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入八分公爵的爵位是什么?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下面就來說一說清朝特色的封爵不入八分公和入八分的區(qū)別。
不入八分公主要是清朝的宗室爵位,而清朝的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等,分別是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zhèn)國公和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奉恩輔國公和不入八分輔國公、一二三等鎮(zhèn)國將軍、一二三等輔國將軍、一二三等奉國將軍以及加云騎尉和不加云騎尉的奉恩將軍共十二等的宗室爵位。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并不止單有不入八分輔國公,還有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其實自不入八分輔國公和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往下的爵位都統(tǒng)一叫作不入八分公。既然叫不入八分公,那也就應(yīng)該還是有入八分得了,這就得從清朝的爵位制度說起。
清朝的爵位制度雖然承襲于明朝,但與明朝又不太相同,清朝為了防止皇室宗親權(quán)力地位威脅到皇帝,因此清朝采用的是降爵承襲制度,即如果父輩受封的是親王爵位,那子輩承襲爵位就得承襲的是郡王爵位。
除了降爵承襲,清朝還有十二家世襲罔替的王爵,世襲罔替也就是其子孫后代不用降級承襲爵位,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鐵帽子王。
在奉恩鎮(zhèn)國公和奉恩輔國公這兩個爵位之上的都屬于是入八分的爵位,也就是說從親王到這兩個奉恩國公爵位都是屬于清朝宗室的高等爵位,而這兩個國公爵位之下都是不入八分爵位。
如果祖輩受封的是親王爵位還不是鐵帽子王,那他的嫡長子一系子孫后代最低爵位只降到奉恩鎮(zhèn)國公就不再降了,成為世襲爵位,郡王的嫡系子孫后代則是降爵到奉恩輔國公則不再降,以此類推,多羅貝勒和固山貝子的嫡系子孫后代就是降爵到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和不入八分輔國公,從這里就能看出,不入八分公爵位主要是為了迎合高級爵位承襲遞降而設(shè)置的門檻。
那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和不入八分輔國公與奉恩鎮(zhèn)國公和奉恩輔國公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所謂八分指的是八種待遇。
清朝的八分分別是朱輪、紫韁、寶石頂、雙眼花翎、牛角燈、茶搭子、馬坐褥和門釘這八種待遇。在清朝十分注重身份地位,不同身份地位也就有著不同的待遇高下。
朱輪和紫韁就是紅色的車輪和紫色的馬韁繩,這就是和出行有關(guān)系。
都知道清朝有官服官帽,一品大官的帽子頂鑲嵌的是珊瑚,也就是珊瑚頂,而皇室宗親的國公爵位以上都是超品,因此他們帽子上鑲嵌的是寶石,要比珊瑚更高級。
清朝時期官員帽子后面的羽毛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不過一般官員都是佩戴都是羽毛而已,王公貴族卻都是帶有孔雀羽毛類似于眼孔似的花翎,因此稱之為單眼花翎、雙眼花翎、三眼花翎,其中以三眼花翎最為尊貴。
而一般的外姓大臣是很難得到花翎賞賜,一般的朝廷重臣也只得到單眼花翎賞賜。最能說明花翎象征身份地位尊貴的一件事就是康熙時期,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幫助康熙收復(fù)臺灣,以軍功被封為靖海侯,但是施瑯居然上書康熙,表示想用靖海侯的爵位換取雙眼花翎的賞賜,最終康熙感念施瑯立下大功,特許施瑯佩戴雙眼花翎,并且靖海侯爵位還是封給了施瑯。
從施瑯這件事就能看出來,雙眼花翎在當(dāng)時人心目中就能抵得上一個侯爵,可見這種待遇有多么高。清朝歷史上外姓大臣被賞賜戴三眼花翎不過七人,被賞賜戴雙眼花翎的也不過二十多人,可見這個待遇在清朝有多么吸引人。所以八分中的頂戴花翎就是指的服冠儀容區(qū)別
牛角燈就是夜晚使用的射燈,茶搭子是屬于保存熱水用的,當(dāng)該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暖壺,馬坐褥就是騎的馬鞍轡下墊的一層褥子,這些都是也都是和出行有關(guān)系。
門釘是府上大門的釘子,在清朝這也是有著森嚴等級規(guī)定的。皇帝家也就是紫禁城皇宮內(nèi)的大門門釘都是九行九列也就是九九八十一顆門釘,親王家的門釘數(shù)量僅次于皇宮的門釘數(shù)量,是九行七列七九六十三之?dāng)?shù),郡王爵位到奉恩輔國公這一級別府上門釘數(shù)量是相同的,都是七行七列七七四十九顆門釘,不入八分公爵府上門釘都是五行九列五九四十五顆門釘。
門釘數(shù)量禮制屬于住這一方面,所以清朝這八分囊括了衣食住行中的衣、住、行,這三樣也是最直觀能從外在區(qū)分出爵位品級身份地位高低。
不過除了這八分區(qū)別待遇之外,在平時重大的國家典禮上,奉恩鎮(zhèn)國公和奉恩輔國公是可以直接列隊站在皇帝身邊的,也就是說距離皇帝更近一些,而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和不入八分輔國公在這種時刻是只能跟隨本旗旗主站隊的,是沒有資格在皇帝眼前出現(xiàn)的人。
還有就是不入八分公基本很少在朝廷兼著差事,權(quán)力上與閑散宗室沒太大區(qū)別,只是經(jīng)濟收入上比閑散宗室高了不少,而且入八分的這些人也就是親王到奉恩輔國公是必須留在京城不得擅自離京的,而不入八分的這些人是可以隨意留居外地。
但是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和不入八分輔國公與對應(yīng)的奉恩鎮(zhèn)國公和奉恩輔國公在經(jīng)濟收入待遇上是一樣的,只是差了身份地位上的區(qū)別。
清朝的宗室爵位通常分為四種類型,即功封、襲封、恩封、襲封。
功封就是像清朝最初八大鐵帽子王似的,清朝初期這八大鐵帽子王基本都是靠為清朝開國立下的軍功而獲封世襲罔替資格,這就叫做功封。閑散皇室宗親可以通過立功來獲取爵位冊封,而這時候同樣是立了功也得看你和皇帝的血緣關(guān)系遠近,如果是血緣關(guān)系比較遠的皇室宗親,那基本上就是被封為不入八分公了。
襲封就很簡單理解了,就是老爹沒了找兒子來承襲爵位,但是清朝的爵位除了那十二家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之外,其余爵位都是需要世襲遞降的,也因有了這個制度,所以襲封幾代人之后,按照世襲遞降的規(guī)則也就降到不入八分公了,當(dāng)然這個規(guī)則的話得是初始爵位在郡王以下的爵位,最終世襲遞降到不入八分公。
恩封就是有皇帝直接冊封的爵位,當(dāng)然,這里面通常都是皇帝的近親,比如皇帝的兄弟或者叔伯這些人,而且恩封一般封的爵位都很高,不入八分公這種低級爵位是根本不值得皇帝恩封的。
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中怡親王、慶親王、恭親王、醇親王這四家都是靠皇帝恩封的,就比如雍正的十三弟初始怡親王胤祥,他在康熙時期沒有封爵,是雍正繼位后,他深得雍正喜愛,所以被恩封為怡親王,并獲得了世襲罔替資格,這就叫恩封。
考封則是清朝皇室內(nèi)部舉行的爵位考試制度,也可以算作是皇族內(nèi)部的科舉制度??挤庵贫确浅栏?,分別考查皇室宗親的翻譯也就是滿漢文水平、騎馬射箭和步行射箭這三類。
清朝實行的世襲遞降的規(guī)則承襲爵位,但也只有一個兒子可以承襲,可是清朝的這些王公貴族都生了很多兒子,那么其他兒子怎么辦?想獲得爵位就得走考封這條路。
考封也并不是隨便封的,它是有一定的基準(zhǔn)值,比如親王嫡福晉所生的幼子,按照規(guī)矩他應(yīng)該受封不入八分輔國公,但是他想封這個爵位,必須三項考試全考優(yōu)才能順利獲封不入八分輔國公爵位,如果兩優(yōu)一平,就降一等承襲爵位;如果一優(yōu)二平或二優(yōu)一劣,就降二等承襲爵位;如果是一優(yōu)一平一劣,這就降三等承襲爵位;一優(yōu)兩劣、兩平一劣、一平兩劣及全劣者,那就不用想著要封爵了,直接停封了,變成閑散宗室了。
如果是最末等的奉恩將軍爵位,那他除了承襲爵位的兒子之外,其他兒子參加考封參考基準(zhǔn)值就是云騎尉了,而且不管考得如何,只要不是最差,就基本能獲封小爵位云騎尉。這個爵位屬于清朝撫恤因公殉職烈士子女的爵位,相當(dāng)于正五品官的俸祿。
而清朝的爵位國公以上爵位都屬于超品,收入非常豐富,從鎮(zhèn)國將軍到奉恩將軍就是一品至四品官的待遇,清初時期閑散宗室是沒有收入,乾隆之后,特意加恩賜閑散宗室享受從四品官職俸祿。
看到這個是不是會覺得如果閑散宗室只能考封到云騎尉豈不是虧了,那可就是五品官的俸祿,還沒有閑散宗室俸祿高,其實不是這么理解,閑散宗室如果考封得到云騎尉就等于拿了兩份收入,云騎尉并非皇室宗親爵位,這算是他的額外收入,在皇室宗親中還等于是閑散宗室,繼續(xù)拿那筆錢。
在考封制度之下,清朝很多皇室成員都考到四五十歲沒考上還在繼續(xù)努力獲得考封,所以考封是一種激勵皇室成員的制度。
其實考封和爵位世襲遞降是清朝嚴格限制皇室宗親發(fā)展的制度,它有效的遏制了皇室成員成為國家財政負擔(dān)累贅。在這兩種制度之下,清朝皇室成員中有爵位的人比例被壓縮到了6.3%,而不入八分公爵位的人占比達到了75%,清朝皇室成員有93.7%的人都是閑散宗室,沒有封爵。
雖然乾隆之后規(guī)定閑散宗室也可以享受到從四品官的待遇,對國家財政上造成了一定的負擔(dān),但是清朝這樣也比明朝親王的一子襲爵,余子降一級襲爵要好得多,明朝的爵位制度造成了大量皇室成員享有很高級的郡王爵位,最終給國家財政造成了很大負擔(dān),而清朝在這方面比明朝做得要好多了。
所以綜上所述,清朝設(shè)置不入八分公主要就是為讓爵位世襲遞降能有多降襲幾代人,每多降一級,國家財政就能少一筆負擔(dān),這也是清朝為了國家財政減負所設(shè)置,雖然表面上看似缺少了身份地位和排面,實際上是為了減少國家的負擔(dān)。
再有一個設(shè)置不入八分公爵也能削弱皇室宗親的權(quán)力,要知道不入八分公爵在身份地位上與入八分的差了不少,這樣威信力也就大不如前者,而且還不需要在朝廷兼辦公務(wù)差事,也就是不讓插手政治,可以隨意出京,說白了設(shè)置不入八分公爵初衷就是讓這些皇室成員做一個富貴閑人,沒事拿錢去游山玩水吧,別總在皇帝眼前晃悠,畢竟皇室成員對皇位就有一定威脅。
因此清朝的這些制度規(guī)矩使得皇室成員沒有對皇權(quán)產(chǎn)生威脅,清朝其實在這方面做的還是非常不錯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2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