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即蜀漢懷帝,三國時期蜀漢末代皇帝。今天對百科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guān)內(nèi)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我們通常都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那些庸碌無為的人。阿斗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禪,據(jù)說劉禪的母親甘夫人因為有天夜里夢見自己仰吞北斗,然后懷孕了,所以劉禪的小名就叫阿斗。
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關(guān)于劉禪其人,除了“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話耳熟能詳外,“樂不思蜀”這個詞語也是由劉禪創(chuàng)造出來的。孟達是這么評價劉禪的:“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而司馬昭更是認為“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由此可見,劉禪真的是個貪圖安逸又昏庸無能的人。但他真的如表面大家所看到的這樣嗎?倒也不盡然。能夠在諸葛亮去世之后,穩(wěn)定蜀漢的政局,在蜀漢滅亡以后,明哲保身,全身而退,可見他是有一定的謀略的。
諸葛亮去世后,劉禪為了防止一權(quán)獨大的局面出現(xiàn),便在職位權(quán)責安排上,使臣子相互牽制,而自己在臣子之間制衡,將權(quán)力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這其中的手段和謀略頗耐人尋味。
關(guān)于司馬昭,相信大家腦中馬上想起的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彼抉R昭其人,城府頗深,陰險狡詐,劉禪能夠在其中斡旋,安然于世,便可見他的智慧。
滅了蜀國的司馬昭,為了向天下人彰顯自己的仁德,讓更多民心歸順,并沒有殺掉劉禪及那些蜀國重臣,反而是給予他們很好的待遇,日日歌舞升平飲酒作樂,但舉動時時刻刻受到司馬昭的監(jiān)視。
有日司馬昭設(shè)宴,囑咐演奏蜀中樂曲,并以歌舞助興,想要借此試探劉禪。不料劉禪沒有像那些蜀漢舊臣一樣想起亡國之痛,痛哭流涕,反而說出了驚世駭俗的“此間樂,不思蜀也”。司馬昭聽了以后非常高興,暫歇了對他的殺心。
但是生性多疑的司馬昭不可能完全打消疑慮,依舊試探劉禪,并派人時刻監(jiān)視他。司馬昭將劉禪安置在一間宅子里,劉禪在入住不久以后,便在院門口上提了一塊匾額,上面寫著“中山寨”。
被派去監(jiān)視劉禪的人將此事匯報給司馬昭,司馬昭聽了以后撫額大笑,徹底打消了對劉禪的殺心。原來,將“中山寨”三個字倒過來念,便是“寨山中”,即諧音“在山中”。劉禪很明顯地向司馬昭展示自己投誠的態(tài)度,表示自己想歸隱于山中,不想復國。這個舉動也側(cè)面佐證了自己“樂不思蜀”的態(tài)度。
單單三字就可以完全打消像司馬昭這么多疑的人的疑慮,讓司馬昭安心,可見劉禪也并非像我們所說的毫無謀略。諸葛亮也曾夸獎其:“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p>
有人認為劉禪是一個庸君,他無能又不聽諸葛亮的勸告,是直接導致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但能夠在國破家亡后,得以保全自己,兒孫也可以長大成人,誰又知這不是大智若愚的表現(xiàn)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7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