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地位尊貴,連富商巨賈見了也要敬重三分,那么古代秀才有什么特殊待遇呢?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一、見官免跪
在古代公堂上,無論是地主還是平民,見到官員都是要下跪的,不下跪的話還會被追究責任,這是一種等級制度。官員們也是讀書人出身,制度上他們與秀才是平級,所以秀才不需要下跪,只要正常行禮就可以了,通常還會給他們賜座。
二、免除賦稅
封建社會百姓們辛苦一年所得的糧食要上交一部分給朝廷,遇到貪官污吏還會加重賦稅,平民百姓們苦不堪言,即使在太平盛世,平民也只能勉強溫飽,很難過上富裕的生活。然而秀才家中則不需要朝廷向繳納錢糧,這樣秀才家中就算只正常從事農耕也會比普通人家富裕。因為有這項特權,許多有功名的人都會收購他人土地,雇佃戶給自己種地,這也是古代一種快速斂財的方法了。
三、免除徭役
古代成年男子需要定時為朝廷服徭役,往往服役的地方都比較偏遠且環(huán)境惡劣,例如修筑長城、運輸軍糧,很多人都在服役時病死或累死,而且朝廷還不給發(fā)工資。秀才則不需要服徭役,待在家中看別人去干活就好了。
四、刑法優(yōu)待
平民百姓觸犯刑法,當地官員可將其五花大綁、一頓亂打,然后定罪關進大牢。秀才如果犯法當地官員則需要匯報給朝廷,請求革去其功名后才可以將秀才逮捕定罪,這一套程序走下來怎么也得花費幾個月時間,還會引起朝廷的重視,所以官員想要誣陷秀才也是比較困難的。
五、穿戴特權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衣著穿戴也有等級劃分,普通人即使再有錢也不能穿綾羅綢緞,否則會被官府問罪。秀才則可以身穿盤領長衫,頭戴四方平定巾,腳蹬平步青云靴,別人一看就是有功名的人,自然會敬畏三分。
除此之外,秀才還擁有使用奴婢、罵人免責、面見官員等特權。聽小編說了這么多,是不是覺得古代秀才很拉風呢?其實封建社會有條件讀書的大部分都是富裕家庭,考取功名后利用特權兼并貧農土地,所以古代秀才們大都比較富裕,即使生活拮據,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很高。
古代秀才地位到底是什么樣的 至少比普通人家過的好
說到秀才,很多人都會想到“窮酸秀才”這個詞,的確,百無一用是書生!那么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人爭先恐后的去考取功名呢?哪怕是一輩子一個小小的秀才!其實秀才在古代的地位很不一般,根本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般窮酸,至少要比普通人家過的要好!
第一秀才在古代可以免除徭役,什么是徭役呢?說白了就是給政府部門免費的干活,做苦力,而這個徭役是非常的重的,有可能一去不回,而如果家里一旦出現了一個秀才,那么這一戶人家就有權免除家里的兩個男丁的徭役!當別人累死累活的干活的時候,秀才以及秀才家里的兩個男丁可以在大樹下喝茶下棋睡大覺,休閑自在!
第二古代的苛捐雜稅讓百姓苦不堪言,更有苛政猛于虎之說,如果此時家里出現一位秀才,那么這一家人都可以免去賦稅,如果處于太平盛世,那就是家里有余糧,如果處于大旱大災糧食短缺,不用繳納賦稅,那可是天大的好處!
第三在明朝時期法律明文規(guī)定百姓家里不允許使用奴婢,即便是腰纏萬貫的富商也是不允許的,只有政治上有權的人才能使用奴婢,而這個時候秀才的身份就更不一般了,秀才算是一種身份的象征,秀才可以使用奴婢的,以便于區(qū)分平頭老百姓,如果沒有功名在身的普通富商使用奴婢,那一律嚴懲不貸!
第四在古代,秀才算是半個官職中人,老百姓犯了法到了衙門見到縣太爺就必須跪下,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是一頓板子,即便是你有錢人家也仍舊免不了一頓皮肉之苦,先給個下馬威,如果你是秀才,那么待遇就不一樣了,因為秀才可以免刑!不僅可以不用跪,還能大搖大擺的站著,縣太爺有時候還會給你看座,就算是秀才真的殺了人,縣太爺也不能隨便抓人,而是傳喚,或者請!一旦證據確鑿秀才真的殺了人,那么縣太爺也不能對秀才動刑,必須呈報上一級,將秀才的功名除去以后才能動用刑罰!
第五,在衣著打扮上秀才也有特權,盤領長衫,頭戴方巾,腳蹬長靴,這是秀才的打扮,普通老百姓是嚴禁這樣打扮的,普通人見了這樣打扮的人就會尊重三分!尤其是在出行方面秀才根本不受限制,而普通老百姓則是要到官府開路引!
在明朝時期,秀才每月可以到官府領白銀一兩以及每天一升米!就算不干活,秀才也不會餓死,不過這也是窮酸秀才的起源!只要勤快一點的秀才,都不會窮酸,窮酸的秀才要么好吃懶做,要么迂腐之極!
我們經常會在很多影視作品中見到一個富有人家的大小姐和一個秀才相戀而遭到富家小姐那一方的強烈反對,理由就是秀才太過寒酸,沒有什么錢,不能給那位富家小姐好的生活。無一例外那些秀才們一次又一次的想要考取功名,但大部分都名落孫山,淪為大家口中窮酸秀才的形象與過著清苦的生活??隙ù蠹倚睦锍錆M了疑問,在古代社會秀才的工資到底有多少呢,為何生活會過得如此清貧,他們的祿米簡直是少之又少,就算是個單身漢的時候日子也過得窮困潦倒并不富裕,就更不用說還要娶妻生子,養(yǎng)家糊口了。
為何富貴人家的父母不愿讓自家的金枝玉葉和秀才在一起,其原因大概不僅僅是因為秀才給不了他們女兒好的生活,也因為秀才的級別太低。那是因為科舉制度之下的讀書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如果由最低級開始向上排的話,那順序便是童生、秀才、舉人和進士,當然也不一定按這種順序向上晉升,因為自古以來都不缺乏神童級別的讀書人。
由以上科舉制的等級來看,秀才是除童生以外最低級的,雖然童生沒有什么功名但是秀才也并沒有比童生強到哪里去,如若不然也不會有窮酸秀才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我們曾學過范進中舉那篇文章,就很明顯的體現了這一點,他考中秀才那一年街坊四鄰就像什么事都沒發(fā)生一樣,對于他考中秀才這件事簡直無人問津。
想比之下當范進考中舉人的時候大家態(tài)度就發(fā)生180度的大轉變,周圍的人都蜂擁而至送來賀禮,就連附近的鄉(xiāng)紳也都紛紛來送金銀財寶,立刻有一群人來祝賀。顯然舉人比秀才受歡迎程度要大的多,畢竟史書上記載舉人都會是當朝的官員,以后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當然也不是說秀才就一點地位沒有,朝廷對于他們也是有一定優(yōu)待的,例如可以不用交稅,可以在縣令面前不下跪,也就這么一點點優(yōu)待吧,像那種我們經常說的“書呆子”自然生活過得窮困潦倒。當然秀才也分級別秀才,最好一等的秀才,朝廷每年會發(fā)給他們四兩銀子然后再給他們一些米面來補貼生活。
這個程度的收入在那個時候來說只能夠勉強的養(yǎng)家糊口。如果家里又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就會過得很艱難,需要吃糠咽菜才能勉強度日,生活壓力也是很大的。所以他們便開始另外的謀生之路,比如說可以擺路邊攤,幫別人代寫書信,或者說代替讀信,好一點的話可以去私塾去教書,工資的話可能會比較高一些。也會有一些認為作為秀才讀書才是最重要的,不去做其他能夠補貼生活的事,怕浪費了讀書時間,像這樣的就只能生活過得困苦,并沒有什么辦法能夠解決。
從大的方面來說,秀才和童生的凄慘生活恰恰反應了他們就是當時科舉制度的弊端,從另一面來說的話他們也算是科舉制度悲哀。就算有的人足夠努力,足夠幸運最后考中了舉人,成為朝廷中人,但也由于官場經驗不足而被淘汰,有的甚至難逃一死的命運,只有少數人能適應百變的官場,從此以后建功立業(yè),為朝廷做出發(fā)的貢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2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