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辛棄疾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辛棄疾,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
為什么我把“詞人”排首,而將“政治家”排尾?
這是因為,在陰雨如晦的南宋王朝,辛棄疾空有一腔政治抱負(fù),卻得不到施展,在當(dāng)時看來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但他卻是一個成就卓越的詞人,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詞章名篇。
比如,有“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破陣子》、“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的《菩薩蠻》,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青玉案》、“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的《賀新郎》,還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西江月》、“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清平樂》……
隨政治仕途之變而變的,是辛棄疾的詞作風(fēng)格。從前期的激情澎湃、憂國憂民,到后期的閑云野鶴、寄情山水,從中可以看出他關(guān)注視角和內(nèi)心情懷的轉(zhuǎn)變。
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一生以洗雪國恥、恢復(fù)中原為志,可是仕途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1181年農(nóng)歷11月,由于受到彈劾,官職被罷,辛棄疾來到江西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閑居生活。
現(xiàn)在問題來了:辛棄疾一生走過的地方頗多,應(yīng)該有很多定居地可以選擇,為何最終選擇了上饒?
上饒,古稱信州,東聯(lián)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自古就有“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門戶”之稱。當(dāng)時,南宋朝廷偏安于臨安,距離信州只有八百里行程,信州的交通地位十分突出。
洪邁《稼軒記》說,辛棄疾之所以擇居上饒,是因為“國家行在武林,廣信最密邇畿輔。東舟西車,蜂午錯出,勢處便近,士大夫樂寄焉。”
道路通達才四處便近。進,可以即刻入朝;退,可以歸隱安居。由此看來,辛棄疾之所以選擇定居信州,交通便利是他的第一考慮。
古往今來,有一個規(guī)律幾乎通用:一個城市及其轄區(qū)的興衰變幻,取決于一個至關(guān)緊要的命脈——交通。交通是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興衰的神秘鑰匙,交通發(fā)達時則發(fā)展興盛,交通滯澀時則城鄉(xiāng)衰敗。
上饒之便利交通,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11世紀(jì),一條通京大道穿越全境。《上饒地區(qū)交通志》載:“西周初(公元前11世紀(jì)),越裳氏三象重譯來朝獻白雉,洛陽至廣州大道已通。自河南洛陽經(jīng)安徽宿縣,江蘇揚州,浙江杭州、衢州、常山通今江西玉山、上饒、南昌、贛州而入廣州?!?/p>
公元前11世紀(jì),越裳氏從廣州去洛陽朝貢,如何行進?完全靠11路步行是不可能的,只有走水路。融入百越的越裳氏善于操舟,由廣州行至江西界再無水路可通,只能棄舟登岸,翻越庾山梅嶺。過嶺之后,循贛江水路通鄱陽湖,逆信江而上,過貴溪、弋陽、信州(上饒)、抵達玉山。再棄舟登岸,陸行過嶺進浙江常山,換舟由錢塘江水系到達杭州,此后揚州、宿縣、洛陽皆有水路可通。
這就是古代最早的“京廣線”,上饒也成為當(dāng)時“京廣線”上的重要樞紐之一。
此后,以這條“通京大道”為依托,江南交通狀況歷朝歷代都有新的開拓。到了唐代,這條路線圖都基本沒有改變。
長久以來,這條古道都是一條貫通南北的官商大道,擔(dān)負(fù)著繁忙的漕運、驛運、商運和軍運重任。悠悠千載,但見(信)江(鄱陽)湖水面舟楫連檣,玉(山)常(山)道上一片繁忙。通京大道的開通,讓上饒這塊土地快速蘇醒,接受并和其他地區(qū)的文化充分融合。
依托獨特的地形地貌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在北宋后期與南宋初年,上饒成了南遷的大族與朝廷賦閑的士大夫集聚之地?!都谲幱洝分姓f“(當(dāng)時)環(huán)城中外,買者且百數(shù)。其局不能寬,亦曰避燥濕寒暑而已耳?!?/p>
辛棄疾也鐘情于上饒這一方水土,斥資在信州帶湖興建新居,取名“稼軒”。
淳熙九年(1182年)春,帶湖新居初成,辛棄疾作《水調(diào)歌頭·盟鷗》:“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后,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fēng)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p>
也罷也罷,既然英雄無用武之地,不如結(jié)盟鷗鷺,相伴山水,過一段愜意舒適的田園生活。辛棄疾22歲時南歸,在南宋生活了45年,前18年隨任而居,后27年基本都居住在上饒。
大美上饒,給詞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靈感。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雍正年間的《江西通志》引宋釋覺范《信州天寧寺碑記》:“江南山水冠天下,而上饒冠江南。鵝湖、博山、龜峰、懷玉,號稱形勝,而靈山尤勝絕。”
游走于信州的美麗山水之間,遠(yuǎn)離了官場的爾虞我詐,遠(yuǎn)離了世俗的紛擾猜忌,再多的悵惘與苦悶,無奈與不甘,在這一地,在這一刻,都放下了。在這片安寧的土地上,在恬淡的田園生活中,詞人與自然同行,與風(fēng)月同醉,小寫下大量不朽的詞作……
感謝信州,感謝帶湖和瓢泉,留住了辛棄疾,也涵養(yǎng)了那么多“大格局”之外“小清新”的詞。那些郁悶中的釋放、行走中的情思、豪放中的嫵媚,帶我們認(rèn)識了一個不一樣的“稼軒居士”。
辛棄疾1140年生于金國,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tǒng)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fù)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lǐng)導(dǎo)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
在起義軍中的表現(xiàn),以及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歲的辛棄疾再次任知隆興(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定居。
紹熙五年(1194年)夏,辛棄疾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jīng)營瓢泉莊園,決意“便此地、結(jié)吾廬,待學(xué)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
慶元二年(1196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辛棄疾舉家移居瓢泉。辛棄疾在瓢泉過著游山逛水、飲酒賦詩、閑云野鶴的村居生活。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_胄起用主戰(zhàn)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
不久后,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辛棄疾被降為朝散大夫、提舉沖佑觀,又被差知紹興府、兩浙東路安撫使,但他推辭不就職。
開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擴展資料:
辛棄疾代表作品介紹:
一、《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南宋文學(xué)家辛棄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全詞就登臨所見揮發(fā),由寫景進而抒情,情和景融合無間,將內(nèi)心的感情寫得既含蓄而又淋漓盡致。雖然出語沉痛悲憤,但整首詞的基調(diào)還是激昂慷慨的,表現(xiàn)出辛詞豪放的風(fēng)格特色。
1、全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yuǎn)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辏瑧n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_英雄淚!
2、譯文
楚天千里遼闊一派凄清秋色,長江水隨天流去秋色無邊際。極目眺望北國崇山峻嶺的風(fēng)景,他們仿佛都在傳送憂怨仇恨,就好似碧玉發(fā)簪和螺形發(fā)髻。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里游子悲憤壓抑,吳鉤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欄桿,沒人能理會我登樓遠(yuǎn)眺之心。
別提家鄉(xiāng)的鱸魚肉精細(xì)味美,盡管秋風(fēng)吹不會像季鷹不歸?更不想許汜只顧謀私利。那將羞于見雄才大氣的劉備。借時光如水憂愁國勢如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人誰能去換來???就讓那紅巾翠袖多情歌女,為我擦去英雄失志時的熱淚。
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
1、全文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2、譯文
江山千古依舊,割據(jù)的英雄孫仲謀,卻已無處尋覓。無論繁華的舞榭歌臺,還是英雄的流風(fēng)余韻,總被無情風(fēng)雨吹打而去。
那斜陽中望見的草樹,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們說寄奴曾經(jīng)居住。遙想當(dāng)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輕率魯莽,想建立不朽戰(zhàn)功封狠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shù)。還記得四十三年前,我戰(zhàn)斗在硝煙彌漫的揚州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的行宮下,神鴉叫聲應(yīng)和著喧鬧的社鼓。有誰會來尋問,廉頗將軍年紀(jì)已老,他的身體是否強健如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辛棄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