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字登善,唐朝時期宰相、政治家、著名書法家,弘文館學(xué)士褚亮之子。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學(xué)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期,追隨西秦霸王薛舉,擔任通事舍人。歸順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歷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累遷中書令,執(zhí)掌朝政大權(quán)。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與司空長孫無忌同受遺詔輔政。唐高宗繼位后,升任右仆射,冊封河南郡公,歷任同州刺史、吏部尚書,累遷右仆射,參知政事。反對冊立武則天為后,貶為潭州(今長沙)都督。武后掌權(quán)后,遷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神龍革命后追贈右仆射,謚號“文忠”。天寶六載(747年),配享唐高宗廟庭,累贈太尉。
褚遂良工于書法,初學(xué)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
人物評價
李世民曾對長孫無忌說:“褚遂良耿直,有學(xué)術(shù),竭盡所能忠誠于朕,若飛鳥依人,自加憐愛?!庇终f:“立身之道,不可無學(xué)。遂良博識,深可重也?!?/p>
魏徵:“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p>
韓瑗:“遂良運偶升平,道昭前烈,束發(fā)從宦,方淹累稔。趨侍陛下,俄歷歲年,不聞涓滴之愆,常睹勤勞之效。竭忠誠于早歲,罄直道于茲年。體國忘家,捐身徇物,風霜其操,鐵石其心?!?/p>
蔡希:“仆嘗聞褚河南用筆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后因閱江島平沙細地,令人欲書,復(fù)偶一利鋒,便取書之,崄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蓋草、正用筆,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于古人?!?/p>
揚無咎:“草書之法,千變?nèi)f化,妙理無窮。今于褚中令楷書見之?;蛟u之云:筆力雄贍,氣勢古淡,皆言中其一?!?/p>
張懷瓘:“若瑤臺青瑣,窅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鉛華綽約,歐虞謝之?!?/p>
劉昫:“褚河南上書言事,亹癖有經(jīng)世遠略。魏徵、王珪之后,骨鯁風彩,落落負王佐器者,殆難其人。名臣事業(yè),河南有焉。昔齊人饋樂而仲尼去,戎王溺妓而由余奔,婦人之言,圣哲懼罹其禍,況二佞據(jù)衡軸之地,為正人之魑魅乎!古之志士仁人,一言相期,死不之悔,況于君臣之間,受托孤之寄,而以利害禍福,忘平生之言哉!而韓、來諸公,可謂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贊曰:“褚公之言,和樂愔愔,鐘石在虡,動成雅音。二猘雙吠,三賢一心。人皆觀望,我不浮沉?!?/p>
宋祁:“高宗之不君,可與為治邪?內(nèi)牽嬖陰,外劫讒言,以無忌之親,遂良之忠,皆顧命大臣,一旦誅斥,忍而不省。反天之剛,撓陽之明,卒使牝雞朱鳴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戎間唐而興,雖義士仁人抗之以死,決不可支。然瑗、濟、義琰、儀四子,可謂知所守矣。噫,使長孫不逐江夏(李道宗)、害吳王(李恪),褚不譖死劉洎,其盛德可少訾乎!”
曾鞏:“當房杜之時,所與共事則長孫無忌、岑文本,主諫諍則魏鄭公、王珪,振綱維則戴胄、劉洎,持憲法則張元素、孫伏伽,用兵征伐則李勣、李靖,長民守土則李大亮。其余為卿大夫,各任其事,則馬周、溫彥博、杜正倫、張行成、李綱、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勝數(shù)。”
蘇軾:“永禪師書骨氣深穩(wěn),體兼眾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p>
米芾:“清遠蕭散”;“九奏萬舞,鶴鷺充庭,鏘玉鳴珰,窈窕合度。”
劉熙:“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盛時泰:“褚書如孤蠶吐絲,文章具在?!?/p>
李宗瀚:“遒麗處似虞,端勁處似歐,而運以分隸遺法。風規(guī)振六代之馀,高古近二王以上,殆登善早年極用意書?!?/p>
梁巘:“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p>
軼事典故
釋起居注
貞觀年間,褚遂良負責起居注。有一次唐太宗聞道:“愛卿負責起居注,記的是都是什么事,人君可以查看嗎?”褚遂良回答說:“現(xiàn)在的起居注,就是古代的左右史,記的是人君的一言一行,而且記下善惡,作為約束警戒,這樣人主差不多就不會胡作非為了。臣還沒聽說過有哪位帝王親自查看史官的記錄?!碧谡f:“朕有不善,愛卿也必須記下來嗎?”褚遂良說:“堅守君臣之道還不如堅守職責,臣的職責就是記錄,所以人君的舉動必須寂下來?!眲┮舱f:“即使褚遂良不記錄,天下之人都會記著。”
陷害劉洎
褚遂良與劉洎素不相能。唐太宗遠征高句麗回來后得病,劉洎擔心,褚遂良卻反而誣陷說劉洎打算行伊尹、霍光之舉,太宗聞之震怒,劉洎請馬周作證,褚遂良卻說馬周包庇隱諱,太宗聽信褚遂良讒言,將劉洎賜死。后來褚遂良被貶,世人認為這是他陷害劉洎的報應(yīng)。
遂良還笏
在高宗李治冊封武則天為皇后之前,大臣們有很多是堅決反對的,褚遂良就是其中之一,并打算帶頭勸諫。有人說長孫無忌應(yīng)該先去進諫,褚遂良說:“長孫太尉是國舅,如果事情不順利,就會讓皇上背上一個向舅舅發(fā)怒的名聲,這不好!”還有人說應(yīng)該李勣勸諫,褚遂良說:“李司空是國家的重臣,一旦事情難辦,就會讓皇上背上一個治罪大臣的壞名聲,這樣就不好了。我只不過受太宗寵遇,這才有了今天,況且今天正是我報答太宗的恩情之時,如果我不去,何以面對先帝的在天之靈啊!”于是褚遂良入宮進諫,極力反對廢黜王皇后,其后又主張即便立后,也要立貴族之女,不可立曾服侍過太宗的武則天。他把手中的笏板放在殿階,叩頭流血,說:“還陛下此笏,丐歸田里。”高宗覺得褚遂良在要挾他,大怒,命人將他拉出去,武則天則在簾幕后高呼:“何不撲殺此獠!”長孫無忌見狀,急忙勸道:“遂良受顧命,有罪不加刑?!庇谑邱宜炝急贿h貶外地。后人遂以“還笏”這一典故指堅持原則而不惜棄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4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