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姜維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說到姜維,算是三國時期一個非常另類的存在,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姜維因為受到了太守馬遵的懷疑而被拋棄,不得已姜維投降了正在攻打天水郡的諸葛亮,之后在幾十年的時間中,以曹魏降將的身份,一步一步做到了蜀漢政權(quán)的最高軍事領(lǐng)導人大將軍,這簡直是三國中的一個奇跡。
大將軍手握一國之兵權(quán),即便是本國之人,如果不是特別受信任的人,是非常難做到這個職位的,而作為了一個敵國降將,更是難上加難,可是姜維卻做到了。
亂世之中,一個人能得到重用,信任比能力更重要,姜維不僅被信任,而且能力也后蜀漢時代無人可比的存在,諸葛亮只是提拔了姜維,但姜維受重用卻是在劉禪手上,如果沒有皇帝劉禪的提拔重用,姜維也不可能做到蜀漢大將軍。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姜維為什么投降蜀漢之后,一心一意與他的母國曹魏為敵?為何終身不斷地北伐?要知道姜維的母親可仍然被留在了曹魏。
姜維嚴格說來算是曹魏的烈士之后,父親姜囧因為戰(zhàn)死沙場,才讓兒子姜維成為曹魏天水郡的參軍,子承父業(yè),如果沒有諸葛亮的北伐,也許姜維這一生就在曹魏官場終老一生,可是姜維為何在諸葛亮北伐時期受到頂頭上司天水太守馬遵的懷疑而被拋棄呢?
從后來姜維的表現(xiàn)來看,姜維無疑是個軍事人才,這個諸葛亮也發(fā)現(xiàn)了,既然是軍事人才,那肯定不是投降諸葛亮后才顯露出來的,很明顯姜維在曹魏時就表現(xiàn)出這種軍事才能,再加上姜維當時的官職是天水郡參軍,參軍也就相當于太守的軍事參謀,大敵當前,太守連自己的軍事參謀都懷疑,為什么?
原因只有一個,明顯就是姜維的能力突出,卻不受太守重用,反而被太守猜忌,不論是官場,還是民間,總有一些嫉妒別人的才能,尤其是自己手下的才能超過自己,顯然太守馬遵就是這樣一個人,明明姜維是一個忠心不二的人,卻會受到懷疑。
看看姜維在蜀漢的表現(xiàn),這個一個既忠心又能力突出的人,上哪里去找,只能說太守不識人才,同時又嫉妒人才,所以趁亂就把姜維出賣了,之后姜維就不再成為太守的威脅,當然史書上沒說,這只是從邏輯關(guān)系上猜測。
如果是這樣就好理解了,太守猜忌姜維,又不喜歡姜維,導致姜維在諸葛亮北伐時只能選擇投降,因為自己人都不相信他,不投降還能怎么辦?正是因為姜維原來的曹魏自己人不相信他,所以姜維唯一的選擇就是待在蜀漢。
一個人才能力突出,一般來說他都有遠大的理想,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只是缺少一個平臺而已,多少千里馬,就是因為沒有伯樂而被埋沒,姜維是幸運的,他遇到了諸葛亮,他一生中最大的伯樂,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后,諸葛亮很快發(fā)現(xiàn)了姜維的才能,并且重用了他。
諸葛亮在姜維投降的第二年,就任命姜維為中監(jiān)軍征西將軍,并且統(tǒng)領(lǐng)五六千虎步軍,姜維之前是參軍,現(xiàn)在到蜀漢一下就成了中監(jiān)軍,還給兵權(quán),這對一個降將來說是莫大的信任和重用, 中監(jiān)軍是諸葛亮丞相府下轄中軍的輔助軍事官員,主要職責是協(xié)助軍務(wù)、督查將帥,這是相當有實權(quán)的官員,相當于現(xiàn)在的軍事監(jiān)察官員。
很明顯,姜維是一個聰明人,他只要算一筆帳,就會明白自己應(yīng)該效忠于誰?曹魏對他是不信任,更不用說有兵權(quán)了,官職也只是個郡里的參軍,蜀漢對他是非常信任,又加封高官,又給兵權(quán),又信任,又重用,更重要的是看起來在蜀漢的前途一片光明,傻子都知道如何做這道選擇題,更不用說姜維了,所以姜維選擇了留在蜀漢發(fā)展,而不是回到他的母國曹魏去。
雖然姜維的母親還在曹魏,但是為了自己的事業(yè)發(fā)展,姜維選擇了做一個不孝之人,這與當時的徐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徐庶在自己母親被曹魏俘虜后,選擇離開劉備投靠曹操,而姜維在被迫投降蜀漢后,離開了相依為命的母親,只能說人各有志,姜維選擇的是自己想走的路。
既然如此,姜維為何堅韌不拔前后11次北伐,也要與之前的母國曹魏為敵呢?投降了并效忠蜀漢也就算了,沒有必要攻打母國曹魏啊?比如三國時期的黃權(quán),原本是劉備手下大將,夷陵之戰(zhàn)被東吳斷了后路,選擇投降曹魏,之后終身在曹魏為官,但黃權(quán)并沒有率軍攻打自己的母國蜀漢啊?
當時雖然有鄉(xiāng)土觀念,但并沒有形成國與國的固定關(guān)系,姜維投降蜀漢的時間是公元228年,這個時候曹魏政權(quán)正式建立也不過只有8年,再之前天下則是名義上的東漢政權(quán),換句話說,姜維28歲投降諸葛亮時,在家鄉(xiāng)生活了28年,其中的20年是東漢朝代,8年是曹魏朝代,如果以時間來論的話,姜維顯然生活在東漢的時間更長,也對東漢更有感情。
另外,姜維喜歡讀鄭玄的經(jīng)學,這是東漢流行的一種儒學,可見姜維深受儒家文化影響,骨子里仍然是傳統(tǒng)的思想,忠君愛國、君為臣綱等等,姜維政治上的取向其實與諸葛亮是相同的,正所謂志同才能道合,這恐怕也是諸葛亮大力提拔姜維的原因之一。
正因為姜維的傳統(tǒng)思想,也讓蜀漢政權(quán)認可了姜維的忠心,因為蜀漢政權(quán)繼承的就是東漢政權(quán),蜀漢供奉著所有西漢和東漢皇帝的牌位和廟宇,這反過來又激勵姜維一次又一次不辭勞苦的北伐,因為姜維在自己傳統(tǒng)思想和諸葛亮的刻章培養(yǎng)之下,繼承了諸葛亮北伐的事業(yè)。
這份事業(yè)同時也成為姜維心中的最高理想,姜維在某些方面與諸葛亮很相似,比如執(zhí)著,尤其是北伐的執(zhí)著,姜維不亞于諸葛亮,即使是皇帝劉禪投降了,作為臣子的姜維仍然沒有放棄,仍然為了蜀漢的復(fù)國而不懈地實施行動,最終慘死于亂軍,但姜維北伐的決心和執(zhí)著來自于理想的繼承,那是諸葛亮的遺志和姜維心目中崇高理想的綜合,是姜維北伐的動力所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