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后來是怎么處置太子妃的?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李家兄弟的恩恩怨怨,因“奪嫡”而起,李建成是李淵的嫡長子,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但李世民自恃功官,想要取而代之,雙方斗爭得很激烈,有勝有負。
為啥史實和印象不符呢?因為李世民修改了史書。
從漢朝開始,皇帝身邊就設置了“起居郎”這個官職,專門記錄皇帝的言行,無論大事小情,善行劣跡統(tǒng)統(tǒng)記錄,以備后人修史之用,記下的文書叫做“起居注”。按照規(guī)矩,皇帝不能過問起居注的內容,也不能看。
但李世民強行看了,還有所改動。于是呈現(xiàn)在后人面前的唐朝史書,往往淡化李建成的存在,美化李世民。將李淵起兵建唐的功勞幾乎全部歸功于李世民,李建成的功勞卻只字未提。
因而著名學者章太炎在《書唐隱太子傳后》中說“太宗既立,懼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監(jiān)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p>
當代學者黃永年也說,從第一手文獻《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來看,從太原起兵到高祖進入長安稱帝建唐,建成的功業(yè)并不亞于李世民,處理政事的經(jīng)驗也比李世民豐富得多。
然而,李世民成功上位,史書怎么寫就由他說了算??捎行┦聦嵕蛿[在那里,否認不了。比如,李世民不但殺了建成元吉,還殺了他們的兒子,整整10個,將斬草除根貫徹到底。
沒殺侄女們,大概是他最后的仁慈。畢竟在男權社會里,女孩的威脅性遠遠小于男孩,很難謀朝造反為父報仇,還能用來政治聯(lián)姻。因而他的侄女兒僥幸留得一命。
那么,李世民如何處置李建成的太子妃呢?
鄭觀音嫁給李建成時年方16,那時李家還沒起事,李建成是唐國公世子,已經(jīng)26歲,此前是否有婚配,由于史料的缺失,咱們不得而知。李建成共有6個兒子,5個女兒,不知其中有幾個是鄭觀音所出。
唐朝建立后,李建成順理成章地被冊封為太子,鄭觀音受封太子妃。當時她正值青春年少,離母儀天下的皇后之位僅一步之遙。
可鄭觀音沒想到意外會來得這么快,一場玄武門之變,狠狠地打碎了她所有的美夢。頃刻間夫死子喪,幾近滅門,別說當皇后,性命都險些不保。
雖然最終李世民沒殺她,讓她居于長樂門,可鄭觀音此后必然活在痛苦之中。出事時她才28歲,正是一生中最美的年華,就如一朵花,在盛放時忽然凋零。
往后50年,鄭觀音郁郁寡歡,終日悼念亡夫、撫育幼孤,78歲去世。那會兒李世民早已駕崩,在位的皇帝是唐高宗李治。李治命太府少卿梁務儉、太子冼馬沈沉監(jiān)護喪事,給了她最后的體面。
5女歸德縣主,應該就是鄭觀音撫育的那個“幼孤”,是她的親生女,可能終生沒有出嫁,因為《大唐故隱太子妃鄭氏墓志銘》中有記,鄭觀音是死于歸德縣主的宅第里,沒有提及其夫。
也就是說,楊氏名義上一直是李元吉的王妃,封號也隨著李元吉的爵位而變,先后稱過齊王妃、海陵王妃、巢剌王妃。這種狀況下,楊氏心情肯定不好,早早去世,李世民還不準她陪葬自己的昭陵。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其實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主觀因素,即李世民對于皇位的渴望,二是客觀因素,即李世民的手下的?建議?,其實說建議也有所不妥,更為準確的形容詞是?逼迫?。
說到這,有些人就會說了,李世民是將軍們的頭頭,還能被脅迫,其實還真能,比如后來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不就是被逼著穿上了黃袍,這件事其實又要說李淵了,因為李淵看著李世民勢大,而他手下的將領,卻立功而被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淵其實是不希望李世民威脅李建成的地位的。
于是乎,李世民手下的將軍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攛掇著李世民謀反也在情理之中,再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對李世民的態(tài)度,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讓李世民下定了決心,發(fā)動玄武門之變。
在這次事變中,李世民成功了,不僅架空了李淵,而且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此外,李世民還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全部誅殺,做完了這些,李世民才停手,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妃子們自然也成為了李世民的?砧板上的魚肉?。
李世民和弟媳齊王妃。
齊王妃,是隋觀王楊雄侄孫女,可以說是大家閨秀,當然也是國色天香,后來被李元吉看上,成為了他的妃子,兩人的關系怎么樣,史書中沒有很清楚的交代,不過卻有些資料稱,齊王妃在李元吉活著的時候,就和李世民有著不清不楚的關系。
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元吉被李世民殺死之后,齊王妃就被李世民收入了后宮,并且對她寵愛有加,至于有多寵愛呢,只能用?很?字來形容。
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后,曾經(jīng)有一次想要把齊王妃立為皇后,但是卻被魏征一句話給勸住了,這句話被記載在了《新唐書》中,即: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這個辰辰贏是春秋時期晉國兩任國君的妻子,第一任是晉懷公,第二任是晉文公。
作為一個能聽進臣下意見的皇帝,魏征的反對自然也被李世民所采納,而齊王妃的名分問題直到齊王妃去世都沒能解決,確切地說,她到死都沒能在李世民那混個名分,到死都是李元吉名分上的妃子,不過能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對于齊王妃來說,似乎也夠了。
李世民和嫂子太子妃。
李建成的太子妃,名叫鄭觀音,這名字一聽就是一個大家閨秀,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她是隋朝潭州都督鄭繼伯之女,自幼便是錦衣玉食,自然也是頗有姿色的。
后來嫁給了太子李建成,而被封為太子妃,這在鄭觀音看來,生活是那么美好,畢竟自己離皇后僅差一步,這一步就是李淵去世,可是她的夢想?yún)s被終結在了玄武門之變中,丈夫李建成被殺,而自己的幾個兒子也都被殺死,這對于太子妃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
李建成死后,鄭觀音也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了,但是李世民并沒有像齊王妃那樣,把太子妃也收入后宮,而是讓把她給?供?了起來,后來鄭觀音獨居五十年之后才去世。
那么問題就來了,李世民為何會放過太子妃鄭觀音呢,首先我們可以排除的是,鄭觀音長得不好看這點,畢竟能成為太子妃,容貌那肯定不會很差,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在于鄭觀音的身份。
鄭觀音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妃,將來是要母儀天下的,但是這一切都被李世民給終結了,自己的皇后命也自此畫上了句號,所以鄭觀音對于李世民的恨意遠比齊王妃要重,如果李世民把她收入后宮,那天天就得提心吊膽過。
此外,身為原太子妃的鄭觀音,由于身份實在是特殊,所以她注定了不會被李世民身邊的大臣所接受,畢竟連齊王妃這樣普通的妃子,都被大臣們所不喜歡,更何況鄭觀音了。
公元626年,新興的唐帝國都城長安玄武門附近,發(fā)生了一場驚天政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秦王李世民誅殺,成為遺臭萬年的失敗者。秦王李世民經(jīng)此一役是徹底掌握了主動,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先是成為太子又被唐高宗李淵禪位,成為了皇帝,開啟了自己23年的帝王之路。
那么玄武門之變中,不說死去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淵是如何保命的呢,勝利者秦王李世民是如何善后的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李淵的保命之術就是徹底放權
秦王李世民在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以后,派剛剛殺掉齊王李元吉的尉遲敬德進宮“宿衛(wèi)”唐高祖李淵。
當然看似是“宿衛(wèi)”,實則就是派殺氣騰騰的尉遲敬德去震懾李淵,讓李淵識趣一些,不然剛剛殺掉齊王的尉遲敬德,真有膽量干點膽大包天的事情。
李淵很震驚,于是問道:“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
尉遲敬德回答道:“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wèi)”。
李淵這時候很明顯有些慌神了,所以問道身邊裴寂等重臣:“不圖今日乃見此事,當如之何”?意思是問問這些大臣,看看他們的立場如何,如果他們支持自己,那什么都好說,不支持的話,自己只能認命。
偏向于李世民的蕭瑀和陳叔達說道:“建成、元吉本不預義謀,又無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復事矣”。
李淵一看事已至此,身邊的重臣又表態(tài)支持李世民,于是馬上乖乖認命,說道:“善!此吾之夙心也”。
當時秦王府與東宮和齊王府的余黨還在戰(zhàn)斗,尉遲敬德請李淵降手敕,令諸軍受秦王處分,李淵是馬上同意了。
李淵隨后又派黃門侍郎裴矩至東宮曉諭諸將,這些將卒才徹底散盡了。
可以說唐高祖李淵很會審時度勢,眼看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殺,尉遲敬德殺氣騰騰的出現(xiàn),身邊重臣還傾向于李世民,自己又沒有魚死網(wǎng)破的決心。所以為了保命,馬上見風使舵,認可了尉遲敬德說法,同意了身邊重臣的意見,要重用秦王李世民,并且說道這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愿。
李淵這個人可以說也是相當果決,既然選擇了保命,那么就一做到底。所以又是下手敕又是派裴矩,配合李世民遣散了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使李世民徹底鎖定勝局。
不久以后,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后聞奏”。
兩個月以后,李淵禪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成為太上皇,當了九年太上皇以后,因病駕崩。雖然如同當了九年的高級囚徒,但總是得以善終了。
總結來說李淵的保命方式不見得有多高明,但的確是當時最有利于他保命的方法。不然如果他抱著魚死網(wǎng)破的心態(tài)反對李世民的話,那么真的有可能會落得一個“暴疾而崩”的下場。
二、李世民的善后是重拉攏次殺伐
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見到父親李淵以后,是當眾表孝心,“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至于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想法呢,大家意會一下就知道了,當然是表演成分居多了。
正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李世民在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以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兒子都誅殺。
雖然李世民殺了太子和齊王的子嗣,但冷血之外亦有一絲人性。還留下了太子和齊王的女兒,并且給他們保留了一定的待遇。諸如太子李建成的次女封為聞喜縣主,第五女封為歸德縣主。
太子妃鄭氏也是得到了安排,孀居于長樂門,撫養(yǎng)著自己的女兒,得以善終。
當時李世民還有諸將還想誅盡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余黨,尉遲敬德說道:“罪在二兇,既伏其誅;若及支黨,非所以求安也”。意思罪在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二人身上,余黨就不要牽連在內了。
李世民經(jīng)過考慮,畢竟需要籠絡人心,而且一旦要清除太子和齊王的余黨,肯定會牽連甚廣,搞得是人心惶惶,所以采納了尉遲敬德的意見,因此是“兇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馀黨與,一無所問”。等于是與太子和齊王的余黨和解,不再搞大規(guī)模誅連之事。
同時李世民還有兩個舉動,一是啟用了太子舊黨魏征等人,向世人展現(xiàn)出自己的大氣。二是霸占了齊王妃楊氏,這點為很多人所詬病,但李世民這樣做也有著政治方面的考慮,楊氏出自門閥世家,讓她進宮,還可以拉攏傾向于太子和齊王的門閥世家。
總結來說,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是當斷則斷,既然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自然要鏟草除根,所以將其子嗣誅殺殆盡。
但除此殺伐以外,李世民重點在于籠絡人心,拉攏一切可拉攏的勢力。比如說對于太子和齊王余黨不再追究,避免出現(xiàn)大規(guī)模誅連。并且起用太子李建成的舊黨,還霸占齊王妃楊氏,以此拉攏其背后的門閥世家。
到了李世民登基為帝,統(tǒng)治穩(wěn)定以后,對于已經(jīng)死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又采取了兩個舉動。
一是通過《國史》、《實錄》等史書對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二人加以誣陷之詞,因此《舊唐書》中是這般評價這二人:“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元吉兇狂,有覆巢之跡,若非太宗逆取順守,積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堅持小節(jié),必虧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煬帝,亦不及矣”。意思是如果是這二人為帝,他們怕是連秦二世和隋煬帝都不如,哪里會有唐朝289年的江山呢,以此來突出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神武。
二是雖然李世民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子嗣都殺死,但帝位穩(wěn)固以后,在名義上并沒有讓這兩人的絕后。
貞觀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以第十三子趙王李福出繼到太子李建成一房。后來第十四子曹王李明被過繼到李元吉一房。
至此玄武門之變以后的善后工作,唐太宗李世民是事無巨細的完成,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連后世評價都考慮其中,這份心思實屬罕見。由此可見很多成功的背后,是對于各方面的精密把控。
云燁:云燁沒有回到現(xiàn)代,而是終身輔佐皇帝,與李安瀾成親,且育有一女,云燁在去世后被封為威武王。
李承乾:太子謀反失敗被廢為庶人,歷史上李世民念在父子場并未將其誅殺,電視劇中無交代。
太子妃蘇婉:這是個悲催、機智也勇敢的主,盡管戲份不多,但能看得出是個好姑娘。李世民回宮時太子妃帶著盧月前往迎駕,巧妙化解玄武i門的炸藥埋伏。在侯君集率兵包圍太子東宮時,試圖刺死候君集,可惜失敗被殺。臨死前仍舊勸說太子莫要一錯再錯,遺憾的是并未說服李承乾。
盧辛月:侯君集與李世民雙方對壘、太子謀反失敗被俘后,自覺求生無望,自刎與兩軍陣前。
擴展資料:
《唐磚》是一本穿越小說,寫的是現(xiàn)代人云燁穿越到唐朝,成為唐朝時期的一位貴族,最后用他擁有的現(xiàn)代人的知識,幫助家庭興盛,并輔助李承乾成為帝王,最終放棄回到現(xiàn)代,成為一代名相的故事。
《唐磚》的作者是網(wǎng)絡作家子與2,連載于起點中文網(wǎng)。與2除了《唐磚》之外,還有《大宋的智慧》、《銀狐》、《漢鄉(xiāng)》、《明天下》等作品。與2曾經(jīng)獲得過甘肅省第八屆敦煌文藝獎三等獎以及茅盾文學新人獎”“網(wǎng)絡文學新人獎”等榮譽。
公元626年對于大唐帝國來說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fā)生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它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身為大唐太子的李建成和家人從此跌入谷底,而身為秦王的李世民及其部下從此成為大唐新的主宰者。而對于李建成的太子妃我們卻知之甚少,玄武門之變后,她的命運如何呢?
據(jù)史書記載,李建成的太子妃名叫鄭觀音,鄭觀音是滎陽人,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從小錦衣玉食享用不盡,而且鄭觀音從小就接受了系統(tǒng)的封建教育,養(yǎng)成了溫婉賢淑的優(yōu)良品德。更為難得的是,隨著歲月的流逝,鄭觀音逐漸成為一位花容月貌的美麗少女。
在鄭觀音16歲的時候,她嫁給了二十多歲的李建成,按理說李建成身為唐國公李淵的長子,早就應該結婚了,所以,有人猜測,鄭觀音可能并不是李建成的原配。
后來,隋末大亂,唐國公于太原起兵,很快就入住關中地區(qū),建立了唐朝,并逐漸統(tǒng)一了天下。而李建成和鄭觀音的身份也發(fā)生改變,身為嫡長子的李建成毫無疑問地獲得太子之位,而鄭觀音則幸運地成為了太子妃。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鄭觀音將來會成為大唐帝國的國母,天下最為尊貴的女人。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發(fā)生了,38歲的李建成竟被親弟弟當場射死,隨后,親王府的士兵們瘋狂地闖入了東宮,李建成的五個兒子無一幸免。而當時的太子妃鄭觀音正有孕在身,她作為一個女人,只能無奈的接受眼前發(fā)生的一切,幸運的是,不久之后,鄭觀音生下了一個小女孩,這個孩子才得以幸免。
秦王李世民把持朝政后,鄭觀音帶著五個女兒搬到了長樂門附近,開始了漫長的寡居生活。從此之后,她告別了錦衣玉食享用不盡的生活,轉而艱苦樸素,從不打扮自己,女為悅己者容,她打扮給誰看呢?
時光荏苒,似水流年,半個世紀的光陰悄悄溜走,在這五十年中,鄭觀音孤苦地望著遠方的天空,內心倍感凄涼,即使當時大唐已經(jīng)走向了盛世,但這又與鄭觀音有什么關系呢?
史書記載:“上元三年正月,薨于長樂門內,春秋七十八”。七八十歲在唐朝絕對是一個高壽的年齡,然而對于鄭觀音來說這或許又是一種折磨。唐高宗李治下令厚葬了這位伯母,將其葬在了李建成的隱陵附近,從此以后,他們將不再陰陽兩隔,終于團聚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9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西周政治統(tǒng)治的核心是嫡長子繼統(tǒng)法,周···
下一篇: 最初的“禪讓&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