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改變了曹魏的命運,也讓司馬家成為了三國最后的贏家。下面由對百科小編給大家?guī)磉@篇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接著往下看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nèi)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軍事謀略家、權(quán)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并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大權(quán)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對于高平陵之變來說,誠然是曹爽能力有限,并且貪生怕死,所以最終敗給了司馬懿。但是,在司馬懿以及司馬氏掌控曹魏大權(quán)期間,我們很難看到曹魏宗室力量的反抗,也即沒有曹魏的同姓王帶兵勤王。對此,在筆者看來,曹魏后期,司馬懿能夠篡奪大權(quán),其實和曹丕制定和實施的兩項策略有關(guān),這兩項策略不僅限制了曹魏同姓王的實力,還增強了司馬懿等世家大族的權(quán)力。
一
首先,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國譙縣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在曹丕即位稱帝,正式建立曹魏后,制定和實施了限制藩王的策略。根據(jù)《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魏文帝曹丕在位時,削奪藩王權(quán)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沒有治權(quán)和兵權(quán)。對此,在筆者看來,沒有治權(quán)和兵權(quán),意味著曹魏的這些同姓王,基本上沒有什么權(quán)力,也即既不能管理封地內(nèi)的百姓,也無法設(shè)立數(shù)量不等的軍隊。在此基礎(chǔ)上,曹魏的這些藩王,其一舉一動更是受到了曹丕的嚴格監(jiān)視,形同囹圄。對此,在筆者看來,要說中國古代歷史上封建王朝對藩王的限制,曹魏可謂無人能及了。
二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曹丕的這個策略,雖然吸取了漢朝諸侯國作亂的教訓,比如七國之亂,在西漢時期,吳王劉濞就聯(lián)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cè)”為名發(fā)動叛亂。對于西漢時期的藩王,不僅擁兵自重,而且富可敵國,所以對西漢王朝形成了重要的威脅。基于此,曹丕對于藩王的限制,自然是吸取了漢朝的教訓。但是,過猶不及,這些藩王的存在,雖然會威脅到朝廷,但是,這些藩王畢竟和皇帝是一個家族的,如果有大臣想要篡權(quán)的話,自然會遭到大部分藩王的抵制,這和唐朝時期的藩鎮(zhèn)還是有所不同的。
三
所以,非常明顯的是,曹丕對于曹魏同姓王的打壓和限制,自然留下了隱患,導致曹魏宗親勢單力薄,日后無力阻止外臣奪權(quán)。而這里的外臣,就算沒有司馬懿,也會有其他世家大族來爭奪權(quán)力。至于曹丕的第二項策略,就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采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于黃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大體是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為在朝廷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產(chǎn)生小中正。由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九品中正制的制定和實施,無疑造成寒門子弟難以入朝為官,而世家大族則基本上掌握了人才的上升渠道。
四
最后,眾所周知,曹操生前,講究唯才是舉,注重提拔和重用一些優(yōu)秀的寒門子弟,以此平衡世家大族的權(quán)力。例如謀士郭嘉、戲志才等人,都是潁川寒門出身;武將之中,于禁是被他從行伍之間提拔起來的。但是,對于曹丕來說,其實行的九品中正制,不僅無法限制司馬懿、陳群等世家大族的勢力,反而還會讓壯大這些世家大族。就司馬懿來說,祖父司馬儁為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也即司馬懿擁有兄弟八人。在此基礎(chǔ)上,借著九品中正制帶來的便利,司馬懿可以將自己家族的人才安插到曹魏上下,從而為自己發(fā)動兵變,篡奪曹魏大權(quán)提供支持。比如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因為自身職務的緣故,得以協(xié)助司馬懿控制京城。綜上,曹魏后期,司馬懿能夠篡奪大權(quán),只因曹丕實施的兩項策略。
司馬氏奪取曹魏政權(quán)的關(guān)鍵在于司馬懿,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并不顯眼,還是年輕一輩,曹丕以及其后代患有早亡的致病基因。曹丕時期,司馬懿開始暫露頭角,可是很快曹丕又去世了。為了鞏固曹家的曹魏政權(quán)。魏國組建了以曹休為東線統(tǒng)帥,以曹真為西線統(tǒng)帥的軍事指揮格局。同時,建立了曹睿為帝王的曹魏統(tǒng)治集團。?
在這個集團中,司馬懿可以說是沒有一點機會奪取政權(quán)??墒牵觳挥硬芪?。沒幾年,東線統(tǒng)帥曹休被東吳在石亭擊敗,損失了上萬精銳部隊。曹休非常內(nèi)疚,竟然病死了。西線統(tǒng)帥曹真,軍事能力十分出色,多次打敗了諸葛亮的北伐,可是,也身體不好,很快病死了。
就這樣,司馬懿指揮曹魏的主力兵團打敗了東吳和蜀漢的多次進攻,掌握了兵權(quán),即使是這樣,司馬懿也沒有機會奪取政權(quán),可是這時候,還年輕的曹睿竟然也病死了。
即使如此,輔政大臣曹魏宗室曹爽還防著司馬懿,可這曹爽貪婪無能又十分自大,最后,司馬懿發(fā)動軍事政變殺死曹爽奪取政權(quán)。這時候的曹魏帝王是一個小孩子。于是政權(quán)全部落入司馬氏手中。司馬懿和司馬師,司馬昭長期控制政權(quán),最后司馬懿的后代司馬炎稱帝。司馬氏最后奪取了國家政權(quán),建立了西晉王朝,曹魏的政權(quán)落入了司馬氏手中。真正幫助司馬氏奪取權(quán)力的,是司馬懿,確實是一個能人,軍事家,政治家。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人,出身士族,青年入仕,擔任過曹操的丞相主簿,多謀略,善權(quán)變。后來,曹操被封為魏王,司馬懿又擔任魏王太子中庶子,深得魏王太子曹丕信任。曹丕稱帝之后,司馬懿的地位日漸上升。曹丕死時,司馬懿、陳群、曹真、曹休同受遺詔,輔佐魏明帝。曹真死后,司馬懿任大將軍,多次督率大軍抵御諸葛亮的北伐,掌握了曹魏的軍事實權(quán),而且威望也大為提高。公元239年,齊王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獨攬大權(quán),給司馬懿一個太傅的虛名,剝奪了他的實權(quán)。司馬懿就此裝病,迷惑曹爽,暗中卻加緊策劃。這時,司馬懿之子司馬師任中護軍,控制著一部分中央軍隊。司馬氏集團與曹氏集團的矛盾已經(jīng)白熱化。
正始十年(249)春,齊王曹芳在曹爽等陪同下去謁祭高平陵(魏明帝的陵墓),司馬懿父子發(fā)動政變,迫使曹爽交出兵權(quán)。不久,司馬氏把曹爽及其兄弟,以及曹氏集團的重要成員,一律誅滅三族。從此,司馬氏父子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權(quán)。
嘉平三年(251),司馬懿病死,其子司馬師繼任大將軍。司馬師(208—255),字子元。他專擅曹魏國政,廢掉齊王曹芳,另立年僅13歲的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為帝。
正元二年(255),司馬師病死,其弟司馬昭又繼任大將軍。司馬昭(211—265),字子上。他總攬朝政,魏主曹髦曾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彼抉R昭殺曹髦,另立14歲的曹奐作為傀儡皇帝。景元四年(263),他派鐘會、鄧艾等率軍滅蜀。這年,司馬昭自稱晉公,后為晉王。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他的兒子司馬炎繼任丞相,襲晉王。第二年,司馬炎廢掉魏主曹奐,自己當皇帝,建立了晉朝,他就是晉武帝。
魏滅蜀以后,孫吳處于十分不利的戰(zhàn)略地位。晉武帝咸寧五年(279)冬,西晉派太尉賈充為大都督,遣鎮(zhèn)軍將軍瑯邪王司馬、安東將軍王渾、建威將軍王戎、平南將軍胡奮、鎮(zhèn)南大將軍杜預、龍驤將軍王(jùn)等分兵六路大舉伐吳。各路大軍所向披靡。次年(280)三月,王水師抵達建業(yè)的石頭城。吳末孫皓帝投降,吳亡, 晉朝統(tǒng)一全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5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