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皇帝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幾乎很少人見過皇上,皇帝出宮時怎么證明自己的身份的?
我們都了解在古代的時候除了那些王公大臣們和皇宮里的人,幾乎是很少有人見過皇帝是什么樣子的,甚至一些偏遠省份的地方官也不了解皇帝是什么樣子。而且古代又沒有電視之類的,如果一個尋常老百姓能見皇帝一面,那么這個幾率可以說是比中彩票還低。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古代皇帝們出宮巡視的時候是怎么證明自己的身份呢?怎么才能讓別人了解自己是皇帝的?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就不算是個問題,因為古代皇帝們出巡的話那不單單是一個人出宮那么簡單,隨行隊伍說是成千上萬一點也不夸張,我們了解清代時候的康熙曾經(jīng)是六次南方巡視,這六次南方巡視是什么規(guī)模呢?其結(jié)果就是導(dǎo)致國庫空虛,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個字,但是想一想幾次巡視所花的錢居然把國家都榨干了,可見隨行隊伍之大,人員之多。這么大的票同意而且肯定也和地方打過招呼了,那么這個人不是皇上還能是誰呢?出行的派頭和氣勢就能看出來那是皇帝。
乾隆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方式,那就是微服出巡,但是微服出巡是非常危險的。并不是像電視里演的那樣你掏出令牌,換上龍袍你就是皇帝了。說不定人家還說你冒充皇帝把你抓起來呢!歷史上敢于微服私巡的皇帝那是少之又少的,基本都是大張旗鼓,氣勢十足,這樣才顯得出皇帝的身份!
一般是不能的,除非皇帝有時候微服出訪,或者是像乾隆那樣六次下江南,這樣或許還可以。
還有一種情況,是殿試,古時科舉會有殿試這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就是由在朝廷上,由皇帝出題考在場的考生。
"破釜沉舟"的事跡,千古流傳,不知為中國的歷史增添了多少壯志豪情。可是,由此而來卻能發(fā)現(xiàn),在中國歷史上,有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很多歷代起兵開創(chuàng)天下的開國皇帝,在他們剛開始造反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聲稱自己是某某皇室的后裔??墒牵@對他們爭霸天下有什么益處嗎?
皇室血統(tǒng):給自己裝點門面
這得從古代的皇位繼承制度說起了,古代皇位繼承講的是血緣傳承,而將自己標榜為皇室后裔,能夠讓自己的身份得到拔高,給自己裝點門面,能夠招攬有才之士,有利于自己的霸業(yè)。更重要的是,在古代宣傳君權(quán)神授,皇權(quán)和神權(quán)緊緊相連,如此一來,百姓將皇帝視為君父,起兵之人,將自己裝點為皇室后代,就意味著能夠得到百姓對皇室的尊崇。
一旦這個招牌打的亮,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歷史上的幾位開國帝王為例:李淵起兵之初,說自己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顯貴。此事,雖然是真的,《新唐書》記載:"涼武昭王暠七代孫也。暠生歆。"可是,當時爭霸天下的人,哪個不是世家大族出身?就連李淵最大的敵人,差點就代替李淵父子,成為新時代開創(chuàng)人的李密,也是八柱國出身!可是,李淵父子開局就拿下了洛陽,之后還追封李虎為唐國公,直接將國號和此聯(lián)系在一起,打得一手好牌。
除了李淵,其他的人也曾如此做過,最早如此做、還成功了的人,就是"位面之子"漢光武帝劉秀,他在新朝末年,起兵之時,打的就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的旗號,而這個旗號對他的爭霸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東漢王朝早期的統(tǒng)治者,也很注意對這個旗號的經(jīng)營,因為這個旗號不僅讓他們的大了百姓的擁護,還讓出擊王莽的軍事活動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復(fù)國。所以劉秀之后建立東漢時期百姓才會那么擁護,除了幾個大將謀反,百姓謀反的很少,這就是打著"劉邦旗號"的好處。
宗法關(guān)系:讓自己起兵變得名正言順
除了給自己做"廣告"外,利用前朝皇室后裔這個身份,還能夠給自己的血統(tǒng)正名,讓自己的軍事行動有復(fù)國的意味。而這和古代的皇位繼承條件有關(guān),自夏以來,中國皇室都是按照下列方式進行的:不管是父死子繼,還是兄終弟及,甚至是從宗族子弟中挑選的繼承人。條件無一例外,都要求是正統(tǒng)的皇室后裔。這樣得來的皇位,有血統(tǒng)帶來的天生名正言順。
歷史上,按照父死子繼的方式來選定繼承人的太多了,比如秦始皇去世后,就是他的兒子胡亥繼承了帝位,之后的歷朝歷代,也大多是按照此方式進行繼承人的選定,血源就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比一刀一刀得來的認可更容易。另外,歷史上的兄終弟及,也是以血統(tǒng)為主要參考標準的,宋太宗趙光義就是承襲自其兄長的皇位,在位共二十一年,同樣得到了擁護,還親征太原,滅北漢,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jù)局面。
而宗室子弟繼承皇位的人,典型的代表是明代的嘉靖皇帝。朱元璋在《皇明祖訓(xùn)》中明確規(guī)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就據(jù)此立興獻帝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為嗣,即明世宗。
只是嘉靖雖然是明面上的皇帝,但是皇權(quán)被下落到了以楊廷和為代表的文官手中,所以他才通過杖責百官的事情,贏得了對陣文官的勝利,將皇權(quán)全部攬在自己手中,以后即便是幾十年不上朝,也沒人敢對此有異議,這除了是皇權(quán)的威懾外,還因為嘉靖是正經(jīng)的皇族血脈,名正言順!
有復(fù)國之意,得到人們敬重
除了上述幾個很明顯的益處外,還因為,如果打著之前故國的旗號,很符合之前古代的價值觀。中國古代,經(jīng)歷了很多個大大小小的王朝,每每王朝更迭,總會有一些移民會致力于恢復(fù)前朝。不管是之前的南唐以唐為國號,還是南宋偏安于南方后,岳飛、辛棄疾等這樣致力于收復(fù)失地的人,甚至是再晚一些的"反清復(fù)明""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這些本質(zhì)都是為了恢復(fù)舊山河,因為中國古人仿佛對故土、舊人有一種天生的重視!
從宋代滅亡后。漢人第一次整體亡國開始,由胡人帶給我們的奴性就有了,滿清入關(guān)后更是如此。在這之前,我們漢族是沒有主奴思想的,百姓是用來愛戴的,正所謂“君輕而民重”。
上面的 黃T ,我再來回答你的問題,野蠻永遠不能戰(zhàn)勝文明,滿族曾以少勝多竊據(jù)我中華大地,但現(xiàn)在會說滿語的滿族人又有多少?為何我漢族兩度亡國,還是生生不息?文明不代表懦弱,不代表缺少武力,有很多蠻夷民族連自己的語言,文字等等都沒有,這種野蠻有什么資格很我漢族文明抗衡。滿族人打敗中國后,也不得不向我華夏文化低頭,看他們的紫荊城,雖也有滿族風格,但質(zhì)還是漢族風,他們的皇帝也學(xué)會呤詩做對,漢字依然沒有被代替。
古代皇帝靠什么了解真象?
古代皇帝,權(quán)力至高無上,大多深居皇宮,很少外出。平時,了解朝內(nèi)外國家大事,主要靠看湊折,聽早朝各部門長官的匯報。在?盛世?年代,有些皇帝也采取了多種渠道去了解真實情況。
一些王公大臣,身居要職,有時為了個人的、家族的、利益集團的利益,不能準確的反映問題的真象。這就給皇帝?拍板?,提供不了全面完整的依據(jù),很可能讓皇帝造成誤判。從而?失信于民?。大多數(shù)皇帝也是想?取信于民?,?光明正大?的處理朝內(nèi)、外要事,而更好的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
從史書載,皇帝了解真象的途徑主要有一下幾條:
(一)公開巡游。嗚鑼開道,帶各有關(guān)大臣、大內(nèi)高手、貼身保鏢,到各地去公開視察,這一形式,難免有?走馬觀花?現(xiàn)象,但也給各地?攔驕喊怨?提供了便利,皇帝也可了解到當?shù)卣鎸嵡闆r,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同時也對各地一些?為非作呆?、?作奸犯科?的地方官員和惡霸一震懾。
(二)設(shè)立巡查機構(gòu)。朝庭內(nèi)設(shè)?東廠、西廠、錦衣衛(wèi)?等機構(gòu)?;ゲ浑`屬,互相制衡。全面掌控朝庭官員上下動向,以及各地重大事情。同時皇帝還委任?刺史?這一職務(wù),拿著皇帝圣詣,到各地明察暗訪,把了解到的情況再向皇帝匯報。
(三)各地定期或不定期匯報制度。各地?縣級?以上地方的官員,以及欽差大臣也有按時匯報各地情況的制度。如遇國內(nèi)外特殊、突發(fā)等情況也可隨時通過?驛站?快馬加鞭,快速上報朝庭。
(四)微服私訪。在?兵荒馬亂?年代是不會的,因為皇帝的命太值錢了。這種情況是在?太平盛世?的條件下,皇帝有時想到各地?散散心?,了解地方?風土人情?和各地情況。哪時,各地方,反正也沒有幾個人認得皇帝是長的什么模樣。哪象今天,一個縣官他就得天天在電視露露其?光輝形象?,被當?shù)厝藗兌际熘?/p>
(五)密湊制度?;实鄢藦膹墓_的地方匯報,例行的早朝上獲得信息外,還實行?密報?制度,從而獲得不公開的?秘密?信息。
在歷史上,不論皇帝采取了多少途徑了解真實民情,制定多少制度,但仍然有一些膽大妄為者,欺上瞞下,犯下欺君之罪的大有人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7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