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字孝直,扶風(fēng)郿人,名士法真之孫。法正出身于學(xué)者世家,他的士族可以說是正統(tǒng)的“三輔之士”,自幼多才的法正自然也希望可以一展抱負。
后來他和好友孟達一起入蜀跟隨劉璋,可是劉璋不善于用人,過了很久法正才當(dāng)上新都縣令。這之后差不多過了十年,法正的職位只是軍議校尉,十年位置只上升了一點,這確實讓他很苦惱。
在益州憋屈了十年的法正,已經(jīng)有了另尋出路的想法。益州的別駕張松與法正是好友,他也覺得劉璋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常常發(fā)出感慨。
劉璋派張松出使曹操,歸來后勸說劉璋與曹操斷絕來往與劉備交好。果不其然,不久后曹操在赤壁大敗,劉備勢力得以壯大。劉璋于是問應(yīng)該讓何人出使劉備,張松便推薦法正去。法正一開始十分不愿意,后來被迫前往。劉備見到法正后,覺得他非常談得來,而法正也覺得劉備是值得輔佐的明主,兩人一拍即合。回到益州后,法正與張松密謀,決定暗中侍奉劉備為主公。
接著,張松勸劉璋迎接劉備入蜀,讓他討伐張魯,法正再次被任命為使者,與孟達各率兩千人出使劉備,請劉備入蜀。劉備假意答應(yīng)北伐張魯,率軍前進,中間張松因為計謀敗露被劉璋殺害,劉備便直接與劉璋決裂,向成都進軍。之后法正跟隨劉備直到完全控制益州,這十六年的大部分功勞都在法正身上。其中黃忠能夠打敗夏侯淵也是法正出的計策,演義里漢中之戰(zhàn)的成功是因為諸葛亮,而實際上說服劉備爭奪漢中,并率先提出計策的也是法正。
說到這里可以看出法正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他雖然才華出眾但缺點也是同樣的明顯,如同郭嘉一樣,法正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上很有問題,可以說是睚眥必報,很多人曾經(jīng)讓諸葛亮勸一下法正,結(jié)果諸葛亮卻說:“主公弱小時,是法正幫助他一步步成長起來的,現(xiàn)在發(fā)展起來了,任由他也未嘗不可?!笨梢哉f諸葛亮是默認(rèn)了法正的這種行為。而由于演義中需要對諸葛亮進行塑造,把很多法正的功勞都寫給了諸葛亮,于是法正的高光點變得暗淡,甚至可有可無一般,這也就是法正為何名氣這么低的原因。
其實這句話: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
法正,相當(dāng)于劉備的“郭嘉”、“程昱”。
劉備之所以取得三分天下之一,離不開“謀主”法正的投機和籌謀。
從一開始,精準(zhǔn)料到了曹操取得漢中降了張魯后,沒有乘勝追擊攻取西川,是因為曹操“后院起火”,內(nèi)部發(fā)生了叛亂。曹操不得不暫時離開漢中,去后方處置叛亂。漢中的守城主將,只有夏侯淵和張郃。
而法正同時更是看穿了看穿了夏侯淵,張郃等人根本就不是守城的料。如果沒有他的極力勸阻和說服,劉備沒有底氣和曹操叫板,敢在老虎上拔牙,爭奪漢中。
果不其然,在法正的預(yù)料下,夏侯和張,一個被猛張飛揍成了“登山運動員”,丟掉了瓦口關(guān);另外一個,不用說了,連腦袋都被老黃砍了下來。
因為這兩個人的失敗,劉備的勝算多了幾分,在大家的努力下,最后趕跑了曹操,取得了漢中。
自此,劉備的地盤在益州和荊州的基礎(chǔ)上,多了一塊漢中。在三分天下有其一。為后來的三國之一的蜀漢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如果沒有法正,劉備不可能在漢中和強大的曹操對峙甚至是取得勝利,更不可能取得益州,獲得三分之一的政權(quán)。
但——法正雖然很厲害,但一個時代的變革,不是一個人可以左右的了。
換一個說法,諸葛亮之所以沒有在上方谷燒死司馬懿,是諸葛亮的計謀失誤嗎?不是,是天時,天時讓司馬懿逃出生天,退一步想,就算上方谷沒有下雨,按照常理司馬父子被燒死了,也不能說就能興復(fù)漢室了。
法正或許能幫助劉備獲取地盤,但另外兩個國家——吳國和魏國,法正也沒有辦法去改變,一個時代的興衰有很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都要三管齊下;法正的權(quán)謀再厲害,他也只能稍作一點局部改變,不可能完全掌控整個時代的發(fā)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武則天為什么會立李顯為太子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