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呂布時,為什么要先勒死呢?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曹操將呂布勒死后,又將其砍頭示眾,并不是因為他有多殘忍,而是他需要借呂布的人頭用一用。
呂布是并州人,年輕時因為弓馬嫻熟、驍勇尚武而得以在官府任職,成為并州刺史丁原的手下大將,兩人關(guān)系十分要好,形同父子(并非義父和義子關(guān)系)。
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nèi),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
漢靈帝去世后,丁原接到大將軍何進的命令,讓他入京密謀誅殺十常侍,不料丁原大軍還沒抵達京城,事情就敗露了,何進被十常侍反殺,董卓則趁機入京平亂,掌控了朝政大權(quán)。
丁原率領(lǐng)呂布抵達京城,董卓有些害怕,就派人聯(lián)諾呂布,許以重利策反他,他便設(shè)計殺掉丁原,并帶著丁原的部下投靠董卓。
董卓非常欣賞呂布,與其結(jié)為父子(這才是義父義子關(guān)系),還任命他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由于傍上了董卓這個大樹,呂布的才能逐漸體現(xiàn)出來,他因為臂力過人,驍勇善戰(zhàn)而被稱為飛將,名氣越來越大,被天下人所熟知。
卓以布見信于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 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
但是,也正是從誅殺丁原投靠董卓開始,呂布走上了一條成為三姓家奴的道路。
董卓雖然喜歡呂布,走到哪兒都帶著,但他性格暴躁,常常因為小事辱罵呂布,有一次甚至將手戟扔向呂布,呂布性格高傲,因此越來越不開心,對董卓的忠心也在一點點消磨掉。
不過,呂布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雖然勇猛,卻是個好色之徒,竟然暗地里跟董卓的小妾勾搭在了一起(并非貂蟬,歷史上無此人),他也因此感到害怕,時常擔心董卓知道這件事而怪罪他。
司徒王允見董卓與呂布的矛盾逐漸產(chǎn)生,于是暗地里拉攏呂布,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說服呂布將董卓給刺殺了。
董卓死后,王允與呂布成為朝政掌控者,但董卓的舊部李傕和郭汜為了給他報仇,就領(lǐng)兵攻打京城,呂布被打得大敗,最后只帶著幾百人跑去投奔了袁紹。
呂布在袁紹的幫助下,不但又有了一支更龐大的軍隊,而且獲得了能夠騰躍城墻、飛跨壕溝、名叫赤兔的良馬,“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由此而來,呂布騎著赤兔馬取得了非常好的戰(zhàn)績,其名氣也越來越大。
不過,呂布比較貪婪,且沒什么道義可言,他不但對袁紹非常不敬,還縱容手下四處燒殺掠搶,搞得百姓怨聲載道,袁紹對此非常不滿,就派人攻打他,他差點被殺死,但最后還是逃走了。
后來,呂布去到陶謙控制的地盤陳留,與陶謙的謀士陳宮結(jié)識,在陳宮的勸說下,陳留太守張邈接納呂布,并推舉呂布擔任兗州牧,駐扎在濮陽。
當時曹操剛起兵不久,急需爭搶地盤,陳留成為其首要目標之一。
曹操率領(lǐng)大軍攻打濮陽,與呂布進行了第一次交戰(zhàn),結(jié)果曹操大敗,在逃跑的時候受了傷,還差點被呂布追上殺掉,搞得他狼狽,也很沒面子。
遂進軍攻之。布出兵戰(zhàn),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
后來,曹操不甘心失敗,再次出兵攻打呂布,這一次他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運用得當,呂布吃了他的大虧,敗退后跑去徐州投奔了豫州刺史劉備。
起初,劉備與呂布還能以兄弟相稱(因為呂布比劉備年紀大,所以稱呼劉備為弟),但后來袁術(shù)派人給呂布送去二十萬斛大米,呂布見財起意,立馬就改弦更張,竟然派兵攻打劉備駐扎的下邳,還將劉備的妻兒老小給活捉了,劉備只得狼狽逃走,一度沒有地方容身。
不過,袁術(shù)許諾的大米沒有運來,呂布因此非常生氣,便派迎接劉備并重新修好,還讓他駐扎在小沛,繼續(xù)擔任豫州刺史,自己則自稱為徐州牧。
布又恚術(shù)運糧不復(fù)至,乃具車馬迎備,以為豫州刺史,遣屯小沛。布自號徐州牧。
雖然兩人名義上相互平等、軍事上互為犄角,但其實呂布態(tài)度傲慢,一直將劉備當做下屬來對待,時常對其吆五喝六的,而劉備因為勢力弱小,所以只得忍氣吞聲。
到這個時候,呂布算是把曹操和劉備全給得罪了,盡管彼此之間相安無事,但也為呂布之死埋下了隱患。
建安二年,袁術(shù)開始加緊籌備登基稱帝事宜,為了盡可能拉攏盟友支持他,他便再次派人聯(lián)諾呂布,還說要讓兒子娶呂布之女為妻。
呂布這個人頭腦簡單,他覺得投靠袁術(shù)十分有利,又為袁術(shù)豐厚的聘禮感到滿意,就派人將女兒送去成親。
當時沛相陳珪正在下邳城內(nèi),他對袁術(shù)并無好感,認為呂布一旦聯(lián)合袁術(shù),對國家的危害將會更大,便勸說呂布不要與袁術(shù)聯(lián)姻,呂布便將女兒給追了回來,還將袁術(shù)派去的使者給斬殺了。
剛好那時候曹操也在拉攏呂布,他的使者來到徐州,宣讀圣旨封呂布為左將軍,呂布感到十分高興,就派陳珪的兒子陳登帶著書信去許都當面感謝曹操。
陳登素來不喜歡呂布,反而認為曹操可以成就大業(yè),他到許都后就對曹操說,呂布是個有勇無謀且反復(fù)無常之人,要盡早將其除掉,還進獻鏟除呂布的計策。
曹操是無法消滅呂布才對其進行拉攏的,他見陳登有滅呂布之策,就非常高興地說,呂布狼子野心,不能讓他久活于人世!
自此之后,陳登便成為了曹操安插在呂布身邊的臥底,陳登回去之后就開始挑撥呂布的部下與他的關(guān)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操曰:“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yǎng),非卿莫究其情偽?!奔丛霁曋戎卸?,拜登廣陵太守。臨別,操執(zhí)登手曰:“東方之事,便以相付。”令陰合部眾,以為內(nèi)應(yīng)。
陳登暗地里拆呂布的臺,呂布對此毫不知情,還以為自己兵多將廣,實力強勁,越發(fā)看不起劉備。
這里是文章圖片6.jpg
后來,劉備四處招兵買馬,又有了數(shù)萬軍隊,呂布因此越發(fā)厭惡他,還出兵攻打,將劉備打得大敗,劉備無處安身,就跑到許都投靠了曹操。
先主還小沛,復(fù)合兵得萬馀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
至此,由于呂布各種作,終于將劉備逼到曹操陣營去了,二人也開始聯(lián)合起來密謀鏟除呂布,一場好戲即將上演。
建安三年,呂布覺察到曹操并非誠心接納他,就再次反叛,還派人攻打劉備,劉備的妻兒又被呂布給抓了,他感到非常生氣,便極力勸說曹操攻打呂布,曹操表示同意。
曹劉聯(lián)軍很快就抵達了下邳,為了減少損失,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呂布,說只要他投降就放過他,呂布有些心動,但他的謀士陳宮因為與曹操交惡,就極力反對,呂布自己沒什么主見,就聽從了陳宮的話。
不過,呂布雖然不打算投降,但對于陳宮提出的一些好的防守策略都不采納,而是派人去聯(lián)諾袁術(shù),讓袁術(shù)派兵救他。
不得不說,呂布真是個毫無頭腦之人,之前他已經(jīng)將袁術(shù)給得罪完了,袁術(shù)怎么可能再派兵救他呢?
這里是文章圖片7.jpg
果不其然,呂布左等右等,袁術(shù)的援軍都沒來;再加上陳登暗地里搞離間計,呂布的很多屬下對他猜忌頗多,都不愿意效力,幾次與曹操作戰(zhàn)都失敗。
而曹操和劉備則穩(wěn)坐釣魚臺,因為他們知道只要將下邳團團圍住,呂布軍中就會自己生亂,只需要在一個合適的時機攻打即可。
三個月之后,曹操和劉備期待的事情發(fā)生了,侯成、宋憲與魏續(xù)等呂布部眾無法忍受他的責備,一怒之下起兵造反,將陳宮給綁了,然后投降了曹操。
因為這件事,呂布實力大損,城內(nèi)守軍根本無法抵擋曹軍;再加上曹操用水攻的方式圍困下邳,呂布軍中士氣也十分低落。
到了這個時候,呂布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必敗無疑了,內(nèi)心的一點善念也被激起,他讓左右將他殺了去見曹操,左右不忍,他便下城向曹操投降了。
布與麾下登白門樓。兵圍之急,令左右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最終,曹操和劉備幾乎沒損失什么人馬,就將不可一世的呂布給擊敗了,他的失敗在于他三心二意,在于他毫無政治才能,更在于他的無知。
這里是文章圖片8.jpg
呂布投降后,被曹操的士兵用繩子緊緊捆綁,他還不服氣,竟然說,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部下背叛,我對他們這么厚道,他們竟然這樣對我!
曹操對呂布的話頗為不屑,就反駁他說,你背著你的妻子,與部下的妻子私通,這能叫厚道嗎?
布謂太祖曰:‘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耳?!碧嬖唬骸浔称蓿瑦壑T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p>
呂布沉默不語,算是默認了曹操說的話,所以他失敗的原因還得加上一條,就是太好色了,且不擇食!
過了一會,呂布又請求曹操將捆他的繩子解開一點,曹操笑著說,捆老虎的繩子,不得不緊一點啊!
曹操這話反應(yīng)出他對呂布多少還是有點畏懼心理的,他擔心捆得不緊會讓呂布跑掉。
呂布又說,曹公如果放了我,我當騎兵主帥,你當步兵主帥,我們就可以聯(lián)手起來統(tǒng)一天下了啊!
這里是文章圖片9.jpg
曹操開始還有點心動,但站在一旁的劉備及時察覺了這一變化,劉備對呂布恨之入骨,豈能不置呂布于死地,于是對曹操說,曹公,你難道忘了呂布是怎么對待丁建陽(丁原)和董太師(董卓)的嗎?
劉備一語驚醒夢中人,曹操最終沒有答應(yīng)呂布的要求,而是下令將呂布勒死。
呂布死后,曹操決定勸降陳宮、高順,但此二人不肯,曹操便下令殺掉他們,并讓人將他們連同呂布的首級一起割下,送到許都去示眾。
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碧嬗幸缮溥M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于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后葬之。
這里是文章圖片10.jpg
曹操之所以要將呂布的首級割下,還拿去許都示眾,其實是有多重目的的:
第一,曹操固然痛恨呂布,但殺死他足矣,之所以要割掉首級,其目的之一是故意做給劉備看的,他想通過這么做幫劉備解心頭之恨,從而達到拉攏劉備、讓其為已所用的目的。
而曹操這么做的效果也確實不錯,呂布死后劉備就跟著他返回許都了,曹操順勢封他為左將軍,算是初步達到目的了(雖然后來劉備跑路了,但那是后話,至少當時曹操拉攏住了劉備);
先主復(fù)得妻子,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第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過兩年多,征伐天下的步伐也才剛剛起步,尤其是前一年他大敗于張繡,士氣受到很大影響,急需用一場大的勝利振奮士氣。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殺掉呂布并將其首級割下送到許都,既可以彰顯自己的功績,從而增加自己的威望,也可以起到提升士氣、團結(jié)人心的目的;
第三,曹操當時在許都的根基并沒有完全穩(wěn)固,朝臣中反對他的人還有很多,而他將呂布殺掉并將其首級送到許都,也可以起到震懾群臣的目的,所謂殺雞給猴看嘛,誰敢反對曹操,下場就跟呂布一樣;
這里是文章圖片11.jpg
第四,呂布雖然死了,但他還有一些領(lǐng)兵在外的部將沒有投降,曹操為了將這些人拉攏到自己帳下效力,將呂布斬首示眾的必要性就很大了,可以讓這些人斷絕反抗之心。
而曹操這么做的效果也很顯著,比如說,呂布手下大將張遼當時就在魯國擔任國相,他聽說呂布已經(jīng)被曹操殺掉了,就率領(lǐng)魯國軍民投降曹操,曹操非常高興,任命他為中郎將,他也得以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還有呂布的得力干將臧霸,他對呂布非常忠心,雖然沒有投降曹操,但也沒有反抗,而是躲到山里面去了。后來曹操愛惜臧霸的才干,就派人去尋找他,他這才帶著吳敦、尹禮、孫觀等人投降曹操,至此呂布的勢力才徹底瓦解。
張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臧霸自亡匿,操募索得之,使霸招吳敦、尹禮、孫觀等,皆詣操降。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并沒有一開始就將呂布斬首,而是當陳宮和高順拒絕投降后,他才將呂布再斬首的,這其實是他思維發(fā)散的結(jié)果,也就是說他開始想得簡單了,但后來覺得應(yīng)該拿呂布的首級做做文章。
斬殺呂布可以說是曹操軍事生涯非常重要的一個戰(zhàn)績,為他積累了豐厚的資本,也為他后來征伐天下開了個好頭。
這里是文章圖片12.jpg
至于說呂布,其政治和軍事智慧實在太差了,還留下了三姓家奴的惡名,他落得如此悲慘的結(jié)局,根本就是咎由自取!
最后借用蔡東藩先生的一句話來對比一下呂布與曹操:呂布之勇,足以敵曹操,而智謀之不逮操也遠甚!操之圖布也久矣!
由此看來,打仗腦子好使才是最重要的,匹夫之勇是成不了大事的!
曹操作為東漢末年的梟雄之一,他對人才的渴望是無止境的。但他將呂布擒獲的時候,卻沒有將呂布收為己用,反而先將其勒死,然后再斬首示眾。在他們那個年代,殺人不過頭點地,所以這種懲罰措施不可謂不重。
曹操一定要將呂布處死,除了痛恨呂布多次壞他好事,讓其疲于奔命之外,呂布在外名聲不佳,多次反叛自己的主公,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而且就算曹操領(lǐng)軍進入城內(nèi),呂布謀臣陳宮和猛將高順也拒絕投降。所以曹操需要呂布的死,來震懾其麾下的殘余部隊,以示他曹老板搞定呂奉先就是小意思。僅從這個角度來看,呂布就非死不可。
在這種思想指導(dǎo)下,呂布跟隨過的丁原、董卓等人,雖然給過呂布不少恩惠,但是最后都喪命于呂布之手。呂布在走投無路之下,也投奔過劉備,最后他同樣是為了利益,把劉備從徐州趕走。這樣的人,曹老板用起來實在是放心不下。
在曹操創(chuàng)業(yè)初期,硬生生的將曹操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打斷的事情,正常人都不可能容忍的。所以在得知劉備發(fā)出想要共同征討呂布的建議后,曹操幾乎馬上就集結(jié)了所有力量前往,由此可見,曹操對呂布的仇恨有多深。
不過曹操深知呂布為人,而且兩人結(jié)緣過深。更重要的是,此時曹操的麾下,根本就不缺猛將??赡茉趩未颡毝樊斨?,呂布會稍占上風,但是戰(zhàn)爭從來就不是個人勇武的秀場,一個猛將打不過你,那我就上兩個,兩個還不行,那就三個。所以呂布的那點小心思,曹操真的看不上。
結(jié)語:因為出身寒門,呂布的見識非常有限,文化程度也可想而知。這導(dǎo)致他在為人處事方面首重利益,不顧任何情分。所以他才被張飛罵為三姓家奴,也是咎由自取。加上和呂布交往的人都和他關(guān)系不睦,他把當時主要的幾個大豪杰都得罪了一個遍,所以在他遭罪的時候,別人不僅不去救,而且還會拍手稱快。
做人做到這個地步,也算是夠可以的了。但凡呂布在之前與曹操、劉備相處時,保留一絲情面,而不是上樓抽梯子落井下石,呂布后來會怎樣,還猶未可知?
曹操殺呂布的時候他是心懷仇恨的。勒死是為了讓他在去世之前更痛苦一點。在斬首示眾那就是像鞭尸一樣的性質(zhì),就是為了泄憤了。說起曹操和呂布之間的恩怨,其實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不過曹操一直都是一個生性多疑且兇狠的人。
曹操最有名的一件事情應(yīng)該就是,在刺殺董卓沒有成功逃亡他鄉(xiāng)的時候,遇到曾經(jīng)的故人,這個故人并沒有去揭發(fā)檢舉他。但他當時選擇的處理方式是把他這個故人全家都殺光以絕后患。當與他同行的另外一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做的時候,他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寧可錯殺一千個人不能放過一個人。所以曹操這種性格在呂布這件事情上面他是非常的仇恨呂布的。
呂布雖然是有勇無謀,貪財好色。但是呂布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他在戰(zhàn)場上的英雄稱號是名至實歸。就算得到一個有勇無謀的評價,那也是承認了,她在戰(zhàn)場上是有勇氣敢拼敢去廝殺的人。所以在曹操抓到呂布的時候也知道其實呂布對于死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的害怕。甚至可以說是這樣的,結(jié)果對于呂布來說是非常好的。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要想辦法讓呂布難受。以抒發(fā)自己的仇恨之情。這時候他就想到他可以先勒死他,然后再斬首示眾。即使這勒死也只是短短的幾秒鐘而已。但對于曹操來說這是一件可以讓呂布感到痛苦的事情。如果是能夠讓呂布感到痛苦,那他就會去做。
因為這在古代是兩種不同的刑罰!先勒死在中國古代叫縊首,后砍頭示眾叫梟首,梟首并不是一種處死的刑罰,而是死后使用的一種刑罰,所以在古代兩者并存是很正常的。
勒死是世界上曾經(jīng)廣泛存在于各國的死刑,但在西方和中國的含義完全不同。在西方勒死的方法一般是把繩索套在脖子上,然后抽掉墊腳板,或者直接從高處推下,由于一般是死于頸椎脫臼,死后都會大小便失禁。并且會長時間懸掛在那,非常的不體面,所以一般只用于平民。而貴族者一般會被斬首,如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就是被斬首的。
但因為中國講究孝道,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所以恰恰和西方相反。只有地位比較高的人才能有機會享受縊首,而地位比較低的平民才會被處以斬首。所以我們在古裝片里常會看到,太監(jiān)托著條白綾對后宮嬪妃或大臣說:“皇帝開恩,給你留個全尸”一類的劇情。
并且中國的縊首又和西方的不一樣,一般是弓弦向前,然后執(zhí)行人在身后旋轉(zhuǎn)弓身,隨著弓弦越來越緊,受害人慢慢窒息死亡。因為呂布身為一方諸侯,曹操是不可能用斬首這種刑罰處死呂布的,所以會用縊首給呂布最后的尊嚴。歷史上除了呂布,像名將岳飛也是在風波亭被縊首而死,明末的桂王也是被吳三桂用弓弦縊死的。
而梟首是一種死后的懲罰,我估計和中國人相信人死后有靈有關(guān),就是告訴你就算是你死了,照樣還是要受罰,就像商鞅也是在死后被五馬分尸一樣。
而我們平常說的砍頭,實際上叫做斬首或斬刑,是對平民或犯比較嚴重罪行的大臣才用。而且一般實際是類似切的方式,不會把頭完全切下,之后也會將其尸身縫合后再下葬。
只有在死后把頭完全切下,掛在高處給眾人觀看,才叫梟首,所以也叫梟首示眾。中國古代傳說梟也就是貓頭鷹,出生后會把父母吃掉只剩下一個頭,所以得到了梟首這個雅稱。
在裴注《三國志》中記載:“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后葬之?!笨梢娤耜悓m和高順這類有身份的敵將應(yīng)該也是被縊首后梟首,并不存在曹操對呂布有什么特殊感情在。
而這種將敵將縊首后梟首的行為,在古代其實是比較常見的。他的目的一是給皇帝和大臣們檢查,敵將確實是死了,如果沒有這一步,或者敵將尸體被毀找不到了,那么以后很有可能隨便出來一個人又冒充造反就會很麻煩。第二也是為了震懾,告誡其他有異心的人。呂布應(yīng)該就是前兩種。
還有第三種就是純粹的羞辱了,可能凌遲加梟首,斬首加梟首,就是讓犯人死后繼續(xù)不得安寧,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王莽。死后被梟首示眾,頭骨被保存到了晉惠帝時才因大火焚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0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才高八斗的曹植為啥當不了皇帝原因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