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zhàn)國時期,秦國漸漸強大起來——不僅軍事實力雄厚,地理優(yōu)勢也明顯:據有關中,控制著函谷關等重要關塞,就連黃河天險也幾乎成了秦國的內河。這讓其它六國深感不安,于是,有軍事家提出合縱一計——聯合六國制秦。要問合縱靠譜不,理論上來講,六打一完全靠譜,可實際上卻是說起來都是淚呀!
從公元前318年,楚懷王主盟的燕楚魏趙韓五國第一次合縱攻秦開始,合縱就沒真正給秦造成過什么損失,經常是雷聲大雨點小——聲勢浩大地來消無聲息地回。有時還沒開打就告結束,最多是打到函谷關,秦國放低姿態(tài)歸還點土地,各國就心滿意足地回家了。遇上白起這樣的戰(zhàn)神,就只能眼睜睜看著慘案發(fā)生。
好不容易,信陵君魏無忌倡導的合縱攻秦讓人眼前一亮。公元前247年,信陵君指揮魏趙韓楚燕五國大軍大敗秦軍,收復關東失地,直殺到函谷關,嚇得秦軍閉關不敢出。合縱剛看到點希望,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去世了,失去了這位領軍人物,合縱這事,似乎歇菜了。
可誰也沒想到,僅僅兩年后,一位旗幟性人物就出現了,率領聯軍殺氣騰騰撲向秦國,直奔咸陽。這次合縱滅秦,危險系數10!而領軍這次合縱的旗幟性人物名叫龐煖。
龐煖是趙國人,史料里關于他的記載少得可憐,在群英薈萃的戰(zhàn)國時期,似乎連配角都算不上,但他的實力絕不容小覷。在這次領導合縱之前,龐煖在歷史上的首場“演出”便是約公元前299年時與趙武靈王論兵。百戰(zhàn)而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勝,善之善者也——他的一句話,就把他的大名鐫刻在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的豐碑上。
參照這句影響深遠的名言來說,龐煖應該走紅啊!但他屬于典型的話紅人不紅,不僅沒紅,還很快消失了。其中的關鍵問題,是因為與他對話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不久之后即活活餓死在沙丘之亂中,龐煖也隨后銷聲匿跡。至于去向,最普遍的說法是,隨他的師傅隱居深山,潛心修學。
不得不提的是,龐煖的老師——鹖冠子也是位了得的人物。他真名無考,只因喜歡戴一頂用鹖的羽毛裝飾的帽子而被人稱為鹖冠子。鹖冠子認為世間萬物都在不斷變化,主張廢除封建,舉賢任能,這些先進的思想在當時無疑是相當新穎的。其政治主張及哲學思想被整理成《鹖冠子》一書,讓后世多少文人視若珍寶。深得老師真?zhèn)鞯耐降荦嫙?,可以說是名師出高徒。
龐煖一隱居就是半個世紀。公元前247年那次合縱結束后,秦國可沒閑著,上竄下跳挨個收拾,中原各國惶惶不安,特別是趙國,沙丘之亂后,人才流失嚴重;長平之戰(zhàn),四十萬的精壯人口損失殆盡?,F如今,秦國又不斷來擾,燕國也時不時來打一下,趙國新上任的趙悼襄王,手上人才捉襟見肘,十分頭疼。
就在無人可用的境況下,有人向趙悼襄王舉薦消失已久的龐煖。龐煖一收到邀請便樂呵呵地趕到趙國,別看已經80多歲,依舊腿腳靈活,腦筋靈光,思維敏捷,三言兩語就將趙悼襄王征服。他的治國之道、政治主張更是得到趙悼襄王的認同,順利拿到統帥一職,也開啟他的傳奇后半生。
畢生第一次帶兵,龐煖碰上的對手,卻是曾經的老朋友——劇辛。當年,劇辛也是趙國的大臣,沙丘之亂后,龐煖隱居,劇辛則投奔了燕國。在燕國幾十年如一日,不僅游說各國,把老對頭齊國孤立,還在樂毅橫掃齊國風頭正盛之時,遠見卓識地建議見好就收,就憑這些超強工作能力,劇辛在燕國已是元老級人物。
更多>>(接下文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59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