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到大臣府邸做客,大臣為何放出惡犬?感興趣的讀者和對百科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雍正皇帝深知自己的皇位來之不易,所以在位期間也是兢兢業(yè)業(yè),廢寢忘食。《雍正王朝》中,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雍正為了處理朝政常常是深夜還在批奏折,天不亮又要起來上早朝。
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勞?;实?。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gòu)并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朝綱嚴(yán)明,君臣一體。
雍正僅僅在位十三年,就病逝在自己的崗位上,確實是一位明君。就連日本人都贊賞雍正皇帝,將雍正帝稱為“希世仁君”。
“伴君如伴虎”,即使是在雍正帝這樣的明君身邊,也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否則的話,就會像大功臣年羹堯一樣。雖然曾經(jīng)不可一世,權(quán)力滔天,但是最后還是被雍正賜死。
這帝王之心確實難以猜測,一次雍正微服私訪,前去一位大臣的府邸討水喝,但是大臣卻放出惡犬驅(qū)逐雍正,雍正不但沒有治這位大臣得罪,反而讓這位大臣加官進爵。
家世顯赫,剛正不阿
鈕鈷祿·訥親,我們一聽這個姓氏就知道,在當(dāng)時的那個朝代,肯定是和皇親國戚沾邊的。鈕鈷祿·訥親更是貴族中的貴族。
他的曾祖父亦是清朝赫赫有名的開國元勛,被封為“一等公”。
祖父遏必隆是康熙年間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父親尹德由都通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他的姑姑是康熙時期的孝昭仁皇后。訥親的家室顯貴,他的家族一門都是皇族的姻親。
訥親未出生已經(jīng)備受關(guān)注,不少貴族都來聯(lián)姻,企圖可以攀附皇親。訥親出生在無限的榮光之中。在這樣的世家,訥親的家人對他寄予厚望。天資聰穎的訥親,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jīng),才華橫溢,不僅如此,還養(yǎng)成了剛正不阿的性格。
訥親的父親去世后,訥親繼承了“二等公”之位,子承父業(yè)的訥親不負眾望,成為了雍正的肱骨之臣,得到了雍正的賞識。因此訥親在朝廷中有著很高的地位。
位高權(quán)重,家世顯赫的訥親自然吸引了不少前來攀附關(guān)系,阿諛奉承的人。這些人都想借著和訥親攀附關(guān)系,借此升官發(fā)財,榮華富貴。因此,有許多的達官貴人都會到訥親的府上拜訪送禮,向訥親示好。
但是訥親卻是一位正直之人,從小剛正不阿的性格,使他拒絕和這些趨炎附勢之輩同流合污。
訥親不厭其煩,但是又不能直接把這些人趕出府中,得罪朝中共事的同僚。于是訥親就命令手下養(yǎng)了三條惡犬,一旦遇到上門奉承之人,就放狗攆人。
這樣一來,那些達官顯貴遇到訥親家中的惡犬,也只能悻悻而歸,識相地離開。前來拜訪的諂媚之徒確實少了。
惡犬驚擾圣駕
訥親的惡犬確實是趕走了那些諂媚之徒,但是也在雍正前來的時候驚擾圣駕。但是雍正并沒有怪罪訥親,反而讓訥親加官進爵,位極人臣,祿賜百億。
雍正皇帝微服私訪體察民情,在路上感覺到口渴,正好來到了訥親的家門口想要進府中喝水,雍正剛要敲門,就看三只惡犬狂吠著向他跑來,這可是嚇到了雍正,還好手下的護衛(wèi)及時亮明身份,才使得訥親家的仆人制止惡犬。
訥親知道自己家的惡犬驚擾圣駕,連忙前來請罪,雍正也是怒氣沖沖。訥親頓感驚慌,急忙向雍正請罪,說明自己養(yǎng)三條惡犬的原因是“驅(qū)趕趨炎附勢之人”,雍正聽后,怒氣頓消,反而是喜出望外,贊賞了訥親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的性格。
雍正的前后反差如此之大,是因為在雍正十分痛恨貪官污吏,執(zhí)政時期,大力整治貪官污吏,那些腐敗朝政之人,都收到了極其嚴(yán)苛的處罰。即使是小小的貪污,也會受到殘酷的刑罰。
朝中整頓吏治的行動從未停止。見到這樣一位清廉正直、潔己從公的官員,自然是喜不自勝。
雍正得到這樣一位清正廉潔的人才,委以重任,1733年,雍正任命訥親為軍機大臣,處理朝中政治大事。得到了雍正的賞識,再加上本身自己的家世顯赫,訥親在朝中鰲頭獨占,和訥親相提并論的大臣屈指可數(shù)。
訥親雖然在朝中炙手可熱,但是沒有被權(quán)貴沖昏頭腦,依然保持著自己廉潔奉公的原則,保持本心。
成也君王,敗也君王
雍正逝世后,乾隆皇帝即位,乾隆帝初政時重用訥親,授予兵部尚書兼議政大臣的職位。在雍正留下的一眾老臣中,訥親被乾隆視作最可造就的一位。
在雍正皇帝大喪期間,訥親以都統(tǒng)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的身份奉命協(xié)辦總理事務(wù),被晉為一等公。乾隆十年(1745年) 乾隆皇帝命訥親代替鄂爾泰成為軍機處領(lǐng)班大臣,
行走列名在張廷玉之前。
雖然訥親上書說明自己才疏學(xué)淺,不能勝任,但是還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提拔,地位一度超過了張廷玉,權(quán)傾朝野。
但是乾隆皇帝不僅可以賦予訥親不世的權(quán)利,自然也可以從訥親開始,殺他立威。
1748年, 乾隆皇帝還沉浸在喪妻的悲哀之中,金川失利的消息又傳來,乾隆皇帝大怒,于是召回正在山東賑災(zāi)的訥親,前往金川平叛。訥親本來就是一介文臣,對于帶兵打仗一竅不通,此次又是臨危受命,結(jié)果可想而知。
訥親戰(zhàn)敗,被乾隆打入大牢。就在他被打入大牢向乾隆皇帝申訴之時他的隨員富成和四川巡撫紀(jì)山又將他避戰(zhàn)觀望,對大小金川之役持有異議的隱情揭發(fā)出來。
訥親曾經(jīng)在戰(zhàn)爭失利的時候,對自己的手下說“
西南蠻夷之事,非常的難辦,對于他們一定不可輕舉妄動。但是這些話,我怎么敢上書皇上呢?”乾隆皇帝認(rèn)為訥親是在指責(zé)自己倉皇用兵,才導(dǎo)致失敗。于是,就把金川失利的原因,都推給了訥親。
訥親本來就剛到軍營不了解敵情,再加上乾隆皇帝急于取勝,命令訥親三日克捷,訥親沒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最后慘敗。
訥親本來是乾隆皇帝惡劣情緒下隨意拋出的替罪羊,但是他的剛愎自用和軍事方面的無能,確實為乾隆帝提供了治罪的口實。最后命令訥親以其祖先遏必隆的遺刀自盡。
訥親本來養(yǎng)犬驅(qū)逐諂媚之徒的事情,也被乾隆皇帝諷刺為形式主義,自欺欺人。真是成敗皆君王。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在一廢太子之后讓百官重新推舉太子,在這一時刻康熙去將被圈禁起來的老十三胤祥放了出來,自然是有他的深意了,這個意義就在于康熙想對外釋放信號他想復(fù)立胤礽為太子。
康熙想復(fù)立胤礽為太子實際是為了緩沖各皇子之間為了儲位的爭斗
胤礽其實很傷父親康熙的心,本來康熙諸子之中康熙最喜愛的就是嫡子胤礽,畢竟胤礽乃康熙原配妻子赫舍里氏所生,而赫舍里氏又為了生育胤礽難產(chǎn)而死,康熙自然對胤礽是百般疼愛,但無奈電視劇中的胤礽十分不爭氣。
電視劇中胤礽作為太子收受賄賂,結(jié)黨營私,經(jīng)營自己的小團伙,還與康熙的愛妃鄭春華有茍且之事,這些都徹底讓康熙對胤礽傷透了心,失望到底,所以康熙將胤礽廢掉。
但是康熙發(fā)現(xiàn)廢掉胤礽之后,皇子之間為了皇儲之位處心積慮的斗爭就隨之而來,最先跳出來的就是大阿哥胤禔,他居然勸康熙賜死胤礽,隨之而來老八一伙也開始活躍起來了。
這時候康熙開始發(fā)愁了,皇子們身邊都有著各自的政治勢力,為了謀取太子之位都在躍躍欲試,朝廷之間的政治勢力平衡即將被打破,所以康熙開始打算平衡朝廷之間的政治勢力,緩和皇子們爭儲帶來的矛盾,康熙就想到了讓胤礽復(fù)立。
既然一切的矛盾和問題都是儲位帶來的,康熙就想著再重新復(fù)立胤礽不就絕了這些人的野心了嗎。
于是就有了康熙想重新復(fù)立胤礽的想法,但是康熙又不好自己提議胤礽,推翻自己廢除胤礽的決定。因此康熙就想著暗示朝臣,開始夸胤礽的好,向朝臣示意胤礽應(yīng)該重新再做太子。
但是電視劇中把康熙描繪的很有權(quán)謀和手段,他還借著這個機會打壓了老八胤禩。胤礽被廢之后,老八胤禩那又發(fā)生了術(shù)士張明德相面事件,老八胤禩之前一直背地里圖謀太子之位因為此事搬到了明面上,讓康熙開始猜忌胤禩是想圖謀太子之位。
于是康熙在復(fù)立太子之前找到了國丈兼舅舅的佟國維,他請佟國維吃了頓飯,這頓飯局非常的值得玩味,在這場飯局中康熙話里話外都暗示佟國維是時候該放權(quán)了,老奸巨猾的佟國維當(dāng)然知道自己一個人手掌大權(quán)多年,哪有長盛不衰,所以大外甥康熙是希望自己退休。
而且康熙給了佟國維家族一條出路,就是康熙讓佟國維從家族中找一個有能力的人替代他從而延續(xù)家族的輝煌,于是佟國維就向康熙推薦了侄子隆科多(歷史上隆科多實際是佟國維第三子),康熙也很爽快的應(yīng)允了佟國維。
這場飯局之后對康熙唯唯諾諾了一輩子的佟國維居然敢在康熙復(fù)立太子的問題上頂撞康熙,就很值得玩味了。
飯局之后康熙讓眾大臣提議推舉太子人選,正是佟國維聯(lián)合另一重臣馬齊聯(lián)絡(luò)了朝中各大臣推舉了老八胤禩為太子,致使康熙開始對胤禩各種打壓,其實這應(yīng)該算是佟國維臨退休前給康熙辦的最后一件事。
佟國維明面上是幫著老八胤禩,實際他是在幫康熙看看老八胤禩在朝中有多么大的號召力和勢力,這樣康熙對胤禩的底細就徹底清楚了,而康熙也以此為借口開始徹底打壓胤禩了。
其實從事后康熙對待佟國維的態(tài)度來看就能看出推舉太子很可能是康熙和佟國維唱的一出雙簧戲。事后康熙大發(fā)雷霆,但是佟國維只是被罷官回家養(yǎng)老,這是本來康熙就和佟國維談妥的事,只是康熙借著這個由頭讓佟國維回家養(yǎng)老了。
康熙對老八胤禩的猜忌和對胤禩平時與朝臣的關(guān)系在這一刻都得到了印證,因此康熙根本不可能立群臣都推薦的老八胤禩為太子,他最終還是復(fù)立了胤礽為太子,并開始對胤禩進行打壓,畢竟胤禩深得人心,他的政治勢力已經(jīng)威脅到了康熙的皇權(quán),在皇權(quán)面前沒有父子親情,康熙必須選擇鞏固自己的皇權(quán)。
俠肝義膽的胤祥是康熙故意放出來平衡政治局勢的
胤祥當(dāng)初是為什么會被康熙圈禁呢?就是因為胤祥的俠肝義膽,胤祥與老四雍正在一廢太子之前一直是全力匡扶太子胤礽,所以胤祥在一廢太子之時胤禔對胤礽落井下石,胤祥為胤礽仗義執(zhí)言。
在胤礽被廢時,除了老大胤禔落井下石之外,其余的皇子們大多都是抱著幸災(zāi)樂禍的心思,連老四雍正當(dāng)此之時都不敢再為胤礽說話,而胤祥卻不顧一切替胤礽說話,這種重情重義、俠肝義膽的行為康熙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要知道胤礽是康熙親自冊立的太子,反對胤礽就代表著反對康熙,即便胤礽犯錯也應(yīng)該是由康熙收拾他,不需要其他人往上添油加醋。
相反擁護胤礽則代表了對康熙意志的服從,所以即便當(dāng)胤礽被廢的時候,胤祥替他說話也讓康熙倍感欣慰和喜愛。
胤祥其實在這時候沒有想太多,他完全是出于俠肝義膽,胤礽是有過錯,但是并不至于像老大胤禔說的那樣罪大惡極,所以胤祥勇敢地站出來替胤礽仗義執(zhí)言??滴醍?dāng)然是比較滿意了。
而雍正與胤祥的性格差異也就在此時體現(xiàn)出來,雍正當(dāng)時摸不清康熙意圖,所以他采取了觀望的辦法,他沒有替胤礽說話,不過雍正事后很快彌補回來,再重新推舉太子時雍正保舉了胤礽,從此讓康熙對他也是比較滿意。
胤祥替胤礽仗義執(zhí)言之后,康熙以胤祥與胤礽結(jié)黨為由將他圈禁起來,可以說一廢太子時,愚蠢的大阿哥胤禔、廢太子胤礽以及俠肝義膽的胤祥都被圈禁起來了,不同的是胤禔是真正的終身圈禁,胤礽還有著康熙的喜愛,而胤祥則是康熙故意將他保護起來,不想讓他在九子奪嫡的路上越陷越深。
而當(dāng)康熙想重新復(fù)立胤礽為太子之后,那么胤礽都無罪了,胤祥還有什么理由再繼續(xù)被圈禁下去呢?而且康熙本身給的理由也很強悍,釋放胤祥就是因為老子疼兒子。
其實胤礽即使被放出來也是孤家寡人,他的政治勢力遠及不上老八胤禩一伙人,所以康熙得提升胤礽牽制老八胤禩的資本,而老十三胤祥很明顯就是能幫到太子胤礽,平衡了胤礽和胤禩之間的政治勢力。
胤祥雖然在康熙時期封爵并不高,但是按照電視劇中的設(shè)定,胤祥和老十四胤禵可是康熙諸子之中最善于帶兵打仗的皇子,胤祥曾經(jīng)跟隨康熙征討噶爾丹,在八旗軍中資歷很深,能深得軍心,在軍隊方面有很深厚的實力,這一點是胤祥的優(yōu)勢,也是康熙所非常了解清楚的地方。
因此康熙復(fù)立胤礽為太子同時將胤祥放出來,而胤祥背后還有著老四雍正,兩人合并起來能充分地平衡掉老八胤禩的政治勢力,這樣康熙通過胤礽為明面,老四雍正和老十三胤祥在背地里又可以繼續(xù)牽制老八胤禩,不至于將爭儲的問題擺在明面上來。
因此說康熙在復(fù)立胤礽為太子同時將胤祥放出來,就是為了讓九子奪嫡的大戲從廢太子之后的擺在明面,皇子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讓老八胤禩這樣有野心的人收斂一些,胤祥的主要作用就是牽制緩和老八胤禩的野心。
電視劇中的胤祥被圈禁情節(jié)在真實歷史上又是如何?
上面說的都是電視劇中的情節(jié),下面來簡略說一說歷史上真實的老十三胤祥被康熙圈禁的事情。
電視劇中演的是老十三胤祥曾被康熙兩次圈禁,一次是上面說過的一廢太子時為胤礽仗義執(zhí)言被圈禁起來,第二次則是因為江夏鎮(zhèn)的事情胤祥再度被圈禁,這一圈禁就是十年之久,直到雍正繼位才出來。電視劇中也交代了,康熙圈禁胤祥主要是為了保護胤祥。那歷史上也是如此嗎?
其實歷史上胤祥也被圈禁過,不過胤祥只被康熙圈禁過一次,那就是在一廢太子前后,同樣也是被很快釋放出來。歷史上的胤祥并沒有像電視劇中那樣第二次被圈禁,然后一直圈禁到雍正繼位才釋放出來。
史書上關(guān)于胤祥在康熙時期的記載比較少,只記載了最初康熙十分喜愛胤祥,但是在一廢太子前后胤祥被康熙短暫圈禁之后就突然失寵了。
史書中沒有記載胤祥是為什么被圈禁,但是可以肯定胤祥是因為太子胤礽被圈禁起來,其實歷史上康熙一廢太子時牽扯到的皇子還是比較多的,根據(jù)胤禩的兒子弘旺所著述的《皇清通志綱要》記載,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時一廢太子同時被圈禁的皇子有老大哥胤禔、太子胤礽、老三胤祉、老四雍正、老五胤祺、老八胤禩以及老十三胤祥。
這其中除了老大胤禔被終身圈禁之外,老三、老四、老五、老八都很快被康熙釋放,隨后廢太子胤礽也被釋放,而胤祥是在胤礽被釋放之后才被釋放出來,他是這些皇子中除了老大胤禔之外被圈禁最長的皇子,可見歷史上的胤祥在一廢太子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才被老爹康熙最后釋放出來。
其實通過歷史我們可以看出來,胤祥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胤祥生母敏妃去世比較早,胤祥自幼是被雍正撫養(yǎng)長大,所以他和雍正關(guān)系非常親密,勝似雍正的親兄弟胤禵。
雍正很可能是早有野心,在胤礽被廢之時雍正有了想法,而替雍正在臺前操作的正是胤祥。因此胤祥很可能是在一廢太子時替雍正做了某些事觸怒了康熙,從而失去了康熙的喜愛,也因此雍正才會在繼位后對胤祥非常的好。
總之一廢太子之后,胤祥徹底觸怒了康熙,失去了寵愛,之前胤祥曾被封過貝子爵位,這件事之后爵位被撤銷,一直到康熙去世胤祥再無封爵。
而且歷史上的胤祥也并不像電視劇中那么深得康熙喜愛,《皇清通志綱要》中還記載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再給胤祉、胤祥、胤禵三人的請安折上朱批:“胤祥并非勤學(xué)忠孝之人。爾等若不行約束,必將生事,不可不防?!?/p>
這種話還是當(dāng)著眾兄弟的面給回復(fù)的,可以想象胤祥當(dāng)時有多么的尷尬羞愧,可見歷史上的康熙在一廢太子之后對胤祥的印象極其不好,胤祥在這段日子中過的并不舒服。
由于失去了父親康熙的喜愛,還被父親用這么不好的評語評價,胤祥心情極度郁悶,本來就身體不好的胤祥更因此抑郁患病,不過患病之后的胤祥倒是得到了父親康熙的一點關(guān)心,畢竟歷史上的康熙是位慈父。
不過胤祥本身失去了父親康熙的寵愛外加疾病纏身也使他在康熙朝后期徹底淡出了政治舞臺,不過這是一個非常好磨煉胤祥的機會,胤祥正是在這樣的磨煉之下才成為了雍正時期雍正的治國好幫手。
因此雍正繼位后對胤祥極為寵愛,但是胤祥卻和年羹堯、隆科多那般的居功自傲形成鮮明對比,胤祥始終保持對雍正的謙謹(jǐn),這都說明當(dāng)胤祥失去康熙的寵愛之后,在康熙晚期那段人生低谷期對胤祥的磨煉有很大關(guān)系。
所以歷史上的胤祥也和電視劇中相類似,在一廢太子前后有過短暫的圈禁,不過歷史上的胤祥并沒有得到父親康熙的喜愛也并沒有像電視劇中再度被囚禁直至雍正登基才放出來,而是胤祥自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甚至被康熙說出了那種厭惡的之言。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胤祥在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其實和電視劇中還是差別的很大的。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在圓明園長春園猝死,享年五十八歲。雍正帝突然去世,王子和他周圍的大臣們都沒有任何心理準(zhǔn)備。據(jù)雍正最寵信的大臣張在自己的自定年譜中記載,雍正去世前,沒有一點病不起的跡象,他就“天天去看他”。
雍正死的很奇怪,清史上很少有關(guān)于他死的記載。據(jù)雍正起居注年記載,“雍正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偶感不適,但仍可召見大臣。二十二日雍正沒有再傳召大臣,只有王公太子整天守在他身邊?!?br>
關(guān)于雍正之死,野史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被呂四娘殺死并斬首。在文字獄引發(fā)的“呂留良案”中,呂留良一家慘遭殺害,最后只有呂留良最小的一個女兒逃脫,就是呂四娘。呂四娘長大后發(fā)誓要為家人報仇,最后在獨臂神尼的指導(dǎo)下成為一名劍客。經(jīng)過多年的苦難,呂四娘終于找到了復(fù)仇的機會,趁雍正在圓明園睡覺時殺死了他。
這種認(rèn)為呂四娘殺雍正的猜測是不太可能的,甚至可以說是虛構(gòu)的。那么雍正的死因是什么呢?目前史學(xué)界比較被大家認(rèn)可的原因是雍正死于丹藥中毒。眾所周知,古代很多皇帝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而癡迷仙丹,結(jié)果,雍正也是如此。
通過對雍正起居注的研究,人們發(fā)現(xiàn)雍正對煉丹非常癡迷,曾在宮中養(yǎng)了一大批道士等人。雍正是清朝最職業(yè)的皇帝。他忙于政務(wù),每天去瘋狂的地區(qū),每天睡四個小時。起初雍正服用道士供奉的丹藥時,對每天負重的身體還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隨著服用丹藥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副作用開始顯現(xiàn)。
雍正剛開始服用的丹藥是一種叫“吉姬旦”的丹藥,可以緩解身體壓力,讓人神清氣爽。不僅如此,據(jù)說雍正認(rèn)為這種丹藥效果很好,還獎勵了一些大臣?,F(xiàn)在人們都知道丹藥的成分主要是化學(xué)成分,長期服用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因此,筆者認(rèn)為雍正極有可能是被丹藥毒死的,大量的丹藥毒素在他體內(nèi)堆積,最終導(dǎo)致了他的猝死。另外,據(jù)史書活計檔記載,雍正去世前12天,200斤黑鉛運進圓明園。要知道黑鉛是煉丹的常用原料,也是有毒金屬。攝入過量會致人死亡。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似乎已被各朝帝王奉為圭臬。雍正當(dāng)然也不會脫俗,即便是杯酒釋兵權(quán)的趙匡胤也不過是采用了較為柔和的方式,沒有大殺四方,但換了一朝臣的事實卻不可諍。
自古以來,爭奪皇位的皇子、權(quán)臣在登位以前,誰不曾像雍正那般對眾人虛以為蛇。只不過相較于其他情況,雍正確要復(fù)雜得多。首先,雍正還是四阿哥胤禛時,勢單力薄,根基也并不穩(wěn)固。可以說,前期的胤禛權(quán)勢弱到完全不曾考慮過奪嫡一事。
也就是早期的不爭不搶,使得四阿哥坐享漁翁之利漁翁之利。他被迫陷入皇位之爭,便必須謀事以求立命。于是他擴大勢力,四處安插家奴、就如同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主創(chuàng)本人本就無甚權(quán)力,也必然不能任意甩臉給他的謀士。哪怕個別謀士頗有傲氣,例如年羹堯、隆科多等人。
這是雍正自身的境遇所決定的,他不是不惱,是沒有資本惱。
而至于為何即位后大殺四方,這同樣也是雍正的境遇決定的。一個新的皇帝,必然要穩(wěn)固皇權(quán)。而當(dāng)初與他一起打江山的那批人,固然是功臣,也是最了解新皇帝的隱藏篡權(quán)者。
他們清楚新皇帝的手段,不會有完全干凈的雙手,而他們曾親眼看見新皇帝的手是怎么染上血腥的。更甚至,他們就是那雙血腥的手。
再者,攻江山者,因功勞頗大,所以權(quán)勢也是逼天。這對于皇權(quán)專制是絕對不允許的。更何況,年羹饒這類功臣,還掌握了軍事大權(quán),著實令人忌憚。
所以,無論是親近謀士,還是殺盡謀士,都不過是皇帝成就自己的一種方式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6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有幾個富可敵國的商人
下一篇: 德妃為什么不肯當(dāng)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