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之亂
背景
寧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孫,即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quán)的后裔
過程
朱宸濠起兵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帝朱厚照西巡歸來后
,又欲下江南,并周游天下,為了諫阻南巡,惹起一場朝臣大請愿。于是,懷有野心的寧王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淫無道,是年六月十四日興兵,殺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革正德年號。以李士實、劉養(yǎng)正為左、右丞相,以王綸為兵部尚書,集眾號稱十萬,并發(fā)檄各地,指斥朝廷。七月初,又以其部將守南昌王守仁平叛
汀贛巡撫
、僉都御史王守仁聞變,舉兵勤王,會齊各地軍兵,于七月二十日攻克南昌。朱宸濠聞訊,回救南昌,二十四日與王守仁軍相遇于南昌東北的黃家渡,叛軍敗退八字垴。二十六日 ,明軍以火攻,宸濠大敗 ,將士焚溺而死者3萬余人 ,宸濠與其世子、郡王,及李士實、劉養(yǎng)正、王綸等皆被擒。明武宗親征
八月,王守仁捷報尚未送達北京
,明武宗自稱“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zhèn)國公”,于八月二十二日率萬馀官兵南下“親征”。后到達涿州時,王守仁捷報傳至,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明武宗身邊的嬖幸甚至建議將朱宸濠放回鄱陽湖裏,讓明武宗生擒,以展示皇帝威信,為了將平叛功勞延及到明武宗及其諸幸臣寧王失敗的原因
明朝的寧王一共有4位
,分別是初代寧獻王朱權(quán)、二代寧靖王朱奠培
初代寧獻王朱權(quán)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
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發(fā)動“靖難之役”
后來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不但平分天下的事沒了
1497年朱宸濠承襲寧王爵位的時候
劉瑾是陪著朱厚照長大的親信太監(jiān),朱厚照登基后任命劉瑾為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幫助自己處理朝政
明武宗朱厚照這個人有一個特點
雖然朱宸濠苦心積慮準備多年
,朱厚照對于他的反叛也沒有防備,但是朱宸濠是典型的志大才疏、缺乏造反的整體戰(zhàn)略宸濠之亂,又稱寧王之亂
朱宸濠,正德十四年(1519)
朱宸濠(1479年—1520年),明代寧王朱權(quán)的第四代繼承人
正德二年
又企圖以己子入嗣武宗
,取得皇位。太監(jiān)張忠、御史蕭淮等先后告發(fā)宸濠之罪行,武宗因下旨收其護衛(wèi),令其歸還所奪之田。宸濠得知消息后
,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借口明武宗正德帝荒淫無道,集兵號十萬造反,殺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革正德年號,以李士實、劉養(yǎng)正為左、右丞相,以王綸為兵部尚書,集眾號稱十萬,并發(fā)檄各地,指斥朝廷。略九江、破南康
擴展資料:
從高祖朱權(quán)開始,歷代寧王與朝廷之間的矛盾重重
。燕王朱棣發(fā)起靖難之役時,為謀得大寧諸軍的助戰(zhàn),用計挾制寧王朱權(quán),使大寧邊軍俱聽其指揮,朱棣還哄騙朱權(quán):“事成,當中分天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燕王即皇帝位后,寧王要求改封蘇州
、錢塘等南方地方,均遭朱棣拒絕,寧王與皇帝間的矛盾由此而生。朱權(quán)死后
,其孫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宮殿及派歲祿于進府縣,奏請南昌城內(nèi)東、西二湖”,被時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制而生怨恨,“遂劾奏(崔)恭不法,恭與按察使原杰亦奏奠培私獻惠二王宮人,逼內(nèi)官熊璧自盡。按問皆實,遂奪護衛(wèi)”。削去寧王護衛(wèi)
,改為南昌左衛(wèi),使自朱權(quán)以來與朝廷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朱宸濠反叛失敗后,正德十五年十二月,朱宸濠在通州被處死經(jīng)過這次劇烈的變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宸濠之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朱宸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9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