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皇家的代步工具不斷變遷,有著森嚴(yán)的等級制度。那么古代天子出行的座駕有多威風(fēng)?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根據(jù)《逸禮·王度記》記載“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痹诼尻柍鐾恋摹疤熳玉{六”車馬坑中,六匹馬拉的兩輛馬車,是東周中期皇帝的座駕標(biāo)準(zhǔn)。
在生產(chǎn)力相對薄弱的古代,除人力交通工具外,畜力交通工具是最常見的出行方式,對于等級最高的皇室來說,以馬作為畜力所拉的車稱為輿或者輦。其間,也有過特殊的情況。距今700多年前的元代,由于蒙古人善于騎射,馬對于元朝人來說,雖有著特殊的意義,但元朝皇帝的座駕,不騎馬而騎象,顯得威武異常。
元朝建都北京后,建立了兩都巡幸制,即皇帝每年的四月都會由大都去上都避暑,這時皇帝出行卻不騎馬,而是乘坐象輦代步,據(jù)《元史·輿服志》記載,“駕以象,凡巡幸則御之”。由于大象力大步闊,行走起來一點不比騎馬慢,另一個原因就是兩都之間的道路崎嶇不平,乘坐象輦更為舒適。在今天,居庸關(guān)、雞鳴驛還存有供象輦修整的遺址。
在明朝,象輦多出現(xiàn)在禮儀大典的場合,《明史·儀衛(wèi)志》記載,明朝皇帝舉行大朝會時,宮廷儀仗隊中“虎豹各二,馴象六。”分列兩旁。大典的五輛禮儀用車?yán)?,其中皇帝乘坐的“大輅”和“玉輅”各用二頭大象來駕轅。這些大象平時在演象所和馴象所里馴養(yǎng),歸錦衣衛(wèi)旗下的儀仗隊掌管。
《萬歷野獲編》中記載:“凡大朝會,役象甚多,常朝則只用六只。”同時這些大象還被封為高低不等的各種官銜,有著不同的待遇。
到了清朝,大象更是皇家儀仗隊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根據(jù)使用功能來分,就有“寶象”、“導(dǎo)象”、“駕輦象”三種。
清朝定都北京之后,在象來街旁建造象房。據(jù)清宮檔案記載,象房最少有42間,養(yǎng)象的數(shù)量在乾隆時期達(dá)到了39頭之多。每頭大象配備有毛氈、被子各一條,鐵鏈二條,各長8米,還有許多其他配套的裝具。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第二次南巡,首日的行程是從永定門至南苑?!犊滴跄涎矆D》中,描繪了排列在皇家園林南苑的正門“大紅門”外的儀仗隊列,行列中共有大象11頭。
明清時期,每逢夏季伏天,“六月六”的曬洗日,除了會將宮廷中的典籍、字畫等曬洗除霉,更有“洗象”一說。
在給大象洗澡的宣武門外護(hù)城河周圍,平日難得見到大象的京城居民,都去護(hù)城河邊看熱鬧,有錢的還乘著馬車和轎子,專門來到護(hù)城河南岸的酒樓上,邊吃邊看。在民間流傳的《竹枝詞》里有這樣的描述:“玉水輕陰夾綠槐,香車筍轎錦成堆。千錢更賃樓窗坐,都為河邊洗象來。”
直到清咸豐年間,由于戰(zhàn)亂不斷,宮廷財政日趨吃緊,大象的數(shù)量才日趨減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3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