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師隰,即秦獻公,秦靈公之子,戰(zhàn)國時期秦國第二十四任君主,在位約23年,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后在秦國進行廢止人殉、編制戶籍、推廣縣制等改革,并且數(shù)次發(fā)動收復河西失地的戰(zhàn)爭。他為了終止秦國繼續(xù)淪落的腳步,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公元前362年,秦獻公逝世。
人物生平
流亡魏國
秦獻公嬴師隰,嬴姓,名師隰(又名連),是秦靈公嬴肅之子。公元前415年(秦靈公十三年),秦靈公嬴肅去世,嬴肅的叔父、公子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嬴悼子。時年十歲的公子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東邊的鄰國魏國,開始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魏國當時是中原各國中的超級強國。魏文侯重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推行中央集權,以法治國,國力強盛,奠定此后魏國長達百年的霸業(yè)。而此時的秦國國力疲弱,政權不穩(wěn),國君的廢立經常是由幾個庶長做主。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三十八年),吳起連連擊敗秦軍,完全奪取秦國早在秦穆公嬴任好時期占有的河西之地(在今陜西境內,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大片土地)。此時的秦國只占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魏國咄咄逼人的攻勢面前,秦國幾有滅亡的危險。
秦國的困頓低落與魏國的蓬勃發(fā)展形成鮮明的對比,極大地刺激在魏國流亡的公子嬴師隰。想到秦國的衰敗和自己的遭遇,公子嬴師隰產生奪回君位、實行新政變法圖強的強烈愿望。由于公子嬴師隰曾經是被立為太子的秦國廢君,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因而魏國給公子嬴師隰的待遇很優(yōu)厚。公子嬴師隰一方面研究學習魏國的強國經驗,一方面密切注視秦國國內的局勢。
回國奪位
公元前400年(秦簡公十六年),秦簡公嬴悼子去世,其子秦后惠公嬴仁即位。
公元前387年(秦后惠公十三年),秦后惠公嬴仁去世,其子秦出公嬴昌即位。秦出公嬴昌即位時年僅兩歲,故由其母主持朝政。由于秦出公嬴昌的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與秦國的公室成員產生矛盾,秦國的內政很緊張。秦出公嬴昌母親為了籠絡人心,賞賜過多,使秦國的國庫空虛,不得不加重稅率以增加國庫收入,引起地主和自耕農的強烈不滿。
公元前386年(秦出公元年),魏武侯決定幫助公子嬴師隰奪取政權,建立一個親魏政權。公子嬴師隰雖然有強烈的歸國執(zhí)政愿望,但他知道,秦國與魏國是死敵,如果是魏國送他回去,必然要受到魏國的制約,而對秦國不利。公子嬴師隰不愿做有損于秦國利益的事。公子嬴師隰謝絕魏國的護送。
公子嬴師隰讓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lián)系與秦出公嬴昌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布公子嬴師隰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用金銀珠寶交接豪杰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秦國人對當年公子嬴師隰君位遭叔祖秦簡公嬴悼子奪走的遭遇都很同情。秦簡公嬴悼子在位期間,秦國朝政腐敗,國力羸弱,丟掉河西之地,秦人對秦簡公嬴悼子都很有怨言。
秦簡公嬴悼子之子秦后惠公嬴仁在位期間,秦國沒有什么作為,只能自保。秦后惠公嬴仁死后,兩歲的兒子秦出公嬴昌即位,秦國更是進入到秦出公嬴昌母親執(zhí)政的混亂局面。秦人對秦國的這種危險狀況都很擔憂,希望秦國能夠出現(xiàn)一位有作為的君主,帶領大家走出困境,重現(xiàn)當年秦穆公嬴任好時的強盛。秦國許多大臣不滿秦出公嬴昌母親重用本家親屬的做法,愿意配合公子嬴師隰推翻秦出公嬴昌母親的統(tǒng)治。秦國的自耕農和地主在聽說公子嬴師隰要回國實行新政后,都盼著公子嬴師隰的早日歸來。
在籌劃一年后,公子嬴師隰覺得時機成熟,便準備動身。在與魏武侯辭別時,公子嬴師隰與魏武侯盟誓,公子嬴師隰感謝三十年來魏國對自己的盛情款待,如果公子嬴師隰成功地奪回君位,秦國保證在魏武侯在世之時不與魏國為敵。這個誓言讓魏武侯很不舒服。
公元前385年(秦出公二年),秦國庶長改在河西迎立公子嬴師隰為君,是為秦獻公嬴師隰。[1]秦出公母親得知后,命令軍隊前去消滅秦獻公嬴師隰一伙。這支軍隊的將領早已被秦獻公嬴師隰收買,在路上說服手下人,前去迎接秦獻公嬴師隰。沿途聞訊而來迎接秦獻公嬴師隰的秦國百姓很多,秦獻公嬴師隰在這些人的簇擁下進入秦國的都城雍城(今陜西省寶雞市),殺死秦出公嬴昌和他的母親,奪回君位。
政治改革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元年),秦獻公嬴師隰廢除自秦武公嬴說起秦國實行三百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公元前383年(秦獻公二年),秦獻公嬴師隰將都城從位于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地的櫟陽(今陜西省西安市)。秦獻公嬴師隰遷都一方面是向國人表明他要奪回河西之地重振秦國國威的決心,另一方面是要擺脫奴隸主聚集的舊都雍城的束縛。
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六年),秦獻公嬴師隰把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qū)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派官吏代表自己進行管理。秦獻公嬴師隰的力量得到很大的加強。
公元前378年(秦獻公七年),秦國初行為市,開始對工商業(yè)進行規(guī)范管理,抽取營業(yè)稅。初行為市與初租禾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的經濟實力倍增。
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十年),秦獻公嬴師隰為戶籍相伍,把五戶人家編為一伍,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閑時進行軍事訓練。如果有人犯法,實行連坐。因而人人自危,互相監(jiān)督,秦國的社會治安明顯好轉。
秦獻公嬴師隰取得政權后,就埋頭改革、勵精圖治,不參與其它國家之間的爭斗,秦國的國力漸強,人口也增加不少,軍隊的軍事素質有很大的提高,秦人對恢復秦穆公嬴任好時的榮耀也越來越強烈。對于秦獻公嬴師隰的一系列改革,秦國的地主十分支持,而奴隸主卻越來越有意見。奴隸主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國君的封賞,地主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開墾荒地和購買。
秦獻公嬴師隰的政策無疑是支持地主經濟,而秦獻公嬴師隰本人很少將土地賞給貴族。秦國的奴隸主們受到很大的抑制,其中一部分人轉化為地主,采取地主經濟的生產方式,秦獻公嬴師隰對這些人的做法很支持。但畢竟秦國的奴隸主勢力是一個傳統(tǒng)勢力,尤其是在秦人早期活動的中心,秦國的西部,依然很強大。奴隸主控制的西部與地主控制的東部的矛盾越來越大。這主要是因為秦國的土地數(shù)量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而使他們對現(xiàn)有土地進行爭奪。當然,還有對權力的爭奪。
盡管對于土地和莊園的經營,奴隸主明顯不如地主在行,但他們對土地的渴望卻是同樣強烈的。秦獻公嬴師隰決定用戰(zhàn)爭來轉移緊張的國內矛盾,搶奪鄰國的土地來緩解國內對土地的強烈需求。秦人對與中原的交流有著強烈的愿望,這也是秦獻公嬴師隰一直就有的夢想。
對外爭戰(zhàn)
公元前366年(秦獻公十九年),秦獻公嬴師隰見韓、魏兩國威脅周天子,便決定以此為借口,起兵勤王。秦軍在洛陽打敗韓、魏兩軍,得到周天子的贊賞,秦國的國際地位明顯提高,秦人仿佛看到往昔的榮耀,國內的注意力轉向外戰(zhàn)。秦國開始參與中原的事務。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二十一年),秦獻公嬴師隰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取秦國的故土河西之地,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到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斬首六萬人,取得秦國前所未有的大勝利。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國內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緩解。周天子向秦獻公嬴師隰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嬴師隰被賜予與秦穆公嬴任好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二十三年),秦軍在少梁(今陜西韓城西南)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取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嬴師隰不薄,秦獻公趙師隰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獻公嬴師隰死于少梁之戰(zhàn)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61年(秦獻公二十四年);而按《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秦獻公嬴師隰死于少梁之戰(zhàn)同年,死因無記載,享年62歲。秦獻公嬴師隰死后,其子秦孝公嬴渠梁繼位。
1、秦國君主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秦國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國自秦非子開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2、秦國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國,至滅亡時,王三十三代
3、秦非子 前891年~前858年 在位34年
4、秦侯 前857年-前848年 在位10年
5、秦公伯 前847年~前845年 在位3年
6、秦 仲 前844年~前822年 在位23年
7、秦莊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8、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9、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10、秦靜公(又作竫公,是中國春秋時代秦國人,為秦文公之長子,立為秦公爵位繼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時去逝,賜謚號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長子贏立(秦憲公)為秦公爵位繼承人)
11、秦憲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12、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13、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14、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15、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16、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17、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18、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19、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20、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21、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22、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23、秦夷公(是中國春秋時代秦國人,秦哀公之子,被立為秦公爵位繼承人。《史記》稱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為秦國的正式君主。)
24、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25、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26、秦厲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27、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28、秦懷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29、秦靈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30、秦簡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31、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32、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33、秦獻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34、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35、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36、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37、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38、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39、秦莊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40、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10年 在位37年
41、前221年嬴政統(tǒng)一全國,國號仍用秦,自稱始皇帝。
42、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時間前209年~前207年),稱秦二世皇帝。
43、嬴子嬰 ?年~前206年,在位47天。
開創(chuàng)帝制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滅六國后,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yè),乃稱皇帝。并繼續(xù)執(zhí)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專制,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
秦帝國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維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變“王有”為“國有”。秦始皇于前216年命令全國農民自報占有田地的實際數(shù)額,以便征收賦稅。又實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軍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
度同制
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很不一致。秦統(tǒng)一后,規(guī)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黃金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為鎰)為單位;銅錢稱下幣,統(tǒng)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改幣制
秦始皇采取了兩種統(tǒng)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tǒng)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制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二是統(tǒng)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
改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并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
促進民族交流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前,注意到對西南、東南和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從而加強了以華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統(tǒng)一國家的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
在統(tǒng)一以后,就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置吏,使之成為秦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加強中原和西南地區(qū)的聯(lián)系,曾由常頞主持開辟一條五尺寬的棧道,貫通南北。
巡游求仙
秦始皇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連續(xù)到東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邊等地巡游,所到之處,無不刻石頌其功德。
到了后期,秦始皇迷戀長生不死之術,篤信命數(shù)。又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藥”,服后便可“長生不老”。秦始皇想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有些怪迂茍合之徒,如盧生、韓終、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
焚書坑儒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又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等仙人蹤跡,后來又使韓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對于秦始皇這種行為,也有儒生表示勸諫的,博士齊人淳于越建議始皇仍實行分封宗室子弟為諸侯的政策,始皇交給臣下討論。
丞相李斯反對。李斯的奏議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禁書,規(guī)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保存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愿學法令,則以吏為師。
擴展資料:
盡管秦朝僅僅延續(xù)了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tǒng)治模式卻一直延續(xù)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余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世界歷史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龐大帝國的帝王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卻無法同秦始皇相比。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并論。大體說來,羅馬帝國與秦統(tǒng)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比羅馬帝國統(tǒng)治時間短,愷撒死后,帝國分崩離析。
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獨具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杰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8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