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了很多江湖上的刺客俠士的故事,其中有四人號稱“四大刺客”,是最為出名的四個人。
專諸,魚腹藏劍
專諸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吳國人,他本是屠戶出身,練就了一身武力,并受到了伍子胥的欣賞,伍子胥就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姬光。公子姬光是吳王諸樊之子,本來吳國王位應該是他的,最后卻被吳王僚給奪走了,所以他想奪回王位,希望專諸能幫助他刺殺吳王僚。
專諸愛妻子,重孝道,對于刺殺吳王僚一事始終猶豫不決。可是姬光對他實在是好的沒話說,不但對他禮遇甚厚,還把專諸之母當成他自己的母親來敬重。專諸之母為了成全兒子忠君之事,便自縊而死,讓他全心全意替公子姬光做事。母親死后,專諸便與姬光合謀如何一舉刺殺吳王僚,因為吳王僚是一個很小心的人,走到哪里都會帶上許多侍衛(wèi)保護自己,他們想要下手很難。專諸給姬光提了一個建議,既然吳王僚愛吃魚,那就把匕首藏進魚腹。
古代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刺客?為了成功偽裝自己,專諸還專門去學了三年做魚的手藝,成了一名非常出名的做魚的廚子。刺殺吳王僚那天,專諸按照原計劃把匕首藏進了魚的肚子,盡管吳王僚穿著鎧甲,身邊還站著許多的衛(wèi)兵,但他還是得手了,讓吳王僚一刀斃命,自己也被衛(wèi)兵們剁成了肉醬。
聶政,弟忠姐烈
聶政是春秋末年時期的魏國人,那時他因殺人躲避仇債而帶著母親和姐姐隱居于齊國,韓國大夫嚴仲子找到他,希望聶政幫他刺殺丞相俠累。原來,嚴仲子與俠累政斗失敗,只得流亡他國,為了報離鄉(xiāng)之恨,他游歷各地廣尋俠士,就希望能有一位武功高強的壯士能幫他報仇。
嚴仲子聽說聶政武藝出眾,現(xiàn)在做著販狗生意,便多次帶著厚禮登門求見聶政,只不過都被聶政回絕了。實際上,嚴仲子的誠心已經(jīng)感動了聶政,只不過聶政顧念著母親和姐姐,不肯答應罷了。聶政母親去世以后,嚴仲子出錢幫他葬母。聶政服喪三年又嫁了姐姐以后才答應嚴仲子的請求。嚴仲子本想讓聶政多帶幾個幫手,聶政卻堅持孤身一人去殺俠累。后來,他一個人沖進俠累家中,殺死了俠累,但是也被俠累的侍衛(wèi)打成重傷,聶政劃爛了自己的臉,摳出雙眼,最后自盡而死。
韓王將聶政的尸體棄于市中,放出消息稱誰能認出此人就能得到一大筆錢。聶政的姐姐一聽就知道那具尸體是聶政,于是不顧旁人的勸阻,愣是去認領了尸體,她將聶政是受嚴仲子所托才來殺俠累的事全部說了出來,還說聶政是為了不牽連于她才毀容的,她又怎是貪生怕死之人,于是在聶政身邊自盡了。
豫讓,最忠心的家臣
豫讓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晉國人,他是晉國大族智氏的家臣,智氏一族被趙、韓、魏三家所滅,豫讓用漆涂身,吞炭使啞,面目全非,為替主人全家報仇,他謀刺趙襄子,最后未遂被抓。臨死前,豫讓請求趙襄子賜一件他的衣服給自己,然后他用劍把趙襄子的衣服刺爛,就相當于是給主人報了仇。
荊軻,圖窮匕見
荊軻是最為出名的一位刺客了,他受燕太子丹的囑托而刺殺秦王,只差一點就成功了。但他依然成為了大家心目中英勇烈士的代表人物,是英雄。
古代的有名的刺客有很多,這些人各個了不得。就比如:
1、荊軻、專諸、要離,豫讓
首先,在《史記》中有十分精彩的《刺客列傳》 ,其中記載著人們熟知的刺客,比如大名鼎鼎的荊軻,不就是帶著殺人累犯,能在秦國大殿上,追著殺秦王的人嗎?再有要離,不是為了刺殺慶忌,頻繁上演苦肉計,把自己一家人都搭進去的人。而端著魚腸劍,把吳王僚的復合甲,扎透的專諸,更是讓后世人們感慨,權力斗爭的慘烈和刺客的一往無前!
而另一個知名的刺客,更是為了刺殺趙簡子,在多次失敗后,不惜吞炭漆身的豫讓,盡管他最終沒有成功,但是他揮劍刺向趙簡子的衣服時,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風骨,更是后人無比感慨。而豫讓的男兒血性,以及大時代下,來自小人物悲壯的反抗!也讓人們感嘆不已!
2、阿薩辛派殺手
其次,既然說的古代刺客,那么中亞河中地區(qū),群山的薩拉辛派的殺手,也是必須提到的人群,因為這幫人在宗教的狂熱下,直接造成讓中世紀權貴們,無法計算的心理陰影面積。大量的國王、首相,在這些人刺殺下,非死即傷。就連蒙古大漢的忽必烈,都還一度遭到他們的死亡算計,所以憤怒的蒙軍,集合,大量世界級精銳的軍隊,在重炮和山地軍團的進攻下,硬生生把阿薩辛派的領地從地圖上抹掉了。
3、馬桶刺客,城堡殺手
再次,還有另外一種殺手,他們都來自歐洲中世紀,他們行動時,往往從城堡的排污口,直接爬到城堡主的衛(wèi)生間的馬桶下,用長矛直接要了,那些正在入廁的封建主的命,盡管這些刺客不讓國人如雷貫耳,但是在中世紀,他們這樣的刺殺卻很風行!
四大刺客分別是:專諸、要離、聶政、荊軻。除了荊軻刺殺結果失敗之外,其他三個人都成功了。
中國職業(yè)刺客最早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常由于政治原因,負責對目標人物進行刺殺。其行刺動機較為單純,往往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帶有一些俠的氣息。秦以后的刺客,行刺動機多為金錢、名聲、仇恨、政治等各類原因。
專諸成功刺殺吳王僚,為公子光奪回王位奠定了基礎;要離為了吳國的百姓,為公子光殺了吳王僚之子慶忌;聶政為回報韓國大夫嚴仲子善待母親之恩,為其成功刺殺韓相俠累;荊軻為了讓秦王嬴政歸還諸侯土地,也為了回報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義無反顧地去刺殺一國之主。
荊軻是這四大刺客中唯一行刺失敗的人。但大部分人只記得荊軻,或許是因為他所行刺的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王朝的開創(chuàng)者。而對于其他三位,卻只是作為一個文學常識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名字更是鮮為人知。
我們要學習的不僅是他們四人刺殺的故事,而是一種刺客精神。如今被很多年輕人掛在嘴上、喜歡當玩笑話來開的那句“士為知己者死”,實際上最開始就源于那個年代。秉持這種信念的刺客們,往往被尊為“義士”,它不僅成為刺客們行走江湖的一種執(zhí)業(yè)信條,也是古代義士們最為崇信的一種氣節(ji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0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