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熊,明末清初將領吳周建立者吳三桂之子。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不管是在金庸小說《鹿鼎記》中,還是在《鹿鼎記》相關的影視作品中,吳應熊都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吳應熊不僅沒有得到建寧公主的真心,還被主人公韋小寶屢次戲耍,而且,在《鹿鼎記》中,吳應熊更是一個貪生怕死、毫無擔當之輩。
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吳應熊不僅和建寧公主生下了多個子女,并且,正是因為不愿意拋棄建寧公主以及幼子,吳應熊在明知父親吳三桂造反的背景下,依然留在了京城,從而最終被康熙皇帝下令斬殺。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真實歷史中的吳應熊,不敢立場如何,他至少對建寧公主做到了不離不棄。
一
首先,吳應熊(1636-1674,一說1675)吳三桂之子,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在崇禎皇帝自縊后,吳三桂協助清朝大軍入關。在此之后,吳三桂因擒殺南明永歷皇帝,將其趕出云貴,一舉平定了西南,立下大功,被清廷封為平西王,奉命永鎮(zhèn)云南,兼轄貴州。在此基礎上,在清朝初期,平西王吳三桂可謂是兵強馬壯,實力雄厚,威震朝廷,因此被清朝朝廷所猜忌。
于是,順治皇帝在位時,攝政王多爾袞將皇太極的女兒和碩公主下嫁吳三桂兒子吳應熊,封他為"和碩額駙",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銜。由此,在真實的歷史中,吳應熊和建寧公主的婚姻,是攝政王多爾袞安排的,而且發(fā)生在順治皇帝在位時,而不是康熙年間。
二
同時,對于歷史上的建寧公主,也即和碩恪純長公主,實際上是皇太極的女兒,也即她是康熙皇帝的姑母,這和《鹿鼎記》中的設定,完全是不一樣的。對于吳應熊來說,在和建寧公主,也即和碩恪純長公主結為夫妻后,就一直留在京城。換而言之,吳應熊成為清朝要挾吳三桂的人質,在清朝朝廷看來,只要握有吳應熊這個人質,吳三桂就會投鼠忌器,不敢起兵造反了。
但是,到了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后,吳三桂首先于這年11月殺云南巡撫朱國治,正式起兵造反,也即開啟了清朝初期的“三藩之亂”。當然,虎毒不食子,吳三桂在正式起兵之前,派人偷偷跑到京城,準備把吳應熊接回云南。畢竟,吳三桂一旦造反,吳應熊就失去了人質的價值,后果自然是性命不保了。
三
但是,讓吳三桂沒有想到的是,吳應熊不愿意回云南。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吳應熊要和吳三桂一刀兩斷,畢竟父子之情是難以割舍的,于是,吳應熊把康熙將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吳三桂,還讓使者將大兒子吳世璠秘密帶出京。對此,在筆者看來,吳應熊之所以不愿意逃走,顯然是放不下建寧公主和他的幾個幼子。在吳三桂舉兵前夕,吳應熊想要帶著全家秘密逃跑,幾乎是不可能的。
并且,真實歷史中的吳應熊,自然不是遇到危險就獨自逃跑的負心漢。從吳應熊的角度來看,自己確實有機會逃走,但是,自己逃走之后,妻子建寧公主自然要承受康熙皇帝的雷霆之怒,他的幼子更是要遭受株連?;诖?,丈夫和父親的角色,促使吳應熊在明知吳三桂要造反的情況下,依然選擇留在京城。
四
最后,在吳三桂正式起兵之后,康熙皇帝自然非常憤怒。于是在1674年四月十三日(5月18日),吳應熊和次子吳世琳均被康熙下令誅殺。讓吳應熊失算的是,他沒能保住自己的幾個幼子,等到三藩之亂被平定后,他的幾個幼子也遭到了誅殺。不過,正是因為吳應熊沒有臨陣逃跑,所以,在他被斬殺后,建寧公主沒有遭到株連。從這一點來看,真實歷史上的吳應熊,無疑是敢于擔當的。
換而言之,吳應熊到死,都對妻子建寧公主不離不棄,從而盡到了丈夫的責任。此外,在三藩之亂前夕逃出京城的吳世璠,在吳三桂去世后即位吳周皇帝,并追謚吳應熊為周太宗孝恭皇帝。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0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皇帝吃剩的飯菜怎么處理是直接倒掉嗎
下一篇: 武進士是什么身份明清時武舉殿試及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