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明代朱標的讀者,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朱標有多厲害?甚至死后待遇超過諸多皇帝。
說起明代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他最終傳位于皇太孫朱允炆一事在歷史上并非軼事,甚至在后世中引起過不小的爭議。
可是,人們似乎忽視了作為他們爺孫之間紐帶的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朱元璋的長子、朱允炆的父親——朱標。
人們都說,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子,怎就偏偏傳位給孫子,難道這二十幾個兒子中還挑不出一個儲君嗎?其實,長子朱標作為太子,的的確確是朱元璋欽定的儲君人選,只惋惜病逝得早,令朱元璋痛心不已。
或許是念及已逝的太子,朱元璋十分親睞身為皇孫的朱允炆,更冊立其為皇太孫。這下,朱元璋的兒子們更不樂意了,尤其是燕王朱棣,好不容易熬死了太子,不想被親侄子截胡。
或許也因為不服氣吧,后來,朱棣便發(fā)動了靖難之役,直接取而代之。那么問題來了,太子朱標究竟是何等人,他當太子時為何朱棣不敢反抗呢?
舐犢情深,寄予厚望
朱標乃朱元璋的長子,生母為孝慈高皇后馬氏。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外征戰(zhàn),初為人父的喜悅使他興奮之下在一座山上刻下了這幾個字:“到此山者,不患無嗣?!?/p>
可見,長子的降生對于此時的朱元璋來說是給了他莫大的鼓舞,此子的地位終究與眾不同。朱元璋對長子抱以極大的希望,特意尋求名師教授朱標,悉心教導、培養(yǎng)這個兒子。
朱標也沒有令父親失望,洪武元年,朱標正式被立為太子,成為皇儲。眾所周知,朱元璋為人狠厲、手段殘忍。與其父朱元璋大相徑庭,朱標為人仁慈寬厚。
史料上經(jīng)常稱朱標“忤太祖意”或“不稱太祖意”,說明二人的政見有不合之處,大致因為太子朱標時常勸諫自己的父皇不宜過于嚴厲、苛責,不宜殺人過多,傷了和氣。
可是,太子此舉不僅沒有觸犯龍顏,地位也沒有絲毫動搖,仍舊得到朱元璋的信任和重視。當然,朱標也沒有因此得意忘形,他不會一味忤逆父皇的意思。
與父皇理念相悖的“寬通平易之政”,他只會小范圍實施,絕不會逾矩,以下犯上。另外,朱標也會為臣子、兄弟向父皇求情,從中調(diào)和。
要了解,除了馬皇后,也就只有太子能勸得住這位暴戾的皇帝。這些小事皆體現(xiàn)了太子朱標的仁孝之心,也足見朱元璋對太子的感情深厚,《明史》評價朱標其“仁慈天性然也”。
的確,朱標做太子的二十五年間,為人處世皆以“仁厚治天下”為宗旨。洪武二十五年,這位溫文儒雅、敦厚善良的太子正值壯年就病逝,朱元璋痛失愛子,將其葬孝陵東側,謚“懿文太子”。
獨得父皇青睞所因為何
歷史上,暴戾的帝王對上仁厚的太子,這樣的組合并不少見,好比漢高祖劉邦和太子劉盈、漢武帝劉徹和太子劉據(jù),放寬一點甚至可以算上秦始皇和公子扶蘇。
可是,這幾位太子卻遭到了父親的“嫌棄”,被認為是懦弱,父子關系也是劍拔弩張。然而,朱標卻沒有這般“霉運”,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依舊不可撼動,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首先,我們在前文提到過,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而且不僅是長子,更是嫡長子。朱標的生母馬皇后是朱元璋的元配,馬皇后一生與朱元璋伉儷情深,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
朱標作為二人感情的結晶,還是頭一個,地位自然尊貴。況且,嫡長子在古代的宗法制度中本就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立皇儲更有“立嫡立長”之說,便是受到當時盛行的“嫡長子繼承制”的影響。
因此,對于皇室來說,嫡長子是令諸皇子望塵莫及的身份。其次,朱標身上仁慈寬厚的天性并非被朱元璋厭惡。據(jù)史料記載,朱元璋曾告誡太子朱標要牢記幾個原則,總結起來即仁、明、勤、斷四條。
朱元璋說,能仁才不會失于疏暴,他把“仁”字放在首位,顯然是認為這是作為儲君將來治國理政所必備的卓越品質(zhì)。朱元璋是個善明斷又勤政的皇帝,但他的鐵腕政治使他實在稱不上是一位仁君。
或許是朱元璋自身比較欠缺這一品質(zhì),他更加告誡太子要重視“仁”,重視太子的儒家教育,還請了名師為太子講授儒家經(jīng)典。幸好,朱標不負眾望,成長為一位慈仁殷勤的卓越皇儲。
親兄弟之間的過節(jié)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如果說仁厚的朱標是馬皇后的鏡子,那么同樣狠厲的朱棣自然就是朱元璋的鏡子。說來奇怪,朱棣作為馬皇后和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標的同胞兄弟,卻不似兄長一般溫柔寬厚。
回看他的人生,朱棣反而像極了朱元璋的性子。按照常理而言,皇帝應該會更喜歡脾氣性格像自己的兒子,可是朱元璋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朱棣雖然陰狠,但也能成事,朱元璋顯然是看清了這一點,因此朱棣自小就受到了父皇的歷練,十歲受封燕王??墒?,無論朱棣怎樣出色,只要兄長朱標在,儲君之位都注定與他無緣。
由于朱標的太子之位十分穩(wěn)固,自己羽翼未豐無法與之抗衡,朱棣不敢貿(mào)然行動,只能靜靜等待機會。況且,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朱標有朱元璋的支持,藍玉的鼎力相助,文臣的擁護,這樣的名望是朱棣無法企及的。
當然,朱標雖然對待自己的兄弟們都十分親厚,但是與朱棣之間似有嫌隙,原因是受到晉王的挑撥。太子冊立以來,諸王一直在明爭暗斗,晉王朱棡忌憚燕王朱棣的功勞。
于是,他便向太子告發(fā)朱棣不服管,使太子將此事匯報給朱元璋。自此開始,朱標與朱棣兄弟之間的關系開始緊張。終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病逝,朱棣總算等到了機會。
豈料,或許是由于朱元璋太過悲痛,竟然冊立了太子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儲。不僅如此,朱元璋很清楚朱棣實力雄厚,對繼任皇帝構成威脅,但也只有他才能成為皇權的支撐,于是臨死前下遺詔:“諸王臨國,毋得至京”。
惋惜,朱棣不滿之心已久,尤其在朱允炆即位后,燕王朱棣因皇帝力行削藩而起兵造反,奪得皇位,是為明成祖,大明王朝的歷史也為之改變。
話又說了回來,朱標死后,先是被朱元璋謚“懿文太子”,后被其子朱允炆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明成祖登基后,復稱朱標為懿文太子,崇禎十七年,南明弘光帝又復稱他興宗孝康皇帝。
可見,朱標的為人在明代歷代帝王、儲君中頗為少見,死后能被如此追尊,也算是實屬難得了,甚至超過了一些皇帝的禮制。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朱元璋一直對他寄予厚望。但朱標性格比較軟弱而且身體很差,年紀輕輕就死去。其實以朱標個人性格與能力,就算他沒有死去并且順利繼位,他也很難壓制住各位藩王。首先明王朝開國時所封藩王,多數(shù)都在早期跟隨朱元璋四處征戰(zhàn)。而且不僅僅打仗厲害,有文才之人也不少,比如朱棣就是最有代表性一位。當時所有藩王在各地不僅僅是有治權,而且有財權與軍權,所以后來朱棣才能順利起兵向南京進攻。這種局面直到朱棣繼位后才發(fā)布命令,藩王只有治權而沒有財權與兵權。還有一點在于朱標天生性格柔弱,在朝堂上看見朱元璋將一名貪官殺死后,就能嚇得生了大病。各種原因加起來,藩王們必然是對這個侄子很不服氣。
1、朱標性格太過柔弱
朱元璋沒讀過太多書,而且是馬上得天下。為了培養(yǎng)太子也是花了很多心思。但朱標性格柔弱,只喜歡讀書不喜歡舞槍弄棒。朱元璋讓他在朝堂上聽政,結果只因為當場殺了一個貪官,就把他嚇得生病一場。這種人將來就算做了皇帝,也不容易服眾自然也就壓不住藩王。
2、藩王們無法從心中服氣
朱元璋在明朝開國時封了十幾個王,這些兒子們多數(shù)都是自小跟隨他四處征戰(zhàn),有一定戰(zhàn)場經(jīng)驗。而朱標在這方面完全就是張白紙,在這種情況下叔叔們都會覺得,要不是我們當年拼命哪能有你今天。就像后期朱高煦對待仁宗朱瞻基,其實就是這種心態(tài)。
3、藩王手中權力太大
朱元璋封藩王原本是想著,讓他們在邊疆地區(qū)保衛(wèi)朱家江山。但忽略了一個問題,他是有能力鎮(zhèn)得住這些兒子們,但后代子孫是什么樣子并不好說。偏偏當時藩王們在地方上都是有兵權,財權與治權。像朱標這種人做了皇帝,但凡有一個不服氣的馬上就會起來造反。
朱標不僅是權力最大的太子,還是地位最穩(wěn)固的太子。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馬氏的嫡長子,出生于龍鳳元年(1355年),朱標出生那一年,朱元璋正在率軍攻打江南重鎮(zhèn)集慶(今南京),在前線浴血奮戰(zhàn)的朱元璋得知長子出生的消息后萬分高興,攻下集慶城后,朱元璋曾興奮的在當?shù)氐囊蛔缴峡淌唬?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長子的出生無疑給了朱元璋莫大的安慰和信心,他有志于一統(tǒng)天下掃清六合,而朱標的誕生自然令他信心倍增,由此也對這個長子報以了極大的希望。
令人欣慰的是,朱標非常爭氣,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朱元璋很關心朱標的教育問題,請了宋濂這樣的大儒為師授其經(jīng)學,接受正規(guī)的儒家教育。
朱標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周王朱橚、燕王朱棣等曾多次有過犯錯,朱標都從中調(diào)和求情,是他們免受太祖責罰,因此在諸王之中威信很高。
朱標禮賢下士,親近賢人,雖不類父好武善戰(zhàn),但也是個有堯舜之風的賢德儲君,因此深得文武百官的擁戴。
朱標的地位之穩(wěn)固,可以從他監(jiān)國的經(jīng)歷看出來。
龍鳳十年(1364年)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的朱元璋,立朱標為吳王世子。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建立明朝,朱標被立為皇太子。
儲君之位雖已正,但朱元璋依然為朱標的將來打造了一個最強的輔政班底,其中左丞相李善長兼東宮少師,右丞相徐達兼東宮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另外還有開國元勛馮勝、劉基、廖永忠、湯和、鄧愈等兼領東宮職事,這些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建功立業(yè)的開國功臣組成了歷史上最強的東宮班底,朱元璋對太子的重視和寄予的厚望由此可見一斑。
在封建社會,太子監(jiān)國并非常態(tài)。而朱標的監(jiān)國時間之早,持續(xù)時間之長,在歷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朱標與鄂國公常遇春之女常氏成婚,至洪武十年(1377年),太子妃常氏已經(jīng)先后為朱標誕下長子朱英雄和次子朱允炆,這一年朱標才二十二歲,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遂令今后一切正事并啟太子處分,然后奏聞。
并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就這樣,年輕的皇太子朱標開始接受父皇的安排協(xié)助處理政務,雖然每每在理政過程中總因自己希望的?寬通平易之政?而與父皇多有意見不合,但在長期的監(jiān)國生涯中依然為朱標未來御臨天下處理政務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標巡視陜西歸來,不幸染上疾病,雖經(jīng)太醫(yī)竭力施救,但依然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不幸病死。朱標死后朱元璋痛哭不已,將他祔葬在孝陵東側,謚號曰?懿文太子?。
在長達十五年的監(jiān)國時間里,朱標無負圣望,經(jīng)常代帝巡邊,也正是長期的協(xié)助處理朝務,才使本來體質(zhì)就不好的朱標身染重病英年早逝,這個在明朝歷史上評價最高的皇太子,贏得了身前身后名,他的死,也為明朝在不久的將來爆發(fā)的第一場王朝危機埋下了伏筆。
朱標監(jiān)國時間長達十五年,而且是具有實際處理政務權力的監(jiān)國,首先,他有著非常豪華的東宮班底,人數(shù)眾多的開國功臣兼領東宮屬官這說明朱元璋對太子的重視程度是非常高的。
其次,朱標監(jiān)國期間,具有?聽斷決定,然后奏聞?的權力,也就是說,朝廷官員所奏之事,要先交與太子處分,最后才奏聞皇帝做最終決斷,如此看來,朱標監(jiān)國是實打?qū)嵉谋O(jiān)國,其手上的權力,確實已經(jīng)有了很大一部分屬于皇帝的實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8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