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吃剩的飯菜怎么處理?皇帝用膳這檔子事兒,那是非常有講究的,每頓飯吃什么、怎么搭配,甚至連怎么吃都是有規(guī)矩的,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你想想,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想吃嘛沒有?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要嘛有嘛,只要你想得到,就一定辦得到。那個時候,全國各地的好東西都往宮里匯集。有人可能會說了,做皇帝也太幸福了,能吃盡好東西。這話不假,皇帝絕對是有口福之人,但是也不能胡吃海塞沒了規(guī)矩,做皇帝吃飯規(guī)矩更大。
古代講究過午不食,皇帝也不例外,所以皇帝一天只吃兩頓正餐,中午之后要是餓了,就只能吃一些小點心喝點粥什么的充饑。即便是如此,但是每餐也都是很講排場的。
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家里窮,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吃肉更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兒,所以當了皇帝之后,雖然一頓飯的規(guī)格也就十幾道菜,但每餐必有肉。明朝后面的皇帝也都沿用了這十幾道菜的規(guī)格,只不過會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改改菜式罷了。
但是到了清朝,皇帝的御膳標準一下就提高了很多。比如最會享受的乾隆,一頓飯連菜帶飯一共得48道,這叫“全份兒”。只不過這48道有一半是用來看的,原因是滿族有“祭神肉”的習俗,每天得殺兩端豬,做成白水煮肉片,即便是不吃,也得放在桌子上,意思就是一餐一飯也不忘前人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要說這乾隆的48道“全份兒”已經夠排場了吧,但是和慈禧老佛爺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了。據(jù)說慈禧每頓飯都得100多道菜,想一想就知道場面是何等氣派和奢靡。
說了這么多,咱們切入正題。皇帝一餐少則十幾道菜多則幾十道菜,這么多皇帝一個人也吃不完啊。有人可能會說,電視里演的,皇帝不是可以叫上嬪妃們一起用膳嗎?人多力量大,多叫幾個人不久吃完了嘛。此言差矣,皇帝用餐的規(guī)矩大得很,不會隨隨便便讓人作陪,更不會隨隨便便吃嬪妃們做的小點心啥的,萬一被人下了藥那還得了。
所以,古代皇帝用餐都是一個人獨享的。不僅如此,皇帝吃飯還有一個規(guī)矩,就是“不過三匙”,再愛吃的東西,也不能下三筷子,倘若一道菜被皇帝下了三次筷子,旁邊伺候著的小太監(jiān)就得趕緊把這道菜撤下去,為的就是不能讓人知道皇帝的喜好,以免有人下毒。這也就是為什么皇帝一餐的規(guī)格為什么那么多種類,就是為了不讓人揣測出皇帝的喜好。
這么一來,皇帝用膳之后必然會剩下很多飯菜,這些飯菜宮中又是怎么處理的呢?統(tǒng)統(tǒng)倒掉豈不是太浪費?
實則這些剩菜剩飯并不會浪費。在皇宮之內,皇帝吃剩下的飯菜會分給后妃皇子們,如果后妃皇子們吃不完,還會賞賜給宮女太監(jiān)們。此外,皇帝偶爾還會賞賜大臣們陪皇帝一同用膳,以此來獎勵和拉攏大臣。當然,皇帝不會經常使用這個手段,所以一旦某位大臣有幸陪皇上用膳,那簡直是感恩戴德、受寵若驚。
但是即便如此,皇帝每餐還是會有很多剩菜剩飯,按規(guī)矩這些剩菜剩飯就只能被當作垃圾拉出宮外。但是你想想,皇帝吃剩下的飯菜,就算是口水那也帶著貴氣,有的是人搶著要,如果真的把這些飯菜當垃圾倒掉那就太暴遣天物了,于是一個產業(yè)鏈就形成了。
根據(jù)野史記載,皇帝吃剩下的這些飯菜會在太監(jiān)、宮女和民間小販等組成的產業(yè)鏈中流轉。
品相好的飯菜會被賣到大酒樓,這些酒樓會將飯菜再加工一下,整理好品相,然后打著請到御廚的幌子進行售賣。這樣的飯菜深受追捧,即便知道是剩菜也不會計較,畢竟能夠享受到皇帝的待遇,就算一擲千金也是值得的。
品相差的會賣給路邊攤,小販們把剩菜剩飯再加工加工就挑到街頭按份兒零售,價格便宜味道還好,普通老百姓也能吃到皇帝吃過的東西,自然也非常受歡迎。
品相再差一點的也不會浪費,干脆來個大鍋燴,想吃的人交點錢就可以自己盛上一大勺,至于這一勺能盛出嘛來就看這人的運氣了,運氣好興許有半個丸子,運氣不好可能是一塊雞骨頭,但不管怎么說,便宜還保準能吃飽。
這種現(xiàn)象一直持續(xù)到清末代皇帝溥儀時期。雖說這是皇宮管理上的漏洞,但至少也算是物盡其用了,比真的當作垃圾倒掉強多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0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