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年6月3日(貞觀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朔方人梁洛仁殺夏州割據(jù)勢力首領(lǐng)梁師都
,歸降唐朝,唐朝統(tǒng)一全國
。630年(貞觀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
,挑戰(zhàn)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
。唐軍在李靖的調(diào)遣下,攻滅東突厥汗國
,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
擊敗吐谷渾
平定突厥之后,太宗繼續(xù)經(jīng)營西域
,先后多次用兵
。貞觀八年(634年),吐谷渾寇邊
,唐太宗派李靖
、侯君集、李道宗
、李大亮
、契苾何力等率軍攻打吐谷渾。次年閏四月初八
,李道宗在庫山(今青海湖東南)擊敗吐谷渾軍
。唐軍分兵兩路,李靖
、李大亮
、薛萬均等率軍向北,出吐谷渾之右
,侯君集
、李道宗率軍向南,出吐谷渾之左
。李靖的部下薩孤吳仁戰(zhàn)于曼都山
,斬殺吐谷渾名王
。

諸位唐朝將領(lǐng)在牛心堆
、赤水源擊敗吐谷渾,俘獲吐谷渾伏允的心膂之臣慕容孝雋
,繳獲雜畜數(shù)萬
。侯君集、李道宗在烏海擊敗吐谷渾,俘獲名王梁屈蔥
。李靖在赤海大破吐谷渾天柱三部落
,收雜畜二十萬;李大亮又俘獲吐谷渾名王20
,雜畜五萬
,到達且末西境。吐谷渾伏允逃跑
,薛萬均指揮騎兵追擊
,擊破吐谷渾余黨。士卒缺水
,刺馬飲血
。侯君集、李道宗率軍在荒原行軍兩千里
,當(dāng)?shù)卦谑⑾囊矔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缺乏水與草,士糜冰
,馬秣雪
,路過星宿川,到達柏海之上
。執(zhí)失思力擊破吐谷渾車重
。吐谷渾王伏允的兒子伏順率全國投降于唐軍,伏允自縊而死
,吐谷渾歸附于唐朝
。伏順被封為可汗、西平郡王
,吐谷渾成為唐朝屬國
。
與吐蕃松贊干布和親
貞觀十二年(638年),吐蕃松贊干布率軍擊破黨項
、白蘭羌
、吐谷渾,進攻松州
。韓威率領(lǐng)少見人員去偵察吐蕃軍
,被擊敗。唐太宗派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
,執(zhí)失思力
、牛進達、劉蘭為副
,率軍迎戰(zhàn)吐蕃
。唐軍主力侯君集部還沒出手,唐軍先鋒牛進達部已經(jīng)打敗了吐蕃軍,松贊干布懼
,退出黨項
、白蘭羌、吐谷渾
,遣使謝罪
。派重臣祿東贊獻金五千兩、珍寶數(shù)百于唐朝
,再次請求和親
。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親
,江夏郡王李道宗持節(jié)送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行子婿之禮、非常恭敬
。返回吐蕃之后
,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筑城、建立宮殿供文成公主居住
。唐太宗征高句麗返回后
,吐蕃松贊干布上書稱臣于唐朝,說“陛下平定四方
,日月所照
,并臣治之……夫鵝猶雁也,臣謹(jǐn)冶黃金為鵝以獻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彼少澑刹歼€接受唐朝的冊封為駙馬都尉、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平定高昌
貞觀十三年(639年),太宗以高昌王麴文泰西域朝貢
,遂命侯君集
、薛萬徹等率兵伐高昌。麴文泰沒想到唐軍趕到
,被嚇?biāo)?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其子麴智盛繼位,投降唐朝
。太宗于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
,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
擊敗薛延陀汗國
貞觀十五年(641年)
,強盛時期的薛延陀汗國派20萬軍隊南下
,唐太宗派數(shù)萬唐軍迎戰(zhàn)。后面的數(shù)萬唐軍還沒趕到
,李績率領(lǐng)的3000唐軍與3000唐朝下屬突厥兵已經(jīng)早諾真水與薛延陀軍大戰(zhàn)
。3000突厥兵與薛延陀軍交戰(zhàn),不勝
,突厥兵撤走
。薛延陀軍與3000唐軍交戰(zhàn),射傷了唐軍的馬
,李勣指揮唐軍執(zhí)長槊攻打薛延陀軍
,薛延陀軍潰敗,薛萬徹用數(shù)千唐軍騎兵奪取了薛延陀軍的馬匹
,薛延陀軍失去馬匹
,不知所為,唐軍大破薛延陀
,俘獲超過5萬人
,薛延陀的甲仗輜重也大量被唐軍奪取,剩余的薛延陀人失去輜重難以抵抗大雪
、十分之八被凍死
。 唐太宗對薛延陀的使者說“李勣率領(lǐng)的只有數(shù)千唐軍騎兵,已經(jīng)使你們狼狽到這種地步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厝ジ嬖V可汗,凡舉措利害
,可善擇其宜
。”唐太宗說:“以我徒兵一千
,可擊胡騎數(shù)萬
。”
征討高句麗
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
,唐太宗率領(lǐng)10萬軍隊征討高句麗
。營州都督張儉擊破高句麗軍,斬首數(shù)千級
。李勣等攻占蓋牟城(今遼寧撫順市)
,獲二萬馀口,糧十馀萬石
。張亮攻占卑沙城(今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qū)大黑山)
,獲男女八千口。李勣
、李道宗又擊敗高句麗步騎4萬
,斬首千馀級
。車駕渡過遼水,唐軍李勣攻破遼東城(今遼陽市區(qū)遼陽老城東北隅)
,殺高句麗軍1萬多人
,得勝兵萬馀人,男女四萬口
,以其城為遼州
。唐軍契苾何力擊破高句麗軍,斬首千馀級
。
高麗北部耨薩延壽
、惠真率領(lǐng)高句麗、靺鞨兵十五萬救安市
,與唐軍發(fā)生大戰(zhàn)
。唐軍打敗高句麗、靺鞨兵
,斬首二萬馀級
。延壽等將領(lǐng)率領(lǐng)剩余軍隊依山自固,唐軍包圍了他們
。延壽
、惠真率眾投降于唐軍。唐軍繳獲馬五萬匹
,牛五萬頭
,鐵甲萬領(lǐng),以及大量其他兵器
。高句麗舉國大駭
,后黃城、銀城都自拔遁去
,數(shù)百里無復(fù)人煙
。唐軍攻占玄菟、橫山
、蓋牟
、磨米、遼東
、白巖
、卑沙、麥谷
、銀山
、后黃十城,徙遼
、蓋
、巖三州戶口入中國者七萬人
。新城、建安
、駐蹕三大戰(zhàn)
,唐軍斬首高句麗軍四萬多級,唐軍死了接近二千人
。唐軍攻打安市城(今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營城子鎮(zhèn))時,因為“遼左早寒
,草枯水凍
,士馬難久留,且糧食將盡”
,所以唐太宗下令班師返回
。唐軍耀兵于安市城下,城中皆屏跡不出
,城主登城拜辭
。之后,唐太宗派李績
、牛進達
、李海岸攻打高句麗,也都取勝了
。
滅亡薛延陀
貞觀十九年(645年)
,薛延陀首領(lǐng)多彌可汗拔灼開始和唐朝大軍作戰(zhàn)。公元646年(貞觀二十年)
,唐軍反擊并打敗拔灼后
,薛延陀的附庸回紇出兵,將他殺死
。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軍投降
,薛延陀滅亡。
設(shè)立安北都護府
貞觀二十年(646年)
,唐朝在漠北設(shè)立安北都護府
,在漠南設(shè)立單于都護府,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
、北括玄闕州(后改名余吾州
,今安加拉河地區(qū))、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
、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
。
討伐印度
貞觀二十二年(646年),王玄策作為唐朝的使者去印度
。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
,劫持唐使
。王玄策只身逃到吐蕃,借來吐蕃軍和尼泊爾軍向印度進發(fā)
。連戰(zhàn)三天
,印度軍大敗。唐軍斬首三千余級
,水中淹死印度兵約萬人
。阿羅那順棄城逃跑,副使蔣師仁追上并俘虜之
。此戰(zhàn)虜男女一萬二千人
,牛馬三萬余匹。
唐太宗在位期間武功全盛
,將唐帝國發(fā)展為當(dāng)時東亞地區(qū)最強
、文化最盛的國家。唐太宗大力推行府兵制
,屢次對外用兵
,經(jīng)略四方,向后攻滅突厥汗國
、吐谷渾汗國
、高昌、焉耆
、龜茲等西域諸國
、薛延陀汗國,并且將漠南
、漠北
、西域、青海納入唐朝的統(tǒng)治之下
,還打敗高句麗
、吐蕃,吐蕃稱臣于唐朝
。由是唐朝聲威遠(yuǎn)播
。加上太宗能尊重外族風(fēng)俗,并設(shè)置都護府制度
,終貞觀之世
,四方服悅,太宗則被周邊諸族尊為“天可汗”
,并筑“朝天可汗道”
,向唐室進貢,即使包括回紇在內(nèi)的漠北諸部也每年向唐朝繳納貂皮作為賦稅
。唐太宗成為東方世界的國際盟主
,國家得以步入安康之世
。
唐太宗統(tǒng)治期間取得什么樣成就
唐太宗主要成就:軍事才能卓越,助父統(tǒng)一中國
,滅東突厥
、薛延陀、高昌
、吐谷渾
,擴充教育機構(gòu),籠絡(luò)國家人才
,精簡政府機構(gòu)
,裁汰冗官冗員 ,改革三省六部
,朝廷政治清明
。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
,祖籍隴西成紀(jì)
,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杰出的政治家
、戰(zhàn)略家、軍事家
、詩人
。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guān)營救隋煬帝
。唐朝建立后
,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
,受封為秦國公
,后晉封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
、劉武周
、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
,在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