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淵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玄武門之變后,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李淵的下場到底如何?
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門發(fā)動兵變,殺死了身為太子的兄長李建成和他的弟弟李元吉,在這之后更是逼著他的父親,也就是唐高祖李淵退位,自己則登上了這大唐王朝皇帝的寶座,成為了唐太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在這次兵變后李世民順利登基稱帝,而李淵也不得不退位當(dāng)上了太上皇,那在自己的兒子強行奪走皇位后,當(dāng)上太上皇的李淵最后的結(jié)局是怎樣的呢?他與李世民的關(guān)系以及他晚年的生活又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大唐王朝第一位皇帝退位后的故事。
01被逼宮退位,成為太上皇
其實玄武門之變的爆發(fā)有一部分原因是和李淵掛鉤的,首先李世民雖然不是他的嫡長子,但是在征討天下,建立唐代的過程中,李世民立下了汗馬功勞,基本上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他都參加過,可以說唐代的天下大半是他親手打下來的。
可眼看著唐代建立的太子卻成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自己的這個兄長雖說也沒少參加征戰(zhàn),可在總體上來說他的功勛肯定是沒有李世民多的,所以到最后讓他當(dāng)太子接管唐代未來的天下,李世民怎么可能心甘情愿?
在這之后唐代建立,李淵也登基稱帝成為了唐高祖,可此時的李淵已經(jīng)年近花甲之年,這也就意味著他當(dāng)皇帝的日子不會太久,而按著傳統(tǒng)的嫡長子繼承制,兄長李建成肯定是第一順位繼承人,為了避免這一結(jié)局的出現(xiàn),李世民也開始和李建成明爭暗斗爭奪皇位。
作為他們父親的李淵自然也是知曉這一情況,不過他并未出手阻攔,或許他也感覺自己對李世民有所虧欠,也覺得他能力比較突出,更符合成為太子接管未來的唐代,亦或許此時的他,已經(jīng)沒有足夠強大的勢力支持他去阻止兩個皇子之間的爭斗,所以這也就造成了后來玄武門之變的發(fā)生。
在這場兵變發(fā)生后,李淵被李世民逼宮不得不退下皇位,其實就算李世民不逼他,李淵看到李世民連自己的兄長和弟弟都殘忍地殺害,甚至連他們兒子也未曾放過,這肯定會讓他心生懼怕,自然也就識時務(wù)的將皇位主動讓出來,畢竟此時的李世民已經(jīng)被權(quán)勢所蒙蔽雙眼,再加上朝中的文武百官也大多數(shù)都偏向他,大勢所趨下李淵也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
在這之后,李世民很快取得了唐代的全部政權(quán),李淵也就此成為太上皇生活在太極宮中,此時的他也就只有太上皇這個名號,手中沒有任何的權(quán)利,只能過上養(yǎng)老的生活,而這時的李源也已經(jīng)到了花甲之年,在這個年紀交出皇位,享享清福,想來也是不錯的。
02從太極宮輾轉(zhuǎn)到大安宮
成為太上皇的李淵最初是繼續(xù)生活在皇帝應(yīng)該住太極宮內(nèi),李世民對于這樣的安排也是保持默認的態(tài)度,畢竟怎么說李淵也是他的父親,他奪取皇位的方式也不光彩,也就沒有什么理由再去和自己的父親爭奪一個住所,要是真這么做的話很可能引起朝中官員的議論,對自己樹立帝王的尊嚴和形象極為不利。
所以說在最初的幾年時間中,李淵依舊生活在太極宮中,身邊的妃子和婢女也是繼續(xù)陪伴著她,別看此時的李淵手中沒有任何實權(quán),可生活過的還算是不錯,每天不需要去擔(dān)心什么國家大事,僅僅只是頤養(yǎng)天年,這樣的生活相信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
可這樣的好日子也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因為太極宮終究是皇上所居住的地方,李世民不可能讓李淵一直住在這里,而自己一直住偏殿,這樣做不符合皇家的禮儀制度,也無疑是對自己的皇帝身份充滿了不自信,于是等到李世民將皇位坐穩(wěn)也就開始想方設(shè)法將自己的父親挪出太極宮,讓他去住別的宮殿,自己也該享受這皇帝才擁有的住所。
可是該用什么理由好呢?總不能平白無故就把自己的父親挪出太極宮啊!正當(dāng)李世民一籌莫展時,一名叫李百藥的官員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于是便上書說太極宮中所養(yǎng)的宮女太多,不僅浪費財力資源,更使宮中積郁陰氣,這將會帶來不吉利的事情。
這個說法正好為李世民編了一個完美的理由,就這樣他將李淵身旁近3000名的宮女遣散出宮,算是給李淵一個暗示,而李淵也是聰明人,了解李世民這樣的做法目的為何?于是在次年李淵將自己的東西收拾好主動搬出了太極宮,看到自己父親這樣的做法,李世民也是又驚又喜,隨即便把自己曾經(jīng)住過的秦王府也就是弘義宮改名為大安宮,設(shè)立為李淵新的住所。
03李淵晚年的生活和結(jié)局
在搬到大安宮后,李淵的生活水平呈現(xiàn)了巨大的下滑趨勢,一來是身邊的宮女大部分都被李世民遣散回家了,能伺候和陪伴他的人為數(shù)不多,其次就是身為太上皇的他對于李世民來說沒有任何的價值,自然也不可能過多的去照顧他,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身為兒子的李世民都不過去給他請安,所以說這個時候的里約日子過的是比較清苦的。
日子過得清苦也就算了,就連住的地方也因為年久失修有些破破爛爛的,對于這樣的情況很多朝中的大臣都看不下去了,所以其中有些臣子就上書給李世民,希望能夠重新翻修一下大安宮,可李世民以太上皇的意愿:“游心道素,志存清儉”為理由,拒絕了大臣的提議。
直到后來,因為一些重要的活動或是重大的儀式,身為太上皇的李淵不得不參加,這也成為了父子兩人少有的見面機會,經(jīng)過了幾次的交談和溝通父子二人僵硬的關(guān)系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兩人也已經(jīng)放下了曾經(jīng)的過往和仇怨,李世民也重新正視了自己和父親的關(guān)系,于是在后來終于選擇為其修建新的宮殿作為住所。
只惋惜,還沒等宮殿建成,李淵在次年便宣告病危,因病離世,享年70歲,就這樣結(jié)束了他十年之久的晚年生活,臨死前還不忘立下遺囑,要求自己的葬禮一切從簡,避免鋪張浪費,這也給李世民省去了很多麻煩,為國家節(jié)省了大量的開支,可見此時的李淵仍然為唐代的發(fā)展著想,確實是用心良苦。
04結(jié)語
雖然李淵在退位之后的生活并不算太好,日子過得也相對來說比較簡約,但是在總體上來看也還算是比較安穩(wěn),除了一個人生活的有些孤獨外并沒有太大的問題。
而且在那個特定的時期李淵能夠得以善終已經(jīng)算是非常不錯的了,不像其他的一些皇帝身首異處,或者是抑郁而終,對此,屏幕前的你有什么看法呢?
李世民想要當(dāng)皇帝,但總是心有余悸,總是猶猶豫豫,可隨著李建成集團的步步緊逼,李世民摸了摸自己腰間的佩劍,率領(lǐng)著自己所控制的軍隊,在太極宮的北宮門,也就是玄武門發(fā)動了搏命的一擊。成功便是萬人尊崇,失敗便是萬人唾棄,他沒有辦法,只能去奮力一擊。
玄武門事變所牽扯到的有四個人物,他們分別是李淵、李建成、李元吉以及李世民。
李世民一直以來被人們塑造成了一代明君的形象,對下不僅寬容而且大度,對上不僅尊敬而且孝順,可是此和藹時的李世民是已經(jīng)當(dāng)了皇帝的李世民,而不是秦王李世民。
政變的背景
李世民和朱棣的政變有些許相似,但過程和背景大多不一樣,我們在今天暫且先來談?wù)摱呦嗤牡胤?。朱棣和李世民的政變原因都是因為外人給的壓力太大,已經(jīng)到了不政變活不了的地步。當(dāng)時朱允炆為了防止自己的叔叔們在日后領(lǐng)兵鬧事,于是在朱元璋歸天以后,加大了對這些叔叔們削藩的力度,此時的朱棣看著自己的這些兄弟們一個接一個的被收拾,自己可能不久也會如此,再加上一些謀士的鼓勵和煽風(fēng)點火,最終朱棣鋌而走險,開始了捍衛(wèi)自己權(quán)力,以及為了遲到的皇位而廝殺的道路。無獨有偶的李世民,因為其的功績比較大,加上常年在外帶兵,所以一些太子李建文、李元吉對于李世民多少有點忌憚,所以在后來他們通過李淵對于自己的喜愛來毀壞李世民的形象,并一個勁的給李淵灌輸李世民?危險論?的思想,這便導(dǎo)致了李淵先是將李世民手下的謀士調(diào)撥給太子,后來又慢慢的想要瓦解和卸下李世民在軍中的權(quán)力,李世民作為較為精明的人物,當(dāng)然對這一切有所察覺,不過他還是舉棋不定,是反還是不反一直困擾在李世民的心頭。李世民和朱棣一樣少年帶兵,而且擁有雄才大略,最后在太子李建成的步步緊逼下,李世民最終孤注一擲,拿起了自己的配刀,調(diào)集了身邊的兵甲,將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玄武門前正法。
在處理完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李世民又趁熱打鐵,讓李淵成為太上皇讓位給自己,在得了皇位后的李世民在次年便將國號改為了貞觀,這便暗示了此時的大唐,李世民主導(dǎo)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
李世民政變后李淵的生活如何?
李淵坐上了太上皇的位置后,雖然他沒有像乾隆那樣,還能當(dāng)著現(xiàn)任皇帝的面訓(xùn)訓(xùn)政,但老年的生活過的還算是安詳。你要說李淵有失子之痛吧,但因為李淵的孩子很多,再加上其本身就是一個權(quán)術(shù)等級滿分的選手,所以對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并沒有太過的傷心,再加上后來李世民治理國家的手段還算不錯,所以李淵也就沒啥鬧心的,唯一令他感覺到委屈和掉面子的可能就是自己的皇位是被兒子趕下來的。根據(jù)歷史記載,李淵在成為太上皇后先是生活在太極宮中,在生活了幾年后,又搬去了大安宮中居住,據(jù)說李淵在退位定居在大安宮后,除了參加李世民比較重要的巡游,便沒有離開過這里。
李世民在當(dāng)上了皇帝后也算是懂事,為了讓自己父親有消暑的去處,花費巨資給自己父親李淵去蓋大明宮,這可能是出于一種兒子的愧疚,或是一種兒子對父親的孝心,可后來李淵卻在大明宮未建好前駕崩了,享年71歲,也算是善終了。
自然是過得還不錯,有吃有喝得,遠遠強于普通人。畢竟是皇帝,而且還是開國皇帝,那福利、待遇沒得說,杠杠滴!!!即使李淵提前退位,屈居二線了,但皇帝該有的,他應(yīng)有盡有,可謂享受了天倫之樂,直到終死了。
一方面,李淵作為“太上皇”,依舊居住在皇宮內(nèi)飾,一切比照當(dāng)今皇上規(guī)制。譬如,他的妃嬪通通升格,搖身一變成了太妃,簡直是太有范了,走路都拉風(fēng)。就算皇妃見了,都得尊尊敬敬,喊一聲“太妃娘娘好,太妃娘娘吉祥”之類的話。連帶著,李淵也是倍感欣慰,暗道“世民這孩子厲害啊!有眼光”。如此,倒是讓他梅開二度,喚起了“人生第二春”,越活越年輕了。據(jù)說,他老人家也沒閑著,水到渠成的寵幸了幾個妃嬪,讓她們實現(xiàn)了“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夙愿。而對于這等好事,李世民也是極為的支持,并樂于看到的。所謂,老當(dāng)益壯,羨煞旁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方面,每當(dāng)旅游的旺季,李世民都會事先通知一下李淵,看看他老人家喜歡到哪里逛。對此,李世民還會扔下朝政不管,專門跑來請示“太上皇”,以示孝道。說到這里,大家都明白李淵為什么活得那么長,且那么滋潤了吧!蓋因,世民這孩子太孝順了,懂得尊老愛幼。更重要的是,一到酷暑時節(jié),李世民也不會忘了他的父親,也就是當(dāng)今的“太上皇”。不管李淵去不去,依舊會提前說一下,讓他心里有個準備。不過,很可惜,李世民叫了好幾次,李淵都沒有去。估計,李淵也知道自己老了,去了也是給皇帝添亂吧!當(dāng)然,在剛退位的前幾年,適逢一些重大的宴會上,都會有這位“太上皇”李淵的身影。期間,更不乏有大批的臣子過來問候,李淵也是坦然接受,予以勉勵。
總而言之,李淵的“太上皇”生涯,甭提過得有多舒坦了。卻是美酒與美人,喜笑顏顏,豈不痛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3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