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李承乾謀反是唐太宗教育皇子重大失敗的體現(xiàn),當然不止唐太宗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趙武靈王、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康熙帝等這樣英明神武的君主在選擇皇儲時依然會十分頭痛。
康熙處理的還算不錯,九子奪嫡的情況下尚未發(fā)生流血政變,而且也選了一位比較優(yōu)秀的皇帝;趙武靈王應該是最死的最慘的英明君主,被兒子活活餓死在自己修建的陵寢中。
本文主要講講唐太宗的兒子李承乾已經(jīng)是皇太子了,為何還會舉兵謀反。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關(guān)于他上位時發(fā)動的玄武門之變,大家是有所了解的,由于其上位的艱難性,因此也十分看重皇子的培養(yǎng)。
唐朝嫡庶觀念很嚴重,唐太宗一共14個皇子,其中為長孫皇后所生的三個兒子最為唐太宗所重視,他們分別為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
唐太宗早期對李承乾是很看重的,在他繼承皇位的同時就立李承乾為皇太子。
在李承乾的太子時代早期,他的人生還是挺順利的,因為有長孫皇后的照看,聰明伶俐的李承乾還是很受太宗皇帝喜愛的,史載其“性聰敏, 太宗甚愛之”。在李承乾八歲的時候,唐太宗就任命剛剛卸職的丞相蕭瑀為太子少師,后來更是用著名大臣李綱為師。
唐太宗這樣為李承乾找老師大概是受了自己當初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影響,一直有一種說法李建成之所以在玄武門之變中失敗,是因為李建成沒有聽從魏征的建議。李綱之后是唐朝著名的史學家李百藥。這些優(yōu)秀的老師為太子李承乾提供了良好的教育。
在此期間,唐太宗對李承乾十分看重,貞觀五年的時候,李承乾生病,唐太宗就請道士為李承乾祈福,后來又允許剃度三千和尚出家,要知道唐太宗并不是一個迷信宗教的人;貞觀七年的時候,李承乾再次生病,唐太宗就請了天竺高僧來給太子祈福。為了李承乾健康狀況,太宗不惜以此種方式來祈福。
唐太宗在出巡的時候,都是讓李承乾留在京城監(jiān)國,可以說對李承乾是相當重視了。
這種狀況在貞觀十年的時候發(fā)生了改變,長孫皇后去世,李承乾失去了重要的庇護。
盡管貞觀十二年的時候,李承乾生下嫡長孫,唐太宗很高興,下令天下囚徒都降罪一等,五品以上官員加官一等,但是關(guān)于李承乾的負面消息越來越多。
前期主要是李承乾貪玩,沒有節(jié)制,諸如“騎射畋游, 酣歌戲玩” , “私幸太常樂童稱心, 與同臥起”等,甚至模仿突厥的生活方式“布陳大呼交戰(zhàn), 擊刺流血, 以為娛樂” 。尤其是“私幸樂童”這種在古代看起來大逆不道的斷背情,更是不為當時的社會所能容忍。
唐太宗安排的老師,也不是采取引導的方式進行規(guī)勸,大部分都是斥責似的進諫,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批評,誰也受不了啊,致使李承乾不止對這類的進諫產(chǎn)生免疫,逼得李承乾有干掉老師的打算。
在長孫皇后去世后,李承乾的種種作為,導致唐太宗對李承乾逐漸不滿。
李承乾會有這樣的作為,估計跟他坡腳有一定關(guān)系,在古代的時候,如果作為一名皇帝他如果是殘疾的話,那是十分有傷大雅的事情。
縱橫在這里講一下明朝萬歷皇帝的事情,萬歷皇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懶惰的皇帝,因為在他執(zhí)政期間竟然長達二十多年沒有上朝,很多抨擊明朝的人經(jīng)常拿這個說事,認為萬歷是一個沉迷女色的人,其實萬歷早年也是一個很勤奮的皇帝,關(guān)于為什么后來不上朝,眾說紛紜。直到建國后,考古學家打開了萬歷皇帝的陵墓,才發(fā)現(xiàn)萬歷皇帝的兩條腿的骨頭不一樣長,右腿有一些彎曲,由此可見,萬歷皇帝應該是個行走不方便。
在這個時候,唐太宗十分寵幸魏王李泰,讓李泰產(chǎn)生了奪嫡念頭,李承乾看在眼里,自然是傷在心里,認為唐太宗有換太子的打算。唐太宗對李泰的寵愛導致當時的大臣都有點看不下去了,甚至向太宗進諫“有逾于皇太子”。
當這些東西都疊加在一塊施加在嬌生慣養(yǎng)的李承乾身上時,李承乾未能頂住壓力,最終選擇了自暴自棄,被侯君集和李元昌所利用,最終走上了逼宮謀反的路。
對于李承乾的謀反行為,大概唐太宗后來也感覺出來并非全是李承乾的問題,最后唐太宗把參與謀反的人全部誅殺,李承乾卻只是被貶為庶人,盡管很失望,然而還是下不去手。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李承乾身為太子依然造反,很大程度上跟李承乾的教育失敗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唐朝的皇子教育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為失敗的,這種為了權(quán)力發(fā)生宮廷政變的事件,李承乾不是第一個,也絕對不是最后一個。
李泰的聲望升高,讓李承乾感到了威脅。李承乾是個有福氣的孩子,身為長子,又是長孫皇后所出,正是一個嫡長子,因為對長孫皇后的懷念,李世民對這個兒子也是寵愛有加。李承乾不負眾望,很小的時候就表現(xiàn)了他的聰明才智,令所有人都喜愛不已,李世民尤為高興,親自為兒子選了幾位老師,又讓他直接參與到國家大事中,毫無避嫌之意。所以說,李承乾就是妥妥的官二代,只要他好好當太子,天下就是他的。
但是李承乾有一點玻璃心,主要表現(xiàn)在他腿瘸了以后。李承乾有腿疾,這讓他有點自卑,所以迫切地需要父皇的肯定。但是這時候他的弟弟李泰崛起了,李泰很有文采,門下集結(jié)了很多有本事的人,李世民也是個注重文治的人,所以對李泰很賞識。李泰毫不掩飾對太子之位的渴望,這讓李承乾很擔憂,有弟弟珠玉在前,自己一個殘疾人,恐怕會失去在父皇心里的地位。
李承乾有個樂童,叫稱心,很得李承乾的心,李承乾自腳瘸以后,就日日和稱心在一起。李世民知道以后,很生氣,李承乾死活不改,李世民二話不說就殺了稱心。稱心一死,李承乾就坐不住了,對李世民的怒氣就忍不住了,言語之間頗有不滿。
李世民是個喜歡聽別人諫言的人,就是喜歡別人罵自己。李承乾的老師就是李世民選出來的,但是李承乾不喜歡被人罵自己啊。日久天長的,李承乾的心里就變態(tài)了,他想,與其等父皇把皇位送給李泰,還不如我自己搶皇位來得痛快,于是他就聯(lián)系親信,起兵謀反了。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本身有足疾,加上叛逆后他開始與李世民有了隔閡,而李泰的崛起讓他感到了危機,二是被圍在周圍想要利用他來獲得更多權(quán)勢的大臣給蠱惑了。
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后就立了年僅8歲的李承乾為太子,當時李承乾也備受李世民喜歡,并逐漸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的政治能力,從公元632年開始在李世民外出巡幸時就由李承乾監(jiān)國,并且為了李承乾多次大赦天下,可見對李承乾的喜歡和培養(yǎng)他接班的決心,然而逐漸的李承乾因為受不了李世民給他派來的輔臣的說教,開始叛逆起來,與李世民產(chǎn)生了隔閡。李世民開始對李泰寵愛,特別是李泰《括地志》完稿后更是大肆封賞。
看到李泰越來越受李世民喜歡,并且李泰也確實有了入主東宮的想法,感到自己受到威脅的李承乾開始動起了歪腦筋,想要派人去把李泰給暗殺了,但這事沒有成功;又害怕因為暗殺的事敗露,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和漢王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勾結(jié), 計劃造反逼宮。最終落得被貶為庶人的下場。所以整個叛變李泰是個非??傄脑?。
再來看看和李承乾一起造反的侯君集,功勛卓著,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但因為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因此開始對李世民怨恨。在643年張亮被派往洛陽做都督的時候就有勸說張亮謀反的舉動。李承乾知道他對李世民有怨恨,所以多次讓在東宮任職的其女婿將他引進東宮商議,而侯君集也認為自己可以在李承乾身上找回自己的不公平待遇,所以也就大力勸說李承乾謀反。他也就成了李承乾謀反不可或缺的一個動力。
唐代初期之時,通過玄武門政變,李世民親手殺了自己身為太子的兄長李建成,然后逼宮李淵退位,隨即李世民登基成為唐太宗。雖然李世民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百姓們安居樂業(yè),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景象,但是家家都有難念的經(jīng),作為唐太宗李世民嫡長子,年僅8歲的李承乾就早早被立為太子了,李承乾為何還要冒著大不敬風險去造反呢?難道李家人都有這種癖好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奧秘所在。
李承乾曾非常想當突厥人,對自己漢人的身份不以為然。喜歡學說突厥語,穿突厥服飾。挑選身邊容貌像突厥人的奴仆,讓他們扎辮子,穿上羊皮衣放羊。制作五個榔頭的旗幟和突闕人住的穹廬,然后自己住在其中,殺羊烹煮。學突厥人用配刀割羊肉吃,對身邊人說:“我試著假裝可汗死了,你們眾人模仿他們的喪禮?!庇谑茄b死臥在地上,眾人便圍著他嚎啕大哭,用刀劃臉,表示哀悼。承亁過了很久突然坐起說:“我一旦擁有天下,當親自率領數(shù)萬騎兵狩獵于京城西面,然后解開頭發(fā)做突厥人?!?br>
李承乾當時遇到的問題就是,唐太宗也和漢武帝一樣,英明神武,雖然他還沒有像漢武帝晚年一樣搞封建迷信活動,但是因為李承乾性情大變,漸漸失寵,而魏王李泰又千方百計博取唐太宗的歡心,導致唐太宗有意廢黜李承乾,改立魏王李泰為太子。
太宗對李承乾的教育方式大多以批評為主,對他的成績卻多有忽略,甚至給他選拔的輔臣也都是敢于"犯言直諫"型的,太宗為了鼓勵他們勸諫,對于勸諫的大臣也都是有諫必賞,長期得不到肯定,對于李承乾的心理影響可想而知,以致他的行為越加乖戾,到后來對于敢于提出尖銳意見的功臣,"往往遣人陰圖害之"。
李承乾感到自己位置不保,就想到了效仿父皇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控制皇宮,迫使唐太宗提前退位,禪位給自己,他自己也能夠提前登上帝位。但結(jié)果是李承乾準備不足,還沒起事就被鎮(zhèn)壓下去了,將承乾廢掉,并流放外地。
從一個模范太子變成了行為怪癖的謀反者,父子倆的原因是分不開的,李世民對其過于的苛刻,導致李承乾對自己不自信;李承乾也生性多疑,大逆不道最終走向了滅亡都是咎由自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