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這么一位特別的皇帝,他不僅自己是皇帝,兒子是皇帝,父親是皇帝,連弟弟和侄子也是皇帝,最要命的是他老媽也是皇帝,他就是唐中宗李顯。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傳奇皇帝的傳奇一生。
李顯,原名李哲,是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是武則天所生的第三個兒子。李顯原本與帝位無緣,但在兩個哥哥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冬,高宗李治駕崩,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并于次年改元光宅。但此時的朝政在其母親武則天的把持之下。李顯這個皇帝不過是個擺設。繼位兩個月的李顯因執(zhí)意封自己的老丈人提拔為宰相而激怒了老媽,之后旋即被廢,廢為廬陵王先后遷于均州、房州等地。事后,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睿宗。
此后的五年中,李顯在惶恐不安和驚懼之中度過,甚至常在夢中驚醒(怕老媽毒死他)。每到此時皆是韋后安慰他并對他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怕也沒用”。李顯對韋后許諾一旦自己重新歸朝,一定事事依韋后所為,絕不阻攔。這也為他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圣歷二年(699年)李顯被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fā)動“神龍政變”,迎李顯復位。復位之后的李顯信守諾言,對韋后及女兒安樂公主放任縱容,韋后甚至與武三思私通,李顯知道卻并不反對,結(jié)結(jié)實實的給自己戴了頂天下第一大綠帽。
韋后還安插韋氏族人擔任要職,把持朝政。安樂公主驕橫任性,奢靡無度,甚至要李顯封她做皇太女。李顯的一生就這樣在三個女人中間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母親,老婆,女兒)。景龍四年(710年)五月,唐中宗李顯病逝,終年55歲(另一種說法是被韋后與安樂公主在餅中下毒而毒死)。韋后立中宗幼子溫王李重茂為帝(史稱唐殤帝)并臨朝稱制,她也想做一回武則天。但一個月后,中宗李顯的侄子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lián)合發(fā)動政變,誅滅韋后及安樂公主。迎自己的父親相王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李旦之后又傳位給了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話說唐中宗李顯是歷史上最牛X的皇帝。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自己是皇帝,父親是皇帝唐高宗李治,弟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兒子是皇帝唐少帝李崇茂,侄子是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更要命的是他媽也是皇帝圣神皇帝武則天,于是歷史給了他一個很光耀的名字:六位帝皇丸?!?br>
那么,位炮制出“六味地黃丸”的創(chuàng)新型皇帝是如何走上創(chuàng)研新藥、造福人民的科學之路的捏?
眾所周知,大唐是一個偉大開放的年代。唐王朝的第二任掌門人唐太宗李世民老年時,把一位號稱“武媚”的十四歲美女納為才人(嬪妃的一種名號)。十四歲,還屬幼女,這事兒要是換了現(xiàn)在,那可是重罪!他老人家非得坐上幾年牢不可。老李過世后,他兒子小李唐高宗李治不但繼承了他老子的江山,也繼承了他老子的女人武媚。
經(jīng)歷了兩任皇帝的武則天,把唐高宗李治擺弄得神魂顛倒。在李治晚年,武則天已經(jīng)能和他老公李治一起“垂簾聽政”了。李治死后,他的兒子、唐太宗的孫子、創(chuàng)新型皇帝登李顯終于登上歷史舞臺了,號稱唐中宗。李顯只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第三子,本來皇帝的寶座是輪不到他的。但他的兩個親哥哥李弘和李賢都被武則天殺了?;⒍旧胁皇匙?,武則天卻連續(xù)殺了三個兒女,正如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里所唱的:“這個女人不簡單”。
俗話說的好,好事總是多磨,李顯只做了兩個月的皇帝,屁股都還沒捂熱,就被他老媽武則天趕到湖北房山神農(nóng)架去當“野人”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四弟唐睿宗李旦。這個李旦同樣沒坐多久的皇帝寶座,武則天正式撇開兒子,自立為皇帝,而這也正為李顯“六位帝皇丸”的創(chuàng)造奠定了基礎。
武則天在爭議聲中漸漸老去,李顯又被他老媽武則天記起了。當他老媽派去召他回來當太子的隊伍到達神農(nóng)架時,李顯以為是老媽派來殺他的,嚇得差點上吊自殺。還好沒自殺成,不然,六味地黃丸的偉大工程將會半途而廢。在大唐忠臣們的努力下,李顯第二次登上皇位,仍稱唐中宗。
唐中宗李顯由于六味地黃丸還未研究成功,沒有補藥可吃,性格和身子骨都比較孱弱,竟然被曾經(jīng)在神農(nóng)架大山里相濡以沫的老婆和女兒毒死(真的是有什么樣的婆婆就有什么樣的兒媳婦)!他的兒子李重俊在老爸被毒死后,繼位皇帝,挑起他老爸未竟的事業(yè),繼續(xù)著六位帝皇丸的研究工作。不幸的是,李重俊的堂兄妹,他四叔李旦、也就是曾經(jīng)的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和女兒太平公主,在殺了三嬸、也就是李重俊的老媽后,又把無依無靠的孤兒李重俊拉下皇位。李旦和他三哥一樣,第二次登上皇位,仍叫唐睿宗。接下來順理成章了,李旦晚年“被主動”退位,李隆基繼位,史稱唐明皇或是唐玄宗,開元盛世到來了!
作為唐中宗李顯的侄子,李隆基終于煉成了“六位帝皇丸”!至此,六味地黃丸,喔,是六位帝皇丸這項凝聚著了李顯家四代人的辛勤血汗的曠日持久的創(chuàng)新工作才算劃上了圓滿的句號。這也再一次提醒了我們現(xiàn)在正在努力構建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人們,創(chuàng)新是一件多么艱辛不易、甚至有時要付出生命代價的事啊!
六位帝皇丸的創(chuàng)造,最困難也最成功的部分應該是唐中宗的老媽武則天這個創(chuàng)新點。唐中宗李顯能在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有所建樹,軍功章的一大半應該歸于他那位極不尋常的老媽武則天。當然,要不是他爺爺唐太宗李世民發(fā)現(xiàn)并收納了武媚,李顯再有本事也創(chuàng)新不出這千古奇藥。因此,這味補藥最合適的名稱應該是更加滋補的“七位帝皇丸”喔
唐朝第四位皇帝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漢族,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韋后毒殺,終年55歲,葬于定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鳳凰山)。
唐中宗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神龍三年八月三日加尊號為應天神龍皇帝,景龍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710年7月3日)被毒死于神龍殿,終年55歲,廟號中宗,謚號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于定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龍泉山)。武后生四個兒子,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其兩位皇兄一死一廢之后,李顯被立為太子。
高宗于公元683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子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嗣圣。中宗比高宗更為庸柔無能,即位后,尊武則天為皇太后。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于武則天。他重用韋皇后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欲以韋皇后之父韋元貞為侍中(宰相職),裴炎固急以為不可。李顯大怒:我以天下給韋元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后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公元684年2月,繼位才36天的中宗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
中宗先后被軟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縣)14年,只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嘗盡了人世的艱難。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中宗就嚇得想自殺。韋氏總是安慰他說:禍福無常,也不一定就是賜死,何必如此驚恐。韋氏的鼓勵、幫助、勸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堅持著活了下來。因此,中宗和韋氏作為患難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對韋氏發(fā)誓說: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滿足你的任何愿望。
公元699年,中宗被武則天召回京城,重新被立為太子。中宗很注意搞好與母親武姓家人的關系,出于這一動機,他決定和武氏聯(lián)姻。就這樣,他的一個女兒即后來的永泰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媳; *** 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另一位侄孫武崇訓,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中宗與武家結(jié)親,無疑是想通過裙帶關系穩(wěn)固確立自己的地位。長安元年(701)九月,他的兒子李重潤和永泰公主夫婦少年氣盛,對祖母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深表不滿,被張易之添油加醋地報告給武則天,說他們誹謗朝廷,結(jié)果武則天逼令李重潤、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殺。不過,因為牽扯面不大,武則天并沒有深究。顯而易見,張易之、張昌宗已對中宗一家構成了威脅。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軍五百余人,沖入玄武門,殺張易之、張昌宗。迫使則天皇帝傳位于中宗。改年號為神龍。2月,復國號為唐。中宗復位后,馬上立韋氏為皇后,又不顧大臣的勸阻,破格追封韋皇后之父親為王,并讓韋皇后參預朝政,對張柬之等功臣卻不加信用。將韋皇后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封上官婉兒為昭儀。教她專掌制命,負責起草皇帝的詔令。
韋后同武三思關系曖昧,韋后又十分信用兒女親家武三思,并以此結(jié)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左右著朝政。武三思和韋后的關系十分曖昧,隔幾天就進行一次不正之風.有一天,兩人剛剛"完事",便在床上衣衫不整的賭錢,唐中宗上完早朝之后,見二人正賭,還興致勃勃的幫人家數(shù)籌碼,不一會,安樂公主來了,幾人越發(fā)快樂盡興!張柬之等大臣眼見又要重演武則天的舊事,力勸中宗除掉武三思。武三思和韋后反誣告張柬之等人謀圖不軌,慫勇中宗明升暗降,將張柬之等人冊封為王,調(diào)出京城。武三思又派刺客在途中將他們刺殺。安樂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則天第二。她要中宗廢黜不是韋皇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當皇太女。韋皇后和武三思也慫勇中宗廢掉李重俊。李重俊便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于公元707年發(fā)動羽林軍共三千多人,殺死武三思父子,又攻入宮中,想攻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因眾寡懸殊,兩李被殺。韋皇后乘機誣陷宰相魏元忠與太子有勾結(jié),將其貶出京城,獨攬了大權。韋后肆無忌憚地大賣官爵,中宗也不加制止,一切按她的意愿去辦。
有個時期,安樂公主自己寫好了詔書,掩住正文拿去讓李顯蓋印,中宗竟看也不看地把印蓋上。就是這樣,中宗聽憑她母女倆弄權,自己則只顧過著 *** 的生活。有一年的元宵節(jié),中宗在韋皇后的慫勇下,帶著公主和宮女數(shù)千人,全都換上平民的服裝出宮逛燈市,趕熱鬧。到夜深回宮,一查點,數(shù)千宮女逃走了十之五六。怕聲張出去有損體面,中宗也只得不了了之。又有一次,中宗在皇宮內(nèi)召見百官,命令三品以上的官員拋球和拔河,供他和韋后欣賞。朝臣多數(shù)是文官,不好嬉戲,直弄得他們個個丑態(tài)百出,尤其是那幾個上了年紀的大臣,體力不支,拔河時隨著長繩撲倒在地,一時站不起來,手腳亂爬。中宗和韋后見了,還都開懷大笑。
公元710年5月,一個地方小官燕欽融上書指責韋皇后 *** ,干預朝政。中宗親自召燕欽融來京詰問,韋皇后指使信黨喝令衛(wèi)士當眾將燕欽融摔死。中宗看了,露出了很難看的臉色。韋皇后怕中宗查究她的 *** 之事,安樂公主則希望母后臨朝稱制,自己當皇太女,效法武則天。母女兩便密謀害死中宗,韋皇后知道中宗喜歡吃餅,于是命令情夫馬秦客配置了毒藥,她親自將毒藥拌入餅中,蒸熟,命令宮女送入神龍殿。中宗正在翻閱奏章,見餅送來,隨手取來就吃。不一會兒。忽然腹中絞痛,撲倒在榻上亂滾,太監(jiān)急忙去報告韋皇后,韋皇后故意磨蹭,拖了許久才來,見中宗痛苦的樣子,還假裝問中宗怎么了。中宗已經(jīng)說不出話來,只是用手指著嘴嗚咽的哭泣,沒多久便死于長安宮中的臥榻上。終年55歲,葬于定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龍泉山)
暴崩之謎
按照兩《唐書》和《資治通鑒》的記載,唐中宗李顯是被毒死了。《資治通鑒》是這樣說的: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y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diào),皆出入宮掖,得幸于韋后,恐事泄被誅;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于餅Z中進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龍殿。按照這個說法,韋皇后的兩個情人楊均和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敗露,韋皇后想當皇帝,而安樂公主想當皇太女,幾方勢力都覺得中宗礙手礙腳。于是,大家聯(lián)合搞出了一碗毒湯餅。
為了增強這個說法的合理性,《資治通鑒》在景龍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個月還特意加上一筆:五月,丁卯,許州司兵參軍偃師燕欽融復上言:‘皇后 *** ,干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圖危宗社?!?/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8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