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共有四十五位丞相,第一任丞相是蕭何,他的事跡為后人熟知。那么后繼的西漢宰相,大家能說起幾位呢?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給大家?guī)砬叭回┫嗟南嚓P(guān)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漢宰相有蕭何、曹參、陳平、周勃、夏侯嬰、傅寬、樊噲、張蒼、申屠嘉、陶青、劉舍、衛(wèi)綰、竇嬰、許昌、莊青翟、田蚡、薛澤、公孫弘、李蔡、嚴(yán)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車千秋、王欣、楊敞、蔡義、韋賢、魏相、丙吉、黃霸、于定國等33人為從漢高祖劉邦到漢宣帝劉詢時代的宰相。
蕭何:西漢第一位丞相,劉邦稱帝后正式任命蕭何為丞相,蕭何一直擔(dān)任此職到去世。
曹參:蕭何去世后,留下遺言,曹參可以接替自己,于是漢惠帝任命曹參為丞相,曹參在位時間不長,留下了“蕭規(guī)曹隨”的典故。
樊噲:漢高祖末年以相國身份領(lǐng)兵出擊盧綰,未果,被劉邦拿回,劉邦駕崩,樊噲恢復(fù)了爵位。
傅寬:漢惠帝二年到五年為相,病逝于相位。
陳平:陳平在呂后當(dāng)政及漢文帝初年擔(dān)任丞相,為劉漢江山的穩(wěn)固做出了很大貢獻(xiàn)。
周勃:陳平去位后,周勃以功勞做了丞相,他在任太尉時有“周勃安劉”的美名,漢文帝劉恒因他得以繼位,不過任丞相不久因為過失,周勃去位。
夏侯嬰:漢文帝三年開始接替周勃做宰相,直到病逝于相位。
張蒼:漢文帝四年接替夏侯嬰為相,做了十多年宰相,后來因為處理事情不得漢文帝之心被罷免,漢景帝五年去世。
申屠嘉:張蒼罷相后,申屠嘉繼任,文帝時做了五年宰相,漢景帝二年,因為沒有及時斬殺曹錯而急火攻心死于任上。
申屠嘉之后,是陶青、劉舍、衛(wèi)綰為相。
竇嬰:漢武帝初年,衛(wèi)綰因為生病不做丞相,田蚡用謀士言,請竇嬰為丞相,自己做了太尉。
田蚡:衛(wèi)青之后,許昌、莊青翟相繼為相,后來才是田蚡。
公孫弘:田蚡病故,許安國因病沒能做上丞相,薛澤任相,之后公孫弘接替薛澤為相。公孫弘一共在相位六年,在80歲時病終于相位。
公孫弘之后,、李蔡、嚴(yán)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繼踵為丞相。
自蔡至慶,丞相府客館丘虛而已,至賀、屈氂時壞以為馬廄車庫奴婢室矣。唯慶以惇謹(jǐn),復(fù)終相位,其余盡伏誅云。
車千秋:漢武帝末年,頻繁的宰相更替后,車千秋因為一言合意而被武帝任命位相,其后竟然因為他的篤厚而做住了相位,直到漢昭帝年間,車千秋為相12年,病逝在相位上。
車千秋之后是王欣、楊敞、韋賢、魏相、丙吉、黃霸、于定國相繼做了漢宣帝的宰相。
漢高祖劉邦 (前256-前195) 前206年稱帝,在位12年 漢高祖劉邦,字季,出身農(nóng)民家庭,陳勝反秦起義,劉邦響應(yīng),自稱“沛公”,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后又與項羽爭天下,經(jīng)4年,打敗項羽。與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劉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時年62歲。 惠帝劉盈 (前211-前188) 前195年即位,在位8年 劉盈,劉邦的兒子,母呂后(雉)。劉盈為人軟弱,呂后專權(quán)。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時年24歲。 呂后 (前241-前180) (前188-前180)年稱制掌權(quán) 呂后,姓呂名雉,劉邦妻子。她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劉邦死后,惠帝立,呂后掌權(quán),她手段殘忍,野心勃勃?;莸鬯篮?,她先后選立劉恭,劉弘為帝,自己掌握實權(quán),又大封呂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時年62歲。死后,呂氏家族就被陳平,周勃一網(wǎng)打盡。 文帝劉恒 (前202-前157年) 前180年即位,在位24年 文帝劉恒,劉邦第四子。前202年,呂后死,劉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諸侯勢力,減輕農(nóng)民賦稅,重生產(chǎn),促進(jìn)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fù)與發(fā)展。漢文帝還是一位十分節(jié)儉的皇帝,自己穿粗制絲綢,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隨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時年46歲。 景帝劉啟 (前188-前141) 前157年即位,在位17年 景帝,文帝的兒子。即位后,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漢朝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大大加強。景帝繼續(xù)推行減輕賦稅和徭役,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形成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時年48歲。 武帝劉徹 (前157-前87) 前141年即位,在位55年 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繼續(xù)加強中央集權(quán),陸續(xù)奪去大批王,侯爵位。并與匈奴進(jìn)行長期的戰(zhàn)爭,先后以衛(wèi)青,霍去病為將,屢次大敗匈奴。武帝時是西漢最強盛的時期。武帝死于前87年,時年71歲。 昭帝 (前95-前74) 前87年即位,在位14年 昭帝劉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fù)擔(dān),對匈奴的關(guān)系處理也較得當(dāng)。昭帝死于前74年,時年21歲。 宣帝 (前91-前49) 前74年即位,在位26年 宣帝劉病已,一名詢,漢武帝曾孫,祖父劉據(jù),父劉進(jìn)。昭帝無子,劉病已立。宣帝時,進(jìn)一步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他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fù)擔(dān)。史稱“孝宣之治,信賞必罰,可謂中興”。死于前49年,時年43歲。 元帝 (前75-前33) 前49年即位,在位17年 元帝劉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馬,侯十余,埋下外戚專權(quán)的禍根。元帝時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時漢朝國力開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時年43歲。 成帝 (前52-前7) 前33年即位,在位27年 成帝劉驁,元帝子。成帝時,漢王朝衰落,外戚專權(quán),元帝終日與趙飛燕飲酒作樂,成帝死于前7年,時年46歲。 哀帝 (前26-前1) 前7年即位,在位6年 哀帝劉欣,元帝的庶孫,成帝的侄子。哀帝時,社會矛盾尖銳化,但哀帝卻只信鬼神天地,寵幸男寵董賢,造成王莽專權(quán)。哀帝死于前1年,時年26歲。 平帝 (前9-5) 公元元年即位位,在位5年 平帝劉衎,元帝庶孫,中山孝王劉興子。即位時9歲。王莽掌權(quán)。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時年14歲。 孺子嬰 (5-25) (6-8)年在位,在位2年 孺子嬰,宣帝的元孫,劉顯的兒子。即位時才2歲。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嬰被殺,時年21歲
漢朝(前202—公元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
一、西漢
1、西漢第一位皇帝: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
2、西漢第二位皇帝:漢惠帝劉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
3、西漢第三個皇帝:西漢前少帝劉恭(公元前188年9月—公元前184年8月);
4、西漢第四位皇帝:西漢后少帝劉弘(公元前184年6月—公元前180年11月);
5、西漢第五個皇帝:漢文帝劉恒(公元前180年11月—公元前157年6月);
6、西漢第六位皇帝: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
7、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8、西漢第八位皇帝:漢昭帝劉弗(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
9、西漢第九位皇帝:漢廢帝劉賀(公元前74年7月—公元前74年8月);
10、西漢第十位皇帝:漢宣帝劉詢(公元前74年8月—公元前48年);
11、西漢第十一位皇帝:漢元帝劉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4年);
12、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漢成帝劉驁(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
13、西漢第十三位皇帝:漢孝哀皇帝劉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
14、西漢第十四位皇帝:漢平帝劉衎(公元前1年—公元6年);
15、西漢末代皇帝:漢孺子劉嬰(公元6年—公元8年);
二、東漢
1、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
2、東漢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莊(公元57年—公元75年);
3、東漢第三位皇帝:東漢章帝劉炟(公元75年—公元88年);
4、東漢第四位皇帝:漢和帝劉肇(公元88年—公元105年);
5、東漢第五位皇帝:孝殤皇帝劉?。ü?06年);
6、東漢第六位皇帝:孝安皇帝劉祜(公元106年—125年);
7、東漢第七位皇帝:少帝劉懿(公元125年);
8、東漢第八位皇帝:孝順皇帝劉保(公元125年—144年);
9、東漢第九位皇帝:孝沖皇帝劉炳 (公元144年—145年);?
10、東漢第十位皇帝:孝質(zhì)皇帝劉纘(公元145年—146年);? ?
11、東漢第十一位皇帝:孝桓皇帝劉志(公元146年—148年);
12、東漢第十二位皇帝:孝靈皇帝劉宏(公元168年—189年);
13、東漢第十三位皇帝:少帝劉辯(公元189年);?
14、東漢第十四位皇帝:孝獻(xiàn)皇帝劉協(xié)(公元189年—220年)。
注:除兩漢政權(quán)外蜀漢也被稱為季漢延續(xù)了漢代國號。
蜀漢:
1、蜀漢先主:昭烈皇帝劉備(公元221年——223年);
2、蜀漢后主:孝懷皇帝劉禪(公元223年——263年)。
例舉介紹:
1、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
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zhàn)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統(tǒng)一有突出貢獻(xiàn)。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于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 。
2、劉恒
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
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wǎng)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劉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后。 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
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態(tài)度。道德方面,漢文帝亦曾經(jīng)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藥,深具孝心。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漢文帝崩于長安未央宮,后葬于霸陵。
3、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偉大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詩人。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chuàng)設(shè)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quán)。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并設(shè)立太學(xué)。對外,漢武帝采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zhàn)外,還破閩越、南越、衛(wèi)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并開辟西南夷。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葬于茂陵。
4、劉秀
即漢光武帝,字文叔,南陽郡蔡陽人(今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生于陳留郡濟陽縣濟陽宮 。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新朝末年,海內(nèi)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quán)公開決裂,于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fēng)氣,精簡結(jié)構(gòu),優(yōu)待功臣;經(jīng)濟上解放生產(chǎn)力,采取休養(yǎng)生息,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
文化上大興儒學(xué)、推崇氣節(jié),東漢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fēng)化最美、儒學(xué)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5、劉欣
漢哀帝(前7年―前1年在位),字和,漢元帝劉奭之孫,漢成帝劉驁之侄,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姬,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
康之子,母丁姬,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
陽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劉欣父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劉欣襲封定陶王爵位。劉欣年長后,伯父漢成帝無子嗣,在與叔父中山王劉興經(jīng)過一年的激烈爭奪后,于綏和元年(前8年)被立為太子。
綏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漢成帝病逝,劉欣即位為帝,改元建平。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在位僅七年的劉欣駕崩,時年二十五歲,謚號孝哀皇帝,葬于義陵。
6、劉宏
生于冀州河間國(今河北深州)。東漢第十一位皇帝,漢章帝劉炟的玄孫。
劉宏早年世襲解瀆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逝世,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于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劉宏在位的大部分時期,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他又設(shè)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樂。在位晚期,爆發(fā)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xù)動亂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劉宏去世,謚號孝靈皇帝,葬于文陵。
劉宏喜好辭賦,作有《皇羲篇》、《追德賦》、《令儀頌》、《招商歌》等。
7、劉協(xié)
劉協(xié)(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漢獻(xiàn)帝,字伯和,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后一任皇帝。
劉協(xié)因被董太后撫養(yǎng),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xié)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后,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
劉協(xié)后來逃出長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xié),并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xié)被曹丕控制,隨后被迫禪讓于曹丕。
曹魏青龍二年(234年),劉協(xié)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于禪陵,謚號孝獻(xiàn)皇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漢朝君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3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