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脫古思死后,拖雷-忽必烈系的實力大大下降,蒙古各部不再打算擁立一個外部的汗。從此,北元就不復存在了,從此時起,北元開始被稱為殘元。殘元并沒有持續(xù)太長時間,乞兒吉斯人滅亡了它。乞兒吉斯人就是現(xiàn)在的柯爾克孜人,突厥系。王斌同學的臉型就非常像柯爾克孜人,又因為她是佳木斯人,這更加堅定了我的推測。
蒙古各部拋棄一個集權的汗國有著經(jīng)濟學和生態(tài)學基礎。當北元退化為一個完全的游牧經(jīng)濟國家,那么中央集權會增大局部的經(jīng)濟壓力和環(huán)境壓力,會增大局部災害的風險。這種不合適的政治體系自然要被拋棄掉。也速迭爾的復仇,徹底的消除了黃金家族在精神上的號召里,中央集權體制存在的最后一絲希望都消失掉了。
我現(xiàn)在一直不能理解的是,蒙古人為什么在1200到1400年間,采取幼子繼承制。而后來的清朝統(tǒng)治下的蒙古王公采取的是嫡長子繼承制?是人類學原因或者社會學原因或者經(jīng)濟學原因抑或生態(tài)學原因決定了這種繼承體系呢?
也許成吉思汗生前就看到這點了,正史記載,他多次要求四個兒子能夠精誠合作,包括臨死前的最后一次訓話??墒?,他沒想到,有個姓黃的嬉皮士暗中把他的金刀駙馬搶走了。而且,我們可以知道,江南七怪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臥底,要不然作為漢人的他們,為什么口口聲聲的罵黃蓉為妖女,逼迫郭靖娶華箏呢。明建國以后,蒙古還控制著北方,如元大都和大同。
明朝組織了兩次北伐,第一次是徐達和常遇春,元軍主將是擴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趙敏他哥,張無忌他大舅哥。第一次北伐中,元順帝方面退入大漠,大同西安王保保方面退到黃河以北。
明軍第二次北伐時候,蒙古各部已經(jīng)分化,中央集權的元王朝已經(jīng)不存在了。因此,第二次北伐是明軍對北元各部中的軍事強權進行重點打擊。此時的主將按照時間順序是馮勝和藍玉。藍玉最后在捕魚海(貝加爾湖)戰(zhàn)役中幾乎俘獲整個北元政權。北元皇帝孛兒只斤脫古思鐵木兒被也速迭爾謀殺。自此,北元幾乎不再以一個國家存在。蒙古開始逐漸回歸部落狀態(tài)。
也速迭爾謀殺脫古思是有歷史淵源的。他替先祖阿不里哥向忽必烈復仇。在蒙哥汗在襄陽(實際上是四川釣魚城)被神雕大俠楊過擊殺后,蒙古汗位空懸。按照傳統(tǒng),應該由大汗的幼子或者幼弟繼承。
這里我們要了解下蒙古汗國復雜的繼承體系。按照傳統(tǒng),應該由四子拖雷繼承成吉思汗汗位,事實上拖雷在成吉思汗去世前就已經(jīng)統(tǒng)領蒙軍精銳,怯薛軍。這也是郭靖和黃蓉計劃刺殺拖雷會實現(xiàn)迫使成吉思汗退兵這個攻略的前提。但是,后來三子窩闊臺利用成吉思汗的猶豫,繼承汗位,并用計策害死了拖雷,剝奪拖雷系的武裝。拖雷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要么被安達郭靖刺殺,要么就要被親兄窩闊臺刺殺。這樣我們也可以理解成吉思汗為什么一定要把華箏公主嫁給郭靖,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形象去脅迫郭母。鑒于郭靖的忠厚耿直和金刀駙馬的威名,他即不會參與貴族仇殺,也能確保拖雷的生命,在窩闊臺和拖雷間可以起到制衡作用,這種制衡作用已經(jīng)在平息術赤和察合臺的沖突中得到證明。但是,由于一個姓黃的嬉皮士沒有約束好同樣是嬉皮士的女兒,導致郭靖出走。打破了成吉思汗生前的政治安排,這給北元王朝的覆滅種下種子。
悲劇的拖雷卻娶了一位偉大的妻子。在拖雷死后,拖雷妻子智慧的哀求和窩闊臺的惻隱之心,使拖雷的兒子們茁壯得成長起來,即著名的長子蒙哥,二弟忽必烈,三弟旭列兀,以及幼弟阿不里哥。在窩闊臺死后,蒙古汗位和政權還是由窩闊臺一系把持。在窩闊臺的兒子貴由汗去世后,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兒子拔都幫助蒙哥獲得了汗位。拔都曾經(jīng)進行了一次偉大的遠征,他征服羅斯公國,并建立金帳汗國,在這次長子遠征中,他和貴由不睦,但是和蒙哥建立了深厚友誼,后來他策劃并暗殺了貴由。
蒙哥獲得政權后,向公眾證明自己的繼位是符合蒙古傳統(tǒng)的,他指責窩闊臺違背了蒙古舊制,而且對窩闊臺系和擁護窩闊臺系的察合臺系進行了政治屠殺。蒙哥此舉,加強了幼子(弟)繼承制的法統(tǒng)性,不過這給后來忽必烈?guī)砺闊?。這也許是因為察合臺不攢人品,老是罵他大哥術赤為私生子,按照人品守恒原則,他的后代開始衰落。
因為南宋此時在仿生學,流體力學,人體同學領域?qū)崿F(xiàn)了突破。一位姓楊的動物愛好者的成功突襲,致使蒙哥意外身亡。這就引起了一場汗位爭奪戰(zhàn)在蒙哥的兩個弟弟之間提前展開。
蒙哥生前是這樣安排他實際控制的帝國的,他分派忽必烈掌管中原,旭列兀自中亞向西擴張,阿不里哥掌管蒙古高原。阿不里哥作為最小的弟弟,所以被委派守衛(wèi)本土,也暗示他有繼任權。中國學生對旭列兀不應該感到陌生,因為他的西征中遭遇到伊斯蘭的hashashin教團,這次詞在英文中就是assassination,這個單詞是六級詞匯同時又是GRE詞匯。因為拍在前3個list,所以中國學生應該特別熟悉。
蒙哥死后,阿不里哥在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的支持下,通過形式上的合法手段繼承了汗位。此時,術赤拔都一系的金帳汗國已經(jīng)不關心帝國事物了,事實上,在蒙哥繼位后,金帳汗國因為擁立有功,就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地位。忽必烈在部屬擁立下,也稱汗,盡管忽必烈稱汗的法理性是不成立的,但是他卻代表了拖雷系自身的利益,所以旭列兀支持了他的二哥。
忽必烈在烏蘭巴托附近兩次擊敗了他的幼弟阿不里哥,阿不里哥也向忽必烈投降了兩次。鑒于他在第一次投降后的背叛,所以忽必烈在他第二次投降后,讓阿不里哥死亡,幾乎殺光了阿不里哥的謀臣,但是保全了阿不里哥的后代。忽必烈真正繼承了蒙古汗位,而且建立了元帝國。同時他為了感謝三弟旭列兀的支持,讓他三弟建立了伊爾汗國(Ilkhanate)。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也速迭爾復仇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作為,阿不里哥的子孫,殺掉仇人忽必烈的子孫,是合理的;維護蒙古人的幼子繼承制,是合法的。
成吉思汗 蒙古女真族 ,名鐵木真,蒙古乞顏氏孛兒只斤人。元朝追謚太祖。
1162年出生于蒙古部貴族世家,父也速該,母斡額侖。鐵木真九歲時,父遭世敵下毒身亡,少年時代經(jīng)歷艱難坎坷,煉鑄了他堅毅勇敢的性格。
其時,蒙古高原部落林立,蒙古人、塔塔兒人、克烈人、乃蠻人、篾兒乞人、斡亦剌人相互攻戰(zhàn)殺伐不息。鐵木真依靠亡父的盟友收集舊部,在十二世紀八十年代建立了斡耳朵,稱汗。歷經(jīng)多年征戰(zhàn),鐵木真先后消滅了塔塔兒、篾兒乞、克烈、乃蠻等部。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忽里臺大會,建大蒙古國,即大汗位,號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將整個蒙古國劃分為九十五個千戶,并建萬人怯薛軍,作為政權的武力支柱。設斷事官,掌管行政司法事務。他在全國推行維吾爾體蒙古文,使之成為本民族的文字。在成吉思汗的統(tǒng)治下,蒙古高原各部落之間界限逐步消泯,蒙古民族共同體開始形成。
成吉思汗即位后,先后向西夏、西遼、金朝用兵。1215年蒙古軍占領金中都。1218年滅西遼。1227年滅西夏。
1219年至1224年間成吉思汗大舉進攻花剌子模,征服了亞歐大片領土,先后建立四大汗國。
1227年夏歷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臨終提出聯(lián)宋滅金的戰(zhàn)略。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戰(zhàn)略上重視聯(lián)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善于運用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zhàn)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他知人善任,曾起用一大批杰出的軍事、政治人才。
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對蒙古民族的形成有巨大意義;攻金滅夏,為全中國一統(tǒng)王朝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建立橫跨亞歐的大帝國,打開了東西方的大通道,推動了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
他的孫子忽必烈,定位元人貴族忽必烈(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1279年滅亡中國,定都于大都(今北京),1368年8月由朱元璋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攻陷蒙元大都,元朝滅亡。元順帝北逃,蒙古人失去對中國地區(qū)的殖民統(tǒng)治。同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之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元朝國號,史稱北元。北元于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爾襲殺后(一說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國號。1635年末代蒙古帝國大汗林丹汗歸降皇太極徹底終止。
元朝的滅亡原因: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后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nóng)民起義。被朱元璋所滅。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元朝持續(xù)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zhàn)爭、元越戰(zhàn)爭、元緬戰(zhàn)爭、元爪戰(zhàn)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后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nóng)民起義。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后北伐驅(qū)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
朱元璋為了徹底掃除北元勢力,于1388年5月命藍玉率領明軍十五萬發(fā)動第六次北伐。
明軍橫跨戈壁至捕魚兒海(蒙古國貝爾湖)擊潰元軍,俘虜八萬余人,元天元帝和他的長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軍擒住,至此北元國勢大衰。1388年元天元帝及長子天保奴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爾殺害,北元不再使用年號及大元國號。?
擴展資料:
元朝的歷史地位及歷史影響
元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長達360余年的幾個政權分立和割據(jù)的局面,出現(xiàn)了空前的統(tǒng)一。這種大統(tǒng)一局面在中國歷史上是僅見的,基本上奠定了中華民族的版圖,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歷朝不可比擬的,也為它以后五、六百年的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基石。
為加強中央集權,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總理全國行政事務之同時,在地方推行了行省制,統(tǒng)管地方軍事、行政、財政事務。
明太祖朱元璋,安徽鳳陽人,漢族,生于濠州鐘離,字國瑞,原名重八,后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xiàn)名朱元璋。政治家,戰(zhàn)略家,軍事統(tǒng)帥,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今江蘇南京)。
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qū)逐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舉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
當年秋攻占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蒙古貴族北逃,后晉割讓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tǒng)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 經(jīng)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chǎn)逐漸恢復和發(fā)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元朝
-朱元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74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蒙古汗國為什么會走向分裂,
下一篇: 張定邊簡介:張定是元末第一猛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