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妃子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作為封建時代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人,皇帝享受著最好的生活,當然后宮佳麗,也是精挑細選,個個都應該是人間絕色。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后妃們,確實大多都有著傾城之姿。不過,此事到了清朝發(fā)生了例外,好多清朝的妃子們,并不是美麗女子,甚至有的相貌非常普通。為什么會這樣?其實從妃子的選秀中,就能知道真相。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立國過程中,建立了滿洲八旗,這是清朝得以維持統(tǒng)治的基礎。因此,清朝有個嚴格的規(guī)定,就是清朝的后宮,從皇后到官女,都要從旗人中進行挑選。這就和歷朝歷代選秀有著明顯的區(qū)別。而這樣的規(guī)定,與之前朝代從全天下廣選美女相比,顯然選出美女的幾率就小了很多。
更何況,清朝選秀的標準,還有其它嚴苛的要求。
清朝統(tǒng)治者公開選秀的兩條硬性標準,一是家世,二是品德。我們都知道,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相貌就很丑,不過她占著一條標準:家世。隆裕皇后的背后,站著的是慈禧太后,她是慈禧的親侄女,所以被立為了皇后。而被光緒帝深愛的珍妃,祖父是總督的裕泰,父親只是個侍郎長敘,家世根本比不上裕隆,所以盡管深受寵愛,也只是妃子。
每次清朝選秀,聲勢浩大,而且程序非常繁瑣。到了選秀的時節(jié),由戶部上奏皇帝,經皇帝批準后,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層將適齡女子花名冊上報,最后由皇帝決定選閱日期。即使是疾病、殘疾、相貌丑陋不能入選的旗人女子,也要經過嚴格的查問,由皇帝允準后才能自行婚嫁。
初選后的秀女,需要提前乘坐騾車趕到京城,然后由太監(jiān)帶入宮中,根據各旗秀女的人數進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列,依次供皇帝或者太后挑選,選中的秀女會留下牌子,而且留牌子的還要經過一次復選,這一次入選的人才能入宮。秀女入宮后,還要經歷最后一次考驗,在宮中進行考察,合格的才能留在宮中。
在皇帝或太后挑選秀女時,秀女們的著裝也有嚴格規(guī)定,必須穿旗袍,不能穿時裝。而由關外入主中原的清朝統(tǒng)治者,對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的“美女禍國”有著深刻的認同,所以在選秀時,著重考慮的是家世和品德。本身選美基數就小,還有這么兩個硬性標準,選出的后妃,自然在相貌上,就沒那么出眾了。
清朝選秀女是從順治皇帝開始的,從八旗女子中挑選出中意的少女作為內廷的后妃。清皇室公開的兩條選秀的標準,一是品行、二是門第,外貌并不重要。
八旗秀女閱看時,必須著旗裝,嚴禁時裝。而且,“美女禍國”從來都是帝王和他們的大臣們翻云覆雨的護身符,因而“好色”也是極不名譽的。清代冊封皇后、妃、嬪的冊文中常常見到的是寬仁、孝慈、溫恭、淑慎,“誕育名門”、“祥鐘華閥”等等。而這其中,門第又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相貌奇丑,但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因此,她成了皇后。被光緒皇帝視為紅顏知己的珍妃入選時,她的父親是侍郎長敘,祖父是曾任總督的裕泰,伯父是廣州將軍長善,長善又是大學士桂良的女婿,是恭親王奕的連襟,因此姐妹雙雙入選為珍、瑾二嬪。
一說到皇帝的妃子,人們想到的是雍容華貴,如果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美”?;实蹞碛刑煜?,選擇的女人自然是美女,這是人之常情,也容易理解。
關于皇帝選妃,歷史上有不少記載,以明朝為例,朱由校年滿十六歲時進行過一次“選妃”。全國各地送來五千女子,通過五次關卡層層篩選,最后剩下五十位,這些人便是妃子。篩選的標準是想不到的嚴格,從身高、體重到外觀,比如耳、眼、嘴、鼻、皮膚等等,再到身材比例,然后到“裸檢”,最后還要考察一個月,考察言行舉止。
毫無疑問,這樣選出來的妃子肯定是美女。可是,自從有了相機之后,會發(fā)現清朝的妃子并不美,反而比較難看,這是為什么呢?
有人認為,當時的拍照技術落后,導致效果不理想。不可否認,這也是個因素,畢竟百年之前的水平很差,哪像現在有“美顏”之類的功能。也有人認為,現代人的審美與古代有差異,比如發(fā)型、妝容的不同,照片的效果也自然不一樣。雖然說的有道理,可還是不能讓人信服,如果真的是閉花羞月的美女,是經得起考驗的。
那么,清朝妃子難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很簡單,是清朝特殊的“選秀制”。
清朝的政權是從漢人手中奪過來的,要用不到百萬的滿人來統(tǒng)治近億的漢人,難道可想而知。為了坐穩(wěn)江山,清朝的統(tǒng)治者總結了歷朝歷代覆滅的原因,在后宮“選妃”上做了調整,不在過分看重“美”,而是在乎“德、賢、才”。
如此一來,清朝皇帝選妃的第一標準是血統(tǒng),必須是滿族八旗的女子,以保證血統(tǒng)的純正;第二標準是門第,秀女的家族勢力必須配得上皇家;第三標準是德行,這與其他朝代一樣,考察秀女是否賢良淑惠。如此一來,選擇范圍極小,妃子難看就可以理解了,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也只能遵守,真是有苦也不能改變。
參考文獻:《清史稿》
《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妹喜、妲己、褒姒、楊玉環(huán)這些后妃長得一個比一個漂亮,所以皇帝無心國事,將國家斷送在自己手上。古代老百姓沒有機會見到皇宮里的妃子,總以為她們美若天仙,但看過清朝真實后妃的照片,你就會明白古代老百姓太天真,皇帝的妃子未必個個漂亮,有的長相連普通女子都不如。
古代男人結婚較早,皇帝為了培育下一代繼承人結婚更早,康熙12歲就結婚了。一個12歲的孩子根本不懂選妃,他的婚事就由四大輔臣做主,四大輔臣為了跟皇家攀上親戚關系,把自己的女兒獻給康熙,索尼獻出孫女赫舍里,遏必隆獻出女兒鈕枯祿氏,赫舍里秉性純良、善解人意,康熙更喜她把她立為皇后,把鈕枯祿氏立為妃。
像康熙這樣選妃不自由的皇帝還有很多,光緒帝的三個妃子沒一個是自己選的,全是慈禧太后強加的。清朝從順治帝開始,滿族八旗13-16歲的女子都要參加三年一度的選秀,選中的人可能成為皇帝妃子,或者皇室成員福晉,滿足條件的女子必須參加,不參加父母還要受罰。
1887年,慈禧太后在體和殿為光緒選后,光緒站在她身旁,前面的凳子上有一柄玉如意和二對紅繡花荷包,光緒想選誰為后就把玉如意交到誰手里,想選誰為妃就把荷包放在誰手里。站在光緒眼前的秀女共5位,一位是慈禧的侄女、他的表姐隆裕,另外四個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禮部左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
光緒看了看這5個女人,一樣相中德馨的兩個漂亮女兒,想把玉如意給其中一個,就要給時慈禧故意咳嗽一聲,嚇得光緒不敢給,光緒回頭一看發(fā)現慈禧用眼神暗示他將玉如意給隆裕,隆裕長得丑光緒不想給,可慈禧用嚴厲的眼神看著他,他才知道這場選秀表面上是他自由選擇,實際上還是要聽慈禧的,他只能把玉如意給隆裕。
慈禧看光緒喜歡德馨的兩個女兒長得實在漂亮,怕她們對隆裕產生威脅又威脅光緒不準選她們,光緒只能把荷包給長敘的兩個女兒,這三個女人后來就成了隆?;屎?、瑾妃、珍妃。
看完康熙和光緒這兩個例子,你就能知道清朝妃子為何丑,哪怕皇帝審美在線,他們也會因為手中無實權,被迫接受一些貌丑的妃子,隆裕在當時長得比較高,跟其他妃子站在一起高出半個頭,可身高沒有成為她外貌優(yōu)勢反而成了拖累形象的短板,古代不流行女子長得高,長得太高會被認為五大三粗。
隆裕長得高也就算了,但還常常躬著腰慢慢形成駝背習慣,儀態(tài)上非常不雅,光緒被她丑得大婚當晚不愿洞房,像弟弟一樣抱著她大哭:“我能夠永遠把你當成姐姐敬重,可要我把你當成妻子我辦不到!”
從大婚當晚開始,光緒就不肯再進隆裕的房門,隆裕只能日日夜夜嗑瓜子解悶,磕著磕著門牙縫變大更加難看,見過她真容的美國傳教士赫德蘭曾說她一點都不漂亮,極端的瘦、長臉、臉色發(fā)黃,牙齒爛了很多,隆裕晚年還吸起大煙就更加丑陋。
瑾妃和珍妃雖然是親姐妹,但相貌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瑾妃得了甲狀腺肥大病,導致身材肥胖,脖子粗大眼睛外凸,光緒也不進她的房門,不過她心態(tài)好,從不吃醋爭寵,一個人在房里寫字畫畫,因為愛吃經常叫人從宮外買豬蹄,把自己吃得越來越胖,宮女叫她“胖娘娘”她也不生氣。
瑾妃的妹妹珍妃稍微有點胖,但顏值十分突出,長有一雙大眼睛和一張櫻桃小嘴,光緒平時都來她的房里下一整夜的棋。
珍妃從小在廣州長大,接觸了很多西方事物,照相機1846年被法國人儒勒·依蒂耶傳入中國,她會用照相機拍照,照片里的表情自然生動,拍出來也好看些,而隆裕和瑾妃思想落后,以為照相機會吸走她們的魂魄不敢照相,在鏡頭面前的表情都呆如木雞看上去更丑。
皇帝的首要任務是管理國家,太后、大臣根本不敢給他找太漂亮的后妃,生怕步了紂王和周幽王的后塵,就算皇帝想娶美女太后也會從中作梗,給皇帝娶一個相對來說較丑的妃子,如果這些妃子是關系戶皇帝就更沒得選,娶到姿色較差的女人也只能認命,這就是為什么清朝妃子都是層層選拔上來的可還是那么丑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