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淵和楊廣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隋煬帝對李淵曾經(jīng)非常信任,兩人最后為什么會突然反目成仇?
按《舊唐書》記載,楊廣與李淵友誼的小船之所以側翻,開始于一個女人傳遞的一句話。那是大業(yè)九年的一天,隋煬帝正在河北督陣征討楊玄感的叛亂,“忙里偷閑”的他晚上還要親自照顧隨行的王美女。
那天隋煬帝順口問了王美女一句“李淵咋沒來呢”,王美女答復:“他病了。”不料隋煬帝卻一臉陰沉地問了一句:“喲,會不會病死啊?”
王美女一哆嗦:壞了,這個昏君話里有話啊,分明是起了殺心吶!
隋煬帝原本向李淵發(fā)出了詔書,可李淵趕上身體不舒服,加之路途遙遠所以就沒來。這種情況下雖有遺憾,但應該予以理解,可隋煬帝卻從牙縫里擠出“可得死否”幾個字。
王美女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早就派人悄悄地給李淵送去一封信。她為何要幫李淵呢?原來這位王美女不是外人,她正是李淵的外甥女。
順便八卦一下他們的關系。隋煬帝的母親與李淵的母親是親姐妹(獨孤氏),王美女的母親同安公主(唐代冊封)是李淵的同母姐妹,也就是說,隋煬帝其實也是王美女的姨表舅。王美女一把拉手指頭,覺得親舅舅還是比姨表舅更親,于是就向李淵發(fā)出了示警。
那么,隋煬帝為何要如此對待李淵呢?答案就兩個字——忌憚。
這事的起因還是楊玄感叛亂。叛亂還未發(fā)生時,李淵就提前預知了陰謀,并第一時間向隋煬帝做了匯報。隋煬帝得到消息,作出了兩個決定,一是悄悄撤離高句麗戰(zhàn)場,向河北退軍,二是令李淵出任弘化郡太守,“知關右諸軍事”。
出任太守不算意外,早在十幾年前李淵就在多地出任太守,關鍵是“知關右諸軍事”太牛了,翻譯過來就是:從潼關以西,所有的兵馬全都歸李淵調遣。
潼關以西包括關中、河套地區(qū)和隴右地區(qū),差不多四分之一個隋朝疆域。這里是宋以前中國政治版圖上最核心的地帶,也是關隴集團的大本營,隋朝的心臟。
隋煬帝的這個決定透露出兩個信息,一是他擔心楊玄感會乘機攻入關中,對隋帝國一刀斃命,二是他把守住帝國生命線的賭注,押在了李淵身上。
結果隋煬帝白緊張了一陣,楊玄感只是個草包,他跑出洛陽沒多遠,就被來護兒、樊子蓋等人圍殲了。
大概正是逐漸冷靜下來了,隋煬帝為自己將關右軍事大權一股腦交給李淵有點后怕。隋煬帝一輩子最忌憚楊氏、宇文氏、李氏、元氏這些關隴門閥,雖說李淵與自己是表兄弟,可關隴集團誰家不沾親帶故?楊玄感跟自己還是一個出身呢。
如此一來,那豈不是前門驅虎,后門引狼嗎?
這恐怕就是隋煬帝要召李淵到行營見駕的原因,想找個借口剝奪了他的軍權。結果李淵卻沒來,讓隋煬帝的小心臟一時壓力陡增,情不自禁之下禿嚕嘴了。
李淵接到消息嚇壞了:兄弟你太不地道了,我本將心向明月,你卻對我明月照溝渠。
心里雖然不痛快,但李淵的隱忍功夫確實一流,楊玄感叛亂平定后,他交出了兵權,學蕭何過起了“別樣”的生活。
如何“別樣”呢?通俗一點講就是花天酒地,大罪沒有小罪不斷。強買強賣、收受賄賂、制造緋聞,反正怎么能讓名聲臭得快一點就怎么來。
這一招叫“自污”,把身體弄臟了,反而讓皇帝覺得安全了。看見沒,那些表面風光的人,其實比咱老百姓要苦得多。
果然隋煬帝露出了笑容,后來傳出“李氏為天子”的讖言,他居然忘記了李淵,認定李金才、李敏叔侄倆就是“桃李子”。
大業(yè)十一年,北方被打成了爛桃子,隋煬帝卻跑到江都當鴕鳥去了。當然,臨走前需要人來替他收拾殘局,“酒精考驗”的李淵再次進入隋煬帝的法眼。
這一次隋煬帝沒沖動,他僅僅任命李淵為河東慰撫使、太原留守兼晉陽宮宮監(jiān),手上兵力也就幾千人,還放了兩名副留守盯著他。
當時山西那地方比哪兒都要爛,不光有數(shù)不清的盜賊武裝,還有時不時南下打草谷的突厥騎兵。
李淵打盜賊不在話下,可打突厥人就有點吃力了,他兵力太少,突厥人飄忽不定的作戰(zhàn)風格讓人很難適應,所以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僅僅是跟突厥人互有勝負,沒辦法徹底打垮對方。
隋煬帝見李淵遲遲不能根除突厥之患,一生氣殺了馬邑太守王仁恭,并下旨將李淵抓到江都受審。
李淵的部眾們頓時炸了鍋,他們慫恿李淵干脆起兵反了。被逼上梁山的李淵也準備跟表弟翻臉了,可隋煬帝的態(tài)度卻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你被赦免了,好好報效國家吧。
讀到這兒,估計你忍不住笑出聲:嘛玩意,有這么做事的嗎?惡心完人繼續(xù)讓人給你賣命,你太拿自己當回事了吧?也太拿“阿婆臉”不當回事了吧?
這就是隋煬帝性格中的致命短板,他太剛愎自用,太隨性。
果然,一直處于猶猶豫豫之中的李淵,經(jīng)此一難終于意識到自己終究難逃楊廣的猜忌,死在他手下是早晚的事,莫不如搏一把吧!
于是,李淵登高一呼,晉陽義旗大張。
客觀講,李淵舉兵的原因絕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但隋煬帝楊廣對他的兩次猜忌,所造成的裂痕,是促使李淵下定決心的重要推手。
李淵曾經(jīng)向隋煬帝表忠心,但是最后還是背叛了隋朝。主要也是因為形勢所迫,那個時候就連隋煬帝本身都不出面了,而各地的起義都在進行著,李淵也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著想。
李淵是隋朝時期的重臣,在朝廷里,也是很有威望的,他曾經(jīng)和隋煬帝表過忠心,然而所謂忠誠,只不過是太平盛世里存在的,后來在朝廷政權不穩(wěn)的情況下,李淵也是對隋朝盡心盡力。只不過到了后來,隋朝末年的時候,天下大亂,就連隋煬帝都為了自保而不出面了,各地起義軍們都想要奪得天下,面對這種局勢,李淵也是穩(wěn)不下來的,為了日后著想,他也必須要一搏了。
再有就是,李淵是有實力的,他在朝廷里擔任著重要的職位,后來在派去平定叛亂的時候,也擁有了自己的勢力,只不過那個時候,他對隋王朝還是非常忠心的,后來李淵被留守太原,擁有了太原的軍事權力,后來各地都爆發(fā)起義,而隋煬帝卻在江都不肯出來控制局勢。這個時候的局勢對李淵是非常有利的,再加上當時有很多人勸說李淵,天下已經(jīng)大亂,就算自己再堅持,也拯救不了隋朝。
在這種情況下,誰的能力強,誰就能做天下之主,于是李淵就開始了他的造反之路。李淵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他即使是要造反,都不會給人留下口舌。他先是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段扶持了年幼的楊侑為帝,后來又步步為營,讓楊侑不得不讓位,至此李淵成功了,他獲得了皇位,同時又保全了自己的名聲,不得不說,在這一點上李淵是非常高明的。
楊廣和李淵懂點歷史的應該都是知道這兩個人的,一個是隋朝最后一個皇帝,一個是唐朝的建立者。李淵造反之后推翻隋王朝成功建立大唐帝國,那么李淵和楊廣什么關系呢?其實他們兩人之間還是有著一定血緣關系的,但最后他還是選擇了造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之間的故事。
李淵和楊廣是表兄關系 要說李淵和楊廣之間的關系,那要從他們兩人祖輩說起,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位歷史上的名人獨孤信了,?一門三皇后?的說法就是來源于他,可見他的厲害之處了,他一共身下了7個女兒,其中3個女兒被封為了皇后,其中長女就是著名的北周明敬皇后,四女兒就是唐朝的元貞皇后(也是李淵的親生母親),七女嫁給了隋文帝楊堅被封為文獻皇后(也就是楊廣的母親了)。
看完上的介紹,現(xiàn)在知道李淵和楊廣什么關系了吧,他們兩人就是表親關系,兩人的媽媽是嫡親姐妹,按照現(xiàn)今的來說可是非常親的親屬關系?。〉顪Y依舊是大義滅親,發(fā)兵造反攻下了隋朝,建立了屬于他的大唐帝國,但是其實這些都是被他這位表弟給逼的,他本來根本就沒有造反之心,無奈楊廣卻一直想自他于死地,最后只能起兵造反了。
李淵在隋朝時期的封號是唐國公,是世襲而來,算是位高權重了,并且深受楊堅的信任,但楊堅去世之后,楊廣繼位,他的暴政已經(jīng)是引發(fā)了民眾的不滿,各地造反的人很多,而他又被任命為太原太守,本來他心里一直是非常忠心楊堅的,然后加上他自己也沒有什么野心,并沒想著騎兵造反,但是無奈楊廣的逼迫和猜疑,另其走上了舉兵之路。
李淵造反的原因 1、遭猜疑疑命不保
我們知道楊廣的疑心是非常重的,一直怕自己的皇位被人奪走,而當時在民間流傳這樣的謠言?楊氏將滅,李氏將興?的謠言,引起楊廣的猜疑,后來要李淵進宮面圣,他怕楊廣加害于他便以病重為由推脫,然后下面的人就像楊廣說李淵可能有造反之心,楊廣便想著要除掉他了。
2、睡了楊廣的妃子
當時楊廣在太原建立行宮,李淵大醉之后,遭到行宮里面楊廣的兩位妃子的誘惑,和他們睡在了一起,結果醒來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罪大了,睡皇帝的女人這肯定是要被砍頭的,便以是想好了造反之舉,不造反的話,此事東窗事發(fā)他小命絕對不保。
3、李世民的逼迫
李淵的兒子也就是后來的唐太宗李世民,從小就天賦異稟非常聰明,看到隋朝大勢已去之后,便自己在外招兵買馬,結交各路英雄好漢,已是準備好了造反,但是李淵卻是一直不同意,后來等到楊廣要殺他的時候,他才同意了舉兵起義,這時李世民什么都給他準備好了,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忠誠只是相對而言的,太平盛世里,忠誠就來的容易一些,即便是有戰(zhàn)事的時候,李淵對隋王朝也是恪盡職守的,能夠扛起平叛的大旗,成為隋朝的主要支持者。而到了隋末大亂的時候,隋煬帝自己都躲在江都不肯回京師,而各地的起義又如火如荼的進行,擺明就是到了能者得天下的時候,那么,這個時候的李淵又什么理由不爭一爭天下呢?
李淵在隋朝的身份是比較尊貴的,這種尊貴一方面來源于他的父親李昞,李昞是北周的柱國大將軍,其父李虎更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是響當當?shù)年P隴集團的貴族,世襲唐國公。所以,李昞去世后,年僅七歲的李淵就承襲了父親的唐國公。
另一方面源于他的母親獨孤氏,李淵生于566年,楊堅建立隋朝的時候,李淵正好剛剛成年,他的母親獨孤氏是文獻皇后的四姐,也就是說,隋文帝楊堅是李淵的姨夫,而楊廣是李淵的表弟。因此,李淵在隋朝是很受重用的,即便隋煬帝在位的時候對李淵有過猜忌,但是該重用還是重用。
李淵在隋朝剛建立之后就做了千牛備身,之后又先后做了一些重要地區(qū)的刺史,隋煬帝繼位之后,李淵仍舊在那些重要郡的郡守位置上流動,之后被召回京城,做了殿內少監(jiān)。613年,李淵被任命為衛(wèi)尉少卿,掌管京城的兵器庫,并在隋煬帝第二次遼東之戰(zhàn)中負責監(jiān)管前線的軍需運輸。
同樣是在這一年,楊玄感在黎陽督運糧草的時候借機造反,李淵隨即被調往弘化郡防守,兼知關右諸軍事。在這個過程中,李淵本身也確實結交了不少英雄豪杰,而且被隋煬帝猜忌,隋煬帝為此還發(fā)過牢騷,不過李淵還是巧妙的躲過了隋煬帝的猜忌,仍舊被重用。
615年開始,李淵被任命為山西河東撫慰大使,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平定叛亂,母端兒、柴保昌等領導的起義軍都被李淵平定,在這個過程中,李淵自然開始有了自己的勢力,但是當時的他還是忠于隋王朝的。第二年,李淵又升為右驍衛(wèi)將軍,與王仁恭抗擊突厥。
這一戰(zhàn)不僅取得了勝利,李淵還得到了兩件寶貝,其一就是后來成為大唐名將的李靖,當然李靖為李淵所用還是費了一番周折的;另一個就是后來跟隨在李世民身邊的玄甲軍,在與突厥的作戰(zhàn)中,李淵創(chuàng)造性的讓兩千精兵模仿突厥兵的習性,這正是后來玄甲軍的雛形。
617年,李淵正式被任命為太原留守,真正在這一片土地上有了軍事權力,雖然他還有兩個被派來監(jiān)督他的副手王威和高君雅。在做太原留守的最開始幾個月里,李淵仍舊是保衛(wèi)隋朝的中堅力量。只是各地的起義進行的如火如荼,而隋煬帝又偏安江都,對北方的大片土地失去了控制,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心動了,再加上身邊一群謀士也攛掇著李淵起兵。
李淵終于想要造反了,既然天下已經(jīng)大亂,而隋朝已無藥可救,不如就反了吧,這天下之主到了能者居之的時候了。畢竟李淵能依仗的力量是很多的,比如關隴貴族的身份,比如應讖語等等。于是李淵依托太原,準備在晉陽起兵,先是利用突厥的入侵解決了王威和高君雅兩個人。
準備工作進行了差不多四個月的時間,招兵買馬,安排李氏族人,派劉文靜出使突厥等等,終于在這一年的七月,李淵率領三萬人誓師,然后目標長安,四個月之后長安被攻陷。李淵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然后扶立楊廣的孫子楊侑為帝,即隋恭帝。
第二年,想家的驍果軍在宇文化及的帶領下造反,將隋煬帝殺死。隋煬帝一死,李淵就逼著隋恭帝退位,大唐由此建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3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