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元朝和親公主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高麗與元朝貴族聯(lián)姻可以說是一樁一本萬利的交易,因此,一些遠嫁高麗的元朝公主在高麗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不論高麗國王是否已經(jīng)婚配,嫁過去的元朝公主都要被冊封為正妃。
齊國長公主下嫁時,年近四十的忠烈王早已納妃,而且人家的感情還很好。但齊國長公主一來,原來的王妃只能移居別宮。迫于齊國長公主背后強大的政治勢力,忠烈王對她的無理行為往往無可奈何,痛哭流涕。
當然,并不是所有嫁到高麗的元朝公主都會得到如此高的待遇。
1319年,從高麗傳來消息,三年前嫁過去的亦憐只班公主不幸去世。元世祖之孫營王一家在悲痛過后,覺得事有蹊蹺,于是懇請皇帝派使者到高麗調查亦憐只班公主的死因。
對亦憐只班公主的宮女進行拷問后,使者得知了一些真相。原來,亦憐只班公主所嫁的高麗王王燾非常喜歡德妃,而亦憐只班公主嫉妒心太強,因此與王燾發(fā)生爭執(zhí),被王燾毆打致鼻孔流血。不久,亦憐只班公主又在妙蓮寺因為吵鬧遭到王燾的毆打。無奈的是,并沒有證據(jù)證明亦憐只班公主就是死于這兩次毆打。元朝雖然對此極為憤怒,但苦于沒有證據(jù),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由于多年來高麗一直都是看元朝的臉色生活,王燾的父親王璋曾想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并使用過一些手段—王璋在大都時,表面上廣交儒士、高僧,過著風花雪月的生活。實際上,他卻暗中積極參與元朝宮廷的政治斗爭,打擊那些想把高麗徹底變成元朝行省的大臣。后來,王璋被敵對派系抓住了把柄,告發(fā)到皇帝那里,被強行扣押在大都,后來又被流放到吐蕃。這時,王燾又遭到一直對高麗王位虎視眈眈的堂兄弟的陷害,導致他的王印被收回,還和王璋一起被扣留在大都。
高麗國內數(shù)日無君,眼看就要亂作一團,元朝一場著名的政變—南坡之變爆發(fā),元英宗被殺,新帝泰定帝再三權衡后,將王燾釋放回國,王璋在不久后病死于大都。
泰定二年(1325年),元朝將金童公主嫁給王燾做繼室,可不久金童公主也不幸去世,時年僅18歲。至順三年(1332年),王燾到元大都朝拜時,元朝再次將慶華公主嫁給王燾做繼室,并在一年后隨王燾回到高麗。至元五年(1339年)三月,隨著王燾的去世,慶華公主的厄運開始了。
王燾的長子王禎承襲王位后,曾趁慶華公主邀請他前去喝酒時,故意裝成喝醉的樣子,在慶華公主前去檢查他是否酒醒時對她無禮。慶華公主感到羞恥,次日就收拾東西準備回元朝,因王禎一再阻攔,最終沒有走成。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元朝,右丞相立即派人將王禎押送到元朝,第二年才將他釋放回國。然而這對慶華公主的命運并未有絲毫助益。
元世祖忽必烈,不將高麗人納為妃子,其實是因為他內心對于高麗人的抗拒,他認為自己國家的妃子就必須讓自己國家的人民來擔任。就比如自己國家的王后或者是一些妃嬪,他們會選擇讓一些蒙古族的人來擔任,但是不希望讓別的國家的人民來污染自己國家的血統(tǒng)。當時他的思想也可以說是比較迂腐了,他只認為自己國家的人民和自己國家的女子結婚,才可以保持自己國家的血統(tǒng)純正,如果自己國家的人民去和別人結婚,是很容易導致國家的人民有了別的反抗情緒的。
所以為了很好的維持自己國家,并且讓自己國家的人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都有著自己的主見,而不想讓別的國家的人民對于自己國家的人有主見,自己的國家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國家人民做主。所以當時的忽必烈是非常抵抗別人來對我們國家進行干預的,更何況是高麗族呢。忽必烈經(jīng)常將自己國家的人嫁到當時的高麗族,而這一些公主在高麗族也是擁有著很好的身份和地位,甚至在這些國家也算是下嫁,不過在國家里還可以擔任比較高的身份和地位。
可以看出來,當時忽必烈對于別的國家是非常抵抗的,而且元朝的公主在那樣的國家還有著自己非常大的權利,甚至是手握生殺大權。而且高麗王也對于這件事情沒有很多的改變。這也讓當時的忽必烈意識到了國家主權的重要,如果將這一國家主權放在別人的手中,對國家的影響將是非常多的。
況且他們兩個民族自己的文化本來就是不同的,很難讓當時的忽必烈去接受高麗祖的文化習俗,所以他寧愿去迎娶自己國家的人,也不愿意去娶其他家族的人。
不僅僅是強大的元朝,歷朝歷代公主和親的次數(shù)都不少。漢朝更是最愛和親的佼佼者。和親其實就是用另一種政治方式。所求不過就是停戰(zhàn),貿易之類。其實兩個國家付出的代價都不算多,唯一付出代價的不過就是和親的公主以及公主帶出去的那幫有家再也不能回的人罷了。
元朝存在的這些年間,一共有38女和親,其中皇女10位、同姓宗室女22位、身份不明6位,下嫁汪古部(突厥)16位、9位、高麗9位、吐蕃4位。
這個數(shù)據(jù)其實是相當?shù)凝嫶罅耍紫?,突厥、畏兀兒、高麗以及吐蕃都是元朝周邊對于元朝來說比較有威脅的國家,和親可以換來短暫的平衡,元朝當然是愿意這么做的。
不過題主所說的派公主去監(jiān)視對方,這個是不可能的,一是因為一般和親公主遠嫁的都是蠻夷之地,漫天黃沙,環(huán)境比較惡劣,不要說監(jiān)視了,自己能夠活下來都算是奇跡。畢竟山高路遠,水土不服。
公主的和親只能是政治的犧牲品,運氣好了,遇到疼愛她的丈夫,運氣不好,生死無人管,畢竟能夠嫁出去的公主不會是什么被寵愛的公主。
和親的公主大多數(shù)過得都不算幸福,和平的代價如果只是以犧牲一個女人的幸?;蛘呱脑挘敲磳τ诋敃r的帝王來說,真的是非常劃算的一件事,所耗費的不過就是一個公主,一些奴隸,加上一些嫁妝罷了。所以和親真的是不好的。
歷史上曾經(jīng)就有十歲的公主去蠻夷之地和親,最后幾個月便死亡,記載的結果說是被寵幸而死,可是口說無憑,歷史不過是個人人打扮的小姑娘罷了,沒有人知道真相究竟如何。
元朝雖然是馬背上的國家,但是和親確實是高效而簡單的談條件手段了。不僅僅是元朝,就連清朝,同樣的馬背上的民族,和親的次數(shù)多達七十多次,這也直接告訴了我們,犧牲少數(shù)人的利益,換取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特別是犧牲女人,這件事在封建時代真的太正常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