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在位后,武皇后逐漸參預朝政。武則天原為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召入宮中,在權(quán)力斗爭中獲勝,被立為皇后,史稱她“素多智計,兼涉文史”。顯慶五年(660年),高宗因身體原因讓武皇后協(xié)助處理朝政,她因此得以與高宗并稱為“二圣”。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駕崩于紫微宮貞觀殿,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杜f唐書·本紀第四·高宗上》:“是夕,帝崩于洛陽宮貞觀殿,時年五十六歲。”
光宅元年(684年),武則天因李顯與之不合,將他廢為廬陵王,另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同時將東都洛陽(唐太宗時營建洛陽宮,唐高宗于657年改之為東都洛陽)更名為神都。
《舊唐書卷三》:“(貞觀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陽宮,命祭漢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蝕之。丁亥,車駕至洛陽。丙申,改洛州為洛陽宮?!?/p>
《資治通鑒·唐紀十六》:“顯慶二年丁巳,公元六五七年……丁卯,以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吏員品并如雍州?!?/p>
唐高宗《建東都詔》:“二京之盛,其來自昔。此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置槷之規(guī)猶勤,測圭之地載革,豈得宅帝之鄉(xiāng),獨稱都於四塞;來王之邑,匪建國於三川。宜改洛陽宮為東都?!?/p>
《舊唐書》:“(顯慶二年)十二月乙卯,還洛陽宮。庚午,改‘昬’、‘葉’字。丁卯,手詔改洛陽宮為東都,洛陽官員階品并準雍州?!?/p>
《資治通鑒·唐紀·唐紀十六》:顯慶二年(657年)丁卯,以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吏員品并如雍州。
《舊唐書·本紀·卷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為光宅。旗幟改從金色,飾以紫,畫以雜文。改東都為神都,又改尚書省及諸司官名?!?/p>
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平定徐敬業(yè)反叛,廢唐睿宗,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定都洛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年,增設(shè)北都太原為陪都。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大唐國號改為大周”,唐朝進入武則天時期,后世成為武周。長安五年(705年),武則天傳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但是,后世史學家并為把武周時期從唐朝割裂開來,仍是看做唐朝的一個時期。參見:傅樂成.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舊唐書·則天皇后》:“(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改元為天授,大赦天下,賜酺七日。已酉,加尊號日圣神皇帝,降皇帝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廟于神都?!?/p>
武則天掌權(quán)與稱帝期間,科舉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她開創(chuàng)殿試和武舉,打擊關(guān)隴集團,大力提拔科舉出身的官員,時稱“北門學士”,很多是來自中原、關(guān)東與江南等地的士人得到提拔,如狄仁杰、張柬之、張仁愿、姚崇等名臣。武則天稱帝期間,社會文化藝術(shù)亦有所進步,當時佛教大興,該時期佛寺興建頻繁,擴建的龍門石窟為其代表。史稱“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或“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舊唐書》:“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改元為天授,大赦天下,賜酺七日。已酉,加尊號日圣神皇帝,降皇帝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廟于神都。”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大唐國號改為大周”,唐朝進入武則天時期,后世成為武周。長安五年(705年),武則天傳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但是,后世史學家并未把武周時期從唐朝割裂開來,仍是看做唐朝的一個時期。參見:傅樂成
《舊唐書·本紀第六·則天皇后:“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為廣宅。旗幟改從金色,飾以紫,畫以雜文。改東都為神都,又改尚書省及諸司官名。”
《舊唐書》:“(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丙戌,初立武氏七廟于神都?!?/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8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武則天創(chuàng)立武周之后唐室是怎么復辟的
下一篇: 唐朝開元盛世時期的外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