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滅周遷九鼎(《東周列國志》插圖)
末代周天子為何躲高臺逃債
“債臺高筑”一詞的典故來源,實在是中國一段荒唐與苦澀的歷史
。典故出自《漢書?諸侯王表序》:“有逃責(債)之臺
這段歷史講的是戰(zhàn)國時代周赧王的故事
公元前256年
堂堂周天子何以落到狼狽討債境況呢
?其實,這是周王朝滅亡的一個前奏曲。西周時期的周王室,無論土地、人口、軍事、經(jīng)濟力量都是最強大的,各諸侯國都認真地奉周王室為天下共主。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一些諸侯國發(fā)展起來,周王室的力量卻逐步衰微,已是昔日黃花,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一些特征。一是版圖縮小。周平王東遷初期
,周王室尚擁有以成周為中心的方六百土地,還可堪稱“小康”。然而,這種境況,周平王的子孫卻不能維持下去。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借道于虞國滅掉虢國,是周王室盛衰一大變局,關中的大片土地即不能為周王室所有,只能局促在東部的數(shù)百里間,從而降為二等諸侯國。直至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周王室所擁有的土地,東西已不足二百里,地位更加下降。二是財力窮困。東周王室土地大為縮小
三是天子權威迭落
。東遷以后,周王定期到全國各地視察考核諸侯政績的“巡狩”再沒有進行過,諸侯也不朝見天子“述職”了。按照舊禮制,諸侯新君王繼位的“請命”和“受命”儀式也沒有了。在諸侯的爭霸斗爭中,周天子只是被用作霸主號令諸侯的旗號,他們打著“尊王”的旗幟,實際是為了“尊”他們自己。更有甚者,鄭莊公公然開著軍隊搶割周人麥谷,同周王對攻,并射箭擊中周桓王肩頭。對這個“大逆不道”行為,卻沒有一位諸侯國站出來表示譴責。四是諸侯僭越禮制
。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權威微弱。各諸侯國內(nèi)的貴族紛紛起而打倒國君,新的貴族起而為諸侯。這些新貴族先在國內(nèi)奪取了政權,后又稱“王”五是王室內(nèi)亂不斷
六是宗法制度崩壞
。西周時期的王權,是和宗法制度上的“大宗”“小宗”緊密相結(jié)合的,被稱為“王綱”。進入春秋以后,東遷后的周王朝力量削弱,而諸侯國力量強大起來,諸侯與周天子間大宗、小宗的關系就動搖了。宗法制度的破壞,使得固有的社會秩序崩潰。《東周列國志》連環(huán)畫周赦王部分
這些特征已經(jīng)預示著周王室的衰微破落
,命脈已經(jīng)不絕如縷。周赧王時,周朝的既小又窮,可是還要不自量力,竟然去碰撞人人畏懼的秦國,這個“把頭伸到餓虎口中的壯舉”周王朝的滅亡教訓是深刻的
長期的矛盾逐漸積累,使王朝產(chǎn)生了深刻的危機
在周王室衰敗過程中,“政以賄成”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
《詩經(jīng)?大東》中云:“小東大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57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