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田疇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國是一個大變亂時代的開始。亂世對于英雄們是提供了展示自身、立功揚名的機會;但對于底層的老百姓來說,尋找一個安身之所,保全生命,便成了他們基本和首要的追求。我們不能苛求每一個人都有英雄的抱負,匡扶漢室,盡忠報國,這些豪情壯志畢竟只是屬于少數(shù)人的事情;在這個變亂的時代,生命就像蘆葦一樣脆弱,普通百姓時時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們所最渴望的是一份可信賴的平安。我認為,真正能夠感受到老百姓內心需要和呼聲,并以此作為目標終身奮斗,不求官,不求權,不為名,不為利,這樣的人,可稱為真正的英雄。
田疇第一次出任是奉幽州牧劉虞之命出使朝廷。需要指出的是,在當時朝野播亂方殷之際,劉虞也是志在保境安民(須另文論述)。董卓禍亂朝廷,對于遠在邊陲的劉虞和田疇等來講,先要弄明白朝廷是出了什么問題,能否挽救,畢竟朝廷是天下的根本,所以這一趟出使是非常必要的。故幽州牧劉虞嘆曰:“賊臣作亂,朝廷播蕩,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備宗室遺老,不得自同于眾。今欲奉使展效臣節(jié),安得不辱命之士乎?”田疇被眾議舉薦而慨然應招,歷盡千辛萬苦而到達長安。朝廷嘉其忠義,詔拜騎都尉。田疇認為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朝廷高其義。三府并辟,皆不就。
田疇真正偉大的義舉,是在亂世組織鄉(xiāng)民,不僅實現(xiàn)自保,而且建立了一個道不拾遺的世外桃源。史載田疇“率舉宗族他附從數(shù)百人,入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yǎng)父母。百姓歸之,數(shù)年間至五千余家?!本郾娮员2⒉簧僖?,田疇的難能之處在于他能組織建立一套社會規(guī)范。疇謂其父老曰:“眾成都邑,而莫相統(tǒng)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擇其賢長者以為之主?!苯栽唬骸吧??!碑犇藶榧s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條。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 業(yè),班行其眾,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
田疇建立的這個世外桃源不僅使人民得到安定,而且也贏得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尊重?!氨边咊馊环渫牛瑸跬?、鮮卑并備遣譯使致 貢遺,疇悉撫納,令不為寇。”
這一時期,對北方老百姓來說,劫掠者主要還是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田疇為了人民的安定,就把打擊游牧民族作為自己最重要的目標?!爱牫7逓跬栉舳噘\殺其郡冠蓋,有欲討之意而力未能?!闭菫榱诉@一事業(yè),當他看到曹操決心打擊烏丸時,就主動地給予了積極的配合。當時他的同伴都不理解他為何與曹操接洽,門人謂曰:“昔袁公慕君,禮命五至,君義不屈。今曹公使一來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疇笑而應之曰:“此非君所識也?!?/p>
在曹操出擊烏丸的軍事行動中,正是由于田疇帶領其鄉(xiāng)民為前導,從小路進軍,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才取得勝利。曹操采納田疇的戰(zhàn)略部署,并“令疇將其眾為鄉(xiāng)導,上徐無山,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虜乃驚覺。單于身自臨陳,太祖與交戰(zhàn),遂大斬獲?!笨梢哉f,在這場戰(zhàn)爭中,田疇是立了首功。
正是在這場戰(zhàn)爭后的論功行賞中,田疇的高義真正顯示了出來。曹操“論功行封,封疇亭侯,邑五百戶。疇自以始為居難,率眾遁逃,志義不立,反以為利,非本意也,固讓?!辈懿傧仁峭饬怂恼埱螅髞韽恼髑G州還,曹操追念疇功殊美,恨前聽疇之讓,曰:“是成一人之志,而虧王法大制也?!庇谑悄藦鸵郧熬舴猱?。以曹操的性格,是不允許有人在他面前擺名士的架子的,甚至可以說他最嫉恨這個,因為你不受他的爵位,往小處說,是你不給他面子,往大處說,是你不承認他政權的合法性與權威性,在當時的局勢下,這是曹操最重視的問題。田疇這時候的抗命拒絕,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田疇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他還是選擇了拒絕封爵,因為他帶領鄉(xiāng)民打擊烏丸,只是為了人民安定,而決不是以此來換取功名利祿,一接受爵位,性質就變了。
史載:有司劾疇狷介違道,茍立小節(jié),宜免官加刑。太祖重其事,依違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議。”曹操知道田疇素與夏侯惇相善,就讓夏侯惇再去勸說田疇?!皭彤犓蓿缣嫠??!辈懿俚慕涿呛芮宄?,田疇你再拒絕,就是不要命了。疇揣知其指,不復發(fā)言。最后對夏侯惇說:“疇,負義逃竄之人耳,蒙恩全活,為幸多矣。豈可賣盧龍之塞,以易賞祿哉?縱國私疇,疇獨不愧 于心乎?將軍雅知疇者,猶復如此,若必不得已,請愿效死刎首于前?!毖晕醋洌槠鼨M流。
曹操終究沒有殺田疇,再一次證明了曹操對人才的度量確實有足夠的寬廣,也成全了田疇的義舉。
姓名: 曹操
廟號: 太祖
謚號: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權: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
生平
曹操出生于一個顯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十常侍中的一員。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yǎng)子。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所以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隸校尉、大司農、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長子,他“少機警,有權數(shù)”,自幼博覽群書,善詩詞,通古學。曹操也有過人的武藝。曹操“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未被時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橋玄一見曹操就大為驚奇,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隨之,橋玄又讓曹操去拜訪漢末主持“月旦評”的名士許邵,許邵評價曹操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漸知名于世。
靈帝熹平三年(174),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懸于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處死。于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靈帝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fā),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潁川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斬首數(shù)萬級。隨之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余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長吏八名,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罢檀笮?,一郡清平”。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托病回歸鄉(xiāng)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中平五年(188),漢靈帝為鞏固統(tǒng)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xié),后又殺太后及少帝,自稱相國,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愿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曹操到陳留后,“散家財,合義兵”。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準備討伐董卓。
獻帝初平元年(190)正月,關東州郡牧守起兵討伐董卓,共推袁紹為盟主。曹操以行奮武將軍的身份,參加討董軍。二月,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陽抵御關東軍。董卓之涼州軍驍勇善戰(zhàn),關東軍十余萬人駐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無人敢向洛陽推進。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zhàn),遂獨自引軍西進。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軍遭遇,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刂了釛棧懿俳ㄗh諸軍各據(jù)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今陜西丹鳳東南),圍困董卓,關東諸將不肯從。
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fā)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fā)生摩擦,相互火并。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與呂布在長安定計殺掉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攻陷長安,殺王允,進攻呂布,關中也陷入戰(zhàn)亂。是時,州郡牧守各據(jù)一方,形成諸侯割據(jù)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fā)展,連破兗州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迎曹操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zhàn)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zhàn)”,終于將黃巾擊敗。獲降卒三十余萬,人口百余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
獻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展勢力。徐州牧陶謙退守郯縣。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東海。曹操征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曾參加討董卓之戰(zhàn)的陳留太守和曹操部將陳宮對曹操不滿,遂叛操,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為當時名將,先為董卓部將,曾與王允定計誅殺董卓。
當時只有鄄城(今屬山東)和東郡的范(今山東范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兩縣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別由司馬荀彧和壽張令程昱、東郡太守夏侯敦等堅守,形勢異常危急。曹操從徐州趕回,聽說呂布屯于濮陽,遂進軍圍攻濮陽。二軍相持百余日,蝗災大起,雙方停戰(zhàn),曹操軍還鄄城。
興平二年(195)夏,曹操整軍再戰(zhàn)呂布,于巨野(今山東巨野南)大破呂布軍,呂布逃往徐州投靠劉備。
曹操從陳留起兵到興平二年將呂布、張邈趕出兗州,經過六年的經營,終于有了自己的一塊根據(jù)地。曹操起兵之初,僅有數(shù)千人,出任東郡太守前后,他陸續(xù)延攬一些擁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強地主歸附自己,后擊潰青州黃巾軍,又收其精銳組成“青州兵”。這樣,曹操又有了一支頗具戰(zhàn)斗力的軍隊。根據(jù)地和軍隊,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條件。
獻帝劉協(xié)自被董卓劫至長安后,一直處于顛沛流離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獻帝終于回到洛陽,洛陽經董卓之亂,已是一片廢墟。百官沒有地方居住,“披荊棘,依丘墻間”,洛陽也沒有糧食,“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饑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饑死墻壁間”。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謀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zhàn)略性建議,曹操深以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親至洛陽朝見獻帝。隨即挾持漢帝遷都許昌。從此,曹操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yōu)勢。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漢魏之間,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出現(xiàn)大饑荒。這一時期,糧食供應成為各軍事集團最大的問題,因軍糧不足而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shù)。
建安元年,曹操采納部下棗只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屯田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所以曹操說:“后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
在興置屯田的同時,曹操采取各種措施,扶植自耕農經濟。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先后采取招懷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復農業(yè)生產。此外,曹操還陸續(xù)頒布法令,恢復正常租調制度,防止豪強兼并小農。建安五年(200),曹操頒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確:“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fā)?!辈懿偾昂髮嵭械倪@一系列措施,使瀕于崩潰的自耕農經濟不斷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這成為曹操集團的雄厚經濟基礎。
通過以上二項措施,曹操統(tǒng)治區(qū)的農業(yè)生產迅速恢復。這是曹操在經濟上的一大成功。
迎獻帝、遷都于許和恢復農業(yè)生產是曹操得以成功的兩個重要條件。
從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yōu)勢,東征西討,開始了他翦滅群雄,統(tǒng)一北方的戰(zhàn)爭。
其時,在曹操的北邊,是占有冀、并、幽、青四州的袁紹;南邊,是占據(jù)揚州的袁術;東南,是占據(jù)徐州的呂布;正南,是占據(jù)荊州的劉表;西邊,是關中諸將。此外,董卓部將張濟之侄張繡投降劉表后,屯駐于宛縣(今河南南陽),對許都形成威脅。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東征徐州,進攻久與他為敵的呂布。在曹軍攻勢之下,呂布軍上下離心,十二月,呂布將侯成、宋憲等生擒呂布謀士陳宮歸降曹操。呂布見大勢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將呂布、陳宮處死,收降呂布將臧霸、孫觀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當時,群雄實力最強的是袁紹。曹操預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潛在影響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領齊(治今山東臨淄)、北海(治今山東壽光東南)等地,鞏固右翼;又命大將于禁屯軍黃河南岸,監(jiān)視袁軍。不久,張繡聽從謀士賈詡之計,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張繡為揚武將軍,解除了后顧之憂。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軍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準備迎擊袁紹。
劉備在徐州牧陶謙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呂布攻占,劉備投奔曹操。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英雄,先后表他為豫州牧、左將軍。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術準備逃往青州往依袁紹,曹操派劉備去截擊。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謀誅曹操事泄,被曹操殺掉。劉備遂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占據(jù)徐州。
曹操為了免于將來同袁紹作戰(zhàn)時前后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wěn)的劉備。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曹操對此胸有成竹,說:“劉備,人杰也,今不擊,必有后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彼爝M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劉備逃奔袁紹。
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tǒng)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于天下”,勢力本就很大,后袁紹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實力大增,有軍隊數(shù)十萬人。袁紹以其長子譚、次子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穩(wěn)固,兵精糧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選精兵十萬、戰(zhàn)馬萬匹,志在一舉消滅曹操。建安五年二月,袁紹命大將顏良等人進兵白馬(今河南滑縣北),自率大軍進屯黎陽(今河南??h東),向曹操發(fā)動進攻。
曹操的實力比袁紹弱得多。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區(qū),地盤既小,又是四戰(zhàn)之地,殘破不堪,還沒有完全恢復,物資比不上袁紹那樣豐富。曹操的兵力也遠不及袁紹,其總兵力大概不過幾萬人,投入前線的兵力據(jù)《武帝紀》說“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劉宋裴松之認為此數(shù)不準確,操之兵力不會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遠遜于袁紹卻是毫無問題的。袁紹大軍來攻,許都震動。曹操安慰眾將說:“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曹操對袁紹有很深的認識,他敢于在袁紹將要大軍壓境之時抽身去進攻劉備,正是基于這種認識之上。
建安五年二月,袁軍顏良等人圍攻白馬,拉開了大戰(zhàn)的序幕。四月,曹操親自率兵北上解白馬之圍,他采納謀士荀攸之計,先進軍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馬以西),做出要渡河襲擊袁軍的態(tài)勢,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轉向兼程去救白馬。曹操軍突然殺到,袁軍措手不及,顏良被曹軍殺死,袁軍大敗,白馬之圍遂解。曹操救出白馬軍民,沿黃河西撤。袁紹聞知,立即渡河追趕曹操。曹操見追兵漸近,命軍士解鞍放馬,并置輜重于道。袁軍追兵大至,爭搶輜重,陣形混亂。曹操率領僅有的騎兵突然殺出,大破追兵,陣斬袁紹另一大將文丑。顏良、文丑為袁軍名將,二戰(zhàn)分別被殺,袁軍大震。曹操初戰(zhàn)得勝,主動撤軍,繼續(xù)扼守官渡。
八月,袁紹大軍連營而進,東西數(shù)十里,依沙堆為屯,進逼官渡。曹操分兵堅守營壘,伺機而動。袁軍向曹營發(fā)動猛攻,先是作高櫓、起土山,由上向曹營中射箭,接著又挖地道,欲從地下襲擊曹營,皆被曹操以相應辦法擊破。兩軍一攻一守,相持近二個月。久戰(zhàn)之下,曹操處境極為困難。
十月,袁紹從河北運來糧草萬余車,派大將淳于瓊等帶萬余人看守,屯于離袁紹大營四十里的烏巢。恰好這時袁紹謀士許攸來投曹操,獻計讓曹操偷襲烏巢。曹操大喜,親率精銳步騎五千人,乘夜從小路偷襲烏巢。曹操軍至烏巢,命四面放火,袁軍大亂,淳于瓊拒營死守。袁紹聞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見“‘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倥唬骸\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戰(zhàn),遂大破之,斬瓊等,盡燔其糧草”。當袁紹聽說曹操襲擊烏巢時,認為這正是攻破曹操大營的好機會,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圍攻曹操大營。但曹營未破,烏巢敗訊已經傳來,袁軍潰散,大將張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紹棄軍逃回黃河以北。于是曹軍大獲全勝,斬首七萬余級,盡獲袁軍輜重圖書珍寶。曹操清點袁紹書信,得到自己部下寫給袁紹的信,盡燒之,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從客觀條件上說,曹操本處于劣勢,但由于他能正確分析客觀條件,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所以能揚長避短,采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使戰(zhàn)爭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轉化,經過自己主觀上的努力,終于贏得了勝利。
官渡一戰(zhàn),曹操擊潰了最大敵人袁紹,由他統(tǒng)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
建安七年,袁紹病死,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不和,發(fā)生火并。袁譚不敵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進軍圍攻鄴城。袁尚率軍回救,依滏水(今滏陽河)為營,曹操進軍將其營寨包圍。袁尚害怕,請求投降,曹操不許。袁尚乘夜逃跑,袁軍潰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縣)。曹操命人拿著繳獲袁尚的印綬節(jié)鉞招降鄴城守軍,城中斗志崩潰。鄴城遂被曹操攻破。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負約為名,攻滅袁譚,冀州平定。于是,曹操讓還兗州牧,改任冀州牧。
袁尚兵敗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烏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余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決定遠征烏桓。漢末,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結合,是為三郡烏桓,其首領為遼西部的蹋頓。三郡烏桓與袁氏關系一直很好,并屢次侵擾邊境,擄掠人口財物。這年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到達無終(今河北薊縣)。時正雨季,道路積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曹操從無終人田疇之議,改從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進軍。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登徐無山(今河北玉田北),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帶),“塹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烏桓老巢柳城(今遼寧朝陽南)。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里時,烏桓才發(fā)現(xiàn),于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shù)萬騎兵迎擊。八月,二軍相遇,時曹軍輜重在后,“被甲者少,”而放軍軍勢甚盛。曹操登高了望,見敵軍雖多,但陣勢不整,遂命大將張遼為前鋒,乘敵陣稍動之機,向敵軍發(fā)動猛攻。烏桓軍大亂,曹軍陣斬蹋頓,大獲全勝,胡、漢降者二十余萬,袁尚等人逃奔割據(jù)平州的公孫康。這時,有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也?!彼炻受娺€師。不久,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袁熙,并將其首級獻與曹操。諸將不明所以,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庇谑?,曹操攻破三郡烏桓,也徹底肅清了袁氏勢力。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恢復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
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鋒轉而南向。建安十三年七月,進軍南征荊州劉表。八月,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九月,曹操大軍進至新野(今屬河南),劉琮以為無法抵擋,舉荊州之眾投降曹操。這時,官渡之戰(zhàn)后投奔劉表的劉備屯駐于樊城(今湖北襄樊),聽說劉琮投降,便率軍向江陵(今屬湖北)撤退。江陵為荊州重鎮(zhèn),存有大量軍用物資。曹操聽說,怕江陵落入劉備之手,遂親率五千騎兵從襄陽(今湖北襄樊)疾馳三百里,在當陽長坂(今湖北當陽東北)將劉備追上,并將其軍擊潰,隨后進占江陵。
由于曹操的進軍威脅了孫權的統(tǒng)治,孫權命大將周瑜率軍三萬,與劉備聯(lián)軍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東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與孫、劉聯(lián)軍接戰(zhàn)不利,暫駐軍于烏林(今湖北洪湖縣東北,長江北岸鄔林磯),與對方隔江對峙。
周瑜用詐降之計,命大將黃蓋率小戰(zhàn)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后借助風勢,直向曹軍沖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曹操率軍從華容道(今湖北監(jiān)利西北)陸路撤回江陵。遂撤軍北還。
赤壁大敗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穩(wěn)定內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賢令》,說:“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辈懿偬岢霾痪衅沸小⑽ú攀桥e的用人方針,目的是盡量把人材收羅到自己身邊。
建安十六年,曹操開始對關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隸校尉鍾繇率大將夏侯淵以討伐漢中(治南鄭,今陜西漢中東)張魯為名進兵關中。關中馬超、韓遂、楊秋等十部心生疑懼,一時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將曹仁進攻關中,馬超等人屯據(jù)潼關。七月,曹操率大軍親征關中。九月,大破關中諸軍,馬超、韓遂逃至涼州,楊秋逃至安定(治臨涇,今甘肅鎮(zhèn)原南)。十月,曹操進軍安定,楊秋投降,關中地區(qū)基本平定。
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號稱四十萬,親自南征孫權。次年正月,曹軍進至濡須口(今安徽巢縣東南),攻破孫權設在江北的營寨,生擒其將公孫陽。孫權親率軍七萬,前至濡須口抵御曹軍。二軍相持月余,各無所獲。曹操見孫權軍容嚴整,自己難以取勝,遂撤軍北還。五月,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割冀州的河東、魏郡等十郡以為魏國封地。曹操封魏公后,所任丞相和冀州牧如故,權勢愈來愈大。七月,曹操建魏國社稷宗廟,又在魏國內設置尚書、侍中。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取得益州,而漢中是益州門戶,“若無漢中,則無蜀矣”,劉備必然要攻取漢中。于是曹操搶先一步,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張魯。七月,曹操大軍進至陽平關(今陜西沔縣西北)。張魯聽說陽平關失守、逃往巴中。曹操進軍南鄭,盡得張魯府庫珍寶。十一月,張魯出降曹操,漢中遂為曹操所有。
曹操主力退出漢中后,劉備隨后向漢中發(fā)動進攻。建安二十三年,劉備親率大軍進至陽平關,夏候淵等人與劉備夾關對峙。七月,曹操親率大軍趕往關中,坐鎮(zhèn)長安,以便隨時指揮漢中戰(zhàn)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自陽平關南渡沔水(今漢水),依山而進,駐軍于定軍山(今陜西沔縣東南),夏侯淵出兵與劉備爭奪地勢,被劉備殺掉,曹軍大敗。曹操遂放棄漢中,軍隊全部撤回長安。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剛剛從漢中撤出,劉備大將關羽就從荊州向他的東南防線襄、樊一帶發(fā)動了進攻。曹操聞知,立刻派大將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關羽乘洪水泛濫之機,大破于禁所統(tǒng)七軍,乘勢進軍,將樊城圍住。時樊城曹軍只有數(shù)千人,城被水淹,水面離城樓僅有數(shù)尺,曹仁率軍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領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從關中趕到洛陽,親自指揮救援樊城。
孫權因關羽處其上游,很不愿意讓關羽勢力發(fā)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荊州之心,于是聯(lián)結曹操,準備以大將呂蒙偷襲荊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后,將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繼續(xù)堅守,自己進至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臨近指揮,又派兵十二營增援徐晃,命他反擊關羽。不久,呂蒙偷襲江陵得手。關羽撤兵,路上被孫權軍擒殺。
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后,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并勸曹操代漢稱帝。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內外群臣,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機向曹操勸進。曹操自己還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死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史書評論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yōu)”,“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敝摹蹲尶h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笔聦嵉拇_如此。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里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xiàn)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并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zhàn)術戰(zhàn)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tǒng)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系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chuàng)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zhàn)時的糧食問題。
曹操詩風
曹操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贰ⅰ掇丁?、《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后人并且輯有《曹操集》。
曹操手跡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xiàn)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恫匠鰱|門行》原是感嘆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tǒng)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后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xiàn)實、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fā)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zhàn)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余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后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tǒng)一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證。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一代裊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嘆,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返扔蜗勺髌分卸伎梢娝南麡O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chuàng)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后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tǒng),反映現(xiàn)實,抒發(fā)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郁雄健,華美辭藻并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芬辉姡骸扒镲L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绷攘葦?shù)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xiàn)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氣出唱(三首)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游。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火昆〕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忄曷〕。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愿得神之人,乘駕云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云為之蓋。
仙人欲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門”內有“言”,音“銀”)!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shù)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云駕龍,郁何〔艸務〕〔艸務〕。
遨游八極,乃到昆侖之山,
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臺,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圣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度關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圣,總統(tǒng)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谷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yǎng)有若父與兄。
犯禮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xiàn)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fā),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xiàn)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xiàn)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饑寒交迫的困境時,盡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xiàn)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jié)。
陶淵明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的詩美思想,閃耀在詩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個性,使讀者強烈感受到詩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體現(xiàn)在內容上,則是把田園生活引進 了詩壇,為中國詩歌的發(fā)展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滲透在藝術上,則是產生了真樸淡遠的藝術境界和沖淡自然的美學風格。這就是偉大詩人的陶淵明,千百年來,他的品格,他的詩歌,他的田園,連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為后世詩人與讀者崇拜和研究的對象,就足以說明他美學思想的無盡生命力。
擴展資料: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軼事典故
白衣送酒: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jié)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籬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一會,陶淵明望見一個穿白衣的人過來了,原來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小酌一番,大醉而歸。
參考資料來源:陶淵明 (東晉詩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