都是王公貴族才有資格用,而且使用條件比較苛刻,必須是大太陽天,如果僅僅依靠這個生火,可能陰天就沒法做飯了,所以古人把它弄成裝飾品,太陽大的時候可以生生火,陰天還可以是家里的裝飾品,一舉兩得。
民間普遍生火的工具還是石燧以及鉆木取火,其實這兩種生火方式人類已經使用了上萬年了,所以古代普遍用這兩種方式也很正常,但是這兩種取火方式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容易找到易燃物,生火是一件每天都要干的事,如果每次生火都要找易燃物而浪費大半天的時間,這實在是不值得,于是為了方便起見,古人就在易燃物這上面費了很大功夫。
打火石
在明代《南村輟耕錄》中記載了古人是如何制作點火用的易燃物:“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枇蚧仆磕酒頂分許,名曰發(fā)燭,又曰粹兒。蓋以發(fā)火及代燈燭用也。史載周建德六年,齊后妃貧者以發(fā)燭為業(yè)”,這其實就是最原始的火柴,古人把松木(松木有油脂易燃)削成薄如紙的薄片,“枇蚧”是一種小蟲,它的翅膀上含有蠟,很容易燃燒,古人把松木和枇蚧的翅膀制成火燭,當要使用的時候用石燧點一下,再吹幾口氣,就可以把火花轉換成火苗,就可以用來點火了。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的時候,北齊被滅,王室被滅之后,那些妃子就四處逃散,這些妃子養(yǎng)尊處優(yōu)習慣了,根本沒有能力在社會上存活,于是她們就依靠制造火燭為生,《南村輟耕錄》的作者陶宗儀也是厲害,他一個元末的文人,竟然能夠考察到北齊后宮妃子們的事跡,不得不說他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文人啊,他雖然留下了很多文獻,可卻終身沒能謀得一官半職,只能說可能他的研究方向不適合主流價值觀。
在這段記載里,陶宗儀很詳細地記載了這些妃子們的生活,并說“發(fā)燭即今之取燈,利亦微矣”,陶宗儀當時認為,北齊妃子所做的發(fā)燭就是明代的取燈,利甚微,不過在北周時期,這可不一定,畢竟相隔太久,不過能賺到的錢也肯定不會太多。
“發(fā)燭”發(fā)展到明代就已經很成熟了,在市場上普通百姓都可以買到這種簡易火柴,也就是明代人說的“取燈”,要使用的時候用石燧打出一點火花,生火就快很多了,然而光是這種簡易火柴的普及,中國人就花了上千年,可見在古代,我們的文明發(fā)展得十分緩慢。
可這種火柴還是太麻煩了,畢竟想要把石燧的火花弄到火燭上,也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在明代時就有人發(fā)明出了更加便捷的火柴,當時火藥和硫磺已經普及,有人就把細小的松木條浸泡在硫磺里,曬干之后做成火寸條來售賣,這和現在的火柴已經非常相似了,只要有一點火花,這種火寸條就能快速點燃,并且冒出明火,但是非常惋惜,這種火寸條并沒有得到朝廷的重視,很快就消亡在歷史當中,后來西方人也是發(fā)現了這一秘密,用硫磺制成簡易火柴,到了18世紀末,西方人在上面涂抹了黃磷,只要一摩擦就能生火,至此,火柴誕生,人類的生火文明又前進了一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8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