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呂蒙和關羽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呂蒙殺了關羽之后,呂蒙為什么也突然死了?
在傳說中,關羽早就成為一個天神一流的人物。作為害死關羽的幫兇,或者說罪魁禍首,呂蒙是百死難辭其咎。
來看《三國演義》是怎么描寫呂蒙之死的。
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于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云長也?!睓啻篌@,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只見呂蒙倒于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看到沒,用計謀戰(zhàn)勝關羽,只能算是一時的成功,呂蒙還沒有得意多久,就被“大發(fā)神功”的關羽索命,而且,還痛快淋漓的大罵一幫奸賊。
可以想象,在說書人講完這皆大歡喜的一幕后,聽眾無不感到酣暢淋漓,大呼“痛快”。
其實,不妨多想一步,假如關羽真有死后追魂的本事,為什么只報復呂蒙一人?孫權同樣是主謀,而遠在北邊的曹操也大有關聯(lián)。真要報仇,就應該一視同仁,難道在這個方面權勢和地位還會帶來差別待遇?
哪怕是為了劉備的光復大業(yè),“通神”的關羽也完全應該除去孫權和曹操。但并沒有,這一點很能說明問題。所謂的關羽報復呂蒙,不過是一種自我安穩(wěn)的想法罷了。
在正史中,呂蒙是因為舊病發(fā)作無法醫(yī)治,即使孫權非常關心,想方設法,也沒能救回呂蒙。他的離世和關羽毫無關聯(lián),連巧合都不算。
總之,《三國演義》是名著,也是一部通俗小說,其中不乏“靈異事件”的記錄,例如曹操斬樹,而為了神化關羽,也在多處記錄了他的通靈,包括編造出關羽為自己復仇的故事。
事實上,呂蒙在歷史上是一個難得的良將,有很多優(yōu)點值得學習。假如只是因為和關羽的敗亡有關,出于對關公的喜愛而憎惡呂蒙,無端地鄙視他,甚至用心理戰(zhàn)法獲得安慰,就會被說書人的伎倆蒙蔽。
《三國演義》中關羽之死、呂蒙之死不過是虛構的情節(jié),一笑且置。
要說到關羽和呂蒙的事,則必須先說到襄樊之戰(zhàn)了,下面先簡述一下襄樊之戰(zhàn)的背景。
漢中之戰(zhàn)后,關羽對曹魏的襄樊地區(qū)發(fā)動了進攻,史稱襄樊之戰(zhàn)。關于發(fā)動此戰(zhàn)的目的,歷來大家認為的原因都不一樣,從正史上看,劉備剛剛打贏漢中之戰(zhàn),軍力疲憊,是沒必要繼續(xù)發(fā)動大戰(zhàn)的,看起來似乎是關羽主動發(fā)起的作戰(zhàn)。而從演義中來看,關羽是受劉備的命令,主動進攻樊城的,而目的是為了震懾曹操和孫權,使得兩家不敢結盟共圖荊州。
不論戰(zhàn)役發(fā)起的原因如何,反正最終這場仗是打起來了。而且關羽還一度占據了很大的優(yōu)勢,不僅壓得曹軍喘不過氣,曹仁只能龜縮不敢出戰(zhàn),就連于禁統(tǒng)領七軍前來救援,也被關羽擊敗。當時史書上用了“威震華夏”四個字來形容關羽的戰(zhàn)果,可見關羽當時是打得非常好的??墒蔷驮陉P羽準備更進一步時,東吳出兵偷襲了荊州,呂蒙率軍偷襲關羽的大本營,成功的拿下了公安、江陵等堅城,最終關羽被迫撤軍,敗走麥城,被俘身亡。
關羽死于公元220年,而事情就是這么巧合,呂蒙也是死于同年,于是關于呂蒙之死,便有了三種說法。
第一種、演義觀點
這一種說法主要是出自于三國演義,由于三國演義的流傳與普及,這一種觀點的接受人群也是比較大的。這一觀點主要認為,呂蒙之所以在關羽去世后不久就死了,是因為關羽的索命!關羽深感死得太過于冤枉,于是化作鬼魂前來找呂蒙,最終呂蒙吐血而亡。
演義原文:“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云長也?!睓啻篌@,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只見呂蒙倒于地上,七竅流血而死。眾將見之,無不恐懼。
從演義的說法來看,呂蒙之死是因為關羽復仇。不過這一觀點太過于玄幻,經不起推敲,且并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這一觀點并不足信!
第二種、陰謀論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呂蒙實際上是被孫權給害死的。而孫權之所以害死呂蒙,主要有兩個原因。
1、呂蒙不聽孫權命令
很多人認為孫權其實只是想拿下荊州,他并不想斬殺關羽。倒不是說他對關羽有多么的看重,而是因為他知道關羽和劉備的關系,不想引來劉備的報復!孫權真實的想法是禍水東引,將關羽引到曹魏陣營,由曹軍殺死關羽,這樣孫權就可以置身事外,引起蜀漢和曹魏兩家的火拼,他從中漁翁得利。為此,他還專門趕到江陵,只不過呂蒙并沒有聽孫權的話,呂蒙早就看不慣關羽了,有這等機會,他怎么會手軟?
呂蒙殺掉了關羽,孫權禍水東引的計劃無法實現,于是他遷怒于呂蒙,對呂蒙痛下殺手。一方面他將關羽的頭顱送到曹操處,嫁禍于曹操,另一方面,他處死呂蒙,平息劉備的怒火,希望劉備不要發(fā)兵攻吳,打得一手好算盤。
2、孫權懷疑呂蒙
當孫權聽說呂蒙奪下荊州,立下不世之功,他對呂蒙進行了非常大的賞賜,孫權任命呂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結果呂蒙再三推辭,拒不接受這些金錢,這就讓孫權非常惱火了。錢你不要,你只要官,要侯爵,要權力,你這是什么意思?孫權是一個政治高手,他非常善于拿捏別人的心理,也許此時的呂蒙并沒有這種想法,但是在孫權看來,呂蒙要權不要錢的這種行為,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于是功高震主的威脅論便出來了。孫權肯定是不允許手下有人能夠挑戰(zhàn)他的地位,于是孫權暗中處死了呂蒙。
關于孫權處死呂蒙的這個觀點,本文覺得有那么一絲的道理,但是本文認為,即便孫權要處死呂蒙,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因為東吳剛剛打下荊州,劉備那邊肯定會蠢蠢欲動,孫權還需要呂蒙留下來抵擋劉備,他完全沒必要在此時除掉呂蒙。此時的東吳,能當一方統(tǒng)帥的名將也不多了,陸遜此時還完全沒有成長起來,站在利益角度來看,只要呂蒙不公開反叛孫權,此時的孫權是不會除掉呂蒙的。所以說呂蒙之死和孫權有關,本文認為并不合理。
第三、因病而死
呂蒙因病而死的這個觀點,其實比較受正史觀眾的認可。因為根據記載來看,在孫權對呂蒙的爵位封賞命令還沒下達時,呂蒙就已經突發(fā)重病了。其中甚至有關于呂蒙生病、孫權探視的細節(jié)描寫,可見這件事的真實性還是蠻高的。
《三國志》:封爵未下,會蒙疾發(fā),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后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于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內殿。
從記載來看,當時呂蒙是在荊州發(fā)病的,非常突然,而且孫權當時在公安城,直接把呂蒙給接到了內殿。雖然有良醫(yī)相救,但最終仍然沒有救回呂蒙的性命,最終呂蒙于內殿去世,時年42,可謂是相當年輕了。而關于呂蒙染病去世的原因,也有兩個看法。
公元220年,相繼有三位重要的人物死去,關羽、曹操和呂蒙。關羽進攻曹操,被呂蒙算計,曹操和呂蒙合力擊敗了關羽,最后關羽死于東吳人之手。可以說關羽被殺,呂蒙是始作俑者,蹊蹺的是,關羽死后,曹操和呂蒙也相繼死去,曹操年齡大自然病逝可以理解,可是呂蒙年僅42歲就死了,令人懷疑。那么呂蒙為什么在殺掉關羽之后就突然死了呢?
我覺得呂蒙既不是《三國演義》這本書渲染的那樣,是死于關羽陰魂索命,也不是死于孫權的黑手(陰謀論),而是累死的。為什么這樣說呢?
呂蒙是個典型的投機主義者,換句話說,呂蒙一生的成功靠的一是努力,二是大膽投機。而投機的后果就是最后連自己的命都丟了。為什么說呂蒙是個投機主義者呢?
呂蒙非天縱英才之人,但是卻有著大富大貴的遠大理想。為了理想,呂蒙甚至不惜性命。他小時候是這樣,長大成年后更甚。
呂蒙早年家里貧窮,為了求取富貴,他偷偷的跟隨姐夫鄧當的部隊去平叛山越亂民,鄧當激戰(zhàn)時突然看到呂蒙竟然也在軍中,大驚,于是呵斥呂蒙回去,呂蒙根本不聽?;丶液髤蚊稍獾郊夷傅挠柍?,于是呂蒙說了一句千古留名的話:家里貧窮難以為繼,唯有從軍方能求取富貴。況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這就是呂蒙的膽量,為了擺脫貧困,求取富貴,依然決定從軍來博取富貴。呂蒙的努力換來了回報,鄧當戰(zhàn)死后,張昭推薦呂蒙為別部司馬,統(tǒng)領原來鄧當的部眾。
沒過多久,孫策遇襲而死,孫權掌權。孫權掌權之初就決定要精練隊伍,將兵少的合并到一起來增加戰(zhàn)斗力,重新任命有能力的人來擔當頭領。呂蒙擔心自己的隊伍被合并,于是又開始投機。他讓人連夜趕制絳紅色的軍裝和統(tǒng)一的綁腿布,連夜操練隊伍。等到孫權前來視察時,看到呂蒙的隊伍整齊劃一,士氣高昂,于是連連稱贊,將其他人少的隊伍都合并給呂蒙來指揮,呂蒙開始取得孫權的信任。
后來,呂蒙跟隨孫權破黃祖于夏口,呂蒙身先士卒,作為前鋒,率軍激戰(zhàn)黃祖手下陳就,親自斬殺了陳就,黃祖軍遂敗。孫權論功行賞,認為呂蒙斬陳就功勞最大。
曹操破荊州,威脅孫權。呂蒙又跟隨周瑜破曹軍于烏林,擊敗曹仁于江陵。隨著呂蒙的軍功越來越多,呂蒙的官職也越做越大,定荊州后,孫權封呂蒙為偏將軍,領尋陽令。
周瑜死后,魯肅代替周瑜成為大都督。呂蒙和魯肅對于荊州以及鎮(zhèn)守荊州的關羽有不同的見解,魯肅認為曹操虎視江南,時刻有吞并江東之心,因此要和劉備及關羽聯(lián)合。況且,魯肅覺得關羽不足為慮,根本不會給江東帶來威脅。因此,魯肅屬于溫和的聯(lián)合派。
呂蒙和魯肅的觀點正好相反,呂蒙認為劉備和關羽在荊州為鄰,禍害極大。劉備志向遠大,關羽世之虎將,兩人都有吞并江東之心,只是礙于形勢沒有動手罷了。因此,呂蒙屬于激進的求戰(zhàn)派。
世人皆認為魯肅的連橫之術高瞻遠矚,呂蒙的想法太幼稚。這樣認為對嗎?我認為是不對的,呂蒙之所以敢于和劉備爭奪荊州,其實是有很周密考慮的。呂蒙曾經對孫權說過:
蒙乃密陳計策曰:“令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于操,何賴于羽? 呂蒙的思路很清晰,只要占有荊州,孫權占據南郡來坐鎮(zhèn)指揮,潘璋守住西邊的白帝城,蔣欽領水軍在長江上下游巡視,我呂蒙據守襄陽,這樣的話何必懼怕曹操,又何必求關羽來為我們抵抗曹操呢?
呂蒙后來偷襲關羽之戰(zhàn)也是基于這樣的考慮,關羽敗走麥城,在臨沮被殺之后,孫權親臨南郡,在公安坐鎮(zhèn)指揮,陸遜占領秭歸,呂蒙占據江陵,西拒劉備,北抗曹軍,基本實現了呂蒙的設想。
其實在呂蒙計劃偷襲關羽時,呂蒙已經屢次生病,而且病得不輕。這樣的情況關羽也很清楚,只是呂蒙駐軍陸口,和關羽駐軍多有比鄰,因此,關羽不得不在公安和江陵布重兵防御。
呂蒙為了讓關羽放松警惕,故意上表要求去建業(yè)治病,孫權大張旗鼓的同意了,這件事情被關羽獲悉以后,關羽才撤走了江陵和公安的防御,全力圍困襄樊,以至于后來江陵和公安被呂蒙偷襲,關羽竟然完全不知情。
呂蒙偷襲關羽跟他的性格分不開,還是那句話,投機成分很大。關羽鎮(zhèn)守的荊州地處魏蜀吳三國交界地,一旦發(fā)生戰(zhàn)事,牽涉面很大。因此,偷襲關羽,面臨的變數太多。而魯肅的連橫政策很穩(wěn)妥,但是卻太保守,孫權不是很喜歡。
其次是呂蒙偷襲關羽其實也是跟自己的身體較勁,呂蒙本來就有病,為了偷襲關羽,占領荊州,呂蒙拖著病軀指揮爭奪荊州之戰(zhàn),雖然最后成功擒殺了關羽,但是呂蒙也因為身體吃不消,終于病情加重,活活被累死。怨誰呢?
最后正面回答問題,呂蒙在偷襲荊州,擒殺關羽之前其實身體就一直不好,而呂蒙是個從小就喜歡投機的人,他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強拖著病軀也要奪回荊州。雖然最后擒殺關羽,奪回荊州,但是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最后累死于任上。在孫權看來,呂蒙真的算是不可多得的忠臣,怎么會下黑手呢?所以,大家就不要添亂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6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