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即蜀漢懷帝,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對百科小編一起看下去。
公元263年,魏國三路大軍,一起進攻蜀漢,其中,鄧艾率軍三萬,偷渡陰平小道,奇襲蜀漢。
當鄧艾大軍進入江油,獲得補給,在綿竹擊敗諸葛瞻父子,成都已經(jīng)丟失了屏障,無險可守,劉禪選擇投降,蜀漢就此滅亡了。
當時,鄧艾大軍進入江油,向成都逼近的時候,統(tǒng)領(lǐng)南中諸郡的霍弋,手中還有一支兵力,霍弋聽說成都危急,準備率軍急速支援成都。
但是,此時劉禪聽信宦官黃皓的讒言,認為成都固若金湯,魏軍無法攻入,便沒當回事,劉禪下令,不準霍弋前來成都支援。
就這樣,蜀漢失去了最后一次生還的機會。
《漢晉春秋》記載:霍弋聞魏軍來,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備敵既定,不聽。
諸葛瞻不聽黃權(quán)兒子黃崇的正確建議,放棄了占據(jù)有利地形,憑險據(jù)守,諸葛瞻血氣方剛,將統(tǒng)領(lǐng)的軍隊列好陣,鄧艾硬碰硬,正是諸葛瞻不愿堅守,結(jié)果,被鄧艾的野戰(zhàn)軍擊敗,諸葛瞻父子戰(zhàn)死。
鄧艾攻陷綿竹,大軍長驅(qū)直入,進入平原地帶,成都再也無險可守,劉禪聽信大臣譙周的建議,向鄧艾投降。
劉禪投降之前,其子北地王劉諶力勸劉禪奮力抵抗,但是,劉禪不聽,北地王劉諶憤怒,大哭不止,隨后,殺了自己的妻子和子女,自殺殉國,寧死也不愿屈膝投降,其如此骨氣,堪稱慘烈。
霍弋聽說劉禪投降之后,也痛哭不止,霍弋穿上喪服,吊祭三天。
當時,很多部下都勸霍弋立即投降,霍弋說,現(xiàn)在道路隔絕,不知道陛下的安危如何,不能輕舉妄動,如果魏國對待陛下,以禮待之,那我們就投降,也不算晚,如果陛下受辱,我將誓死抵抗,決不投降。
不久,傳來消息,說魏軍善待了劉禪,舉家遷往洛陽,霍弋這才投降,司馬昭對霍弋還不錯,以禮相待,讓霍弋繼續(xù)擔任南中都督。
試想,如果劉禪當初同意霍弋率南中的軍隊救援成都,等待姜維的援軍到來,兩下合力,一定能擊敗鄧艾,保住成都。
可惜,劉禪聽信讒言,錯失良機,蜀漢二世而亡,不復存在。
其實很多人都說蜀漢最后沒有什么名將,最終才導致了滅亡。其實我們仔細來看的話,其實蜀漢最后還是有不少名將的,就像羅憲、霍弋兩位名將。
但讓很多人感到疑惑的是,在鄧艾最終攻進蜀國,活捉劉嬋的時候,可以說羅憲、霍弋兩人是根本沒有出現(xiàn),都在外面,而且兩者都是帶領(lǐng)著當時大量的軍隊??梢哉f,讓人感到疑惑,
在《三國志活峻傳》有過記載,霍峻就是霍弋,原文是這樣的:霍弋聞魏軍來,弋欲往成都,后主以備敵既定,不聽,及成都不守,弋素服號哭。
這段記載的大概意思就是:霍弋得知了魏國出兵伐蜀,想要率兵趕赴成都去支援,但是后主劉嬋不讓,認為對敵的政策已定,不讓霍弋前來,等到成都被鄧艾占領(lǐng)的消息被傳開的時候,霍弋身穿喪服,嚎啕大哭。
其實,不管是霍弋,羅憲也是這樣的遭遇,不是他們不去救援,而是劉嬋不讓他們救援。
劉嬋以為自己的政策很好了,能夠抵御外敵,魏國軍隊的進攻,不像讓這些在外面搞守城的軍隊急忙趕來,浪費時間和精力,哪里知道,這一個不小心,就讓蜀國直接滅亡了。
要知道,羅憲和霍弋等人,對蜀漢可以說是忠心耿耿的,要說羅憲和霍弋這些大將看著自己的都城,看著自己的君王被圍剿,被威脅而沒有動作那都是不可能的,那都是一位后主劉嬋的預計出現(xiàn)錯誤,然后他們也沒能夠救成。最終羅憲和霍弋不僅失去了國家,最后還投降向了魏國,
公元263年8月,魏國司馬昭派出以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伐蜀,公元263年11月,鄧艾偷渡陰平到達成都城下,后主劉禪開城門投降,蜀漢滅亡。期間,姜維率領(lǐng)大軍在劍閣與鐘會相持,無暇顧及成都,而霍弋和羅憲擁兵自重,卻沒有回援成都?依據(jù)演義及相關(guān)史書,分析如下。
首先,霍弋和羅憲鎮(zhèn)守之地,距離成都太遠,遠水解決不了近渴?;暨?,字紹先,荊州南郡枝江人,曾跟隨父親霍峻隨劉備進入益州。在蜀漢晚期,霍弋平定了永昌叛亂后,便鎮(zhèn)守此地,后領(lǐng)建寧太守,總管南中諸郡。三國時期的南中,大概為今天的云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從地圖上可知,南中距離成都非常遙遠,有千里之遙。當年諸葛亮平定南中孟獲之亂,征戰(zhàn)經(jīng)年。因此,霍弋鎮(zhèn)守的南中,距離成都太遠,不能及時救援成都。
羅憲,字令則,襄陽人,在蜀漢亡國時,他鎮(zhèn)守與東吳接壤的永安。此時,羅憲時刻防備著不靠譜的盟友東吳趁火打劫。永安是東吳與蜀漢的交界線,屬于巴東郡治,大概是今天的四川奉節(jié)。從地圖上看,這里距離成都也非常遙遠,不是旬日能到達的。所以,霍弋和羅憲接到成都被圍消息后,他們得籌備糧草,集合軍隊,再向成都進發(fā),路上行軍多日,成都早被鄧艾攻破了?;暨土_憲遠水解不了近渴,不能及時救援成都。
其次,霍弋和羅憲沒有收到后主劉禪的勤王命令,不敢私自帶兵勤王?;暨土_憲都是蜀漢在邊關(guān)鎮(zhèn)守的大將,他們沒有皇帝的命令,是不敢私自帶兵進京的.霍弋在鄧艾偷渡陰平之時,曾向劉禪請示,是否馳援成都,卻被其以成都兵精糧足拒絕了。他沒有理由帶兵向成都進發(fā),羅憲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除非有后主劉禪的詔書或者虎符,霍弋和羅憲才能帶兵勤王。《漢晉春秋》中記載如下:霍弋聞魏軍來,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備敵既定,不聽。最后,霍弋和羅憲即使馳援成都,也無濟于事。
霍弋鎮(zhèn)守南中,而南中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經(jīng)常動亂.南中叛亂不斷,多少年都是依靠霍弋鎮(zhèn)守,才沒有太大的動亂。如果霍弋前腳離開南中,后腳就可能有叛亂。因此,即使霍弋帶兵勤王,南中也保不住了,遲早從蜀漢疆域中分出去。羅憲鎮(zhèn)守的永安則是與盟友東吳的邊界。這個盟友不太靠譜,指不定啥時候反咬一口,落井下石。公元263年,東吳聽說蜀漢亡國,吳帝孫休派盛曼將軍遠道而來,表面上救援蜀漢,本質(zhì)上是要奇襲永安,趁火打劫,瓜分蜀漢。羅憲為保護領(lǐng)土不丟失,堅持抵抗多達六個月,東吳軍隊才撤去?!稌x書》中記載如下:吳聞蜀敗,遣將軍盛憲西上,外托救援,內(nèi)欲襲憲。
總結(jié):鄧艾偷渡陰平,包圍成都時,霍弋和羅憲并不是擁兵自重,不想救援成都,而是由于上述三個原因,他們有心無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3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