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帶您走進趙國名將廉頗的故事。
趙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卒,孝成王立。這時,秦國采取應侯范雎“遠交近攻”的謀略,一邊跟齊國、楚國交好,一邊攻打臨近的小國。
趙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國進攻韓地上黨。上黨的韓國守軍孤立無援,太守馮亭便將上黨獻給了趙國。于是,秦趙之間圍繞著爭奪上黨地區(qū)發(fā)生了戰(zhàn)爭。這時,名將趙奢已死,藺相如病重,執(zhí)掌軍事事務的只有廉頗。于是,趙孝成王命廉頗統(tǒng)帥趙軍阻秦軍于長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市西北)(參見長平之戰(zhàn))。
當時,秦軍幾次打敗趙軍,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陽),北略上黨(今山西東南部部分地區(qū)),切斷了長平南北聯(lián)系,士氣正盛,而趙軍長途跋涉而至,不僅兵力處于劣勢,態(tài)勢上也處于被動不利的地位。面對這一情況,廉頗正確地采取了筑壘固守,疲憊敵軍,相機攻敵的作戰(zhàn)方針。他命令趙軍憑借山險,筑起森嚴壁壘。盡管秦軍數(shù)次挑戰(zhàn),廉頗總是嚴束部眾,堅壁不出。同時,他把上黨地區(qū)的民眾集中起來,一面從事戰(zhàn)場運輸,一面投入筑壘抗秦的工作。趙軍森嚴壁壘,秦軍求戰(zhàn)不得,無計可施,銳氣漸失。廉頗用兵持重,固壘堅守三年,意在挫敗秦軍速勝之謀。
秦國看速勝不行,便使反間計,讓趙王相信秦國最擔心、最害怕的是用趙括替代廉頗。趙王求勝心切,終于中了反間計,認為廉頗怯戰(zhàn),強行罷廉頗職,用趙括為將。雖然趙括母親力諫,指出只知紙上談兵的趙括不適合擔此重任,但趙王不聽,任用趙括為將軍。趙括代替了廉頗的職務后,完全改變了廉頗制定的戰(zhàn)略部署,撤換了許多軍官。秦國見使用趙括為將,便暗中啟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趙。大敗趙括軍于長平,射殺趙括,坑殺趙軍四十余萬,長平之戰(zhàn)趙軍共陣亡士兵四十五萬。
第二年,秦軍包圍了邯鄲,達一年多時間,趙國幾近滅亡,全靠楚、魏兩國軍隊來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4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歷史上廉頗和一簍油水餃有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