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代表,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下面對百科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植物之中的百花,生來就是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頌揚,并以花卉草木入詩文言志,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文學(xué)的起點《詩經(jīng)》。此后,不同時代的人各有偏好,比如先秦時代的人們鐘情香草,晉人愛菊,“唐人尚牡丹,宋人偏梅花”,不同的歷史背景和人文情懷下,古人的審美取向和變遷可見一斑。
宋代的文人對梅花尤為偏愛,但凡在文學(xué)上有些造詣的名家,幾乎人人都詠過梅花,比如我們熟悉的:林逋、晏殊、蘇軾、陸游、李清照等。
宋代的人們似乎有著獨特的梅花情節(jié),幾乎是人人愛梅、賞梅,尤其是南宋之后,畫梅、詠梅更是蔚然成風(fēng),宋人除了關(guān)注梅花本身的形色芳香外,更重視的是梅花所代表的孤傲質(zhì)潔、清高自持。
宋代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和兩宋的政治狀況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宋代是一個時局震蕩不安的朝代,縱使經(jīng)濟、文化繁榮發(fā)展,但長年來內(nèi)有黨爭,外有強敵持續(xù)騷擾入侵,尤其是靖康之恥后,更是江河日下,風(fēng)雨飄搖。
正直的文人滿心憂慮卻又無力改變,只好借孤傲自潔的梅花尋求精神上的出路,故而常以梅花為知己,求得一時之坦然。
李清照作為北宋末、南宋初的女詞人,她的一生經(jīng)歷坎坷,尤其是在宋室南渡之后,她又經(jīng)歷了與丈夫趙明誠的分別與天人永隔后,自己在南方顛簸漂離,境遇孤苦,幾乎嘗遍了人間的不幸。
山河破碎讓她愁,他鄉(xiāng)為客讓她惱,夫死家亡、自己在南方顛簸漂離的憂痛,使李清照在晚年寫出了一首賞梅詞,也是她對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帶有總結(jié)性的追憶之作。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
《清平樂》全詞寥寥不足五十個字,卻出現(xiàn)了三處“梅花”的字眼,這不能不叫人感到李清照對梅花的喜愛,簡直是到了不吝筆墨的地步。
但是,我們仔細(xì)閱讀,就能發(fā)現(xiàn),雖然詞里有三處梅花,但卻是三種梅花有三種不同的滋味,可謂是三重生活三重天地。
李清照的命運實際上是和大宋王朝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的,她年輕的時候,北宋社會安定,她又出生于書香門第,在和趙明誠完婚后,琴瑟和弦,生活很幸福。
李清照到中年的時候,金兵南下,中原淪陷,生活開始顛簸流離,到老年的時候,嘗盡人間不幸后,有感而發(fā)出這首詞。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崩钋逭找簧枷矏勖坊ǎ贻p時的她每逢雪落定要踏雪尋梅,既是風(fēng)雅又是少年天性。我們似乎能看到,一個天真的少女站在白雪中的一顆紅梅樹下,巧笑倩兮,顧盼生輝,真不知醉的是人還是花。
“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贝侥觊L時,過了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歲,心事漸多,少了昔日單純快樂的心境,賞梅的興趣也淡了,只有在無意間才把玩下,或許是因為人或事,竟讓自己不覺得流下滿身的眼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李清照今已在遠離中原的天涯海角,丈夫去世后,自己飄零淪落,已經(jīng)兩鬢生出了白發(fā),此時哪里還會有心情去尋梅呢?
“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結(jié)尾一句,既寫風(fēng)勢又隱含國運。本已沒有心情賞梅,而寒風(fēng)又將至,一夜摧殘后,梅花就會敗落,縱使還有賞花的心情,也是無處再尋花蹤。聯(lián)想到衰落的國家,和自己顛簸的命運,這又是豈能輕易改變?
李清照借自己不同時期的賞梅感受寫出了個人的心路歷程:年少時的快樂無憂,中年時的惆悵徘徊,老年時的孤寂凄涼。這就是李清照一生的寫照,又是北宋末南宋初的社會寫照。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詞人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的人世變化,不再有以往欣賞梅花的情緒。詞人對梅花、桂花、菊花等品格高潔的花都很喜愛,所以詞中回憶以前是年年雪里,賞梅飲酒,那時候國家安寧,家庭幸福,賞花填詞,飲酒品茶是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如今看到梅花卻沒有了往時的好心情,反倒勾起了傷心,滿衣清淚?,F(xiàn)在國家被侵略,丈夫亡逝,自己也老了,所以更無心看梅花。
李清照三個時期經(jīng)歷:1、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于汴京,優(yōu)雅的生活環(huán)境。2、已嫁人的中期:在李清照剛結(jié)婚的時候,只要和趙明誠在一起,做什么都是幸福的。3、南渡漂泊的后期:在李清照晚年之時,國家遭遇了重大的變故,此時的她徹底失去了賞梅的閑情逸致,家庭和國家的災(zāi)難在她的腦海中交織,就連白發(fā)都出來了。
1、待在深閨的前期作品: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
李清照 (宋)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2、已嫁人的中期: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3、凄涼苦痛的夕陽歲月作品:
聲聲慢
李清照 (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最喜愛的是梅花,她的詞里面出現(xiàn)最多的花也是梅花。她贊美梅花,也常借梅花來嘆息人生遭際之多舛。舉數(shù)首為例吧。
①《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對梅花的由衷贊美: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dāng)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上片正面描寫初放的寒梅。“瓊枝”指的是覆雪懸冰的梅樹枝。有初綻的的寒梅點綴,枝條顯得明亮潤澤?!蔼q抱琵琶半遮面”,用美女形容將開未開之梅的輕盈嬌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潔冰清,明艷出群。這里,作者寫的是梅花,還是賞花人?
下片是側(cè)面的烘托。梅花宜在月下觀賞,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瓏透剔,使暗香浮動,疏影橫斜。值此良宵,且備金樽、綠蟻,哪怕喝醉也無妨,因為“此花不與群花比”啊。銀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綠的酒,晶瑩的梅,真是一幅如夢如幻空靈優(yōu)美的圖畫……
②那首《玉樓春·紅梅》最得梅花神韻: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zé)o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fēng)不起?!?br> 由探梅、見梅而贊梅,至惜梅,為梅的命運而憂慮。面對蘊香欲放的紅梅,作者卻那么“憔悴”,以至“悶損闌干愁不倚”,預(yù)感到“未必明朝風(fēng)不起”。因為在她的經(jīng)歷中,遇到過太多的不測風(fēng)云,她的命運和當(dāng)時的世祚一樣,亂亡相繼,不堪禁受。
③寫于南渡之后的《孤雁兒》,其孤苦,其凄涼,其絕望,撼人心扉: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fēng)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br> 這是懷念亡夫之作。作者一改前幾篇直接詠梅之法,而是將梅花點染于上下闕之間,著力描寫的是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與凄涼悲絕的心情。
與丈夫趙明誠兩人志同道合,談詩論畫,鑒賞金石,更使她擁有了一個任情徜徉的精神世界。文學(xué)史上記載過夫妻二人飲酒斗詩、相互唱和、“賭書潑茶”的趣事。丈夫亡故之后,她的心便搖搖晃晃沒有方向,失魂落魄地看不到未來,她的淚不自覺地落下,淌在風(fēng)雨中,淌在簫聲中,淌在無人可寄的一枝梅花中。她只能幽幽地問“腸斷與誰同倚”,只能喃喃地訴說“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br> ④李清照另一首賞梅的詞《清平樂·年年雪里》,則帶有生平總結(jié)的性質(zhì):
在這里,作者借不同時期的賞梅感愛寫出了詞人個人的心路歷程:少年的歡樂,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淪落,在詞中都約略可見。詞意含蓄蘊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賞梅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亡國之憂,真切感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2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