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杰之一的韓信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劉邦也正是在他的幫助下順利的消滅了項羽建立了漢朝的,但是在垓下之戰(zhàn)前,韓信平定了燕趙和齊國等地,擁有的實力已經(jīng)不下于劉邦,這時候他的謀士蒯通曾建議他反叛劉邦,韓信也曾經(jīng)猶豫,如果他在這時候決定反叛劉邦,會擊敗劉邦一統(tǒng)天下嗎?
度量韓信的軍事能力,如果他造反的話,劉邦肯定是打不過他的。在韓信的時代之中,軍事方面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本來唯有項羽可以一拼,因為項羽的部隊戰(zhàn)力最強,但是項羽又沒有韓信的軍事智慧,所以肯定還是會敗的,垓下之戰(zhàn)中,處于弱勢的項羽也是一敗涂地。韓信是歷史上一千年才出現(xiàn)一個的軍事家,同時代中沒有人能在軍事方面挑戰(zhàn)他,何況劉邦根本稱不上是軍事家,讓他帶兵去和韓信打仗,無疑是去送死,所以單論雙方交手打仗的話,劉邦是必敗無疑的。
那么韓信如果反叛劉邦,就可以一統(tǒng)天下建立一個王朝嗎?我認為他沒這個能力,如果韓信反叛劉邦的話,那么他更可能會走一條和項羽一樣的老路,會有和項羽類似的結(jié)局。即使讓他們?nèi)齻€人一起去爭天下,最后勝出的仍然更有可能是劉邦。
也許有人不認同這樣的說法,那先讓我們看看項羽,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后,同樣是無敵于天下的,天下諸侯見了項羽,無不匍匐向前跪拜,和韓信在占領(lǐng)齊地之后很相似,而且后來項羽也如愿的得到了天下,把劉邦趕到了漢中那樣偏僻的小地方。但是到了治天下的時候,項羽就傻了,天下那么大,一個人無論如何管不過來,于是項羽采用了分封諸侯的辦法去管理,結(jié)果各地諸侯又紛紛叛亂,項羽在平叛的過程中消耗掉了自己的實力,而各地諸侯卻壯大起來,最終,劉邦聯(lián)合各路諸侯的大軍,在韓信的指揮下滅掉了項羽。
韓信如果反叛劉邦,軍事方面也會像項羽那樣無敵于天下,諸侯無不臣服,但安定之后各地仍然會反叛,即便后來劉邦采用了分封制和郡縣制相結(jié)合的方法,各地仍然不斷有叛亂,所以對韓信來說,打天下容易,守天下很難。在守天下的智慧上,眾人都不如劉邦,比如劉邦成功得到了漢中、川蜀,三秦百姓的支持,所以才有資本爭雄天下,后來他得到了天下,也很會收服各諸侯國百姓的人心,比如在項羽的老家江東一帶,本來都以為劉邦會仇視那里,但是劉邦卻采用了懷柔政策,還派人給項羽以及楚國的王公貴族等守墓,很快安定了天下人心,所以人心向漢,反叛的越來越少。
但韓信得到的燕趙和齊地則是靠武力得來的,而以韓信的性格,他如果稱霸天下的話,和項羽的區(qū)別不大,或者是像秦始皇那樣的暴君,因為他的性格太驕傲自大,比如漢朝建立后,韓信看呂后的妹夫樊噲這樣的人如屠狗之輩,不屑與之為伍,拜托就是你心里那么想也不要表現(xiàn)出來好嗎?要知道樊噲很佩服韓信的軍事能力,是他的忠實粉絲,很敬重他的,韓信對自己的粉絲這樣做,還會得到粉絲的尊重嗎?所以他這樣的性格就是得到了天下,最終也會鬧個眾叛親離,最后落個和項羽一樣的下場。
其實,韓信之所以不反叛劉邦,也是看到了人情和人心的重要性,如果他反叛了劉邦,就還不上劉邦的人情,會被天下人看不起,因為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以衣衣之,以食食之,還為他搭建高臺,在三軍將士面前對他封臺拜將,這樣的恩遇,但凡有點良心的人,都不會反叛的。因為一旦反抗,必將失去人心眾叛親離,陷入失道寡助的境地。
把這樣的事拿到現(xiàn)在來看,就像現(xiàn)在的一家企業(yè),董事長劉邦很隆重的任命了韓信這個總經(jīng)理,非常信任也非常給面子地將所有大權(quán)都交給他,在沒有對他有任何不好的情況下,總經(jīng)理突然反叛將資產(chǎn)據(jù)為己有要單干,而且還要和董事長對著干,這在任何人看來都是不公道的。
更何況,韓信最初攻城略地帶領(lǐng)的兵將還都是劉邦的老部下,這些人也不會支持韓信反漢劉邦,如果他公開叛變劉邦,其內(nèi)部必定會經(jīng)歷不少的折騰,這些人很可能會脫離或反叛韓信,即便韓信勝利了,也是元氣大傷,如果沒勝利,下場很可能是被部下殺死!
我們再進一步假設(shè)一下,韓信叛變后克服了內(nèi)部困難,要和劉邦打仗,劉邦會怎樣呢?其實不過是上演當初對項羽那樣的故事罷了!劉邦不會和韓信交手的,明知打不過還打什么呀?所以劉邦會向韓信示弱以找機會,鴻門宴那樣的事劉邦是不會去了,所以韓信想殺劉邦也是不容易的。要知道劉邦手下人的智慧比韓信方面聰明得多,一個蕭何就足以把韓信玩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更何況劉邦還有張良和陳平呢?和這兩個人玩手段,韓信更不是對手。
所以韓信不傻,他如果真聽蒯通的去造反才是傻。在這方面,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也說:“且信(韓信)始不從蒯徹(蒯通)之言與漢為難者,項未亡也。參分天下,鼎足而立,蒯徹狂惑之計耳。”歷史學家兼小說家蔡東藩也說:“武涉之說韓信,各為其主,原不足怪。蒯徹并非楚臣,何為唆信叛漢?使之君臣相猜?他時鐘室之禍(韓信被呂后殺于鐘室),非徹致之而誰致之乎?”
韓信是個軍事家,做事情肯定會計算勝算有多大,沒有勝算的事情,他才不會去做!所以他知道反叛劉邦是沒有多大勝算的,但如果服從劉邦,劉邦也不會有多虧待他,后來消滅項羽后,他得封淮陰侯,如果韓信之后能老老實實過他的安生日子也不會有什么危險,劉邦懷疑他是因為他收留了不該收留的人(項羽手下大將鐘離眛,劉邦得知鐘離眛逃到楚國后要求韓信追捕,韓信則派兵保護鐘離眛的出入),劉邦也不會懷疑他想造反,并且拿下韓信到長安后,劉邦也沒有虧待他,雖然他常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劉邦也都沒跟他計較。要知道殺韓信的是呂后不是劉邦,而且韓信之所以被殺,是因為有確鑿的證據(jù)證明他要造反了,這樣的行徑在任何時代都是不被容忍的,所以韓信被殺實際上并不冤。我們其實還可以把他和唐代大將郭子儀的事跡作一下比較,兩個人對君王的功勞大小都差不多,如果韓信能像郭子儀那樣為人處世,相信他也不會有那樣的下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6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