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貴族世家,是隋朝名將長孫晟之子,長孫皇后的哥哥,卻一生不務正業(yè),最后造反被流放外地,不知所終,此人就是長孫安業(yè)!今天對百科小編就來說說他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一起來看看吧!
長孫晟一生有五子一女,長孫安業(yè)是其第三子。長孫晟有過兩位妻子和一位侍妾,發(fā)妻生下長孫安業(yè)和長孫安世,續(xù)弦渤海高氏生下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侍妾生下庶子長孫恒布、長孫恒安。所以長孫晟是長孫皇后同父異母的哥哥。
長孫晟性情聰慧、武藝高強,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長孫安業(yè)作為名將之子,卻沒有繼承父親的任何一個優(yōu)點,一生平平無奇。長孫晟死后,長孫安業(yè)將長孫無忌兄妹和繼母趕回了舅舅高士廉家,可見其本身就不是良善之人,性情惡劣。
唐朝建立后,長孫安業(yè)當了右監(jiān)門率,唐太宗登基后,將長孫安業(yè)升成了右監(jiān)門將軍,李世民給足了他面子,畢竟是長孫家族的人,也是他名義上的大舅子。長孫安業(yè)嗜酒如命、不務正業(yè),一直得不到什么重用。貞觀元年(627年),他跟隨義安王李孝常謀反,李孝常等人被處死,長孫皇后為兄長求情,長孫安業(yè)才保全性命,免死被發(fā)配到巂州,最后不知所終。
長孫安業(yè)曾將長孫無忌兄妹趕出家,又跟隨李孝常謀反,沒有被處死已是很好的結(jié)局了。
楊堅: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將,非此子邪?
突厥貴族:突厥之內(nèi),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楊廣:將軍震怒,威行域外,遂與雷霆為此,一何壯哉!
魏徵等《隋書》:①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趫捷過人。②好奇計,務功名。性至孝,居憂毀瘠,為朝士所稱。③晟體資英武,兼包奇略,因機制變,懷彼戎夷。傾巢盡落,屈膝稽顙,塞垣絕鳴鏑之旅,渭橋有單于之拜。
黃道周:長孫工射,一箭雙雕。處羅有識,密與之交。山川形勢,銀耳昭昭。隋有天下,攝圖牢騷。南侵合眾,勢盛難消。隋主大懼,筑城阻撓。晟因書啟,胡眾最豪。兵力難制,離間易挑。上悅其計,賜矗以驕。再引使上,疑貳以牢。鐵勒反告,能不驚逃。染干婚后,警輒奏朝。賜射鳶落,獲赍獨饒。毒留破敵,聲比雷高。受降再出,早死于勞。若使長在,許誰咆哮。
蔡東藩:以夷攻夷,為中國制夷之上策,漢班超之所以制匈奴者在此,隋長孫晟之所以制突厥者亦在此。蓋夷人無親,又無信義,誘之以利,怵之以威,未有不為人所欺,而自相殘殺者。晟上書計事,不過寥寥數(shù)語,而夷虜已在目中,厥后依策施行,無不獲效,乃知制夷不難,難在無制夷之策,與制夷之人耳。
長孫皇后的歷史名聲應該是很大的,在唐朝的皇后群中,長孫不是權力最大的,應該說也不是名聲最大的,但卻是名聲最好的,長孫皇后這個人知書達禮,很賢淑,很智慧,很大度,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詞概括,大概就是知性女人。長孫皇后既然是皇后,她的執(zhí)掌就是皇宮,后宮的事情都聽皇后的,所謂母儀天下,跟這個職務是有關的。所以她的第一件工作,對唐太宗對貞觀之治的第一大貢獻,應該就是穩(wěn)定后宮。
唐朝后來的歷史證明,如果后宮管不好,這個朝廷就管不好,在唐太宗的貞觀時代,后宮被長孫皇后管理得井井有條,因此她就為唐太宗全力以赴地經(jīng)營天下,治理國家提供了一個很安全的后方,所以我說長孫皇后,她領導的一個方面軍,幫助皇帝,幫助李世民,在以前是打天下,在以后是治天下。
長孫皇后一直是讀書的人,據(jù)說她一年四季書不離手,因為她了解古今中外,特別是古代的歷史,所以她知道,碰見相似的事情她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長智慧。據(jù)說她還是儉樸成性的人,她的物資供應夠了就足了,絕不會貪多。其實她也樹立了一個儉樸的榜樣,在那個時代特別重要。
皇后在處理一般的關系上,比如說后宮的關系上,其實我們知道呢,這個里面就是最復雜的問題,但是她處理得好,比如說唐太宗跟別的宮人有了孩子,宮人可能因為難產(chǎn)生下孩子就死了。皇后就把這個孩子一直養(yǎng)在自己身邊,像自己親生的一樣,沒有半點嫉妒心,樹立了當時的一個很高的道德水準。
別的妃子生病了,她就會把自己的藥品拿去給人家用,這是舍己為人啊。所以史書上記載,就是她下面的人都對她感恩戴德,這樣的一個好人,又有辦法,又有水準,她治理的后宮當然是平安無恙,風平浪靜。
曾經(jīng)一體的突厥汗國,被隋王朝整成了相對獨立的一西一東;
其中的東突厥,正是隋王朝一手扶植起來的小弟(或者說傀儡);東突厥可汗,跪稱隋文帝楊堅為?圣人可汗?。
看官別誤會,筆者這么說,并不是要否定、抹殺唐王朝、唐太宗的功勞,畢竟隋末的東突厥,曾一度成了影響中原各股勢力的幕后黑手;即使李氏家族太原起兵,也要仰仗突厥人的提攜。
筆者只是想就事論事:與西漢初年劉邦面對的冒頓可汗相比,初唐面臨的東突厥,精氣神已經(jīng)被削弱過一輪,不能代表突厥這一群體的最強形態(tài);將巔峰突厥汗國拉低一個級別的,是很多人不怎么在意的隋王朝。
唐太宗之所以能一戰(zhàn)滅敵國,既有唐王朝君明臣賢、唐軍實力處于巔峰期的主觀原因,也有敵人早已被打殘過一次、?弱勢心理?揮之不去的客觀因素。
不過,當初隋王朝能夠順利擺平突厥人,其實與李世民也有關聯(lián):隋文帝修理突厥的核心智囊與操盤手,正是李世民的岳父、長孫無忌的父親長孫晟。
筆者并不是信口開河。
?江湖?上對長孫晟的評價
那時的突厥貴族,曾這樣描繪他們對長孫晟的恐懼:?突厥之內(nèi),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而隋王朝內(nèi)部,那位仗著自己的傲世才華睥睨萬物的楊廣,也毫不吝嗇的對長孫晟贊不絕口:?將軍震怒,威行域外,遂與雷霆為比,一何壯哉!?
公元615年,東突厥突然背叛,楊廣被圍困在雁門之際,不禁懷念早已去世的長孫晟:"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他所說的匈奴即突厥)
明末的抗清名臣、民族英雄黃道周,痛心疾首于山河破碎的慘狀,曾希冀出現(xiàn)長孫晟似的英雄來力挽狂瀾:?若使長在,許誰咆哮?。
在名臣濟濟、名將輩出的隋王朝,長孫晟堪稱奇跡般的存在。
文武全才的貴族少年
長孫晟,鮮卑族,生于洛陽,出自北朝勛貴世家。曾祖父長孫稚曾跟隨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南征,爵位累至上黨王。北魏末年,長孫家族跟隨孝武帝投奔宇文泰,成了西魏/北周/隋朝的望族,代代涌現(xiàn)出類拔萃的英才,長孫紹遠、長孫覽、長孫熾,無不名震一時。
長孫晟自幼機靈聰慧,博聞強識、涉獵甚廣;個人武力也相當了得,身手極為矯健,遠遠異于常人,尤其擅長騎射,可謂文武全才。
當時的北周貴族向來尚武,勛貴子弟時常切磋武藝。但圈子里每次比試騎射,長孫晟總能毫無例外的拔得頭籌。
長孫晟18歲時,擔任了司衛(wèi)上士(禁軍的官員)。由于過于年輕,很多人對其不以為然,只有當時還是隨國公楊堅慧眼識才,對他一見稱奇,甚至毫無掩飾的大贊他?武藝逸群,又多奇略?,日后必定會成為一代名將。
不過日后的長孫晟,可不是名將這么簡單。其人生之所以得以改變,源于首次突厥之旅。我們先了解下當時突厥的大致情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4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宋代皇子接受怎樣的教育他們的政治、經(jīng)···
下一篇: 除了呂布外,三國的第一猛將是不是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