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歷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jīng)濟上外貿(mào)高度發(fā)達 ,重心完成了歷史性南移,思想學術(shù)和文化藝術(shù)高度發(fā)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tǒng)地位,并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陳桷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陳桷(1091~1154)名緯,字季壬,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卜居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政和二年上舍,進士及第。歷仕宣和提點福建路刑獄、高宗禮部侍郎,忤秦檜罷官,后知襄陽府、充京西南路安撫,改知廣州,未至卒。桷寬洪蘊藉,以誠接物,而淡於榮利,自號無相居士。桷著有文集十六卷,已佚。
人物生平
陳桷,原名緯,探花,官至宋禮部侍郎,柘榮湄洋陳氏四世祖,力主抗金,三平兵亂,史稱“一方以安”。拒收三萬八千貫番寶,上嘉“守介不移”,在溪坪故居敕建騎街坊,為千古廉吏。
(陳起興) 翻開柘榮歷史名人檔案,最富傳奇色彩的要算湄洋陳氏四世祖、宋禮部侍郎陳桷公。他原名緯,又名文通、季壬,字千一,自號無相居士,宋元祐五年(1090)年出生官宦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家教,政和二年(1112)、22歲就高中三鼎甲探花。先后在翰林院秘書省擔任文林郎、校書郎、著作左郎等職,被授予太學府五經(jīng)正博士;之后調(diào)任開封府冀州兵曹司、工部虞部事,參與軍政事務(wù),政績卓著,深得朝庭信任,成為宋朝一顆政治明星。但他極力主張抗金,與朝廷主和派思想格格不入,五次被貶,政治生涯頗為坎坷。
第一次是宣和七年(1125),北宋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后,因不甘國土被奪,便暗中與金國聯(lián)手滅掉遼國,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命令多處邊防軍隊撤離,并立下禁令:“凡是談到邊防事情的,就流放到三千里之外……”。金國早想入侵中原,派使者到宋朝密探軍情。陳桷護送金使者回國到達邊境時,看到大量的金國士兵,深感國家危難在即,立即派人上報軍情,觸犯“禁令”被被下放回福建老家,擔任福建路刑獄、提刑等職。第二次是紹興二年(1132),秦檜為謀取宰相職位,力排主戰(zhàn)派官員,陳桷不愿順從權(quán)貴,遂以身患疾病為由到江西九江主管太平觀禮儀。第三次是紹興五年,擔任龍圖閣士,參與編纂《宋太宗御書》,又因與秦檜政見不和,再次被下放擔任福建泉州知府。第四次是紹興十一年,擔任禮部侍郎期間,參與太常寺討論朝廷禮儀制度。秦檜認為陳桷觀點與主戰(zhàn)派的論調(diào)如出一轍,最終把他與持有異見的吏部、禮部尚書等一批官員罷免下放。第五次是襄陽金州、房州出現(xiàn)兵亂,陳桷考慮若不及時制止,事態(tài)將更加嚴重,立即派兵平定,然后上報朝廷,被秦檜揪住把柄,從中作梗,陳桷只好稱病辭職,任秘閣修撰。真可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陳桷盡管屢次被貶,但與生俱來的英勇無畏、浩然正氣絲毫沒有改變。靖康元年(1126),金國入侵中原,朝廷急忙向福州調(diào)譴援軍,然因軍糧發(fā)放不足,部隊統(tǒng)帥柳廷俊被手下叛亂士兵殺死,福州府很多官員紛紛逃跑。陳桷卻處危不驚,獨自置身亂兵之中,喻于禍福之理,終于說服叛軍,可是叛軍要求上報說是“統(tǒng)率自殺”。陳桷睿智機變,一邊順從其要求,一邊迅速派人上報說:“前面上報的情況不實”,等待朝廷處置。朝廷認為陳桷善于應(yīng)變,不予治罪。陳桷馬上調(diào)譴部隊,順路追殺為首叛亂者20多人。建炎三年(1129),亂臣苗傅等帶領(lǐng)士兵準備造反的事件敗露后,逃亡躲到福建。陳桷到建陽執(zhí)行公務(wù)時,在當?shù)厝说呐e報下,將他抓獲交給朝廷處理。建炎四年,福建轉(zhuǎn)運司扣發(fā)公款,負責人被殺,陳桷再次平息兵亂。所以歷史稱他具“保一方平安”之偉功。
陳桷一生經(jīng)歷豐富,仕途坎坷,但無論置身何處,不管是提拔重用,還是被貶下放,始終以履行職責為天職,大膽進言,勤于政事,功績卓著。紹興三年,任戶部金部員外郎,當時社會物貴而錢幣不足,私人鑄錢盛行,銅錢外流嚴重,朝廷一籌莫展。為此,他建議朝廷專設(shè)管理機構(gòu),加強銅的積累和鑄錢數(shù)量,限制民間私自鑄錢,有效緩解了財政困難。然而,由于秦檜等保守派力行求和之策,致使多數(shù)官員大敵當前,無視國恨家仇,拘于小節(jié),得過且過。陳桷又進言:“當今國家之根本國策,應(yīng)加強政務(wù)以抵御敵國入侵,不當以瑣事影響朝廷大事?!痹谲娛抡叻矫妫ㄗh“加強軍隊整頓,關(guān)鍵在于爭取民心擁護。”陳桷的政治主張和理財能力,深受高宗賞識,被調(diào)到兩浙西路任提刑官,又提為禮部四品太常少卿。然陳桷不因深受皇寵,曲意奉承,仍然大膽直言朝廷弊?。骸耙苏鐣L氣,首先皇宮生活要節(jié)儉,禁止鋪張浪費”。高宗打算把新編的《徽宗御書》藏于敷文閣,陳桷堅決認為此事多有不妥,希望能嚴守祖制。接著又諫言皇家祀典,認為朝廷三年一次的合祭祖應(yīng)該用牛,要求恢復以牛祀典,此建議被朝廷采納。
陳桷不但心系國家安危,體恤民情,為民造福,更是清正廉明,堪稱一代廉吏。紹興十五年,調(diào)任襄陽知府,兼京西路安撫使。當時襄漢地區(qū)連年兵災(zāi),民不聊生,以致農(nóng)民戶數(shù)銳減至平時的二十分之一,而稅收并無相應(yīng)減輕。他挺身而出,為民請命,實行減免稅政策,深得民心。接著又遇漢江決口,洪水泛濫,大片田地和民房淹沒,他親身率領(lǐng)兵民一起修筑堤壩,有效防止了洪災(zāi)蔓延。紹興廿四年(1154年),擔任廣州布政司副使期間,有上百艘外國商船在海上遇險,他親臨海邊協(xié)助搶救,并專門搭蓋五十多間房存放搬運上岸的貨物,還派人守護,提供茶飯。商人深為陳桷義舉所感動,相贈價值3萬8千多貫的寶物,他當場拒絕,并如實報告朝廷,廣州廉舉楊送詩贊道:“囊槖來時似去時,如公清白古今稀。身如竹葉心如水,不帶江南一線歸?!蔽挥诟6荜枏V化寺的陳桷墳?zāi)褂沙⒄{(diào)集福州府等地三千多官民采石營造,該墳地系陳桷生前向馬家契賣,曾吟有《廣化寺》詩:“高山不受暑,秋到十分涼。望外去程遠,閑中度日長。寺林投宿鳥,山路自歸羊。物物皆自適,羈愁逐異鄉(xiāng)?!标愯鰤瀳鏊闹练秶俺⒓釉岫Y官員、御扎敕書及敕譜等如同陳桷一樣葉落歸根,均已載入柘洋湄洋《陳桷官譜》中。朝廷十分贊賞,委以重任,讓他以護國左侍郎和兵部尚書大丞相身份去廣南路擔任經(jīng)略安撫使(二品官),陳桷不顧年老體弱和路徒艱險,終因操勞過度,不幸在前往廣南路的途中逝世。
陳桷生前命運多舛,死后獲得殊榮。宋皇特批以一品爵位給以國葬,并下詔書千里護送靈柩,要求“各州衙衛(wèi)沿途開路,逢水造橋,逢州州接,逢縣縣迎”。朝廷還在陳桷故居探花府第門前建設(shè)跨街石夾坊,上有皇帝親筆題字“守介不移”和金書陳桷名字,《宋史》稱他“其節(jié)有足稱”。
陳桷,原名緯,探花,官至宋禮部侍郎,柘榮湄洋陳氏四世祖,力主抗金,三平兵亂,史稱“一方以安”。拒收三萬八千貫番寶,上嘉“守介不移”,在溪坪故居敕建騎街坊,為千古廉吏。
(陳起興) 翻開柘榮歷史名人檔案,最富傳奇色彩的要算湄洋陳氏四世祖、宋禮部侍郎陳桷公。他原名緯,又名文通、季壬,字千一,自號無相居士,宋元祐五年(1090)年出生官宦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家教,政和二年(1112)、22歲就高中三鼎甲探花。先后在翰林院秘書省擔任文林郎、校書郎、著作左郎等職,被授予太學府五經(jīng)正博士;之后調(diào)任開封府冀州兵曹司、工部虞部事,參與軍政事務(wù),政績卓著,深得朝庭信任,成為宋朝一顆政治明星。但他極力主張抗金,與朝廷主和派思想格格不入,五次被貶,政治生涯頗為坎坷。
第一次是宣和七年(1125),北宋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后,因不甘國土被奪,便暗中與金國聯(lián)手滅掉遼國,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命令多處邊防軍隊撤離,并立下禁令:“凡是談到邊防事情的,就流放到三千里之外……”。金國早想入侵中原,派使者到宋朝密探軍情。陳桷護送金使者回國到達邊境時,看到大量的金國士兵,深感國家危難在即,立即派人上報軍情,觸犯“禁令”被被下放回福建老家,擔任福建路刑獄、提刑等職。第二次是紹興二年(1132),秦檜為謀取宰相職位,力排主戰(zhàn)派官員,陳桷不愿順從權(quán)貴,遂以身患疾病為由到江西九江主管太平觀禮儀。第三次是紹興五年,擔任龍圖閣士,參與編纂《宋太宗御書》,又因與秦檜政見不和,再次被下放擔任福建泉州知府。第四次是紹興十一年,擔任禮部侍郎期間,參與太常寺討論朝廷禮儀制度。秦檜認為陳桷觀點與主戰(zhàn)派的論調(diào)如出一轍,最終把他與持有異見的吏部、禮部尚書等一批官員罷免下放。第五次是襄陽金州、房州出現(xiàn)兵亂,陳桷考慮若不及時制止,事態(tài)將更加嚴重,立即派兵平定,然后上報朝廷,被秦檜揪住把柄,從中作梗,陳桷只好稱病辭職,任秘閣修撰。真可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陳桷盡管屢次被貶,但與生俱來的英勇無畏、浩然正氣絲毫沒有改變。靖康元年(1126),金國入侵中原,朝廷急忙向福州調(diào)譴援軍,然因軍糧發(fā)放不足,部隊統(tǒng)帥柳廷俊被手下叛亂士兵殺死,福州府很多官員紛紛逃跑。陳桷卻處危不驚,獨自置身亂兵之中,喻于禍福之理,終于說服叛軍,可是叛軍要求上報說是“統(tǒng)率自殺”。陳桷睿智機變,一邊順從其要求,一邊迅速派人上報說:“前面上報的情況不實”,等待朝廷處置。朝廷認為陳桷善于應(yīng)變,不予治罪。陳桷馬上調(diào)譴部隊,順路追殺為首叛亂者20多人。建炎三年(1129),亂臣苗傅等帶領(lǐng)士兵準備造反的事件敗露后,逃亡躲到福建。陳桷到建陽執(zhí)行公務(wù)時,在當?shù)厝说呐e報下,將他抓獲交給朝廷處理。建炎四年,福建轉(zhuǎn)運司扣發(fā)公款,負責人被殺,陳桷再次平息兵亂。所以歷史稱他具“保一方平安”之偉功。
陳桷一生經(jīng)歷豐富,仕途坎坷,但無論置身何處,不管是提拔重用,還是被貶下放,始終以履行職責為天職,大膽進言,勤于政事,功績卓著。紹興三年,任戶部金部員外郎,當時社會物貴而錢幣不足,私人鑄錢盛行,銅錢外流嚴重,朝廷一籌莫展。為此,他建議朝廷專設(shè)管理機構(gòu),加強銅的積累和鑄錢數(shù)量,限制民間私自鑄錢,有效緩解了財政困難。然而,由于秦檜等保守派力行求和之策,致使多數(shù)官員大敵當前,無視國恨家仇,拘于小節(jié),得過且過。陳桷又進言:“當今國家之根本國策,應(yīng)加強政務(wù)以抵御敵國入侵,不當以瑣事影響朝廷大事?!痹谲娛抡叻矫妫ㄗh“加強軍隊整頓,關(guān)鍵在于爭取民心擁護?!标愯龅恼沃鲝埡屠碡斈芰?,深受高宗賞識,被調(diào)到兩浙西路任提刑官,又提為禮部四品太常少卿。然陳桷不因深受皇寵,曲意奉承,仍然大膽直言朝廷弊?。骸耙苏鐣L氣,首先皇宮生活要節(jié)儉,禁止鋪張浪費”。高宗打算把新編的《徽宗御書》藏于敷文閣,陳桷堅決認為此事多有不妥,希望能嚴守祖制。接著又諫言皇家祀典,認為朝廷三年一次的合祭祖應(yīng)該用牛,要求恢復以牛祀典,此建議被朝廷采納。
陳桷不但心系國家安危,體恤民情,為民造福,更是清正廉明,堪稱一代廉吏。紹興十五年,調(diào)任襄陽知府,兼京西路安撫使。當時襄漢地區(qū)連年兵災(zāi),民不聊生,以致農(nóng)民戶數(shù)銳減至平時的二十分之一,而稅收并無相應(yīng)減輕。他挺身而出,為民請命,實行減免稅政策,深得民心。接著又遇漢江決口,洪水泛濫,大片田地和民房淹沒,他親身率領(lǐng)兵民一起修筑堤壩,有效防止了洪災(zāi)蔓延。紹興廿四年(1154年),擔任廣州布政司副使期間,有上百艘外國商船在海上遇險,他親臨海邊協(xié)助搶救,并專門搭蓋五十多間房存放搬運上岸的貨物,還派人守護,提供茶飯。商人深為陳桷義舉所感動,相贈價值3萬8千多貫的寶物,他當場拒絕,并如實報告朝廷,廣州廉舉楊送詩贊道:“囊槖來時似去時,如公清白古今稀。身如竹葉心如水,不帶江南一線歸?!蔽挥诟6荜枏V化寺的陳桷墳?zāi)褂沙⒄{(diào)集福州府等地三千多官民采石營造,該墳地系陳桷生前向馬家契賣,曾吟有《廣化寺》詩:“高山不受暑,秋到十分涼。望外去程遠,閑中度日長。寺林投宿鳥,山路自歸羊。物物皆自適,羈愁逐異鄉(xiāng)?!标愯鰤瀳鏊闹练秶俺⒓釉岫Y官員、御扎敕書及敕譜等如同陳桷一樣葉落歸根,均已載入柘洋湄洋《陳桷官譜》中。朝廷十分贊賞,委以重任,讓他以護國左侍郎和兵部尚書大丞相身份去廣南路擔任經(jīng)略安撫使(二品官),陳桷不顧年老體弱和路徒艱險,終因操勞過度,不幸在前往廣南路的途中逝世。
陳桷生前命運多舛,死后獲得殊榮。宋皇特批以一品爵位給以國葬,并下詔書千里護送靈柩,要求“各州衙衛(wèi)沿途開路,逢水造橋,逢州州接,逢縣縣迎”。朝廷還在陳桷故居探花府第門前建設(shè)跨街石夾坊,上有皇帝親筆題字“守介不移”和金書陳桷名字,《宋史》稱他“其節(jié)有足稱”。近一時期,《一位不該被歷史遺忘的清官》等文章在《福建文史》等刊物發(fā)表以后,陳桷的廉吏形象已逐漸被八閩兒女所傳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7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