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李氏王朝,尤其是唐高宗李治而言,他沒能體會過隔輩親。他的孫子都很可憐,死的死,逃的逃,其中有一位叫李義珣的人,不知該說他是僥幸逃脫武則天毒手,還是該替他惋惜逝去的數(shù)十年青春。他被命運拋棄,少年時期便流落嶺南邊遠之地。為了混口飯吃,做了40年奴仆。他最后的結(jié)局是怎樣的呢?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一、命運曲折
李治的妻子武則天在毒害李家血脈上,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李治的兒女大部分都被她殺害,包括她親生的孩子也同樣難逃一死,而更令人發(fā)指的是連孫子也不放過。
李義珣父親叫李上金,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三個兒子。李治共有八個兒子,其中有四個是武則天所生。而不巧的是,李上金恰好不是,不僅不是,母親地位還比較低微,因此在兇險的宮中也沒有什么靠山。
英雄還沒有出現(xiàn),奇跡也沒有發(fā)生。勢單力薄的李上金成日擔驚受怕。按理來說,他在眾多兄弟中可以說毫無競爭力,母親地位不高,也不受寵,自己排在中間位置,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皇位怎么也算不到他頭上。
李治的八個兒子中,最早被立為太子的是老大李忠。他出生時,唐太宗還在世,那是他為數(shù)不多的幸福時光。因為是李治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唐太宗第一個孫子,唐太宗非常高興,為慶祝李忠的出生,還擺宴歡歌,遍賞群臣。
這一切在武則天入宮后發(fā)生了改變。那一年李忠剛舉行成年禮,武則天也被立為皇后。當時武則天有自己的子嗣,是李治的第五個兒子李弘。
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武則天暗示黨羽上書請奏,應(yīng)該讓嫡長子做太子。因此,李忠在被立為太子4年后,就被廢黜了。對宮中發(fā)生的一切時常感到惶恐的李忠,擔心被刺殺,有時會偽裝成女人來防備,并時常占卜,以求心安。
可惜事情傳到李治耳朵里,這使他很生氣,一怒之下將李忠貶為庶民。這還不算完,武則天仍要對他趕盡殺絕,于是聯(lián)合黨羽誣陷他謀反,太子李忠最后被賜死。
二、大難臨頭
至于李治的第二個兒子李孝,在太子李忠被賜死的同一年也去世了。有人說是因為身體不好,因病去世,也有人猜測是武則天暗地里將他除去。無論是什么原因,皇子們都心知肚明,兩位哥哥已經(jīng)死去,災(zāi)難很快就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李治的第三子和第四子分別是李上金和李素節(jié)。李上金的身份其實對武則天沒有什么威脅。反倒是老四李素節(jié),他的母親是李治曾經(jīng)的寵妃蕭淑妃,地位上也相對尊崇。不過在他母親蕭淑妃被賜死后,他最后的保護傘也沒有了。
武則天的外甥武承嗣,讓一名叫周興的官員誣告李上金和李素節(jié)謀反,這可大事不妙。在去往京城的途中,老四李素節(jié)遇到了辦喪事的,常人眼中晦氣的事,李素節(jié)卻說:能病死就很好了,還有什么可哭的呢?
還沒有進入京城,李素節(jié)就在洛陽被暗殺了。李素節(jié)一死,李上金更加惶恐,戰(zhàn)戰(zhàn)兢兢之下,最終選擇上吊自盡?,F(xiàn)在李治和其他女人生的兒子都被消滅了,接下來就是對孫子的屠殺。
李素節(jié)有13個兒子,其中9個都被殺害,只有未成年的活了下來。李上金的8個兒子中,僅活下來一個,這就是李義珣。李義珣只能盡量往遠離皇城,年幼的他開始了流亡的命運。
李義珣逃到了嶺南。嶺南地處邊遠,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廣西、廣東、海南一帶,是真正的“天涯海角”,以遠離武氏的殺害。為了謀生,曾經(jīng)的李氏皇孫只能隱姓埋名,去別人家里做奴仆干活來維持生計。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xù)了二十多年。
三、迎來轉(zhuǎn)機
公元705年,武則天去世了。幾年后,她曾經(jīng)非常疼愛的孫子登上了王位,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繼位后不久,便進行撥亂反正,為曾經(jīng)飽受磨難的叔伯兄弟們洗冤。
而此時李素節(jié)存活下來的長子李琳,已經(jīng)被過繼給武則天的二兒子李貞,次子李瓘繼承了父親李素節(jié)的爵位。只可惜李義珣流落嶺南二十余年,不能立即召回。而當他得知消息,滿心歡喜地回到皇城,卻又遭遇了人生中新一輪的打擊。
李瓘為了讓自己的親弟弟也能繼承爵位,就誣陷堂兄弟李義珣不是皇親,而李義珣早就在外漂泊多年,身無長物,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悲憤交加中,他只得回到從前的生活,這一晃又是十幾年。
命運又給了李義珣第二次機會。這件舊事又被唐玄宗的妹妹翻案了,她戳穿了李瓘的陰謀,并找到了證明李義珣身份的證據(jù)。經(jīng)過這次事件,唐玄宗對自己的兄弟之行為無比痛心,下了一道新的詔令:不許過繼繼承爵位。
這下李素節(jié)的三個兒子都丟了爵位。李瓘由于犯案,被剝奪爵位,逐出京城,李瓘的哥哥和弟弟都是過繼給別人繼承的爵位,因此也丟了繼承權(quán),這宗四十幾年的公案至此了結(jié)。
四、總結(jié)
三國時期,曹植被曹丕逼迫,七步成詩。詩中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話用來形容大部分皇室子弟,尤其是李家王朝真是再恰當不過。
當年唐太宗在玄武門之變中,射殺了自己的親兄弟,為了不讓悲劇重演,他慎之又慎。只是誰又能想到,當年的一個小小宮人,竟在自己家族中掀起了滔天巨浪?;适易訉O在那幾十年中,紛紛慘遭大規(guī)模的殺害,喪生于深宮之中。
而流竄于嶺南的李義珣,雖然過了幾十年的苦日子,所幸最終苦盡甘來,得以安度晚年。那些痛苦的歲月,也許會隨時間淡忘。只不過夜深人靜之際,想到高坐于皇位上的兄弟李隆基,也不得不感慨一句:真是同人不同命啊。
李義絢 確實 是李治的親孫子,其父澤王李上金是高宗李治第三子。那既然貴為“皇孫”,這個李義絢又是怎么淪為“奴仆”的呢? 這事兒,跟他的“外奶奶”武則天脫不了干系!
澤王李上金大約生于公元644年左右。永徽元年(650)時,李上金被“封杞王。三年,遙授益州大都督。乾封元年(666年),累轉(zhuǎn)壽州刺史。”
但就在擔任壽州刺史期間,李上金卻因“有罪免官,削封邑,仍於豐州安置”。那,李上金到底犯的是什么罪呢?
具體什么罪史書沒有講,但卻交待說與武則天有直接關(guān)系。
原來李上金被武則天“所惡”,才有了這個罪。不過,或許是由于其時高宗仍然健在,這個事也就大事化小,僅將其“罷黜”了事。
或許,有朋友好奇,李上金是怎么得罪武則天的?一個晚輩一個長輩,這是不是有點“八竿子打不著”???
說來話長!
早在唐太宗李世民病重期間(649~650),太子李治就已經(jīng)和武則天“有染”了——“見才人武氏而悅之”,然而,好景不長,李世民一死,武則天便不得不尊其“遺詔”去感業(yè)寺出家為尼,兩人就此“一別兩寬”,或以為再無“長相廝守之日”。怎料,天見憐愛,武則天竟再有進宮之日。
公元549年,李治嗣位登基,是為唐高宗,“立妃王氏為皇后”。
其時,高宗李治已育有四子:
由這四個兒子的出身情況,可知兩點:一是劉氏、鄭氏和 澤王李上金的母親楊氏 (李義絢奶奶)均身份卑微,沒有名分,跟王皇后和蕭淑妃相去甚遠;二是王皇后沒有兒子。要知道,自李治被立為太子(643年)至今已過去了六年之久,王皇后內(nèi)心的“焦慮”可想而知,另一邊,此時的蕭淑妃卻正因“有子”而“寵于上”。
是以,王皇后擔心自己地位不保,便與蕭淑妃展開“宮斗”。為此,王皇后將劉氏之子、李治長子李忠推上了太子之位,“冀其親己”。
但誰知道這個太子未來會不會被李治廢掉呢? 于是,“還不放心”的王皇后使出了“美人計”——她命人將時在感業(yè)寺出家的武則天接回了宮里。
當然,王皇后這樣做是希望借助武則天的美貌將李治從蕭淑妃那里“拉過來”。
此計果然有效!武則天進宮以后,“卑辭屈體以事后”,而且把李治迷得一愣一愣地,二人本就感情篤深,現(xiàn)在終于能可以長相廝守了。
王皇后起初還為自己的計劃沾沾自喜,但很快就發(fā)現(xiàn)“味道”不對,意識到自己是“引狼入室”了。
怎么辦?現(xiàn)在武則天把皇帝的寵幸都拿走了!于是,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王蕭二人摒棄前嫌、握手言和,組成了包括 楊氏等 一眾妃子在內(nèi)的“倒武聯(lián)盟”,一起對抗武則天。
然而,最終的結(jié)果卻是武則天勝出,其于永徽六年(655年)被新立皇后,前王皇后和蕭淑妃則被廢為庶人……
這場“宮斗”對于李上金以及其子李義絢的命運產(chǎn)生了長遠影響。 正是由于楊氏站錯了隊,導致了武則天的厭惡,進而厭惡楊氏之子李上金,這才有了李上金遭其“陷害”之事!
其實,高宗乾封年間,正是李治與武則天的“二圣臨朝”期,武則天雖然干預(yù)政事,但并沒有顯現(xiàn)出其有“稱帝”的野心。因此,史書上說李上金是受到了武則天的陷害而獲罪,這多少有點說不過去。她害你圖什么呢?硬要說有什么理由的話,或許是出于為太子李弘“掃雷”的考慮吧?
如此想來,大概率李上金是真的犯了什么罪,朝廷秉公處理而已。畢竟,像李上金這一類的“皇子”做點什么“出格”的事并不稀奇, 歷史 上的類似情況比比皆是。
是的,這個 歷史 事件里,最最真實的 或許 就是武則天對于李上金的厭惡之情,而這也最終導致了李上金一家的悲劇。
時光荏苒……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使周興“ 羅告隋州刺史 澤王上金 、舒州刺史許王素節(jié)謀反,征行在所。 ”
自高宗李治死(683年)后,武則天便加緊了其“篡唐稱帝”的計劃。為了打壓國內(nèi)的反對派,武則天任用了周興等酷吏,大興“告密風”,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
由于大唐是“李氏”的天下,因此以李唐王室為首的一批勛貴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并激起了叛亂。
垂拱四年(688年),由于擔心“ 太后潛謀革命,稍除宗室 ”,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貞等發(fā)動叛亂,但由于時間倉促、經(jīng)驗不足,李唐各個“封王”之間協(xié)同不力,導致“叛亂”很快便被鎮(zhèn)壓
——值得一提的是,狄仁杰當時正擔任豫州刺史,面對“李貞案”所牽連出的“坐者六七百家,籍沒者五千口”的“慘狀”向武則天進諫求情,才獲得了“特原之,皆流豐州”的結(jié)果,總算是保住了很多人的性命。
轉(zhuǎn)過年來(永昌元年,689年),鄱陽公李湮、太宗的孫子李煒等十二人秘密策劃迎立中宗李顯(于684年被廢),廢除武太后臨朝稱制,但卻因人告密而被全部誅殺。
……
這些都是非常殘酷的現(xiàn)實!如果澤王李上金有自知之名,就應(yīng)該意識到災(zāi)禍已經(jīng)離自己不遠了。
武則天姓“武”,那么將來武氏的江山自然要留給“武氏”后人,這是侄子武承嗣等武氏族人內(nèi)心最最樸實的想法;而武則天就武承嗣等少數(shù)幾個侄子。因此,武承嗣在鎮(zhèn)壓李氏王室宗族的問題上不遺余力,這才和周興一起將矛頭對準了澤王李上金和許王李素節(jié)——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此時高宗的長子李忠和次子李懷已于麟德元年(664年)逝世?,F(xiàn)在三子李上金和四子李素節(jié)是高宗“旁脈”里唯一健在的兩個兒子。當然,武承嗣等人也不傻,不敢對武則天的四個兒子下手。
首先倒下的是李素節(jié)!
面對弟弟李素節(jié)被“縊殺”的命運, 再考慮到武則天對自己的厭惡之情, 李上金深感絕望,為了給自己留點體面遂“自殺”而亡。
得,這哥倆連審判都沒經(jīng)過就直接去了黃泉!
你以為這就完事了?哪有那么容易!武則天還要斬草除根,“悉誅其諸子及支黨”。
具體到李上金,此次事件中,其 “(嫡)子義珍、義玫、義璋、義環(huán)、義瑾、義燧等七人并配流顯州而死” 。唯一活下來的就是其“庶子”李義絢——沒錯,李義絢是“庶子”而非“嫡子”,在繼承爵位這件事上,并無“優(yōu)先權(quán)”。
李義絢也被流放嶺南,但之后他就偷偷跑了,為了活命,不得不隱姓埋名去給大戶人家當“奴仆”,“匿于傭保之間”,這才幸存下來。
大家可不要以為李義絢就當了一次“奴仆”,還有第二次!
神龍年間(武則天晚年年號),澤王李上金被平反,“追復上金官爵”。由于李上金只余李義絢這一個子嗣,他便順理成章地“嗣爵”為“嗣澤王”。
可好日子沒過幾天,李義絢就被人誣告說他“ 非上金子 ”!由于自己早已家破人亡,李義絢竟找不到人證明自己的身份,遂以“冒領(lǐng)”之罪“復流于嶺外”,又當他的“奴仆”去了。
寫到這里,可能大家都覺得李義絢這輩子就這樣了吧?
還真沒有,奇跡再度發(fā)生!
開元十二年(724年),玄宗李隆基的姐姐玉真公主不知道從哪里得到確切信息,上表稱李義絢就是澤王李上金的親兒子。玄宗“以為然”,于是下詣 再度 讓其嗣爵“澤王李上金”
——玉真公主也是個有故事的女人,據(jù)野史,就是她安排楊玉環(huán)和李隆基在宮外“私會”,致使其被李隆基寵幸……你說,李隆基能不聽她的嗎?
最終,李義絢拿回了屬于自己的爵位,再也不必做“奴仆”了,他也算是有了一個不錯的結(jié)局……
小結(jié)
縱觀李義絢的一生,雖然其貴為高宗李治的親孫子,但這輩子享的福實在是有限 ,甚至于受到父親的牽連而流放。好在,這孩子如此的熱愛生活,勇敢地生活著,那怕放下皇家的體面去做一個“奴仆”。蒼天不負有心人!李義絢的堅強終于為自己換來了福報,把原本不屬于自己的爵位拿在了自己手里。
講真,這個李義絢了不起!
富貴莫過帝王家,有多少富貴,就有多少悲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5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