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風評很高的宮廷劇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張廷玉,張廷玉是一個非常聰明,又是三朝元老,還一直侍奉著三代帝王。特別是康熙和雍正都對他的評價非常高。也是為了他,給了很多褒獎。在戲中我們可以看到乾隆在皇殿的時候經(jīng)常提到一個人,那就是70歲的張廷玉,乾隆總是說他倚老賣老,風燭殘年,老態(tài)龍鐘,總是對他亂發(fā)脾氣,對他做的每件事情都很不滿意,大發(fā)雷霆。但其實在大家的印象中。張廷玉是一個精明能干,做事十分有自己的思想,并不會社入黨爭,并且還是一個懂得如何獨善其身的人,并且還是當時的三朝元老。
根據(jù)歷史記載,張廷玉在康熙年間考取的進士,因為自己的文筆特別的厲害,所以留有重用。于是康熙將他調(diào)到南書房上職,后來還被提拔到刑部當左侍郎,可謂真的是深受康熙皇帝重愛。每次外番使臣前來進奉上貢品的時候,康熙都會獎勵一份給張廷玉。再后來康熙死后,張廷玉又被雍正皇帝給看中提拔。
雍正皇帝當時正在籌建軍機處,由于看中了張廷玉的才華和能力,就將他直接安排到了軍機處首輔的位置,可以說是身負重用。張廷玉之所以能受到皇帝重用,其實也說明了他很聰明,懂得如何處理黨爭關系。他知道在皇室里面這些當皇帝的,這些皇子的奪嫡,還有權利的爭奪都對他的影響十分重大,甚至可能一命嗚呼,株連九族。
畢竟不管以后是哪個皇子當皇帝,做新君他都是要效忠于這些新帝,畢竟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在他們手中,渺如稻草。直到雍正登基的時候,他才曉得自己應該選擇效力于新君,他知道只有現(xiàn)在的皇帝才是最值得他要用全身心去效忠的,鞠躬盡瘁的。這也是他為什么會被康熙和雍正看中的原因。
在那個朝代,張廷玉是一個無法代替的人物。也因為張廷玉十分善于揣測這些帝皇的心思,又進一步的取得了皇帝們的信任,也深受器重,所以他在當時的朝政的勢力越來越穩(wěn)固,當時張家總共已經(jīng)有了19個子弟在朝中任職,雍正皇帝還答應承諾張廷玉在他去世之后,他的牌位可以進入太廟,這在清朝的歷史上是唯一的一個。但是到后來雍正皇帝在位的后任期間,張廷玉和滿族官員首領鄂爾泰發(fā)生爭執(zhí)和內(nèi)斗,雖然面對于這種情況,雍正皇帝心里都明白,只是自己年事已高,無法處理這個問題。
不久,58歲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然而新繼位的皇帝是年輕的乾隆,乾隆皇帝繼位的初期,面對舊朝代剩下的一些內(nèi)斗局面和復雜的局勢關系,并沒有莽撞行事,而是冷靜分析,調(diào)衡他們之間的矛盾,從而均衡他們的權力關系。但之后,鄂爾泰突然的去世了,這給了乾隆一個非常大的好機會,于是他借此機會迅速削弱兩大勢力,把朝權勢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雍正皇帝去世的時候有留下遺囑,將張廷玉任命為顧命大臣,從而輔佐年輕的康熙皇帝,起初康熙皇帝對他還是十分重用,也知道他有一定的才華,知識淵博,又是元老,每次朝廷要事都會找他來商議整理政務。
可后來,皇帝也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慢慢的知道權力對于皇族的重要程度,不能被他人掌控。其實張廷玉自己也知道雍正皇帝愿意承諾給他死后配太廟,看起來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榮譽,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枷鎖。畢竟在那個朝代是滿人治天下,對漢人是十分排斥的,更何況他現(xiàn)在是三朝元老擁有的勢力比新帝乾隆的更大,更是會被皇帝忌憚。
張廷玉也知道自己不受皇帝的待見,也為了自己的之后的打算。便兩次主動提出辭官回鄉(xiāng),并在信中強調(diào)自己死后可以配享太廟的事情。正是因為這點得到乾隆皇帝的反感,覺得他越來越倚老賣老,一氣之下撤削他所有的職權和配享太廟的權利。最后張廷玉被趕回老家,閉門謝客,足不出戶,郁悶而終,只是后來最終也不知道自己死后原來還是配享了太廟。
張廷玉一生輔佐了這么多位帝王,兢兢業(yè)業(yè),鞠躬盡瘁也立下了不少功勞,只是后來晚年由于郁悶,被聲名所累,才會有這種下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1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