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諸葛亮北伐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蜀國的五虎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是三國時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武藝實力派代表人物。他們五人可謂是實力超群,在當時沒有幾個是他們的對手。關羽的千里走單騎、誅文丑殺顏良;張飛的大鬧長坂坡;趙云的七進七出救阿斗。
馬超的起兵反曹、夜戰(zhàn)張飛;黃忠斬殺夏侯淵等事跡,都是家喻戶曉的那么問題就來了,諸葛亮北伐時期,為何只有趙云跟隨上陣殺敵,其他人呢?五虎將最先隕落的是關羽,關羽被東吳的呂蒙所殺,接著弟弟張飛報仇心切,對待屬下很是殘忍,結果被手下殺害,并帶著其頭顱投奔了東吳。
而劉備知道這些事后,不惜任何代價,發(fā)動了夷陵之戰(zhàn),最后病逝白帝城。這時五虎上就僅剩下位兩位——趙云、馬超。因為黃忠是在夷陵之戰(zhàn)中,不幸中了埋伏,導致致死。這些人死得時候,諸葛亮還沒有進行北伐,不出現在戰(zhàn)場上也可以理解,那馬超呢?
為何不見他在北伐得戰(zhàn)場上呢?其實最有可能和諸葛亮北伐的人,就是馬超和趙云了。但是馬超也沒有熬到諸葛亮北伐得時候,也得病死了,所以就只剩下趙云一人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而馬超在臨死時將自己得弟弟馬岱留在了蜀國。
在后來得北伐進程中馬岱也做了不小得貢獻,像“七擒孟獲”的主要擒拿者就是馬岱,可見其實力是和馬超不相上下的。所以說,當年威風凜凜的五虎將,只有七十多歲的趙云還依舊為蜀國“復興漢室”的目標奮斗著。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無數位帝王,他們或是子承父業(yè),或是謀朝篡位,又或是白手起家。在這些帝王中,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發(fā)家史也是個傳奇。他自稱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也算是漢朝宗室,但實際上到了劉備這一代,他家中已經沒落到靠編草鞋維生了。但就是這樣一個靠賣草鞋營生的小販,最后卻坐上了帝王寶座,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宏圖霸業(yè)。
從社會底層成為最后的人上人,他本人或許沒有征戰(zhàn)沙場的能力,但他知人善用、志向遠大,毋庸置疑擁有著常人所沒有的魄力和眼光。有人或許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劉備的成就全靠兄弟和部下的幫助而往往忽視了劉備本身馭人用人的能力,能夠讓如此多能人志士都為他效命,劉備的人格魅力和政治遠見絕對不會簡單。
不過就算是能力再強的人,其人生中也總是不可避免會遭受一些挫折,對于劉備來說,他最大的敗筆恐怕莫過于晚年在夷陵之戰(zhàn)中的戰(zhàn)敗。
荊州被破,關羽戰(zhàn)死公元219年,呂蒙設計攻打荊州,城內的關羽因為毫無防備出逃,結果在路上被呂蒙殺害,頭顱也被呂蒙砍下獻給了孫權。而張飛在得知關羽被殺后脾氣暴躁,最后被手下所殺,最后叛徒還帶著張飛的首級逃往了東吳。大家都知道,劉備和關羽、張飛乃是結義兄弟,關張二人于劉備來說不僅是猛將,還是手足。兩位義弟慘死,身為大哥的劉備自然咽不下這口氣,于是在稱帝后不久就不顧時局和手下人的反對,決意要征討東吳。
不過,也有說法稱,為關張報仇只是劉備伐吳的借口,其實劉備伐吳另有隱情。當時天下三分,蜀國想要一統(tǒng)天下勢必要打敗其他兩國,魏國這邊曹操雖然去世但猛將仍存,戰(zhàn)力猶在,反觀東吳的周瑜、魯肅、呂蒙等人相繼離世,若是魏國率先攻下東吳,那么蜀國的處境將會變得非常不好。
蜀國想要滅魏的話最好的途徑應該是與東吳聯手,但是兄弟去世、荊州被占的雙重打擊使得劉備不愿與東吳合作,另外東吳的對魏、蜀兩國態(tài)度都有些曖昧,劉備也不愿冒險。
因此,劉備想要搶先征討東吳,順便為兄弟報仇,不過顯然他還是太急了,選的時機不對,諸葛亮勸阻過劉備,不過劉備還是決定借蜀國當下的優(yōu)勢一舉滅吳,最終以失敗收場,還導致蜀國元氣大傷、諸葛亮的北伐計劃被擾亂。
巔峰不再,眾將反對伐吳其實在劉備決定伐吳的時候,蜀國的戰(zhàn)力已經不在巔峰時期了,龐統(tǒng)、關羽、張飛已經離世,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帶著黃忠一起出征的,但是實際上,黃忠也早就離世了。此時的劉備手上可用的猛將已經不多了,我們熟知的“五虎將”中僅剩趙云和馬超。
深知蜀國現狀的趙云和諸葛亮極力反對劉備此時伐吳,但是劉備一意孤行,欲為兄弟報仇雪恨,最后讓諸葛亮留守益州,趙云守江州,也沒有捎上馬超,自己御駕親征帶著一堆新人將領去了戰(zhàn)場。
其實東吳孫權對蜀國也是頗為忌憚的,最初還準備求和并歸還荊州,但是劉備不同意,東吳被逼迎戰(zhàn),隨后節(jié)節(jié)敗退。在殺害關羽、張飛的兇手已經被殺,可劉備沒有見好就收,而是想要乘勝追擊。
結果東吳這邊派出了陸遜為都督,陸遜抓準時機用火攻在夷陵之戰(zhàn)中大敗蜀軍,蜀國損失慘重,劉備的伐吳之戰(zhàn)最終以失敗告終。
不帶馬超,是狹隘還是高明有人說,劉備的夷陵戰(zhàn)敗,主要還是敗在沒有經驗豐富的將領上。前面說到,劉備因為趙云和諸葛亮的反對最后沒有帶上這二人,但是為什么他連馬超也沒有帶上呢?
其實仔細想來,劉備不帶馬超也實屬正常。首先,馬超的人品和名聲并不好,劉備對馬超的投奔雖然表示歡迎,但同時還是帶有忌憚和防備的,因為馬超是背叛自己原來的主公、拋棄了家人而來。劉備害怕馬超會像之前一樣再背叛自己,自然不會帶上他。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馬超的身體問題,當時的馬超已經快五十歲了,身體并不好,并且在夷陵戰(zhàn)敗之后不久就去世了,與其帶著病弱的將領去前線,還不如留他在家養(yǎng)身體,也好搏個體恤下屬的好名聲。所以說,劉備不帶馬超去伐吳其實應該算是高明的。
一時戰(zhàn)敗,數年后得利為什么說夷陵戰(zhàn)敗五年后諸葛亮發(fā)現了劉備的高明呢?上文說到劉備帶去戰(zhàn)場的大多是些新人將領,許多人也將最終戰(zhàn)敗的原因歸結于此,但從另一個角度上看,劉備也是給了這些年輕將領一次歷練的好機會。劉備在國內老將的相繼離世、東吳的日益勢弱中明白,想要真正壯大蜀國,那么必然不能只吃老本,應該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在幾年后諸葛亮北伐時,其所帶的許多將領如陳式、吳班等人都是劉備在伐吳時培養(yǎng)的人才,這些人都在諸葛亮的北伐過程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此時的諸葛亮也明白了劉備當日不帶趙云、馬超等老將的深意和高明。
名人之所以是名人,自有一些我們常人所沒有的能力,即便有的人再是認為劉備無能,恐怕也永遠達不到劉備所達成過的成就。與其挑出別人的不好,不如發(fā)現他人的優(yōu)點,并加以學習和修正,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你用劉備的話,等一等諸葛就出現投奔你了,趙云會在北平,你占領北平等一下就可以讓他投靠!馬超就自己打馬騰去,你還可以在季度里查看其它勢力的將,如果有,上面顯示所在的地點,兵種,武力值,智力值,裝備.......................
實際上馬超另有重用,這從諸葛亮安居平五路上可以看出來:?西番國王軻比能,引兵犯西平關;臣料馬超積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 之心,羌人以超為神威天將軍,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馳檄,令馬超緊守西平關,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換,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憂矣。?。
在《三國演義》中,為什么馬超被制服后很少露面?
馬超不如《三國演義》。歷史的真相是,他的父親是徐度的一名官員。不是說曹操殺了馬騰后,馬超報仇,而是馬超不顧父親生死,與曹操開戰(zhàn)。馬超甚至對韓遂說:?我決定放棄我的父親,把韓將軍當我的父親。韓將軍也應該放棄兒子,以趙氏為兒子,?馬超的不孝行為?給他帶來了毀滅家庭的災難。一直為世人所詬病。
宜州知事王尚曾說:?馬超勇猛不仁,有利不見義?。因此,劉培向馬超投降后,他沒有關羽、張飛、魏焰、趙云、黃忠那樣大膽。他小心使用,以防馬超因為與他人的利益往來而成為惡棍。劉備自封漢中皇后,馬超為左將軍。假日。后來,他被封為侯爵,被封為侯爵。然而,這些都是空崗,沒有太大的權力。劉備主要是利用馬超在西梁的威信嚇唬那里的羌族人。
諸葛亮住在平武路時,馬超率領軍隊在西平關抵抗羌族人民。可以看出,馬超此時正在守衛(wèi)西平關。馬超以前是個附庸,現在只是劉備部隊的邊防將領。劉備和諸葛亮沒有帶他去南北。劉備在世時,用的是黃忠、魏晏,諸葛亮用的是魏延、馬蘇、趙云。沒人用過馬超。馬超一定很郁悶,所以他沒有很快病逝。他只有四十七歲。馬超死前無話可說。他讓劉備照顧馬黛,這是家里唯一的?馬種?。
馬超之所以沒有被諸葛亮帶到前線,是因為馬超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從諸葛亮在平武路的生活可以看出這一點:?西潘王柯必能率軍到西平關;據材料記載,馬超的冀祖馬超出生于淅川縣。羌族人民視趙為神武大將。我派了個人晚上給他打電話。馬超奉命緊靠西平關。他每天交換兵力,拒絕了他。你不必一路擔心。然而,馬超守邊關不久就去世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東漢末年著名隱士,田疇的一生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