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休以宦者得幸,為宣徽使,承休妻嚴氏,有絕色,衍通之?!缎挛宕贰で笆袷兰业谌罚ㄗg文:王承休以太監(jiān)的身份得到寵幸,當上了宣徽使。王承休的妻子嚴氏,容貌極美,王衍和她私通。)
壹
一個帥哥太監(jiān),居然可以有自己的老婆,老婆還是個大美人。
太監(jiān)夫婦靠著顏值,先后受到了皇帝的寵幸,太監(jiān)因此成了手握重兵的一方權臣。
這是成功的捷徑?
一個混蛋皇帝,胡天胡帝。
皇帝排除萬難,執(zhí)意開啟獵艷之旅,結果一次為期26天的旅行就斷送了自己的王朝。
這是作死的節(jié)奏!
貳
五代十國,十國中有個王朝叫前蜀。
前蜀只有短短十八年壽命,總共兩個皇帝,老爸王建開國,兒子王衍亡國。
作為皇帝,王衍是幸運的。
中原大地打成一鍋粥,四川偏安一隅,很是太平,還有不少人才躲避戰(zhàn)亂來到巴蜀之地。
守住自己的攤子,積攢實力,未必沒有窺視中原的機會,實在不行,借助地理的優(yōu)勢,自保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可是,僅僅七年,王衍就把老爸留下的大好基業(yè)敗了個干干凈凈。
叁
作為一個太監(jiān),王承休是幸運的。
王承休有著一張讓少女臉紅的英俊相貌,還有一個顏值爆表的老婆。
太監(jiān)有老婆,在當時很正常,雖說是假鳳虛凰,但照樣是明媒正娶。
中原大地,后梁的朱溫對太監(jiān)執(zhí)行滅絕令,王承休遠在西南,沒有危險。
如果,一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輔佐好自己的君主,一個太監(jiān)也未必沒有可能名垂青史。
但是,王承休腦子太過靈活,把聰明的勁頭用錯了地方,最終身敗名裂。
肆
王衍有著作為一個昏君的全面素質:日夜飲酒、愛好奢侈、賣官鬻爵、不理朝政,弄得烏煙瘴氣。
王衍是一個雙性戀。
王承休靠著一張臉,靠著花樣百出的玩法,得到了王衍的寵信,基本上是前蜀版的韓嫣、董賢。
不僅如此,王承休的妻子嚴氏也半公開半隱蔽地和王衍好上了。
王衍覺得偷情很刺激,王承休也沒當回事,反而把自己的老婆當成了籌碼。
伍
王承休對歷史進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一個結論:一定要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榮華富貴才會長久。
王承休找了個機會,向王衍提出,讓自己當秦州刺史(今天的甘肅天水),同時要求在各支軍隊中挑選一批精兵,單獨組成一支龍武軍,由自己當司令。
龍武軍和其他軍隊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其他軍隊的軍餉都是自己解決的,而龍武軍是吃國家預算的。
王承休提要求,他的狐朋狗友、時任成都市長的韓昭敲邊鼓,王衍居然同意了。
王衍同意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王承休許諾,說是去天水有一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從民間遴選俊男美女,供王衍享用。
又或許,王衍覺得和自己屬下的老婆偷情,畢竟不太好,還是把王承休支得遠一些比較好。
陸
王承休帶著新編組的龍武軍來到天水。
第一件事就是把原來的市政府拆掉,然后大興土木,按照皇宮的標準重新建造市政府。
第二件事就是從民間征發(fā)了許多俊男美女,進行全面的培訓,同時,讓畫工為其中的佼佼者畫像,派人緊急送往成都。
遠在成都的王衍看見這些畫像,淫心萌動,巴不得一下子飛到天水。
成都距離天水差不多近700公里,一個皇帝離開首都,跑那么遠,只是游山玩水,又不是打仗,肯定是不合適的。
太后阻止,大臣血諫,都不能動搖王衍的決心。
公元925年十月初三,王衍一行數萬人,從成都出發(fā),目標天水。
這也是王衍人生最后一次旅行。
柒
就在王衍開始旅行的時候,后唐王朝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秘密準備攻蜀。
選擇蜀國作為攻擊目標的原因很簡單:蜀國皇帝傻錢多糧食多。
王衍一行走走停停,游山玩水,才到達離成都不到一百公里的廣漢,就得到了后唐軍隊進攻的緊急軍情。
王衍以為這肯定是那些阻止自己去天水的大臣弄出來的幺蛾子、假情報,王衍把情報往旁邊一扔,繼續(xù)北上。
又過了幾天,邊關被后唐軍隊攻破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王衍終于不蛋定了,急急忙忙回程,于十月二十九回到成都,結束了為期26天的天水之行,連三分之一的路程都沒有走完。
前蜀王朝進入倒計時。
捌
戰(zhàn)事進展之快讓所有人目瞪口呆,前蜀軍隊完全沒有利用有利地形節(jié)節(jié)抵抗,不是撒丫子逃跑,就是望風而降。
才一個多月,基本沒有像樣的戰(zhàn)斗,后唐軍隊就兵臨成都。
王衍看見大勢已去,讓手下把自己綁起來,出城投降。
而這一天距離后唐軍隊出師,只過了短短70天,基本上相當于一次武裝游行。
玖
至于遠在天水的王承休,白白掌握著一支前蜀最有戰(zhàn)斗力的軍隊,卻沒有一點作為。
直到聽說后唐軍隊已經長驅直入,才帶著龍武軍以及隨軍家屬一萬多人,繞道回師。
一路上,王承休的軍隊遭遇了少數民族的趁火打劫,遭遇了翻山越嶺的艱難險阻,遭遇了軍隊潰散的窘迫處境。
等到了成都的時候,一萬多人的隊伍只剩下幾百人。
唐軍統(tǒng)帥詢問一到成都就投降的王承休:“你身為蜀國重臣,手握精銳之師,為什么不抵抗我唐軍的進入?”
王承休戰(zhàn)戰(zhàn)兢兢抬起英俊的面龐,回答說:“都是因為大王的軍隊還沒有進入蜀中,沒有門路投降的緣故啊?!?/p>
這樣的人有何用處?咔嚓一刀!王承休真的成了死太監(jiān)。
拾
夫妻都得到皇帝的寵幸又怎樣?
有軍隊、有地盤又怎樣?
亂世中,想靠臉蛋吃飯,不靠譜。
黃曉明被諷“演什么都像自己”。
黃曉明,中國內地男演員,江湖人稱黃教主。物五官還算周正,身高難以言表,一身黝黑的皮膚闖天下。黃曉明根正苗紅,科班出身,和趙薇是同班同學,于2001年驚艷亮相與《大漢天子》而成名,星路事業(yè)一時不可限量。憑借著被某物砸中的運氣愣是坐擁神仙姐姐劉亦菲,右抱angel天使寶貝,一個個八卦頭條引得汪峰羨慕嫉妒恨。此后數年更是主演了無數改編劇,代表人物韋小寶和楊過,被進入后現代娛樂的觀眾們怒批“演什么都一個樣,都是他自己”。那么如何看待他的演技呢?
當我們想要評價教主的演技的時候,他那一抹微笑是無法避免的,部分觀眾也由此說他“不會別的表情”。這里說明一下,并不是每個演員都能做到嘴角下巴都是戲的,黃教主獨創(chuàng)了這種表演模式被人們誤解罷了。他擅長通過嘴角上揚的角度不同來體現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緒,同時又在不經意間流露除了自己的特質,這就是被人們誤解的原因,也是黃教主的演技高超的地方啊!這里為黃教主申明一下,我們并不是沒有演技,而是我們太高明了,你們不理解罷了。
不少人欣賞黃曉明是從楊過開始的,這里通過楊過這個角色來分析一下教主的演技。這個角色前期和后期的性格、年齡、人生閱歷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對所有演員來說都有很大的難度,何況教主當時正年少,所以大家不要要求那么嚴格嘛。黃曉明用自己獨特演技來詮釋楊過年少的時候,嘴角微微上揚,以示少年人的俏皮和靦腆,非常到位;少年時,眼神清澈、嘴角帶著一縷不羈的笑。而后期的時候,放浪形骸、豪俠之氣飛揚,微揚的嘴角變成了張嘴吶喊。于是乎,楊過從懵懂的少年到中年的西狂就通過教主的獨特演技完美地呈現了。
一個能夠演楊過的人,是很難演好韋小寶的,但是黃教主做到了。韋小寶作為一個假冒的太監(jiān),一個會討好主子的太監(jiān),他的聰明伶俐、詭計多變被教主給演活了。特別是扮上了女裝,簡直迷死人了,比賈乃亮、陳曉的女裝好看多了,演女人不也是演嗎,也是需要演技的呢。每一個場景你都能夠看到不同的眼神和氣場,只是表情都一樣罷了。算了,何必追求那么全面呢,畢竟電視劇對演員的要求偏低,馬馬虎虎湊合看就好,不就看個熱鬧嗎?況且看《鹿鼎記》不就是看熱鬧的嗎。
作為一個很火的演員,不能只靠顏值吃飯,當然自身的包袱也不可能就這點,總得有點真本事吧,教主也并不是人們看到的那么一無是處,他的演技也不止那么簡單。我們再來回到楊過這個角色,小編看了多遍,一定要對那些說教主只有一個表情的人實施打臉,教主表情很豐富啊,怎么可能就一個表情呢。楊過生氣、欣喜、激動時候的表情教主就詮釋地很到位啊,為什么觀眾朋友們都沒有發(fā)現呢?為了讓大家路轉粉,我非得拿出這些證據來,讓大家看看,教主的演技是多么的精湛。
《成化十四年》大結局了,才發(fā)現特別值得一看。
說明一下哦,完全不是打廣告,或者宣傳。喜歡推理、探案、懸疑的朋友都值得一看。
NO·1? 顏值擔當—汪植。王植是一名宦官,是西廠指揮史,但卻是我認為的最帥、顏值最高的人。汪植是西廠的總督,人稱“汪督公”,雖然看起來冷冰冰,但是卻是一個重情重義、三觀極正的人。真的是超乎我的意料,這么帥的哥哥竟然不靠臉吃飯……一名宦官,一名西廠的督公,也會很重情義。對君主“忠”,對朋友“義”,對恩人“義”,對弱者“憐”。
汪植—最佳好友
NO·2 武功擔當—隋州。隋州是北鎮(zhèn)撫司的百戶,是一名錦衣衛(wèi)。功夫極高,外表高冷,內心溫暖的大哥哥。對朋友很夠哦,沒有架子,錢也都是小事。朋友有難,傾盡全力,也要必定相助。朋友落難,雪中送炭;弱者深陷囹圄,出手相助;歹人作惡,絕不姑息。
隋州—擇夫的不二人選。
NO·3 唐泛—智商擔當。唐泛,一名順天府的從六品推官。唐泛,不僅智商過人,還是一名吃貨,簡直就是“吃播”界的鼻祖!對食物有著極大的興趣和要求。呆萌、傻白甜、吃貨,除了智商高和重情重義,我就找不到其他過人之處了。不過,白白凈凈,典型的文弱書生,我甚至懷疑唐泛的扮演者—官鴻出演過《白蛇傳》,很適合演許仙滴嘛。
黃皓他作為一名宦官,天天待在皇帝身邊,又善于玩樂,巴結取悅皇帝,從而獲得皇帝的寵信,為他日后升遷奠定基礎。劉禪寵信宦官黃皓。黃皓便阿諛獻媚,處心往上爬。他不僅善于阿諛奉承,而且善于用鬼神巫術來欺騙統(tǒng)治者,使統(tǒng)治者對他十分信任。黃皓善于結黨,與朝廷大員陳祗互為表里,干預蜀漢政事。陳祗死后,甚至做到專秉朝政。
宦官黃皓是如何一步步權傾朝野的?
出生布衣,地位卑微,鮮為人知的黃皓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不知不覺就成為了一個叱詫風云的大人物。很多人就好奇這個黃皓為什么能在亂世中生存下來并且把蜀國玩弄于股掌之中。凡事有因必有果,我認為他之所以能成為這樣的一個人主要有三個因素。
其一:自身因素,黃皓會來事!
這個黃皓雖然出身卑微,但是老天給了他一個好腦子,會說話會辦事。在蜀國時,結交了許許多多的好朋友,有軍隊里的人,也有朝堂上的人。他當官后更是拉幫結派,排除異己。朝堂之中的勢力基本都是自己的。根本沒有人敢和他對抗。姜維雖然是手握重兵,但是在朝堂上沒有自己的勢力,只能是任由黃皓興風作浪!
其二:環(huán)境因素,蜀國無忠臣!
當時的蜀國在劉備去世后一蹶不振,整個蜀中唯一厲害的人姜維并沒有得到后主劉禪的信任。而且當時姜維主張北伐,遭到了朝堂中大臣們的竭力反對,姜維在蜀中是孤立無援的地位。盡管姜維多次向劉禪請示殺死黃皓,但是劉禪不聽。反而把大部分權力給予黃皓,這導致黃皓在蜀中更加肆意妄為,耍弄朝政。
其三:特殊因素,奸賊配昏君。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個劉禪一心想要把權力集中,于是就想盡各種辦法來削弱大臣們的權力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同時他又大量培養(yǎng)自己的親信,而黃皓與劉禪從小一起長大,劉禪對黃皓很是放心。在這一層關系下,黃皓得以在蜀中把弄朝政。
諸葛亮為什么不除掉他以絕后患?
一、當時的黃皓還不是什么顯赫的人物,在宮中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雖然在宮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無奈諸葛亮太強勢,劉禪的話都沒有什么分量,何況是黃皓呢?
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太監(jiān)要作威作福,一般都是仰仗其后臺老板皇帝,如果連皇帝都沒有什么發(fā)言權,那太監(jiān)就徹底焉了。很明顯,諸葛亮更強,而諸葛亮明顯對太監(jiān)沒什么好感,否則不會在《出師表》里對劉禪強調,要親賢臣,遠小人。所以,黃皓即使在宮中有地位,也不敢放肆,否則被諸葛亮逮住了,就沒命了。而諸葛亮整天忙于軍國大事,說不定連黃皓這個人是誰都記不住,哪能去除掉他呢?
二、諸葛亮一向崇尚法制,強調依法治國,他在蜀國執(zhí)法雖然以嚴峻著稱,但是判刑都有依據。
他對黃皓本身也不過了解,所以不會去抓他;就算他知道了黃皓是個十惡不赦的人,但是當時還沒有表現出來,而沒有證據,他就不能抓人,否則就違背了他的法制精神。
我們知道,蜀國建立之后,其內部的爭斗從來沒有停止過,各派勢力一直在爭權奪利,而諸葛亮極力維護內部團結,最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執(zhí)法公平,讓大家都無話可說。所以,即使他預知了黃皓在他死后會作惡,也不會無憑無據就殺了黃皓,失去法制基礎,因小失大,引起朝廷內部的劇烈爭斗。
結語
而黃皓嚴格來說的確算是諸葛亮的一個失誤吧,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沒有任何察覺到黃皓的危險性,因為當時諸葛亮的管理十分的嚴格,就連劉禪想做什么都需要征得諸葛亮的同意,所以這時候難免就會存在一些失誤。而還有一點就是黃皓這個人開始弄權的時候是在諸葛亮死了差不多二十多年以后才開始的,所以從時間上來說,沒有察覺到也是正常的。
眾所周知,溥儀是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6歲登基,9歲大清就垮臺了。大清滅亡之后,根據《清室優(yōu)待條件》,溥儀等皇室成員獲得了多項權益,其中包括:溥儀保留皇帝尊號,享受皇帝禮遇、新 *** 每年給皇室撥款400萬元用于其日常開支、清室可以永住紫禁城、皇室財產私有,受 *** 保護等等。 從理論上說,溥儀退位后除了沒有行政權力,其他方面基本都和以前沒有區(qū)別,宮里一切規(guī)格照舊,而且每年還能得到新 *** 的400萬元生活費,可以說是既享受了皇帝的待遇,又不用操皇帝的心,簡直比神仙都要幸福。但事實上,由于當時中國國力孱弱,再加上北洋 *** 腐敗嚴重,這筆款項經常不能到位,使得溥儀和皇室成員們的「 ”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甚至一度到了要變賣宮中寶貝維持生計的程度。 溥儀(影視形象) 所謂皇室的「 ”基本生活”是什么標準呢? 根據溥儀后來的回憶,清室成員在他退位之后,依然過著和清朝時期一樣的日子,紫禁城里除了沒有文武百官上朝之外,其他的一切照舊,全部按照過去宮里的規(guī)格來。在這里因為篇幅的關系,我們就拿吃飯這一項來簡單講解一下,畢竟當時紫禁城里花費最大的就是這項支出了。 古代皇室用膳講究排場,菜要多,要奢華,每餐不擺幾桌都感覺太寒酸。溥儀退位后,紫禁城里用餐場面最豪華的是裕隆太后,她沿襲了慈禧太后時期的排場,每餐上百個菜。其次是溥儀,他比較低調,按照規(guī)制,他每餐大約30個菜,擺5桌,兩桌家常菜,三桌點心和小菜,冬天還得加一桌火鍋。 可是就是這樣奢侈的生活水平,溥儀還不愛吃,他說御膳房的飯菜每次都是提前幾個小時就做好了放著保溫,菜放時間長了不好吃,他愛吃太妃們的飯菜。 溥儀 您道這太妃們的飯菜為什么好吃?原來太妃們也不愛吃御膳房的飯菜,每次上菜之后都和溥儀一樣,放在一邊不動,然后吃自己的小灶,也就是由她們自己聘請的高級私人廚師做的菜。根據溥儀的回憶,當時太妃們每次吃飯前也都會給他送一些過來,基本二十多個菜。如此說來,太妃們小灶的菜式應該也不會低于這個數,可謂極盡奢華。 溥儀曾經根據內務府的賬本算過一筆賬,他們一家六口人(溥儀沒結婚時有5個太后、妃),一個月要吃3960斤肉(主要是豬肉),388只雞。 而整個皇室成員包含太監(jiān)等傭人每月需要多少呢?豬肉14642斤!這還僅僅是「 ”分例”,宮里每天還會給大家加菜,算上這個的話,每個月要3萬多斤豬肉,4千多只雞,上千斤豬油,折合每月耗銀1.4萬兩。 另外,還有穿衣、出行、辦事、送禮、購買奢侈品等等,每一項開支都是不菲的。在內務府的一份賬目文件中我們看到,清室在1916年全年的總開支為279萬兩白銀,折合銀元三百多萬塊。由此看來,這《清室優(yōu)待條件》中規(guī)定的每年四百萬元撥款數額的確是經過仔細計算的。 溥儀(中) 如果當時的北洋 *** 每年都能夠按時按量撥款,那溥儀他們應該也還勉強夠維持生活開支,但實際上從1916年之后《清室優(yōu)待條件》中規(guī)定的經費年年拖欠,這使得宮里的開支周轉不過來,溥儀嚴重缺錢花。而當時的皇室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于是就想到一個辦法:變賣、抵押皇宮里的寶貝,用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當時的紫禁城,雖然經過西方列強兩次洗劫,但據溥儀所說,大部分的的寶貝都還在,因為紫禁城里的寶貝實在是太多了。 多到什么程度呢? 1922年的一天,溥儀偶然發(fā)現一間房子的大門上貼著厚厚的封條,便叫太監(jiān)去打開看看,結果發(fā)現房子里面全是大箱子,挨個摞著有天花板那么高,而且箱子上滿是灰塵,還貼著嘉慶年間的封條,估計有幾十年沒人動過。溥儀打開一看,里面竟全是手卷字畫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一番研究之后才知道,原來這里放著的是乾隆皇帝平生喜愛的珍玩,他去世之后,嘉慶皇帝下令將這些東西全都封存起來,足足裝滿了好幾個宮殿,溥儀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我們試想一下,紫禁城從明朝朱棣時期就開始作為皇宮,一直到溥儀退位的這段時間,前后500年的時間里,中國大部分的寶貝都會流向這里,光是乾隆帝的收藏就裝滿了幾個宮殿,紫禁城的珍寶數量便也可見一斑了。 溥儀(中) 而在溥儀發(fā)現乾隆藏寶的房間之前,從1912年清 *** 倒臺之后,宮里就因為經費開支問題,一直不停地往外變賣寶貝,維持生計。除此之外,因為皇家沒有了實際權力,使得宮里從上到下都在暗地里偷東西出去賣,肆無忌憚,最猖獗的時候,溥儀結婚第二天,皇后婉容的鳳冠上的珍寶竟全被拆下來,換成了贗品。后來溥儀發(fā)現這個情況之后憤怒地說:整個宮里的人都在偷我的財物。 可是溥儀不知道的是,那些幫他拿東西出去賣錢的,其實也在他的搞鬼。但因為當時紫禁城中的所有人都在偷東西,都在搞鬼,所以根本沒人去幫助溥儀監(jiān)管,或者向他告密,溥儀也因此一直蒙在鼓里。 直到有一天,一個叫莊士敦的英國人來到紫禁城給溥儀當老師,才向溥儀告知了這件事情。他說自己住在地安門街上,這里最近新開了很多古玩店,有一些是宮里的太監(jiān)開的,那些幫宮里賣東西的人,都是按重量往外賣的,但宮里的東西都是稀世珍品,怎么能按重量賣呢?除非他是個傻子。 溥儀聽了這番話,才幡然醒悟,原來自己一直在被宮里的人蒙騙。 莊士敦(左一)和溥儀 這一天,溥儀剛好聽說內務府又要賣東西,這次賣的是一座一人高的金塔,于是他就想去證實一下莊士敦的話。他問內務府的人,這個金塔弄出去打算怎么賣。結果這些人真的說是按重量賣,溥儀一聽這話,立刻就怒了,對這些人大罵道: 「 ”這除非是傻子才干的事!你們就沒有一個聰明人嗎?” 大概意思是:你們這些人都是傻子嗎?稀世珍寶你給我按重量賣? 挨了一頓臭罵之后,內務府的人不知道從哪得知是莊士敦告的密,于是專門把金塔抬到莊士敦的家里,說是皇上請他代售,其實是暗地里想報復莊士敦。結果這莊士敦根本不吃這一套,又將他們一頓臭罵給罵跑了。 溥儀和婉容 當時的溥儀雖然名義上是紫禁城內的皇帝,但是對于手下欺騙自己這個事情,他也拿這些人沒有辦法。在后來的回憶中他也說過,在自己被趕出紫禁城之前的那幾年,他甚至連太監(jiān)也不敢得罪,明明知道這些人在宮里偷東西,卻不敢揭發(fā)或者懲罰他們,生怕太監(jiān)們晚上報復,將自己害死。 有一次,宮里的一個總管因為打罵犯錯的太監(jiān),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被受罰的那個太監(jiān)連捅數刀,住進了醫(yī)院。當時這個事情把溥儀嚇得不輕,他從此晚上不敢睡覺,連侍衛(wèi)他都不敢相信,晚上讓皇后婉容給自己守夜,而且睡覺時手里還得拿一根棍子防身。 作為一代皇帝,溥儀這退位之后的十多年里從面看上去是極盡奢華,實際上卻是相當悲催的。 但我們縱觀溥儀的一生卻不難發(fā)現,他的人生中遇到過很多次大的波折,但每一次他都能夠從容應對,并且化險為夷,我想這其實是和他做人的方式有很大關系的,我們從上面這個太監(jiān)偷盜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溥儀這個人很能隱忍,他不會輕易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他的這個優(yōu)點對于他日后在天津、東北、甚至是蘇聯、戰(zhàn)犯改造營以及解放后的生活中都有很大幫助。 古人常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溥儀的一生,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歷史潮流的風靡云蒸,還有溥儀亂世中夾縫求生的處世之道。我們現代人應該如何巧妙應對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不利因素呢?在文章的最后,我向大家推薦一套受益一生的五本書: 鬼谷子墨、菲定律、狼道、人性的弱點、羊皮卷,這是古今中外最為著名、最為經典、最為實用的為人處世參考書。 目前,因為平臺倡導全民讀書,所以出版社給咱們百度用戶的價格非常之低,在11月20日之前購買,五本書只要58元包郵。(點擊下方商品即可購買) 好書分享5冊鬼谷子墨菲定律人性的弱點卡耐基羊皮卷有書共讀 ¥58 購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6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