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民到皇后,竇太后的一生有多勵志?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她命運坎坷,憑著自己的堅韌與智慧,在漢王朝的江山中,使自己成為一位歷經三朝而不倒的皇后。
她生活的年代的是大漢王朝最鼎盛的時代,她輔佐的帝王,皆是漢代最偉大的人物:丈夫漢文帝,兒子漢景帝,孫子漢武帝。
竇太后一生經歷豐富而挫折,十三歲父母雙亡,十四歲入宮,十七歲被遣送出宮,二十多歲當上皇后,三十多歲,因病失明。
這樣的一名女子,能在大漢王朝,保持自己的威嚴而不倒。
她的一生是一部關于貧窮、關于婚姻、關于子女教育,關于名利、關于親情、關于面對疾病的勵志史書。
01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受戰(zhàn)爭影響,田里顆粒無收,一家人生活窘迫,竇父外出覓食,不幸摔下懸崖而死,不久母親也因此抑郁而終。
趙國是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兒子如意所在的領地。但是管事太監(jiān)陰差陽錯,將她送到了劉恒所在的代國。
02
命運總是眷顧堅韌而聰慧的人
劉啟為人忠厚,才華橫溢,是太子很好的人選。
03
好運氣總是接踵而來
皇帝已經追封自己的父母,算是告慰父母在天之靈。尋找兄弟,要耗費一定的財力物力。
很快,竇皇后的美名就在百姓間傳開了,關于竇皇后的一些家事也傳承開去,她失散的哥哥和弟弟很快被找到,分別了十多年的兄妹,得以相聚。
皇帝賜給兩兄弟足夠的田土,并派專人對兄弟倆進行教導,教他們詩書禮儀。
除了兄妹團聚的好事,子女優(yōu)異的表現,也是令她驕傲的資本。
大兒子劉啟才華出眾,是劉恒最中意的兒子,二兒子劉武,文武雙全,被封為梁王,女兒劉嫖,被封為館陶公主,是漢朝第一位長公主。之后,長公主嫁給開國功臣陳嬰的孫子陳午,世襲侯爵之位。
04
明利弊、知得失
聰明的女人,總是知道自己的需要,順境之時,泰然處之,寵辱不驚;逆境之時,忍辱負重,堅忍不拔。
面對強敵,知道避其鋒芒,以四兩撥千斤的智慧,成為最大的贏家。
此時,朝中重臣黃老學派代表人物慎到的女兒慎夫人,趁機上了位。
在一次宴會中,文帝再次讓慎夫人與皇后同坐,遭到朝中老臣袁盎的極力反對。袁盎讓侍從將慎夫人的坐席安放到下席,慎夫人大怒,皇帝也覺得臉上無光,憤憤離開。
袁盎之后以呂后將戚夫人做人彘的事件向皇帝進諫,提醒他要遵循尊卑的禮法,不要害了慎夫人。血腥的歷史前鑒,讓文帝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叛亂,二兒子劉武及侄子竇嬰、太尉周亞夫迅速平定禍亂。
竇皇后的家人以自己的實力,維護著她的絕對權威。
一個懂得權衡利弊得失、懂得管理的女子,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明鏡似的內心,讓她在人生之路上走得強大、坦然而穩(wěn)定。
05
長眠長樂宮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建元六年,年過古稀的孝文竇太后在長樂宮與世長辭。
縱觀竇太后一生:
父母雙亡后,她忍辱負重、吃苦耐勞,勇于承擔家庭重任,足見其堅韌。
劉恒登基后,心中忐忑,她鼓勵帝王不負眾望,大膽行政,足見其沉穩(wěn)大氣、敢擔當。
面對文帝對家人的賞賜,進退有度,足見其明事理。
在雙目失明,圣寵旁落的劣勢下,懂得避其鋒芒,借用臣子的力量保全自己,足見其懂得權衡利弊、知得失。
作為母親,教子有方,三個兒女皆有才并且都有作為,足見其聰慧能干
西漢太后竇漪房,是漢文帝劉恒的第二任妻子,也是漢景帝劉啟的母親。她的一生輔佐了兩任皇帝,協助他們開啟了大漢朝的盛世。
竇漪房出生在趙國,年幼就失去了父母。漢初,宮廷來到趙國招募宮女,竇漪房被選中進了宮。她的美麗和聰慧被呂雉看重,于是將她賞賜給下面的諸侯王。竇漪房偷偷給太監(jiān)一些銀子,想讓她被派到家鄉(xiāng)趙國去,可是太監(jiān)疏忽了,竇漪房陰差陽錯的被送到了代國。
在代國,竇漪房很意外地受到了劉恒的青睞。呂后去世,朝臣們都不知道該立誰為太子,竇漪房和劉恒一起,在朝臣們面前演母慈子孝的戲碼,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于是劉恒被推上位,是為漢文帝。
此時漢文帝的原配妻子已經逝世,她給漢文帝生的兒子都夭折了。于是漢文帝在朝臣的建議下,立劉啟為太子,母親竇漪房也成了皇后。竇漪房在漢文帝初年盡心盡力幫助他排除異己,整頓朝綱,使大漢朝有盛世的苗頭。
劉徹即位時,竇漪房已是太皇太后。劉徹剛剛登基時,朝政不穩(wěn),多虧竇漪房出面才穩(wěn)住局勢,但是漢武帝年輕氣盛,希望破除舊例,展開一番新氣象,竇太后不許。她遵從黃老之術,而劉徹喜歡儒家思想,這讓兩人有了分歧,劉徹雖感謝竇太后的扶持之恩也不認同她的想法,于是祖孫兩開始斗法,直到竇漪房去世。
導讀:竇漪房,從出身貧寒的趙國少女到呂雉的侍女,到代王妃,到皇后、太后,直至太皇太后,似乎世界上所有的好運氣都被她撞上了,甚至連宮廷里最難得的愛情也擁有了。
漢文帝似乎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好女色的皇帝,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與漢文帝有關的女人屈指可數,與他的孫子漢武帝比起來簡直是少得可憐,這對竇漪房來說應該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可是中年失明的她卻驚訝而又悲哀地發(fā)現,她的情敵不是同為女人的后宮佳麗,卻是一個她怎么也想不到的沒有一點本事的小男人--鄧通。
歷史上的竇漪房
竇漪房,又稱竇太后,西漢景帝之母,名諱未詳,傳說有曰:漪、猗房、漪房,現代影視劇中多稱作漪房。清河郡人,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于觀津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
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召入宮。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駕崩,呂雉作為皇太后操縱國政。當時,呂后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
竇氏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里。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國。
雖然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國后,深得十二歲的代王劉恒喜歡,先與其生長女劉嫖,后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和梁王劉武。竇后幫助劉恒成就了文景之治。她以善德服天下人。一生都為了他人,忘懷自己的得失。
漢朝皇后竇漪房
竇皇后生病,失明。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景帝劉啟即位,皇后竇氏成了皇太后,史稱:竇太后。竇太后過于溺愛幼子劉武,賞賜不可勝數,恨不得讓他登上皇位。最初,景帝對這位深得母親喜愛,且在平叛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頗深,不僅同輦進出,且在一次家宴中夸下??谝獙⒔礁锻小?br>初元三年,當時還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從容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后,把皇位傳給你。劉武口上辭謝,內心卻很歡喜,竇太后更是喜不勝收,后被竇嬰急阻,才作罷。過后,皇太后又提出欲立梁王為嗣,再次征求各大臣意見。袁盎等眾大臣皆一致反對。如此梁王繼位之事也就作罷。但同時也為日后諸反對大臣血濺京師,兄弟不容埋下了禍患。
其侄大將軍竇嬰,平七國亂,封魏其侯。文帝崩后,封竇氏一族侯:兄竇長君早死,其子竇彭祖封為南皮侯,其弟竇少君封為章武侯。
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景帝和竇姓宗族不得不讀老子,并推尊其學說,因此她在世時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景帝時她曾召博士轅固生問他老子是怎樣的一部書,轅固生不識時務,猝然答道:這不過是部平常人家讀的書,沒什么道理。
竇太后大怒道:難道一定要司空城旦書嗎?話中譏諷儒教苛刻,比諸司空獄官,城旦刑法。轅固生一聽想轉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豬圈里去與豬搏斗。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徹見轅固生為一文弱書生,恐不敵豬,就投進一把匕首,才讓轅固生把豬刺死。
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終未用儒生。劉徹即位后,太皇太后聞他好儒,大為不然,常出面干預朝政。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
當時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迎魯耆儒申公來朝,并建議仿古制,設明堂辟雍,改歷易服,行巡狩封禪等禮儀,還建議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請命東宮。太皇太后聽罷,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趙綰、王臧官職。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3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裕登基之前,殺了多少位帝王
下一篇: 一生輔佐三位帝王的帝師,最終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