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河之戰(zhàn)是宋朝第一次大規(guī)模主動出擊遼境的戰(zhàn)爭。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黃袍加身”,奪取了柴宗訓的帝位,取代后周,建立了宋朝,然后利用“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大將石守信、高懷德等人的兵權,當然,趙匡胤這是加強皇權,然而,也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宋朝重文輕武,因此,只重視文臣,不重視武將了,導致軍事上非常薄弱。
趙匡胤和他的弟弟趙光義的理由都很簡單,文人造反,傷害不大,武將造反,有可能顛覆整個國家,因此,必須要防患于未然,不能讓武將太厲害。
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宋朝一直在軍事上薄弱,經(jīng)常受到契丹等勢力的侵犯和騷擾。
趙匡胤是馬上皇帝,軍事上還行,而他的繼任者,趙光義就差多了,軍事上非常弱,最致命的一次,宋軍和契丹交戰(zhàn),趙光義作為皇帝,御駕親征,親自率軍,并且到前線督軍,在高梁河與契丹大軍交鋒,結果,此戰(zhàn)被契丹擊敗,宋軍慘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趙光義狼狽到坐著驢車倉惶逃走,撿了一條命,后來,也多虧了名將楊業(yè)的保護。
《宋史》記載:癸未,帝督諸軍及契丹大戰(zhàn)于高梁河,敗績。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趙光義接棒他的哥哥趙匡胤后,一直在做統(tǒng)一事業(yè)。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正月,宋太宗趙光義先派大將潘美等率軍北上,圍攻北漢的都城太原,趙光義也很重視,于當年二月率軍親自征討,此戰(zhàn),趙光義還不錯,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績,可圈可點,最后,宋軍一舉擊退了遼國的援兵,滅掉了北漢。
北漢的滅亡,終結了自唐末黃巢起義以來,近九十年的藩鎮(zhèn)割據(jù)的混戰(zhàn)局面,從形式上一統(tǒng)全國,形勢一片大好。
同年五月,趙光義又來了精神,他不顧群臣的反對,執(zhí)意出兵,趁攻取北漢之勢,從太原出發(fā),展開北伐。
北伐初期,宋軍表現(xiàn)不俗,一度收復了河北易州和涿州。趙光義大喜,于是,又下令圍攻燕京,宋軍與遼國軍隊,在高粱河一帶展開了激戰(zhàn)。
為了鼓舞士氣,趙光義很給力,親臨戰(zhàn)場,到前線指揮作戰(zhàn),然而,這次出了個大意外,趙光義栽了個大跟頭,在戰(zhàn)斗中,趙光義中箭,受了傷,他的下屬,慌忙之中,找了一輛驢車,趙光義也顧不得什么顏面了,逃命要緊,趕緊坐上驢車,倉惶逃走,此處北伐,宣告失敗。
堂堂宋朝皇帝,狼狽到坐驢車逃走,也沒有任何尊嚴了,不過,在逃跑的過程中,趙光義幸虧遇到了名將楊業(yè),最終得以保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9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