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作家魯迅在他短暫的56歲人生旅途中,文學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思想上始終高舉著反封建的大旗,可有誰知道,在他個人情感上,卻沒有掙脫掉封建思想的束縛,在尋找人生伴侶上經歷了深刻的思想斗爭和不平凡的磨難。
阿琴:一廂情愿
阿琴是魯迅母親自家小兄弟的長女,聰慧,識字,能看懂醫(yī)書。1899年,19歲的魯迅輾轉到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學習。魯迅母親托人向阿琴提親,聽阿長說,魯迅在求學期間,成親是要“犯沖”的,影響個人前途,和魯迅只是一說而過,不了了之。這一門親事卻被阿琴銘記在心,阿琴在等了很長時間后,不見周家提及此事,在阿琴家人的督促下,她違心地嫁給了別人。出嫁后不久,心情憂郁加之染病死去,臨終時,對母親說:“我有一樁心事,臨死之前非說不可,從前周家提過親,后來不知為什么不提了,只這一件事是我終身恨事,我到死都忘不了。”她母親聽了,負罪一樣難受,周家為魯迅的隨便提親,竟給阿琴帶來一生的遺恨。
可憐的阿琴,對魯迅的初愛,只是一廂情愿。
朱安:名存實亡
朱安,紹興城內一戶殷富人家小姐,是魯迅叔祖母藍太太的一位內侄孫女,并不漂亮,額頭凸出,臉形狹長,一套寬大衣服,一雙被纏裹得尖細的三寸金蓮,極不協調。早年依據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與魯迅訂親。朱安大魯迅3歲。
1906年,26歲的魯迅從仙臺前往東京,棄醫(yī)學文,想用文學喚醒麻木的中國人的靈魂,以飽滿熱情投入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閑暇之余,他同許壽裳逛公園,途中幫助走路艱難的日本婦女抱小孩,消息傳回國內:魯迅同日本女人結婚生子……魯迅母親聽說后非常吃驚,想到在家苦等的老大姑娘朱安,一封家書,一封電報,“母病速回”將魯迅騙回紹興。
魯迅到家,家里早已張燈結彩,就等拜堂了。本想反抗這門婚事,鑒于母親的一片苦心,魯迅一切順從。一生都在反對封建思想,個人情感卻沒有擺脫封建思想的陰影。拜堂之時,男的掉靴,女的掉鞋,人們議論,真不是好兆頭。第二天早晨,魯迅眼泡浮腫,搬進書房居住,第四天離家前往東京。
后來魯迅說,朱安是母親送給他的禮物。果然,朱安在家侍奉婆婆,苦守13年。1919年,魯訊在西直門內買了一處房院,將朱安和母親及全家人接到北京居住,依然和朱安分居,但一切生活均由魯迅負擔,尤其朱安生病時,魯迅還是雇車攙扶著這位小腳女人去醫(yī)院看病。1923年,魯迅與二弟作人因家庭糾紛反目割席,魯迅與朱安搬家獨居磚塔胡同近10個月,但終因精神思想相距甚遠,婚姻已無法挽回,名存實亡。
后來魯迅與許廣平交往,朱安一直陪伴婆婆,魯迅逝世后,朱安將書房辟為靈堂,守靈祭奠,以后朱安和周老太太的生活均由許廣平負擔。1947年6月29日,朱安孤獨去世,生前反復對人說:“周先生對我不壞,彼此間沒有爭吵?!毕砟?1歲。
孤守的朱安,魯迅對她滿含同情,飽含憐愛,只是婚姻已名存實亡。
許廣平:志同道合
許廣平,生于廣東番禺一個敗落的官僚家庭,天津女子師范學校畢業(yè)后,投身五四愛國運動,思想積極進步,1923年考入國立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國文系,當時魯訊兼任此校的講師,每周30多個小時的文學史課程中,許廣平時常選擇第一排就座,認真聆聽,積極發(fā)言,內心充滿敬佩之情。
1925年3月11日,許廣平給魯迅寫了第一封信。信中談中國教育的前途,寫自己的懷疑和憤懣。魯迅在回信中,指導許廣平戰(zhàn)勝苦悶,尋找樂趣。二人在通信當中,談現實、談斗爭、談理想。1925年4月12日,許廣平約同林卓鳳第一次來到西三條胡同魯迅家里,親自聆聽魯迅教誨,以后成了???。這一天,揭開了二人師生關系史上精彩的一頁,他們談政治、談職業(yè)、談人生,談出一份愉悅,談出一份深情,談出一份夢幻。
共同的事業(yè)追求,使得二人感情找到了最穩(wěn)固的基礎和最強大的動力,魯迅與許廣平,這對年齡相差18歲(魯迅45歲,許廣平27歲)的師生經歷了深刻的思想斗爭后終于在人生道路上攜起手來。
1926年8月26日,二人離京,幾經周折,1927年10月在上海同居。以后,許廣平任魯迅助教,后來,干脆辭去工作,精心照料魯迅的飲食起居,查找資料,抄寫稿件,由于得到許廣平的支持,魯迅在后十年的著作成績,遠遠超過以前的二十年。
1929年9月,他們的孩子——周海嬰出生。孩子出生時,許廣平一度出現難產跡象,結果母子平安。魯迅逝世時,周海嬰年僅7歲。許廣平決心完成魯迅未竟之業(yè),編輯雜文《后記》,負責出版《魯迅書簡》等,全力保護魯迅遺稿和其他遺物。她還積極投入抗日斗爭,從事愛國民主運動等。解放后,許廣平擔任過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等職。1959年10月完成《魯迅回憶錄》,1968年3月逝世,享年71歲。
勇敢的許廣平,魯迅的真愛,志同道合的朋友。
(來源|閱讀與作文 作者|張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54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二戰(zhàn)時期日本占領北京為什么沒有破壞故···
下一篇: 胡適先生的十大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