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弘,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漢大臣,官至丞相,封平津侯。他是西漢建立以來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為西漢后來“以丞相褒侯”開創(chuàng)先例。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孫弘少時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學,謹養(yǎng)后母。漢武帝時期,先后二次被國人推薦,征為博士。十年之中,從待詔金馬門擢升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為左內史(左馮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職。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孫弘于相位逝世,謚獻侯。其在職期間,廣招賢士,關注民生,并為儒學的推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曾著有《公孫弘》十篇,現(xiàn)已失佚。
軼事典故
后來居上
漢武帝求賢若渴,任用人才不避親疏,不問出身,不拘一格。建元六年(前135年),汲黯以東海太守召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一年后,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詔舉賢良,公孫弘以策問第一而發(fā)跡,后升左內史、御史大夫,后拜為丞相。 元光五年(前130年),侍御史張湯因治巫蠱獄發(fā)跡,后升太使大夫、廷尉、御史大夫。 在此二人逐漸顯貴與汲黯同階之時,汲黯便責難詆毀他們。后來公孫弘與張湯均已位列三公(按《百官公卿表》,張湯升御史大夫時汲黯已遷為右內史4年,不在九卿之列。),而汲黯卻在九卿之位11年不曾升遷。汲黯為人心胸狹窄,因此對武帝抱怨說:“陛下任用群臣如堆積柴火,后來的反而堆在上面?!?/p>
燕見不冠
《史記·汲鄭列傳》記載:大將軍衛(wèi)青侍中時,武帝坐在床邊(一說溷廁)見他。武帝閑居時接見丞相公孫弘,有時不戴冠。而當汲黯請見時,武帝不正冠不則不與其相見。因此《史記》以漢武帝見衛(wèi)青、公孫弘時的態(tài)度來證明武帝對汲黯的敬重。然而,這也側面印證了君臣之間的親疏關系以及官職的職責。漢侍中為加官,用以加天子近臣,可出入禁中常侍君側,一應顧問對應無所避諱,故武帝“踞廁”視衛(wèi)青為侍中之職責所定。公孫弘年邁臥病時,武帝非但沒有“以病免”其職,還對其大加賞賜,并讓其在家休假數月,故在非正式場合不冠而見公孫弘,可見君臣情誼。汲黯在武帝為太子時任太子洗馬,素以嚴肅莊重使人敬重畏懼。武帝即位以來汲黯亦嘗嘗直言不諱譴責天子,故武帝不冠不見是對汲黯的敬畏。
齊人多詐
公孫弘在做左內史的時候經常在主爵都尉汲黯奏事后請求面圣,見了武帝之后便將之前汲黯所提出的問題一一做答,武帝非常高興,經常采納公孫弘的建議。因此公孫弘日益與武帝親近,地位也逐漸顯貴。
公孫弘曾經與眾公卿事先約定好上奏的事情及觀點,但到了武帝面前,卻違背之前的約定,順從武帝的意思。汲黯因此而對公孫弘不滿,并在廷議上指責公孫弘說:“齊地之人大多欺詐而不說真話!剛開始與我等一起提出這個建議,現(xiàn)在卻完全違背在之前的說法,為人不忠誠!”武帝于是問公孫弘此事真假。公孫弘卻側面回答說:“了解臣為人的人認為我忠誠,不了解我為人的人認為我不忠誠?!蔽涞圪澩珜O弘的說法。是以往后但凡有武帝身邊的寵臣詆毀公孫弘,武帝反而越發(fā)厚待公孫弘。
如發(fā)蒙耳
元朔六年(前123年),淮南王劉安陰謀反叛。時汲黯在朝為右內史,掌京畿事。淮南王素聞汲黯之名,因為忌憚汲黯,于是在策劃行事中說:“汲黯喜好直言相諫,固守氣節(jié)愿意為大義而捐軀,很難以不正當的理由誘惑于他。至于游說丞相公孫弘,就像揭掉蒙蓋在東西上的布或者把快要枯落的樹葉振掉那么容易?!?/p>
東閣待賢
漢武帝時,廣招天下賢才。多次下頒求賢詔,要求二千石官員舉薦人才。公孫弘因為孝敬后母,學《春秋》被兩次被推薦,十年內以一介布衣拜相封侯。他在被任用為丞相之后,在自己的丞相府邸東邊開了一個小門(顏師古認為開東面小門是為了與走正門的官吏加以區(qū)別 ),營建館所接待賢士賓客,并與他們共商國是。成語“東閣待賢”即出于此典。后世文學作品中多用此典喻愛惜人才。其衍生詞“東閣” 、“孫弘閣” 、“孫閣” 、“弘閣” 、“丞相閣”、“平津閣”、“平津邸”、“平津館”、“招賢地” 等指款待賓客、招納賢才之所;“開閣”則指納賢待客。
三館待賓
據《西京雜記》描述,公孫弘為延賓客一共修建了三處客館。第一所客館名叫欽賢館,用來接待最為賢德者;第二所客館名叫翹楚館,用來接待最有才華的人;第三所客館名為接士館,用來接待國有才能的人。那些能夠勝任輔佐君王或協(xié)助協(xié)調陰陽關系的人,住在欽賢館;那些才能夠得上擔任九卿、將軍等二千石官秩的人,住在翹楚館;那些有某種優(yōu)點,一技之長的人,則住在接士館。但公孫弘自己卻過得很儉省,所得的俸祿,都用來奉養(yǎng)招待這些人。
寧逢惡賓
公孫弘做丞相之時,有一位叫高賀的老朋友前來投奔他。公孫弘讓其吃粗飯,蓋布被,高賀抱怨公孫弘吝嗇,說:“老朋友富貴了又有何用呢?粗米布被,我自己也有?!惫珜O弘聽后大為慚愧。高賀卻對外人放話說:“公孫弘里面穿著華貴的衣服,外面卻著粗麻衣;里面排列著五口鼎大吃大喝,外面卻只做一道菜。這樣的人怎能做天下人的表率呢?”于是朝廷懷疑公孫弘虛偽做作。公孫弘嘆息說:“寧愿遇到不好伺候的壞客人,也不用遇到老朋友呀!”
字值百金
公孫弘曾著有《公孫子》,寫的是強調循名責實、崇上抑下、尊君卑臣的刑名之學。當時有人稱其文一個字就值黃金百金。 (注:據《漢書·藝文志》載,公孫弘成著《公孫弘》十篇,為“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的儒家思想著作。)
長倩贈遺
公孫弘在第二次被舉薦賢良入京之時,他的同鄉(xiāng)鄒長倩因為見其貧窮,沒有多少資財,便解下自己的衣裳給公孫弘穿上,脫下自己的鞋履及冠冒給公孫弘。又贈送給公孫弘一束青草,一襚素絲,一枚撲滿,并附了一封信。信中寫道:“人沒有幽滯顯達的區(qū)別,只有道在就尊貴。青草雖然低賤,卻不會因此輕慢了君子,所以送給您青草一把,這就是詩人所說的’生芻一束,其人如玉‘;五縷絲為一[纟聶],兩[纟聶]為一升,兩升為一[纟式],兩[纟式]為一紀,兩紀為一[?],兩[?]為一襚,這是自少到多,從低微到顯著的道理,士人建立功勛,弘揚名節(jié),也是這樣的不要因為小善無足輕重就不去施行,所以送給您素絲一襚;撲滿是用土制成的器物,用來儲蓄錢財。它有入口卻無出口,錢積滿了就摔破它,土是粗糙的東西,錢財是貴重的財物,只知收入而不付出,只知積蓄而不能散發(fā)出來,所以摔破它,有的士人搜刮錢財卻不會散財消災,就將遭到撲滿那樣的命運,這難道不應該引以為誡嗎?所以送給您撲滿一枚。這是多么重大的事啊!此去山川阻隔,前路迢迢,加上要風餐露宿,次卿足下,愿您發(fā)奮努力立功揚名。不才我在這里等待著您有一天美名遠揚?!?/p>
削竹抄書
據蒙學經典《三字經》中描述,西漢時期,公孫弘以及董仲舒的弟子路溫舒早年皆因家貧而買不起書。于是路溫舒便將書抄于蒲草之上,而公孫弘則在自己牧豬的竹林中砍伐竹子削成竹簡,將內容抄于竹簡上。雖然他們二人沒有書,但是卻不忘勤奮勉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8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后世如何評價公孫弘他的一生有哪些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