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殺宋義,是因為宋義不顧抗秦大局,不顧義軍死活,不體恤士兵疾苦。此舉有情有義,此舉頗得人心。宋義在義軍中算是個懂得用兵打仗的人,楚懷王欣賞他,并把他視為抗衡日益做大的項羽的有力幫手,因而重用他,讓他做卿子將軍,領(lǐng)導(dǎo)并轄制著項羽。不過,宋義這個目光短淺,心胸狹窄,自私自利,不僅在歷史發(fā)展的緊要關(guān)頭難堪大任,而且還成了絆腳石。邯鄲城中,趙歇的趙軍危在旦夕,可是,宋義故意滯留安陽46天,就是不發(fā)兵救趙。項羽曾向他提建議,快速渡過黃河,楚趙里應(yīng)外合,一定會打敗章邯的秦軍。項羽以一套歪理拒絕了他,他的托詞無非殺雞焉用牛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一類的理論。
宋義不但不北上救趙,反倒公器私用,率部向東護送兒子宋襄去齊國做官,行進到無鹽。宋義在營帳里飲酒高歌,忘乎所以;士卒在寒雨中凍餓交加,苦不堪言。項羽終于忍無可忍,假借懷王的旨意,誅殺了宋義?!俄椨鸨炯o》中,司馬遷沒有直接去寫士卒們的反應(yīng),不過,從此后戰(zhàn)斗中士卒的精神狀態(tài)看,他們完全為項羽的義舉所折服:巨鹿之戰(zhàn)中,戰(zhàn)士們呼聲震天,一往無前,以一當(dāng)十,不正是項羽俠肝義膽感召的結(jié)果嗎?
宋項羽殺宋義,當(dāng)機立斷,敢作敢為,他是為了解除邯鄲之圍,拯救趙國的義軍。此次北上,項羽雖然位居次將,屈居宋義之下,但是,他始終不忘此行的目的。趙國是北方一支重要的抗秦力量,牽制了大量秦軍,有力地策應(yīng)了楚軍西進滅秦行動。秦二世派名將章邯率重兵渡過黃河,大破趙軍,進而包圍邯鄲,準備一舉剿滅趙國。在抗秦斗爭中,楚趙互為掎嬌,唇亡齒寒,所以,楚懷王發(fā)兵救趙。不過,他選錯了人,宋義是完成不了這一歷史使命的。項羽不能任由宋義一拖再拖,貽誤戰(zhàn)機,所以斬殺了宋義。項羽此舉是不忘初心,是符合道義的,是對天下負責(zé)、對歷史負責(zé)的表現(xiàn)。三、項羽殺宋義,是為了挑戰(zhàn)楚懷王的權(quán)威,重新樹立自己在起義軍中的領(lǐng)導(dǎo)地位。
陳勝犧牲后,各路義軍群龍無首,一片混亂。項梁項羽叔侄雖然擁有最強大的實力,然而,也不具備號令天下的權(quán)威。此時,他們聽從范增的建議,從牧羊人中找回來戰(zhàn)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推立他為新的楚懷王,以順從民心。項梁叔侄本意是讓熊心做個虛位之君,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無奈,熊心不甘久居于人下,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打算掌控住楚軍,做個真正的楚懷王。章邯在定陶大破楚軍,殺死項梁,楚懷王既感到恐懼,也覺得是削弱項氏的好機會。于是,他趁機接管了項羽的部隊。
后來,齊國使者高陵顯君推介宋義,楚懷王與宋義見面議事后大喜,馬上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當(dāng)然感到委屈,心存不滿的,因為他認為,這支隊伍是項家建立的,可是,楚懷王不但不讓項羽西去攻秦,反而派遣了沛公劉邦,這一次,又剝奪了自己的軍事領(lǐng)導(dǎo)權(quán),懷王這樣做,就是有意與項家作對。于是,他千方百計地尋找機會,奪回屬于自己的權(quán)力。不過,是宋義送給了他機會。四、項羽坑殺20萬秦軍,表面看是為了避免俘虜嘩變、叛亂,實際上是因為他對贏得軍心沒有把握。此舉使他站到了秦地乃至天下百姓的對立面,最終失掉了民心。
巨鹿之戰(zhàn)后,楚軍勢不可擋,秦軍一敗再敗,戰(zhàn)局無可挽回。在這種情況下,章邯不得不向項羽投降。對于這個殺叔仇人,項羽不但沒有施行報復(fù),反而立他為雍王,意圖很明顯,讓他掌控好秦軍,使這支隊伍為己所用。然而,此后形勢出乎他之所料,義軍的官員士卒在秦朝時都受到過秦人的虐待,于是,降卒們就成了他們的撒氣桶,成了凌辱的對象。于是,降卒們中就傳言,項羽有可能對家鄉(xiāng)父老秦人下毒手,一時期軍心浮動。項羽可沒有劉邦那樣的度量和感召力,更沒有自信心。獲知降卒情況后,他大為緊張,匆忙與英布等人商議對策,只能采取下下策——孤注一擲,殺俘——要知道,項羽不是不懂禍莫大于殺已降的道理。
不過,在項羽看來,秦軍投降,只是他與章邯所做交易的一部分,降卒對自己有用就用,沒有用就可以毫不客氣地拋棄掉。他既不想讓20萬秦軍繼續(xù)成為章邯擁兵自重、討價還價的資本,也不想讓他們變成身邊隨時可能燃燒爆炸的火藥桶,于是一夜之間,20萬秦軍降卒就被活埋在體他們家鄉(xiāng)附近的新安城南……借助于殺俘,項羽暫時穩(wěn)定了局面,并順利地攻破函谷關(guān),打進了咸陽,并坐上了楚霸王寶座,號令天下,威武驕橫不可一世。但是,短短幾年里,他就兵敗垓下,上演了一出霸王別姬自刎烏江的悲劇,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短命君王。究其原因,就是失掉了民心——項羽坑殺20萬降卒,是要遭報應(yīng)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5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