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在位幾十年,沒想過討伐東吳嗎?感興趣的讀者和對百科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221年,劉備舉全國之兵伐吳,水路并進,聲勢浩大,然而卻在夷陵地區(qū)遭到吳軍阻擊,后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大軍死傷不計其數(shù)。此役過后,蜀國國力大不如前,劉備敗退固守白帝城,數(shù)月后憂郁而死。劉備死后,其子劉禪在成都繼位,時年十七歲。劉禪繼位后,由諸葛亮輔政,先后進行多次北伐。諸葛亮逝世后,費祎、董允、姜維等繼續(xù)輔佐劉禪,勵精圖治。然而從劉禪繼位,到263年司馬昭滅蜀,期間有41年的時間,劉禪為何沒有為劉備報仇,討伐東吳呢?劉禪又是否有過這個想法呢?
四相輔政,連吳抗曹
劉備在白帝城托孤時,命諸葛亮、李嚴為托孤輔政大臣,而諸葛亮在軍隊和朝堂之上有著很大的威望,加之劉禪繼位的時候只有十七歲,沒有什么經(jīng)驗,國家大事基本都由諸葛亮處理,就這樣諸葛亮基本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
諸葛亮執(zhí)掌蜀漢軍政大權后,他以劉禪的名義干了三件事:
第一:妥善安排了劉備的后事問題,并昭告天下,蜀漢的皇帝是劉禪了;
第二:派使者去武昌,與孫權結好。重新構建了蜀吳聯(lián)盟。蜀漢與東吳在此后四十年再無戰(zhàn)事。第三:鞏固內政,為后來南征北討積蓄力量。
劉備死前已經(jīng)快把蜀漢的資本敗完了。等到了后期蜀漢國力有所恢復,諸葛亮就一直貫徹實行北伐,北伐曹魏是時局所致,這也注定了當時伐吳是不可能的。就算劉禪想為劉備報仇去伐吳,以諸葛亮為首的北伐派也不會同意,益州本地豪強對此也沒興趣,所以此事劉禪說了也不算。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這一年劉禪27歲。但是劉禪還是沒有完全主政,而是繼續(xù)把權力交給了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蔣琬。蔣琬接手后,除了沒有北伐,基本貫徹了諸葛亮的政策,即內修文武,外結東吳,蜀漢又這樣平穩(wěn)的度過了十年。
蔣琬執(zhí)政十年后,感染重病,不能理政。劉禪將他的一部分權力移交給了費祎和董允,于是費祎又按照蔣琬的思路,繼續(xù)治理了蜀漢長達九年時間。九年后,費祎遇刺,他死后,蜀漢再無獨當一面的大臣,于是劉禪也就從此時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親政了。而此時的劉禪也已經(jīng)四十六歲了。
時過境遷,談何仇怨
劉禪17歲繼位,在諸葛亮、蔣琬、費祎,董允四人的輔佐下,當了三十年的太平天子。也許他年輕時或心中存有雄心壯志,想要為父報仇,但是被現(xiàn)實磨了三十年,再利的菱角,也該被磨平了。
當然,時局的影響也讓他不得不放下與東吳的恩怨!劉禪平庸但不昏庸,“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伐吳無異于自取滅亡,他又怎么可能去討伐東吳,為父報仇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4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備一生的三大遺憾分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